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是个生性要强的孩子,对什么都不服输。祖辈流传下来有这样的说法,凡是头顶长有三个旋的,这人的性格就很倔犟。胡兰生下来头上就刚好三个旋。倔犟的性格既可能使人变得蛮不讲理,也可能做事情比别人认真十倍,胡兰就是后者,做每件事情都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事情没有完成或者没有做好,就雷打不动地继续这项工作。
有一次,胡兰的爹卧病在床,家里的煤炭没了,大伯当时又在外面打工。奶奶年纪大了,两鬓都染上了秋霜,腿脚又不灵便。
当时炭窑在几里地外的一个山坳里,通往那个山坳只有一条小路,又窄又难走,弄不好还可能遇到毒蛇。
那天晚上外面正斜风细雨。当然不是张志和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那种风那番雨。外面湿漉漉的,总不至于让年迈的奶奶推着车去拉炭吧。奶奶腿脚不灵便,手上又没有力气。胡兰虽然还是孩子,但很早她就已经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大人。既然是大人,就要担起一个大人的义务,她自告奋勇地推荐了自己。
奶奶和父亲都极力反对,但最终胡兰还是说服了他们,在门背摸了一把纸伞,牵着驼子挤进了夜色中。
路很滑,胡兰的小脚时常陷进泥坑里,每次都要花老大的劲才能把脚给拔出来。她和别的所有孩子一样,也对夜色充满了恐惧,但是她想起那些抗日英雄们高大的身躯,内心的恐惧就一点点地消解了。
就这样,恐惧升起来,又被自己强行地压制下去,她终于到了炭窑。
奶奶拄着拐杖,牵肠挂肚,肠子都悔青了,后悔刚才不该让胡兰去。
雨水从房檐上落下来,响声把耳朵都堵住了,奶奶等了大概有一个钟头,终于看到一个弱小身影在雨水中摇晃着过来,仔细看,果真是胡兰,心中的这块大石头才放了下来。
这途中还有一个小小插曲。胡兰撑着伞走到村口的时候,正好撞见地主老爷家的马车,狭路相逢,那驾车的车夫见她没有让道的意思,于是就凶狠狠地朝着胡兰呸了一声。
胡兰也没好气地还他一句,路又不是你家修的,就你大老爷能过?
那个车夫因为赶路没时间和胡兰吵,于是很气愤地挥动了一下鞭子,马车飞速地向雨中蹿去。
这个事情像所有的往事一样,过去了就过去了,没有再留下什么。
时间就像一个碾米的机器,什么东西被它碾过去都能成粉末状的东西,但这些记忆死死地吸在胡兰的大脑里,让她感觉到之前的路上有那么多的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