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易风移俗,莫善于乐。”在优美、祥和、典雅的丹陛大乐声中,皇帝升上金銮宝座。王公大臣,诸侯贝勒、六部九卿科道僚属,齐声山呼万岁,向皇帝请安、祝福,他们是奉命前来恭送皇帝东行的。
万岁的呼声在紫禁宫阙上空阵阵缭绕时,只听内侍顾太监传旨:赐卿等平身!百官立起,以极端庄、严肃的面孔向皇帝仰望,就像群星拱卫北斗,康熙面对群臣,说道:“比年以逆贼吴三桂背恩反叛,扰乱地方,仰荷祖宗在天之灵,默垂佑庇,兵奏业已荡平,应躬诣山陵展祭,以告成功。前初闻捷音,即诣孝陵行礼。兹奉太皇太后慈谕,太祖、太宗山陵以应亲往祭告。
皇帝要巡幸盛京、吉林乌拉等地的消息,起驾之前,宫内已经传出,因为开年之后,六部的官员,都在忙着大驾卤簿的操作、车船行检、粮草采备、道路修整……而且乌拉打姓总管衙门、江宁织造、苏州织造也接到内务府的通知,急需贡品开单,这一切表明皇帝要出行。
康熙此次东行,距他第一次回“龙兴之地”的故乡巡幸,转眼已是十年,那年他正好十八岁。那次回乡,是在解决鳌拜集团之后,他的卧榻之侧,除掉了可能掣肘、动摇和侵犯对皇权威胁的力量,清除了干扰皇权的障碍,削弱了诸王、旗主的权力、势力,加强了对各旗的控制,他对亲王大臣告诫说:“人臣分立门户,私植党羽,始而蠹国害政,终必祸及身家。”为了保证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发展,他上谕:“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心躬自断制。”
贵为天子,应该是富有四海,而“王者所以巡狩者何?巡者,缩也;狩者,牧也,为天下巡行守牧民也。道德太平,恐远近不同化,幽隐不得所者,故必亲自行之,谨敬重民之至也。考礼义、正法度、同律历、叶时月,皆为民也。“天下虽平,要告慰先人,但更要居安思危,他的意思是:“朕时巡之举,原欲周览民情,察访吏治”,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一人临塞北,万里熄边烽”,取得蒙古诸王公和入侵者的驯服。随着封建社会辉煌的巅峰的到来,专制主义的皇权也向成熟的阶段在发展。
康熙皇帝此行亲自莅外祭祖同时也是下察社情、民情、边情,除了解情况,更是一种张扬皇威的举动,这也是对地方命臣、王公、国戚四夷首领胁服的常行手段。
康熙要告慰先祖的还有,除了平息了李自成大顺军的抗清斗争,还平息了西北各省的抗清斗争,郑成功虽仍在盘踞台湾,为了统一,使全岛早日归清,他已起用被称为悍将的施琅,命他训练水师,造舟,作为降伏台湾郑氏政权的准备。现在,他注目的是清廷的大后方,黑龙江流域的事情,那里现在不是一片安宁的乐土,早在他没出世之前,在他曾祖起兵创业时,一伙吃人的生番,贪得无厌的侵略者,从“陆地大洋”的东欧平原上,渐次东进,他们不顾沼泽森林、榛榛莽莽,道路泥泞,草木掩蔽,一路烧杀、掠夺,进入黑龙江流域,建立一个个据点。这严重破坏着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害,作为国君,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黑龙江流域的安宁问题是他所关注的,并且下决心要解决,这也是此行一个重要目的。
据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在他的随扈记录《鞑靼旅行记》中说有七万多人的队伍,车辚辚,马啸啸,旌旗飘扬,号声嘹亮,康熙神采奕奕,满面红光,骑在七尺二寸的高头大马上,这匹马是藩王从千万头马群中选出的千里马,可以说比唐高宗的“昭陵六骏”还要超群,人们谓之天马,神州骄骏。静止时,吉祥安稳,驰起来四蹄生风,而乘者如坐扁舟,行在平静的湖面上,灵异无比。
康熙行在太平大地上,马儿放慢了脚步,举目眺望,四野茫茫,大地连着青山,十分开阔。他的思绪一下飞扬起来,脱口说道:“燕、冀地也。”他想到这里曾是古代“黄帝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戮其元凶,四海攸同”。
忽然康熙勒住了马,回转身来对随侍的顾太监说:“要熊先生来。”
熊赐履这位秘书院侍读学士、国史院学士、弘德殿的日讲官,康熙为了嘉奖他“才能清慎”,迁升他为内阁学士,后又破格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是个大学问家。
熊赐履得知皇帝召见,赶紧打马,很快来到圣驾面前,翻身下马,跪伏在地。
“起来,上马”,康熙对他的这位先生十分看重,优隆有加,说:“野地潜行,不是朝廷大殿,不必拘于礼仪,这旅途上有个伴儿说话,都说行得快,朕要随便同你聊天。你看这里形胜如何?”
