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3300000025

第25章 遗珠(2)

化学老师姓龙,头顶有点秃,同学们背后叫他“龙喀头”。他大学考了好几年,才上到一个不出名的大专学院,毕业后分到我们农村中学,有种怀才不遇的心情。他在学校为显才华,总是叫几个学生去看他洗照片,去实验室看他做化学实验。他还喜欢在讲课时卖关子,吸引学生爱听他的课。我记得有一次下课前,他说了一个思考题:按照规律,物体越近人看得越大,物体越近人就感觉温度越热,那太阳是早上离我们近呐?还是中午离我们近呐?弄得大家神魂颠倒,捉摸不定。不过,我因喜欢画画,和教美术的黄老师要好,他告诉我一个龙老师的“秘闻”。龙老师谈了一个女朋友,是隔壁公社的广播员,一来二去熟了,有天晚上就在他房间没回去,结果好事没办成,龙老师有障碍。他找到黄老师请指教,黄老师叫他去公社粮站晒场上捕几只麻雀,油炸吃。照办后果然见效,龙老师拱手连连称谢。

再说一位女老师就有点苦涩了。姓熊,不过她没教过我,是公社小学老师,和我同一个村。公社离我们村有十华里,每个星期五下午我们这些寄宿学生就会回家,熊老师也会回家看父母,所以常常会同路碰上。熊老师长得端庄大方,皮肤白皙,说话柔和,她有句口头禅:我总是想不通,怎会——。她原来在老家有个男朋友,后当兵去了。熊老师考上地区师范,班上有个同学拼命追求她,结果被追上,她和当兵的拜拜,后她解释这就是命。熊老师生性耿直,思想单纯,属于只拉车不看路的那种人。有一次我有事去她所在的小学,见她在操场一隅哭泣,旁边有一位老师在劝她。原来是教导主任无端地批评她,让她很伤心。有一段时间没看到她,一问,是去她爱人的老家生小孩了。再后来,就听说她有情况,是在生完小孩后,感染了当地爆发的流行性出血热不幸去世。令我唏嘘不已。引用她的口头禅:我总是想不通,怎会——好人的命不该这样短暂。

我记得那是我第一次醉酒。

当时我在农村读高中,是个中秋节。白天在学校农场劳动,是片开阔的红壤地,我和农村的同学一样手握锄头整地开沟,每人还有任务。我毕竟是城里长大的,动作笨拙且慢。有同学过来帮助我,在太阳没下山时完成了任务。在地头,同学们见我鞋子被泥土罩成了赤红,手上也打起了血泡。有位同学同情地说了句:“城里的人没做过这种事,真是吃苦啊!”一下子,让我眼眶变红。同学们围过来,安慰我,竟让我情绪激动,泪水滑落,哽咽起来。

傍晚,我从学校赶回老家,和父亲一道过中秋。母亲在省城给姐姐带小孩。50多岁的父亲下放农村,生产队照顾他不下田,在养猪场干活,虽然不要日晒雨淋,可也是又脏又累。那天晚上,父亲炒了从自留地摘来的辣椒、茄子、豆角几个素菜,因不当圩没有荤菜,就煮了几个秤砣蛋,没有白糖,放了糖精;并炒了一点自家种的青皮豆下酒,酒是自己酿的糙米酒。父子两人就在灶台边的小长凳上对饮起来。平时我们两人就不爱说话,加上又有种凄然伤感,有点喝起闷酒来,我是一连喝了好几口,借酒浇愁。不一会儿,我先是感到鼻腔有股热流而下,手一摸,是鼻血,原来是炒的青皮豆热气所致。再是喝了煮蛋的糖精水,有点打脑。最后是酒力在肚子里开始发作,胃里的东西直往上涌。按照我平时的酒量,这点酒是醉不了我的,可有情绪就特别容易醉。我当时脑子里清醒地意识到,再喝下去会醉,但还是举碗往嘴里送,直到支持不住倒在几步之遥的床上,不多久就吐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头还是痛的,却记不住昨晚是什么时候醉的。父亲见我醒来,淡淡地说了句:醉了,伤身体啊!看着床边有灶灰的痕迹,定是父亲打扫了我吐的污秽。

