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朝代
中国历史很长,但记载较明确的一般认为从夏朝开始,此后的各王朝演变大致如下:
夏朝
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依据史书记载,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此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初到公元前17世纪,前后近500年,有17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
商朝
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自商汤至商纣,共17世,31王,自约公元前1600年初至约公元前1046年,前后经历了近600年。商部落原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部落,在黄河下游一带繁衍。商朝确立统治,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故商朝也称做殷商。考古学家从安阳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说明殷商时代文字已经得到充分广泛的应用。商朝对于天文天象多有记载,出现了干支记时法。商朝的农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尤其是手工业、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各种常用的器具和礼器、酒器十分精美。着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周朝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享国约800年。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西周社会和政治制度有两大内容:一是宗法制,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二是分封制。西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朝代,在经济上实行井田制。此外,在文化上以礼乐制度为中心,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先有五霸,后有七雄;在思想文化上,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为中国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叫秦。其疆域东起辽东,西至玉门关、陇西,北抵长城,南达越南北部及中部一带。秦王嬴政自封为始皇帝,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秦朝废除周朝分藩建国的封建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度。其政治制度,多为后代所承袭。此外,秦始皇又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在文化上进行严酷的集权控制,出现了焚书坑儒的事件。秦朝的集权统治,仅仅维系了15年,于公元前206年被推翻。
汉朝
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汉高祖刘邦建立。前期定都长安,称为西汉、前汉;后期定都洛阳,称为东汉、后汉。自公元前206年灭秦至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汉朝共传24帝,历时406年。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之一,曾先后出现号称“文景之治”、“汉武之治”、“明章之治”的繁荣时代。譬如汉武帝励精图治,在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府扶持先秦文化典籍的整理与教育,这期间产生了史学巨着《史记》;军事上,击败匈奴单于,又吞灭南越国,征服朝鲜,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霸主,世界第一大帝国;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魏晋南北朝
又称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自公元220年魏代汉而立,至公元581年隋朝立国为止的多个朝代的合称。其中,因孙吴、东晋、宋、齐、梁、陈都立国于江东地区,都建都于建康(或称建业,即今南京),而合称为六朝,六朝亦被用做魏晋南北朝的代名词。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出新变和重要的发展,其突出表现为儒学衰落、玄学兴盛、佛教崛起、艺术发达。
知识点链接
【三国】包括曹魏、蜀汉、孙吴三国。曹魏始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都洛阳,史称魏或曹魏。统治范围有整个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游的江北及甘肃、陕西、辽宁的大部分地区。共历5帝、46年。蜀汉为刘备所建立,建都于成都,史称蜀或蜀汉。统治区域有今四川、云南、贵州全部和陕西的一部分。公元263年为曹魏所灭,共历2帝、43年。孙吴为孙权所建立,建都于建业,史称孙吴或东吴。统治区域有今长江中下游、浙江、福建和两广地区。公元280年为晋所灭,共历4帝、59年。
【两晋】指西晋和东晋。公元265年,西晋代魏而立。建都洛阳,进而统一全国。公元316年,西晋亡于前赵之后,又在南方重建,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公元420年,东晋亡。两晋共历15帝、156年。
【五胡十六国】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此外,还有冉魏、西燕、代国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代。宋为刘裕代东晋而立,建都建康,因皇室姓刘,故史称刘宋。共历8帝、60年。齐为萧道成所建,为了与北朝的北齐加以区别,史称南齐,也因皇室姓萧而称萧齐。共历7帝、24年。梁为萧衍所建,亦称萧梁。共历8帝、56年。陈为陈霸先所建,是南朝版图最小者。共历5帝、33年。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另,史家多有将隋朝也计入北朝的。北魏或称后魏、元魏。为鲜卑族拓跋部所建,其前身为十六国时的代国。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从拓跋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历17帝、171年。东魏,建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共历17年。西魏,定都长安,共历3帝、24年。北齐为东魏大将高欢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而建,共历8帝、28年。北周为西魏大将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而建,共历5帝、25年。
隋朝
自公元581年代北周而建立隋朝,589年灭亡陈,统一中国,至618年炀帝被杀于江都,隋朝共历2帝、38年。隋先以长安为都,后来又新建大兴城为京师,以洛阳为陪都,实行东西两京制:西京长安、东京洛阳。隋朝前期,统治者积极有为,政治稳定。大运河的开通,促使了南北经济的繁荣。工匠李春设计制造了赵州桥,其设计之巧与工艺之新,使之成为世界桥梁史上石拱桥的典范。
唐朝
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王朝。隋朝太原留守李渊于公元618年所建,以长安为首都。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公元907年而亡,共历289年,传21帝(加武则天则为22帝)。唐朝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军事方面,唐朝继北魏破柔然之后,又一次取得了中原王朝对大漠部落的军事上的巨大胜利。全盛时期的疆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包括贝加尔湖,总面积达1251万平方公里。经济方面,到了唐玄宗时期,出现开元盛世,唐朝经济已经远超过了同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以及阿拉伯帝国。极盛期的754年,全国总人口达5288万多,户口总数约907万户。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的成就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都深受其影响。
五代十国