其实,熊赐履行在这燕蓟大地,观看周围山川地理也正发着感怀,皇帝这样一问,他马上答道:“臣看到,这里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古北、喜峰,古人谓色里王不得不可为王之地。”
“不错,幽燕自称雄。这里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势拔地以峥嵘,气摩空而劣,依山带海,形胜甲天下也!”康熙说。
“山一阵,水一阵,身向榆关那畔行”,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正行之间,一股带着腥咸味气的风从东方吹来,原来已经进入山海关地区,来到戴河岸畔,这里西倚莲蓬山。南临渤海湾,东面便是山海关了。再往前走已有山海关都城守尉都统伏地迎驾。副都统衙门、正二品副都统率其管辖的冷口、永平、喜峰口等处驻守官员和一千五百兵丁也来欢迎。这时只见道路已搭起黄幢彩坊,竖起五色幡竿,左右仪仗、宫灯、黄伞,横荫数里,中设御座,外周花篱。赤城霞起,巍然可观。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在山海关城尉都统的导引下,皇帝的圣驾来到“天下第一关”下。在一片万岁的欢呼声中,康熙下马,扶上肩舆,登上城楼。
这时,笙歌互起,金石千声,云霞万色,锦绮相错,紫气氤氲,弥漫周匝。
古代人类建筑西方人称有七大奇迹:埃及亚历山大港外法罗岛上的灯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这些早已灰飞烟灭,倾圮沦亡,仅存的只有埃及金字塔。据前苏联第一个翱翔太空的宇宙飞行员,问他从浩渺的太空往地球上看,见到了什么?回答是唯一能看到的人类建筑只有中国的万里长城。
山海关是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如果说山海关是地球上一条巨龙,它的头便是伸向海边的宁海城,这是明将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修筑的一道城墙,与山海连接起来,人称“老龙头”。《明季北略》记载:“……用大帅戚继光为蓟镇,……一切用舍兴建,惟继光言是从。继光建城堡、墩台,相度皆精绝,烽火精明。又素调练浙兵杂边兵,车马步亦杂用。虏闻而畏之,不敢窜边者三十余年。”
戚继光曾为“老龙头”的建成,做有一首七律:
曾经泽国黥鲵息,
春入汉关三月雨。
但从使者传封事,
故里苍茫看不极。
更倚边城氛浸消,
风吹秦岛五更潮。
莫向将军问赐貂,
松楸何处梦魂遥。
古往今来,这里是东北与中原一条重要通道,即是商家、客旅的必经之路,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康熙站在城楼上向北望去,黑土地一片,那里便是“龙兴之地”,也是他的故乡,他不胜感慨地回顾他的祖父皇太极,这位“通敢绝伦”战功赫赫的汗王,大清国的第一帝,五次进攻明朝的“入口之战”,而从没敢在此与明军交锋,而是从别的关口进入。
……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十二月,皇太极亲率远征大军避开明将袁崇焕的防区,从蒙古绕道直下喜峰口入关,攻陷遵化,直指明朝都城北京,搅得朝廷上下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急调袁崇焕、祖大寿回师救援。
1630年皇太极从京畿撤兵,挥师东进,占领永平、滦州、迁安。
1634年,皇太极再次入关,兵分四路,一路从上方堡攻打宣府、大同,一路从龙门口直至宣府,一路从石口进攻应州,一路从得胜堡攻打大同。
1636年秋天,皇太极命河济格从松石口入居庸关,直向北京,然后南下攻保定,连陷城池十余座。
1638年皇太极命多尔衮、岳托一路从墙子岭入青山关,两路大军在通州会师,然后分兵进入太行山,由此向南进军,从临清过运河,进入山东,攻占济南,俘虏明德王。尽管这样频频得手,进入中原,但都不敢久驻,更多停留,原因之一就是山海关这个要塞是一道重要的天然屏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然而风云变幻的政治历史舞台拉开了帷幕,明朝宁远总兵,后擢为平西伯的吴三桂出场了,他面对明朝、李自成和背后的大清国,不知鹿死谁手,他一时还看不清楚,在骑墙观望着,如同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一天他忽然打开了山海关的城门,他的叔祖多尔衮就这样挥师入关了。可是,三十年后,这个地位显赫、变化多端、引人注目的时代枭雄,在驾驭政治、军事纵横捭阖,确有高人几筹本领的人,做了藩王的吴三桂又造反了……