多年以后直至今天,我始终认为,那次醉酒是醉有所值。“少年也识愁滋味”。它让我尽早地体味到人生的艰辛,品尝到世间的苦酒。它让我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更加刻苦地追求、辛勤地工作,来报答新时代的馈赠;同时,也深刻记忆我和亲人共同走过的难忘岁月。

儿子的婚礼是我人生的杰作之一。

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儿子在北京国家部委工作,他的对象是他自己认识的,没有别人介绍。2008年,儿子26岁,属于晚婚年龄。儿媳我和妻子也和她见了面,是在北京工作的新疆籍人,锡伯族。经商定,10月7日在南昌举办婚礼。

时间选在金秋季节,气候是没得说,那一天是秋阳高照,很温馨。酒店选在省城最优雅的赣江边,常接待中央首长的滨江宾馆,11号楼的2楼礼堂。滨江宾馆因环境好,会议总是排得满满的,那天上午2楼礼堂本有个会议安排,要到11时才能空出,这样婚礼布置就会因时间紧迫而受到影响。后找人攻关,终于让会议挪动地方而皆大欢喜。婚礼主持人找了一个过去的邻居,属业余级的专业水平,主持得热烈而幽默,摆脱了婚庆公司程序化模式,效果特佳。证婚人有两位,一位是我单位江西日报的领导,一位是省文化厅当领导的我党校同学,他们的讲话十分精彩,赢得了阵阵掌声。至于婚车穿城、照相摄像、布景音响、宴席质量、迎来送往等环节,都是一切顺利,宾主满意。

自己是文化人,重要的是突出文化品位。在我“讲话”时,我讲了:今天是我儿子、儿媳的新婚大喜的日子,感谢各位的光临。此时,我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千言万语、万语千言汇成三句话,六个字:

第一句话是给两位新人的:感恩。

两位新人的成长得到长辈、亲人、朋友多方面的帮助,才有了今天的事业和幸福。我记得儿子——(一连串的例子)。儿媳的成长也是不容易的,她——(例子)。你们要记住关心你们成长的所有人,懂得感恩,以报效祖国和亲朋。要知道,懂得感恩的人,才是高尚的人。

第二句话还是给两位新人的:珍惜

首先要珍惜时光,你们是幸福的,因为你们赶上了大有作为的好时代;要珍惜友情,友情是美丽无价的,你们要珍惜同学、同事、朋友的难忘友情;要珍惜爱情,你们是相隔万里的美好姻缘,你们的结合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

第三句话是给新人,更是给在座各位的:祝愿

祝愿两位新人事业有成,恩恩爱爱,幸福美满,携手并肩,共创未来。祝愿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同事、亲友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Thankyou,亚克西米西、热哈买提,谢谢!

我的这段话,在后面敬酒时,有好几人都说讲得好。在几年以后,有朋友还讲到:我参加婚礼不知有多少,你儿子的那场婚礼真有特色,太有文化味了,至今难忘。

中午婚礼办完后,晚上又是答谢亲朋好友,等宾客都散去,我回到家里,稍坐片刻,洗了一把脸,倒床就睡。一觉醒来,也不知几点钟,听儿子在厅堂问他妈妈,爸爸睡了?他妈妈答,是哟,脚都没洗,太累了。儿子轻轻地说,睡吧!后面他们说了什么,我也不知道,一股倦意袭来,我又沉沉地进入梦乡。等我再打开双眼,已是阳光照在窗帘上。

那天早醒,躺在床上,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可能是昨晚看了南帆的文章《七七级》,就是指1977年恢复高考进大学校门的幸运儿。这批人如今是时代的宠儿,当官做老总得势的多。就连电影、电视剧、图书都青睐于此名词,作为热门题材推出。正如南帆文章所说:“七七级如同一个掠过夜空的彗星,它的明亮尾巴一直拖到了30年之后的今天。”

作为七四级工农兵学员,我自然会回想起我大学的难忘经历。上大课,集体学习,分组讨论,大会发言,开门办学,学员上讲台。种种形式为的是贯彻“教育革命”这一方针,后来才知是“瞎折腾”。时间匆匆,一晃三年飞逝而去,于是,在1977年底,七七级还没来得及进校,我们就毕业分配了,按照“哪来哪去”的原则,除少数分在省直单位外,都下到基层。30多年过去,我们同学大多数退休,赋闲在家;在单位的,也都快到点,就等吹“撤退”的号角。要问他们的生活质量如何,大多数人都会说:还行,就这样。

