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9200000027

第27章 音乐与戏曲(3)

形成于北方,又称北杂剧。它与宋杂剧、金院本有着直接继承关系。北杂剧的兴盛和繁荣,标志着中国戏曲开始进入黄金时代。元杂剧最负盛名的剧作家首推关汉卿,其代表剧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号称“元曲四大家”。元杂剧的重要作品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

南戏

产生于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盛行于南宋的戏剧形式。当时或称戏文,或称永嘉杂剧,后又称为南曲戏文。南戏是联曲体的音乐结构,它所使用的曲调原全为南曲,后吸收了一些北曲曲调,出现了南北合套的形式,但仍以南曲为主。南宋末期出现的《张协状元》为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元末明初由高则诚加工而成的《琵琶记》代表着南戏的最高水平。此外,合称为“荆”、“刘”、“杀”、“拜”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号称“四大南戏”。南戏为明清传奇的兴盛和四大声腔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花部乱弹

乾隆年间(1736-1795),除昆腔以外的地方戏被称为“花部”或“乱弹”,包含梆子、皮黄、弦索等新兴剧种。“花”与雅相对。当时奉昆曲为正声,为雅。所谓花,就是杂的意思,指地方戏的声腔杂而不纯,多为野调俗曲。花部乱弹在组织戏剧冲突和塑造舞台形象方面,都有相当的优势。花部戏的兴盛显示:以剧本文学为中心的戏曲创作正朝着以舞台艺术为中心的方向转移。清地方戏作品主要靠梨园抄本流传或艺人口传心授,保存至今能看到早期面貌的剧本,只有乾隆年间(1736-1795)刊刻的戏曲选本《缀白裘》。

五戏曲剧种

戏曲是还活着的中国戏剧形式,如今还有多种地方剧种仍然活跃在舞台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虽然由于受到现代新媒体的冲击,它们都不再有过去的繁盛景象,如今,仍然有舞台表演的剧种数量已远不及上列数字。但作为一种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层的综合表演艺术,戏曲仍然受到部分人士的喜爱。

要说明的是:各种地方戏,能作为一个剧种存在而与其他剧种相区别的首要因素,是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

昆剧

号称“百戏之祖”。南戏发展至明初,在江苏昆山一带形成昆山腔。明嘉靖间(1522-1566),魏良辅总结北曲演唱的艺术成就,吸取海盐、弋阳等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总结出一系列唱曲理论,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之后,梁辰鱼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他编写的昆腔传奇《浣纱记》成功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在传入北京后,又成为全国性剧种,称为“官腔”。昆曲唱腔轻柔婉转、优美动听,角色表演艺术精美绝伦,融唱、做、念、打为一体,运用手、眼、身、法、步等表演技巧塑造舞台形象,载歌载舞,雅致精湛。此外,昆曲在近代还影响、推动了数以百计的剧种的成长与发展,被誉为“百戏之祖”。2003年,昆曲艺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

有国粹之誉。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历史上还有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在1840年前后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至今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京剧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识扩展

【四大名旦】指中国京剧历史上曾经涌现出的四位表演大师: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四大名旦中,梅派的梅兰芳先生因德艺双馨而最负盛名。

评剧

发源于河北唐山,是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地的地方戏。它最初是在河北民间说唱“莲花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先后吸收了其他剧种和民间说唱的音乐和表演形式,清末形成为评剧。评剧具有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擅长表演现代生活。着名演员有小白玉霜、新凤霞等,代表剧目有《秦香莲》、《小女婿》、《刘巧儿》等。

粤剧

广东省的主要剧种,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和闽南一带。居住于东南亚、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也十分喜爱粤剧。明清时代,中国的许多剧种流传到了广东,这些剧种的声腔与广东音乐、民间曲调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粤剧。粤剧用广东方言演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着名演员有红线女、马师曾等,代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越剧

发源于古越国所在地浙江绍兴地区,是浙江省的主要地方戏,流行在浙江、上海、江苏、江西、安徽等地。越剧形成于清末,最初全部由男演员演出,20世纪30年代又发展成全部由女演员演出。越剧唱腔委婉,表演细腻,抒情优美,现已成为仅次于京剧的一个大剧种。着名演员有袁雪芬、王文娟、徐玉兰等,代表剧目有《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豫剧

河南省的主要地方戏,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以及临近各省,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豫剧的声腔,有的高亢活泼,有的悲凉缠绵,能够表演各种风格的剧目,传统剧目有650多出,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种。着名演员有常香玉、牛得草等,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七品芝麻官》、《花木兰》和《朝阳沟》等。

黄梅戏

安徽省的地方戏之一,旧时称为黄梅调,主要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的部分地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的采茶歌,传入安徽安庆地区后,又吸收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发展形成了这个剧种。黄梅戏载歌载舞,唱腔委婉动听,表演朴实优美,生活气息浓厚,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欢迎。着名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舫、马兰等,演出的传统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等。

秦腔

又称乱弹,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等地,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是很古老的剧种。清康熙时,已发展至成熟。乾隆年间(1736-1795),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直接影响。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而细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辛亥革命后,秦腔经改革后,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晋剧

