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坦直地说:“勇而寡仁,若以嗣位,必为碍于国家,请废他,立次子之孝。”
尚可喜点点头,表示同感,说:“金先生的意见很好,我再考虑一下。”
尚可喜的身体,一天天衰微下去,老态龙钟,咳声大喘,耳聋眼花,你怎么会相信,这是当年攻皮岛的战将,围剿李自成、张献忠的先锋呢?大江东去,一切都流走了。他在衰年之中,接受了金光的意见,向康熙皇帝提出让二儿子继承王爵,他说:“臣察众子中惟次子都统尚之孝,律已端慎,驭下宽厚,可继臣职”。
尚可喜这个想法,向朝廷奏请过,那是在准备撤藩的时候,上以无“先例”,没予答案应。
现在,整个情况都发生了变化,吴三桂起兵之后,气势汹汹,已经打到长江边上,形势危急,在这个时候,先例也得打破,康熙皇帝审时度势,为了争取笼络尚藩,立即批准了尚可喜的奏请。
尚可喜得到复诏,心中很高兴,正准备一步一步安排尚之孝承爵事宜时,一天侍卫急报军情,说:“……潮州总兵官刘进忠与耿藩勾结,已经公开叛乱。”
“这个消息可靠?”尚可喜一下还很难相信,因为他们原都是明将,投清以后,仍被授予官职的,应该说皇帝对他们还是厚爱的。
“刘进忠同耿藩秘密活动,让续顺公沈端发现,双方发生冲突,沈端被俘……”
“现在耿精忠已封刘进忠为‘宁粤将军’。”
尚可喜只好先把移爵的事放一放,刘进忠叛变,等于他的后院失火,他一方面赶快报告朝廷,一方面派尚之孝统兵前去讨伐。
尚之孝出师英勇善战,旗开得胜,相继收复了程乡、镇平、平远,尚之节则收复了大浦县,进抵三河坝。
十月,尚之孝与总兵王国栋、巡抚刘秉权,打到潮州城下,同刘进忠进行会战,三战皆捷,攻破潮州,歼灭叛军五千余人,刘进忠与耿部败退潜逃。
康熙皇帝对于潮州大捷,精神振奋,喜出望外,予以极高的评价,为了表彰尚可喜对朝廷的忠心,特命晋爵亲王。
吴三桂的亲王被削除以后,作为汉将尚可喜是唯一得到这种殊荣的人。他投清之后,即“殚竭忠诚,皆襄大业”,作为平南王他的成绩很大,“海氛宁静,百姓平安”,特别是吴三桂、耿精忠相继叛乱后,又“益励忠纯,克抒伟略”。
在给予尚可喜加封亲王的同时,父贵子荣,对于讨伐有功的尚之孝加封“大将军”,并指定他承袭亲王爵,这些在大清帝国的历史上,说是破例也是破例,说是创举也是创举。
总之,在朝廷还不能有足够力量,及时派出大兵去援广东时,那里的事情,就得托付给尚家父子了,请他们保住南隅这块“绿洲”。
但是,广东的形势仍是很严峻的,不等康熙皇帝面对收复潮州笑出声来,刘进忠勾结台湾郑经,派兵救援。郑经日夜都在想着反攻大陆,不论从福州打开大门,还是从粤东北打开大门,他求之不得有这样的机会。
郑经派他的大将刘国轩、赵得胜、总兵何佑率领一万余人增援。尚之孝一下陷入腹背受敌的夹缝之中,由于寡不敌众,他只好放弃潮州退至普宁。
接着又发生了高州总兵祖泽清叛变。这个人是清兵入关之前,在松山战役中,就投清的祖大寿的孙子,也就是吴三桂的姑表弟,他投吴三桂后,同广西叛将马雄、董重民一道攻陷了雷州、廉州、德庆、电白……从西部直接威胁广州,尚可喜的军队节节败退,抵挡不住,接着北粤的刘进忠又攻破了普宁大营,从东路沿海丰、陆丰、惠州,过东江,直逼广州。
不久,广州外围的新会、博罗又落入叛军手里,广州处在慌乱、风雨飘摇的危难之中。
正在病中的尚可喜急忙向朝廷告急,请求增兵救援。康熙皇帝对于广东的形势十分注意,十分忧虑,他指示兵部赶快派兵,因为“粤海要地,倘有流失,危害不小”。
兵部根据诏示,调副都统额赫纳率部分江西兵,“平寇将军”哈尔哈齐统率三千精锐,急急驰向海丰。
“路上行人早,还有早行人”。在清廷政府的增援部队急急南行进军的途中,尚可喜的家中,祸起萧墙,他的大儿子尚之信发动兵变,杀死了他父亲的膀臂谋士金光,派兵封锁了广州,把他父亲软禁起来,随后两广总督金光祖、巡抚佟养钜、陈洪明也跟着尚之信一同投向吴三桂。
吴三桂得知他策反成功,尚之信投了过来,颇为得意。他对侍从说:“拿酒来!”