应当说,任何一个年代和层次的人群都有好差之分,不能一概而论。记得有人告诉我,我们毕业后,留在学校的还有两届工农兵学员,他们和后来恢复高考进来的大学生相处,有时发生摩擦。新大学生会说,你们算什么?都是开后门进来的。工农兵学员反击说,你们算什么?我们那时没有考试机会,要有考决不会考这个学校,早就上清华、北大了。

虽然,我们这批人经历的人生风雨很多,对各种是非曲直、评头论足表现得都十分淡定,可我们还是应该承认两种体制带来的差别,不是人的素质差别,而是体制带来的利益、等级包括人的眼光的差别。我们十分清楚,体制带来的好处是最容易看得见的,是最实惠的。例如:工资、职务、职称、福利等。而且,工农兵学员都种过田、做过工、当过兵,吃过苦头,干过重活,到如今,收入低,身体差,负担重,精神压力大。你说,生活质量能好到哪里去,有的可以说活得很不如意。当我听说我的一位女同学,在丈夫因公去世,她为了能让有智障的小孩就业,打官司好几年,面对法院不利自己的判决,她绝望地在法院台阶上打滚,我的心是一阵发颤,为其悲伤。

我们这一批人,奋斗过、努力过,失败过、憧憬过。我们总是忍辱负重,我们不曾怨天尤人。我们坚信生活是美好的,痛苦只是暂时的。令人遗憾的是,时代选择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却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我们的命运只能掌握在政治家手中。政治家的一段话,也许就决定了亿万人的前途命运。“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这句励志的话,放在三四十年前,是痴人说梦。

“选择”是哲学观点,又是生活实践。“选择”是现代文明社会个人应有的权力和自由,是大到政治家小到平民百姓的最优思维方式。

时代不同了,如今个人选择的权力大多了,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选择”自由,反思当年没有“选择”的苦楚。让人民有更多“选择”的权力和自由,是政治家应当思考的问题,也是亿万人们美好生活的愿景。

我在“文革”时期,有一段“翻墙看戏”的经历。

那时,正值运动开始一两年,我小学毕业、中学因停课进不去,处在“流浪”状态,白天上街看大字报、看游行,晚上就和邻居伙伴到处寻剧场看演出。

我的伙伴大多比我长几岁,是在校初中生,多为“串联”过的红卫兵,有着比我更丰富的生活经历。看戏只是表现了我们在那个年代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不表示我们多么爱好文艺。如果说与文艺有点关联的话,那就是我所在的街道,后面就是省文艺学校,常有英俊靓丽的学员从我们身边走过,令人羡慕。我们常溜进学校看他们排练,耳濡目染,和文艺多了点缘分。

看戏是个“系统工程”。白天,我们有人骑车子到处看海报打听,知道当天哪个剧场有演出,然后回来碰头,确定要去的剧场。在晚饭过后,用每人定好的暗号,再把人员叫出来集中。我记得我的暗号是“卖黄烟咯”,只要门外有人这样叫,就知道是叫我,我就会乘爸妈不注意,一溜烟地跑出去。

到了剧场外,如何从外墙入内,这也早就摸好了。一般是从剧场后门入手,先让一人从已关的后门水泥方柱上爬上去,作出示范,然后大家互相帮助完成翻墙。要是遇围墙上插了尖玻璃,那就会从剧场附近居民楼屋顶或窗台,跳到剧场厕所的平顶上,再从厕所的摇头窗户里进入,或直接从两米多高的屋顶上跳下。如碰上值勤来了,还要伏下身子来躲避,真有点像电影里的镜头一样。翻墙后,多半从侧门进剧场,找空位子坐下看节目。有时就直接从后台通道进去,从舞台边的矮梯下到剧场。当然,我们也有失败的时候,就是花了力气进到剧场,舞台上面黑咕隆咚的,原来那天没有演出;或舞台上只有排练的几个人,我们就会把传信息的人大骂一通。

那时占领舞台的演员,都是大中学校的学生、大型企业产业工人组成的宣传队,也有部队文工团。多半是这几支队伍组成的联合演出。节目都有“工、农、兵、学”的特色,如学生穿军装握红宝书表演的舞蹈,工人穿背带裤表演的诗朗诵,八个革命样板戏的选段等。这在当时那个缺少文化生活的年代,有节目看我们就很满足了。