即山西梆子。一般指中路梆子,也是山西省流行的中路、北路、蒲州、上党四大梆子的统称。中路梆子源起于蒲州梆子,清道光、咸丰年间(1851-1861)已盛行,流行于山西中部、内蒙等地。有《打金枝》、《卖画劈门》、《杀官》等剧目。北路梆子流行于山西北部和内蒙等地,较中路梆子音调更高亢,富有塞外山野风味。有《王宝钏》、《血手印》等剧目。蒲州梆子即蒲剧,约形成于明代末年,尤以耍帽翅、甩发等见长。演出剧目以《窦娥冤》、《薛刚反唐》等影响较大。中路、北路以及上党梆子都由蒲剧所派生。上党梆子也叫东路梆子,明末清初源起于今晋城一带,流行于山西东南部地区。音调高亢活泼,表演风格粗犷、刚健。代表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川剧

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各地声腔,逐渐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新剧种,清末时称川戏,后改称川剧。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唱、做、念、打齐全,器乐帮腔烘托,“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在国内外广泛流传。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都市侠情

    都市侠情

    失忆青年黄少华,再一次事故之中被当代乞丐头头黄胜救治并收留,从此开始了习医、习武的新旅程。十八般武艺,信手拈来,我不是天才,只不过是有些武功底子。我不是傻子、只是失忆了而已。我不是不专一,只是都市艳莺,总与我无意之中碰撞。我不是想装逼,只是被人误会罢了,别人笑我又有何干,我只道:走别人的路,让人无路可走。
  • 空间隔阂

    空间隔阂

    “这不是我们的初衷,不过,已经无法回头了。”“我一定是疯了。”高考失利的齐祯晗机缘巧合之下推开了一扇门,探寻未知的前路注定坎坷……这是高科技还是魔法?末日语言是阴谋还是真实?解开对力量的束缚,跨越空间寻求救赎。[自此献上一枚以“魔法”(元力)为规则的全新世界!]
  • 午夜阳光

    午夜阳光

    书名缘于这些作品大都写在繁忙工作之后的夜晚,缘于作者心中的灿烂。诗集分为“回放自然”、“情系故园”、“山河礼赞”、“时代感言”四个部分。这是作者出版80余万字文学作品之后的又一创作成果,它聚焦现实生活的美丽瞬间,点燃心灵的光焰。
  • 通天古路

    通天古路

    一位被抽去一魂一魄的平凡少年,从师傅那里得到了一本无上宝典。经过自己坚强的攀爬,终于登上了武道的巅峰。然而,如今的武道真的有尽头吗?还是说,通往武道更高的路被人斩断了?他人成仙,需灭七情斩六欲,我若得道,当历红尘蜕凡胎。
  • 百弦禁石

    百弦禁石

    天道苍茫,怜悯世人!无奈人不自知,三界屠戮征伐,以致天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既然天道如此,便由道外之人来破!一块远古禁石藏于深山,孕育三界异族,手持百弦神器,剑指天道!且看他如何破这悲天悯世!
  • 小花仙之花之法典之念

    小花仙之花之法典之念

    花精灵是属于自然的种族。而雪莲精灵王吉祥给大家的印象是伪娘、对比下个子很矮,奶妈。而如果吉祥是个女生,能力全面,知晓部分未来,又会发生什么?也许一切都会不同。
  • 赵小勇

    赵小勇

    一个孩子关于洪水关于亲人的独特经历,越是卑微越是容易看到人间真相
  • 图片报道

    图片报道

    纵观人类认识世界和信息传播的历史,如果从最小信息组成单位和组成形式的角度来看,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语言,二是文字,三是图片,四是图像。语言和文字是最基本的,原始图画是对事实的一种象形记录,其含意相对比较模糊。图片的出现得益于近代照相机的发明。通过照相机对事物的摄取,图片完成了对现实场景的一种比较客观的记录。
  • 救世缘之青丝伤

    救世缘之青丝伤

    异世界,于人界平行的巨大荒原.八座城池的传说,与那古城的救赎.一名不凡的少女,穿行于纵横的危机之中.打开古城的人,命运又会如何.他,一名重情的翩翩青年,背负着痛苦的仇恨.她,爱上了要置自己于死地的人,越陷越深,执著难舍.她,不敢去爱,只因自己时日无多,只能逃避他一番痴情.缘生缘灭.飞化似雪,一眼天涯.秋水陨,剑难断.谁,才是能救世或灭世的古城至尊,谁,才能与相爱的人相守.江湖腥风血雨,真假善恶难辩.背后刺来一剑的人,又能否守住自己的挚爱.无尽的谜团,在迷惘中开启.这异世界的命运又会如何?如何不悔.一切尽在救世缘第一部,青丝伤.
  • 末世之女王重生

    末世之女王重生

    一场生化危机的灾难,丧尸横行,人心诡异。白琳,三系异能者女子,被家人欺骗做实验品致死。一朝重生居然回到了末世前一个月,这次不但要好好活着,还意外拥有全系异能和一个神奇的空间,存储、种植、养动物样样皆可,这次的末世会和前世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