山海关倚山临海,形势险要。千山万山,重重叠叠,峥嵘嵯峨,长城便从崇山峻岭中蜿蜒而行,东起鸭绿江,西到祁连山绵延一万二千七百多华里,朱元璋建国后,大力进行了修补扩建,沿长城建立了九个防区,在长城外建立了若干军管区,远到黑龙江以北的奴尔干都司这些地方都纳入行政管理,建立了完整的防御体系。可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康熙登此楼凭吊古迹,抚今追昔,联想到东北边境防务,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不胜感慨。
侍卫太监看到皇帝观览河山心境很好,情绪激动,意气昂扬,便近前问道:“皇上,可需要酒?”
“酒?”康熙望着茫茫天宇,疾走的飞云,仰头大笑,说:“朕,不是李白,但需要李白。”
侍卫太监理会皇帝要做诗,马上端来文房四宝放在城楼正中的御几上,康熙瞄了一眼,反剪起双手向城垛口走去,原来他不是要做诗,而是要吟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是李白的《望天门山》。
康熙吟过诗之后,向身边陪銮的高士奇、张英、熊赐履等人笑笑说:“让诸院学士见笑了。”说着,他对一侧的张英说:“爱卿,你觉得李白的这首诗怎样?”
张英说:“李白这首《望天门山》绝句,微臣的感觉是描写天门山附近一段长江的景色的,他不是一般描绘那里的风光,而是抓住感受最深的一些画面加以集中、深化,诗中围绕一个“望”字展开,首句用一“断”字和一“开”字,写出楚江的威力,冲开天门山口,二句用“至此回”三字,写出楚江“碧水东流”的气势,三句由“碧水”写到“青山”,用“相对出”使“两岸青山”增添了新异的色彩,四句“孤帆一片日边来”,更为这幅画而增加了美妙、神奇的一笔。”
康熙听后,对张英的释意很欣赏,点点头,然后又冲向熊赐履,说:“先生的看法呢?”
熊赐履说:“叶燮在《原诗》中有这样的评语:‘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人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是者也。’这是李白的一篇传神之作,皇上吟咏,臣终生不能忘。”
随后,康熙仔细地观看了山海关地舆图,然后健步走下城楼上了御马,访孟姜女庙、二郎山,游九门口、角山寺、一片石,临碣石观海……
扈从人员从京城出发,一连七日马不停蹄都感到很疲劳,可是在过山海关各处之后,凭吊了古人先贤,回顾了昔日战争的硝烟,人们的疲劳一下缓释了,优哉游哉,轻松了一下,可是接着进行的围猎活动看来就不那么轻松了。
“娴习骑射”,这是康熙皇帝对宫廷各部院官员三令五申的重要旨谕。在刚刚平定三藩之乱以后,康熙马上北巡,一边行猎,一边勘测围场,在内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廓勒盟和察哈尔蒙古东四旗接壤的地方建立了木兰围场。木兰是满语,译过汉语是“哨鹿”的意思。
康熙建木兰围场,不只是供皇帝王公大臣狩猎,它是一项重要的军事训练措施。
自木兰围场的设置到康熙逝世,中间只有两次没到围场,一次是此行东北,一次是出征到哈尔滨蒙古的克鲁伦河,追歼噶尔丹。除此,皇帝每年都派出骑兵上万人的队伍分赴口外,以围场中的虎、豹、獐、狍、野鹿、兔等为假想敌,追杀、围歼。康熙每次都雄赳赳的参与行军、山哨、布围、合围、射猎、罢围、安营等全过程,他要求皇子们大显身手,他对于在围猎中奋勇当先,临危不惧敢与猛兽拼死搏斗的将士,在秋猎大典结束时的庆功大宴上进行赏赐,对违反围场规定的,绳之以军法。
在山海关的西岭中,精选出的三千名满洲健儿,骑马握弓,英姿飒爽,列成直径数里的环形横队,把大半个山包围起来,在御驾扈从的指挥下,各个如临战场,呼啸前进。山谷、溪涧、丛林中的野兽被惊起,狐突狼蹿。康熙带领皇子骑在马上,也同三千侍卫同步进袭,他望着眼前高山大峒,沉沉皆青,和雾烟霭,大漠风寒,飞泉流澌,他回眸一看身边的皇太子允祁的目光有些胆怯,扬马向其马臀抽了一鞭,道:“追上去!”
