原文:
昔有二人,道中共行,见有一人将胡麻车在险路中不能得前。时将车者语彼二人:“佐我推车出此险路。”
二人答言:“与我何物?”
将车者言:“无物与汝。”
时此二人即佐推车。至于平地,语将车人言:“与我物来。”
答言:“无物。”
又复语言:“与我‘无物’。”
二人之中,其一人者,含笑而言:“彼不肯与,何足为愁?”
其人答言:“与我无物,必应有‘无物’。”
其一人言:“‘无物’者,二字共合,是为假名。”世俗凡夫着无物者,使生无所有处。第二人言“无物”者,即是无相、无愿、无作。
译文:
从前有两个人一起走在路上,看见有一个人拉着一车胡麻在险要处无法前行。这时那拉车人对他两人说:“帮助我把车推出这段险路吧。”
两人回答道:“给我们什么报酬呢?”
拉车人说:“无物。”这时这两个人立刻帮着把车推到了平坦的地面上。
之后对拉车人说:“给我们‘无物”。
拉车人回答说:“无物’可给。”
二人又问:“给我们‘无物”。两人中的一个笑着说,“他不肯给怎么办?”
其中另一个答道:“既说给我‘无物’就应该能拿那个”‘无物’来呀。”前面那个人说:“无物’这两个字原来就是没有东西给我们。”
世上凡夫俗子如果执着于“无物”,产生了一种“无所有处”的假象。第二个人说的“无物”,其实就是无相、无愿、无作。
智慧锦囊:
这则故事比喻:人往往因为无知和愚蠢,做出一些想当然却不合逻辑的事情。
以喻引事:
有一个赶路的愚人,非常害怕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脚印。为了甩开脚印和影子,他越走越快。可是他不知道,无论走得多快,影子始终寸步不离脚跟;他不知道,自己走得越多,脚印也就越多。他更不明白,只要走到树荫里,影子就没了;只要坐着不走,脚印也就没了。他还以为是自己走得不够快,于是拚命狂奔,终于力竭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