有时有外国的文艺演出团体作为文化交流来这个城市演出,我们知道后,跃跃欲试,但可不是那么容易看到的。首先是值勤警卫人员增加了,不仅有工人民兵,还有公安干警,围墙边不仅有巡逻,还有暗哨,跳一个下来,抓一个。再就是进到剧场里面,还要查票。这时,我们伙伴中的高手就实行“单飞”,凭着他高超的翻墙本领,沉着的应对能力,实现了“我一定要看到”的夸口。第二天,我们问他昨晚是怎么进去的,他笑而不答,却大谈节目如何如何好看,让我们直推他的肩膀,恨他不仗义。

多年后,我把这段生活经历说给妻子听,她笑着说:想不到你这个文质彬彬的人,当年还会那么顽皮。我说,那不叫顽皮,那是对文艺的执着追求,否则我今天怎能端上文艺这饭碗呐。

我的五行属水,这辈子注定和水有点故事。

生长在南方的我,出门见河流,抬头沐雨露,平时并不觉得水的宝贵,甚至还会抱怨水的祸害。我就曾在读初中开门办学时,到山区的一个水库里游泳,因水冷加上体力不支,在离对岸还有20多米处渐渐下沉,不是同游的伙伴争相搭肩相助,就有可能“做水鬼”。还有一次在农村老家不远的亲戚家做客,碰上大雨,把我困在屋里坐“水牢”,当时水已上到门环那位置,如再上涨就有可能把整栋屋子泡起来。虽然后来水没再涨上来,可我被水包围在阁楼上一天一夜,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最直接感受水的凶猛是在’98长江抗洪中,在大堤的决口处,见湍急的水流,呼啸着,把装满沙袋的大驳船冲得像陀螺,转得老远靠一边去了,使我对“洪水猛兽”有了最直接的认识。

感觉到水的珍贵是那年去昔阳大寨参观,每人洗脸刷牙只有一茶缸水,农民头上扎的白毛巾,因没水洗,脏兮兮的。站在山冈上,眼前的景色是因缺水的一片褐色,全然没有江南养眼的绿意盎然,喉咙里还明显感觉阵阵发干。还有一次在边疆,见浩瀚的大漠一望无际,远处,因为缺水,山峦五颜六色,唯独没有绿色;近处,因为缺水,田地干涸开裂,可以放得下大脚。风乍起,飞沙走石,眼前一片蒙眬。没水的世界,就没有美丽;缺水的危机,就是世界的末日。这使我想到一句公益广告词:假如人类不珍惜水源,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

水是生命,水是幸福,水是灵感。我的生命幸福注定与水相近。我旅行结婚是去杭州、上海。在西子湖畔,轻舟荡漾,湖光山色,美不胜收。黄埔江水、外滩高楼,留下合影,甜蜜无比。我和妻子还坐“东方红”号客轮,逆江而上,饱览长江沿岸风光,是滔滔江水把我们摇进梦乡的。记得当时我站在船舷,看江轮乘风破浪,鸣笛向前,我在心里就默默发誓,我要努力奋斗,让自己在生活之路上如鱼得水,似水蛟龙。

同类推荐
  • 晚风集(卷五)

    晚风集(卷五)

    殷谦散文作品精品合集。其中不乏犀利的批评,怡人的观点,明智的思想。这五部作品从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或者通过故事,或者通过评论,形式各种,但可见作者独特的心境,让我们受益匪浅。
  • 生死大穿越:中国记者西部四大无人区科考探险纪实

    生死大穿越:中国记者西部四大无人区科考探险纪实

    天水日报社张天元同志撰写的《生死大穿越》一书行将付梓,嘱我作序,我有感于他的这种勇敢元畏的探险精神和职业追求,赞赏这次有意义的行动,故欣然应允。作为一名地方报的记者,张天元同志参加了""中国记者2003西部科考探险活动""。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大型异地采访活动,也是一次极富挑战性的探险活动,对参加者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l当时,全国有40多家新闻媒体的100多名记者报名参加,经过激烈的角逐和严格的挑选,只有13名记者当选为探险队队员,张天元同志是其中之一。这次活动要穿越罗布泊、阿尔金山、可可西里和藏北羌塘四大元人区,并进行科学考察和多方面采访报道。
  • 寂寞如花落无声