这次围猎,康熙帝首当其冲率先垂范,一直冲杀在前,他把逃窜的野兽当成犯边的罗刹侵略者,毫不留情地追杀、捕猎。全体人员一共捕杀牡鹿、狼、狐狸各种野兽三百余只,只有九岁的皇太子出手不凡,在众人的帮助下射中了一只虎。
在围猎的回营中,康熙对参加这项围猎的各部院官员、兵士、随扈的黄带子们的表现是很满意的。他对身边的皇太子允祁说:“允祁对围猎感觉怎样?”
“要像父皇那样奋不顾身,冲杀在前,直至把野兽——父皇说的敌人消灭掉。”
“好样的。”康熙指了一下千山万仞,说:“你永远不要忘记,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我们的江山是父辈疆马射箭打下来的,骑射武备不可一日松弛。”
“是,父皇。”允祁激动地回答说:“儿臣记住了,骑射武备不懈。”
晚上,在一片空地上举行了盛大的篝火晚会,欢庆这次围猎。首先是蒙古八旗的歌手左手端碗,右手拿箭,用箭从碗中蘸一滴鲜奶淋洒在管囊上,然后放声歌唱,那深厚、深沉、清亮的嗓音,长长的尾音一下响彻了原野,传进了山谷,人们的心绪也随之沸腾起来,且歌且舞。歌者接着唱起对皇帝的颂歌:
遵循普天命你从上苍降临凡土,
削三藩,收台湾,皇帝运筹帷幄。
对于八旗你是振奋兵威的旗帜,
对于敌人你是惊魂慑魄的镇符。
请接受我这杯精酿的美酒,
这是普天之下王土臣民的祝福……
歌者跪伏在康熙帝脚下,把酒杯高高擎起举过头顶。
皇帝接过祝福的美酒一饮而尽,然后解下腰间的饰物——一个玉坠赐给歌者。
狂欢的篝火一直烧到寅夜,人们才余情缱绻地离去。
过了山海关,在向盛京进发的路上既是进发,也是行猎,在行猎中进发。
三月初四,盛京进入一个大欢乐的日子,沿路黄土垫道,搭起黄幢彩坊、彩墙,写着万寿无疆的揭牌、标杆,一片灿烂辉煌如同仙境。
皇帝在盛京的活动只有四天,时间安排得很紧,主要是谒陵拜祖。
康熙告别“两宫”,晓行夜宿,出行已经半月有余,他怕太皇太后惦念,不时一封又一封写信,报告经过情形,三月初日谒祭福陵、昭陵之后,他马上上书太皇太后,心释怀念,他在派人回京呈送的奏书中说:
……臣于初四到盛京,见该地风土淳厚,仰见祖宗创立鸿基大业,造福子孙后代根深,特此派人,恭请万安。
康熙在给太皇太后的奏书中又说:
……到永陵告祭。环视地形,山环水绕,佳气郁葱,真是兴王基之地呀。兹因大典已毕,敬想祖宗开疆非易,臣到此地甚难,故欲亲率诸臣周行边境,亲自加以抚绥,兼有校猎讲武的任务。所到之处,专此恭请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