尚之信接管了平南王的权力。
接着,他被吴三桂封为“招讨大将军”和“辅德亲王”。
尚可喜这时病得已经卧床,他知道他儿子发动了兵变,他用东北家乡话,高声大骂,道:“×他妈,这个……王八犊子……坏了我家的……大事,他……还算我揍出来的……儿子吗?”
他挣扎爬下床,在房中找到一根绳子,为了留下他对皇帝、朝廷精忠,为了留下一个好名声,不受这个逆子的牵连,他想活着不如死去,想一下结束自己的一生。
他面对北方哭泣着,老泪横流,他泣不成声,断断续续地喃喃自语道:“皇上,我是被逆子……逼到……这个份上了……”
就在尚可喜费力的投缳自尽时,被门外看守他的兵丁发现了,赶紧上前施救下来,叫来了郎中,给他灌了一些姜汤,救活了。可是由此病情更加重了,期期艾艾,延喘了一些时候,于当年十月底终于两腿一蹬,眼一闭告别了尘世,终年七十三岁。
据说,尚可喜临终前,他挣扎着睁开双眼,对守护他的儿子和看护人嘱托说:“吾受皇朝隆恩,时势至此,不能杀贼,死有余辜!”
“吾,对皇帝和朝廷忠贞不阿,这是举国上下,人所共见的啊!”
“还有什么事要办的吗?”
他对他身边的儿子,说:“把皇上……所赐冠服给我拿来——”
尚可喜让人扶着他北向行叩头大礼,然后对其子交代说:“吾死后,必返殡海城,魂魄有加,仍事先帝。”
由于尚之信对于广州的严密封锁,尚可喜的死,直到第二年的夏天,康熙皇帝从江西总督黄卫国的奏疏中才得到消息,他不胜悲悼、哀怜,他说:“平南王尚可喜久镇岩疆,劳债素著。自闻兵变,忧郁成疾,始终未改臣节,遂至陨逝可悯”。
对于尚可喜戎马倥偬一生,皇帝给了很高的评价,诏令:恩恤。
南国叛乱烽烟一起连着一起,越烧越旺,云、贵、川、桂、浙、粤、闽七省已全被叛军控制,形势一天比一天变得更加糟了,康熙皇帝被迫把防御重点放在了江西。他命令平寇将军哈尔哈齐与额楚速取江西吉安,与将军舒恕等会兵御闽粤诸城。
他诏令说:“广东叛乱,江南、江西殊属可虞。若闽粤诸贼,会犯京口等处,则江南兵单,难以防御”。
尚可喜死后,他的儿子尚之信不费吹灰之力执掌了藩府大权,他高抬一下胳膊,刀下留情,没有把他的弟弟,原拟承袭藩王的尚之孝杀掉,但也不再让他带兵出城,只能闲居广州。
吴三桂授予了尚之信一大堆军衔,给他高帽带上,目的是让他充当马前卒,可尚之信没那么傻,他在背后又偷偷地与台湾的郑经签订和议,这样沿海一带的军事压力对他来说,相对减轻了一些。他的这些举措,目的是保存自己实力,不损毫毛,名义上归了吴三桂,实际上他在坐山观虎斗,既不参战,又不让吴三桂的兵马进驻广州。
当清朝政府开始调兵遣将向湖南时,吴三桂多次下令,要尚之信率军北上,越过大庚岭突袭赣南,以达到牵制清军的目的,可他口头接受出兵的命令,实际上按兵不动,但他又不敢得罪吴三桂,只象征性的拿出一点库银,给予吴三桂表示表示,气得吴三桂眼睛发蓝,嘴唇发青,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尚之信夺取藩王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便后悔,他就派遣他的大将杨威,向和硕简亲王军前乞降。他的降书道:“父子世受国恩,断不敢怀异志,愿主动赎罪,来迎大帅……”
对于尚之信这个三翻四覆,为了权力可软禁、气死他爹,嫉妒其弟的人,他的人格、操行,皇帝当然心中十分清楚,但是为了打击头号凶恶的敌人吴三桂,出于策略,康熙皇帝表示欢迎,并降旨嘉奖,曰:“以往之罪,概行赦免,余能扶继剿贼,主动自救,仍加恩邀请优叙”。