从公元907年至960年,中原一带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史称五代。同时,南方和山西地区,先后出现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等国,称为十国。960年宋朝建立,979年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宋朝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代后周而立。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定都汴梁(今开封)。靖康年间(1126-1127),金兵攻陷汴京,北宋亡。1127年,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至1279年灭亡,宋朝共历320年,传18帝。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军事实力较弱,但其经济、文化教育却非常繁荣,儒学复兴,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着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辽国
原名为契丹国,于公元916年由耶律阿保机建立,是与北宋对峙的北方少数民族王朝。1125年,辽为金所灭。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1218年,辽被蒙古族所灭。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部落氏族社会过渡形成奴隶制度社会,并在向封建社会跃进的同时统治了中国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融合,为开发蒙古地区和中国东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金国
以女真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创建者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公元1115年称帝建国。金国先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镇),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公元1234年在蒙古军与宋军联合进攻下灭亡。金国历经9帝,共120年。疆域盛时东北到今日本海,南到淮河、秦岭一线,西至今甘肃省,北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它为我国北部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贡献。
元朝
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王朝。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于公元1271年所建,国号大元,1272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1279年灭南宋,完成南北统一。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并于同年进行的北伐中推翻了元朝。北迁的元政府后退居漠北,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蒙古族统治者征服全国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将其政权下的人民划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4个等级。
明朝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中国最后一个汉族统一政权。始都应天府(今南京)。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亡。共历16帝、277年。明代强化皇权专制,废除宰相制度,将相权与君权揽于一身。虽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仍为皇帝的专责。明统治者还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由宦官统领,加强对全国臣民的监视。明代在经济上最突出的特征是私营工商业的巨大发展,当时无论是铸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纺织、瓷器、印刷等轻工业,在世界都遥遥领先,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
清朝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专制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全境的中央政权。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定都于赫图阿拉。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1644年,清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开始统治全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帝溥仪于1912年退位,清朝正式灭亡。自入关以来,清朝共历10帝,享国祚268年。清代军事实力较强,至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顶峰,史家曾称之为“康雍乾盛世”。在政治上,清朝实行严厉的封建专制。为了巩固其统治,制造了多起文字狱。在学术文化上,清代迈越前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形成了所谓的乾嘉学派,产生了许多旷世的文化成果。
二史学与史书
中国的历史记载发源很早,史学在古代特别发达,史书在古人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正史
正史多属于官修的纪传体史书,具有官方性、权威性、正统性等性质。正史的数目,唐有十三史、宋有十七史,明有廿一史,清有廿二史、廿四史,现代又有二十五史之名。十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十七史则加上:《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再加《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四史后为廿一史。清乾隆初年修成《明史》,后又增列《旧唐书》、《旧五代史》,成廿四史。1921年《新元史》修成,时人又有“二十五史”之说。正史中,唐以前所修各史为个人修纂,并称为“前四史”,唐以后的正史多由官修。又,《史记》与《南史》、《北史》为通史,其余各史,均为断代史书。
相关知识
【非正史的史籍名称】在正史之外的较有体例、系统和组织的史书,往往称为别史,否则多称为杂史。另外,私家所撰的杂史,现代人又统统称其为野史,这一名称并不是历代目录中的正式类目名称。
纪传体
以本纪、列传为中心的史书编纂体裁。这一体例由司马迁开创,《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历代正史基本上都采用纪传体形式。这种形式最主要的是本纪、列传两部分,很多史书还有书志,有的还有表等部分。本纪为一朝的编年简史,兼述帝王本人事迹。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则是关于典章制度或有关自然、社会等方面的专史。表是用来简要罗列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人物为中心,将写人与纪事结合起来反映历史情形。
编年体
以时间顺序记载历史事件的着史体裁。相传为孔子编定的《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西晋时发现的先秦史籍《竹书纪年》也采用编年体。后世的一些通史,如《资治通鉴》也采用编年体。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的细节,对于各时间点所发生的众多历史事实形成全面的认识。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
纪事本末体
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这种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集中在一起,按时间先后叙述,其优点是能够完整地反映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可补编年体与纪传体之不足。缺点在于不能突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
断代史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班固的《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记录西汉一代的历史。二十五史中多为断代史。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中,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断代史。
通史
在断代史基础上产生的史书,是指连贯地记述多个朝代历史的史书。通史具有包罗万象的特点,具有近似于百科全书的性质。它叙述的内容广泛,包罗各种重要事件和重要课题。张舜徽先生指出:“就叙事方面而论,有了通史,便可综合群史,删繁就简,写成有系统有条理的本子,可以简省学者的精力和时间。”这就是说在叙述中要清晰地体现历史发展脉络,给人以整体的认识。
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