    寂寞如花落无声

    本套书是一套给青少年的散文读物,内容丰富多彩,从文学与思想的尖峰话题到青春时代的镜像风景,从瞬间速朽的绿菌传奇到绚烂舞台后的寂寥烟花渗透着激情与锐思的文字,无不沉淀着青春年华中令人感念的情愫。
  • 缪斯情结

    缪斯情结

    本书收《当代小说的人生意识》、《社会形象与典型精神》、《诗自妖娆趣自高》等40余篇文学评论。
  • 纳兰性德全集第一册:词集

    纳兰性德全集第一册:词集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全集共分为四册,第一、二册为词:除包括《通志堂集》的三百阙外,另增加了四十九阙,并附《纳兰成德传》(纳兰性德,原名成德)一篇。
热门推荐
  • 梦:风云

    梦:风云

    七个当代的高中生,在充满压力的生活中与梦中的世界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看他们如何在梦境与现实间斩妖伏魔,成就现代奇侠!
  • 冷宫贵妃:带罪皇后

    冷宫贵妃:带罪皇后

    【冷宫贵妃】穿越了,不可思议了,准备离宫了……却不幸落入皇帝手中,挣扎后,却堕落情网。既然爱了,那就勇敢的爱吧!后宫算什么?我还是千年之后的人呢!自由,爱情,友情,亲情统统显出,才知道,原来……【带罪皇后】莫名失忆,来到另一国度,嫁与另一个帝王。洞房花烛夜才知道新郎竟然就是旧识……好吧,既然已经事先知道要被利用,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利用我的就要付出代价但是,事情再次出现的逆转,因为爱,再次……【贱民王妃】再次魂归大韵,才知大家已经四处分散,为了和大家从新见面,陈菱晰我终于摆脱皇宫开始了江湖的冒险旅程。也开始结识新的朋友,只是,命运始终是改变不了的……陈菱晰死前才真正的领悟这个道理。一切的一切,难道又是一场戏,倘若真是如此,那陈菱晰我用意舍弃一切权势,包括朋友和亲人,只愿有一颗完整的心离开人间!
  • 你我,来日方长

    你我,来日方长

    本是被人捧在手中的千金,谁知一朝好心,被召入宫中,得来的不是帝王的宠爱,当作棋子的她在后宫中走的愈发艰难。我知你厌我、恨我,可是能留你在身旁,那些对我来说也微不足道。你想要的是无拘无束的生活,可我确要你用尽心机,拼杀一条险路,从此站在身侧俯首看这万里河山。
  • 赤朱

    赤朱

    朱花胎记……命运注定如此。司命谶言:灾星降,则国无。命运的安排,让他们相知,相认;当一切风云淡去之日,他们是否还能记得曾经的对月起誓?命运的安排,他们所站立场不同;当真相浮面而出之时,他,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位舍身救他的小女孩?她,是否还记得那个为她拂一座雪城的小男孩?面对命运的安排,情路的考验……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护宝先锋

    护宝先锋

    我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考古工作者,但一场挖掘让我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无限的世界线

    无限的世界线

    与计划无关的少女,但是她的存在却影响到了计划。于是,她被迫开始了旅程
  • 晴天末岛文学社

    晴天末岛文学社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它是一个童话故事,里面讲了文学社的故事,来看看
  • 强化使我逐渐平静

    强化使我逐渐平静

    新生为妖,成为了一个面具妖怪,还拥有一个强化系统,
  • 十六灵仙

    十六灵仙

    三代十六灵术史蓝灵双心,绝色揭密独步灵镜
  • 史玉柱的坎

    史玉柱的坎

    坎坷、困境,可能每个人都会遇到。不过,史玉柱所经历的坎坷之多、困境之险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他以4000元的投资,在短短4个月就赚回100万,又因巨人大厦资金匮乏而在一夜之间从中国首富沦落为负债2亿多的中国“首负”。即便这样,史玉柱并未气馁,而是举债进攻保健品市场,黄金搭档一炮而红,而他马不停蹄地进军网游领域的举动更是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史玉柱,他曾被无数创业者誉为创业天才,是许多企业家眼里引以为戒的失败者,更是众人眼里的“逆袭英雄”。他抛开“负翁”的阴影,再次创业,抢占保健业市场、进军网游领域,成为身价百亿的商业奇才。他这一路走来,到底经历了哪些辛酸、坎坷,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