尚之信看了皇帝的信,觉得能放他一“马”,好不欢喜,接着又书写一密信,邀请清军迅速进入广东。
康熙皇帝,不失时机地令江西的镇南将军,莽依图率军向粤进发。
吴三桂很快发现清军的行动,采取对策,命踞肇庆总督董重民、定海将军扶厥会兵,阻挡将军南进。
向南挺进的清军,得知董重民军队断粮,后勤供应不足,派人密做工作,造成董部内乱,在这样的情势下,乘机抓获了董重民,击败了扶厥,高歌猛进到达广州的门户——韶州。
尚之信为了欢迎清军的到来,特派都统尚之瑛率人赴韶州迎接。
1677年,广州城张灯结彩,一片欢腾,人们敲锣打鼓,欢迎清军入城,尚之信带领文武官员归降,广东又回到了朝廷手中。
康熙闻讯大喜,下诏书仍封尚之信袭平南亲王。
这个骄横暴敛、嗜酒如命,杀人不眨眼的尚之信,迫于形势归降,但在他的心里,仍同对付吴三桂那样,又来对付朝廷。他在稳固取得他父亲这块领地的时候,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对于康熙皇帝的指挥,口头上答应,实际上阳奉阴违,拒不应命。
这年七月,吴三桂围攻韶州,康熙命令尚之信出兵,南北对吴军合击,可是他强调叛军刘同轩占据惠州,危及省城,佯称:“粤有平定,臣请量留标兵守广州城,尽率余兵直广西图贼”。
康熙看出了他的意图,暂不予理会。
1678年2月,康熙又对尚之信令,让他出兵湖南,时过多日,仍不见行动。
这时,南方的战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镇南将军莽依图,所向披磨,在韶州一举击败胡国柱。
康熙命尚之信发船至韶州接应,可是却诡辩、搪塞,说:“之信却未具舟舰,师行濡滞”。
尚之信对付吴三桂的鬼把戏,又拿来对付康熙,可年轻的皇上不买他的账,十分严厉地斥责尚之信,曰:“不亟发船至韶,致误军行,不可谓非王兵机也”。
1678年2月,清将莽依图率军征讨深入广西,康熙皇帝令尚之信:“事机所多甚重,且广西早定,则湖南之寇不能自存,王其亲往广西策应,毋误军事”。
尚之信对于皇帝的命令,悠然一笑,回复说:“高、雷、廉三郡初定,人心尚未宁戢,恐复为逆贼煽惑,不得不留镇省城”。
一句话,皇帝让我尚之信出兵我可不干。
后来,梧州的形势出现危急,康熙下令让尚之信不必去湖南,应赴梧州与莽依图将军会师,合力剿贼,以靖地方。
康熙说,作为藩王,你不可离省,总可以派兵吧!
尚之信仍如既往,对于皇帝的诏令,置之不理,一兵一卒他也不派。莽依图等了又等,不见尚之信派兵,几次派人去催,尚之信说:“我无兵可派呀!”
一天,军师急忙向尚之信禀报,说:“吴三桂称帝后,很快病死了!”
尚之信一反常态,马上亲近朝廷,向皇帝请缨,上奏曰:“我请皇帝批准我,率领大军定广西。”
康熙皇帝为了尽快消灭吴三桂叛军,使他不再三翻四复,向反面转化,虽然对他的请求存有疑虑,并不寄予厚望,马上批准他的请求,同时授尚之信为奋武大将军。不久他患了痔疮,自作主张的把部队交给总兵时应运统率,他自行回到广州。
广州总督金光祖很惊讶,感到这个人太豪横,飞扬跋扈,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这还了得。
他看出金光祖对他这样肆意妄行不满,便对金光祖说:“皇上欲让我出兵,乃不予我一黄顶带,我怎么向人交代呀!”
他对皇帝很不满,所以一次又一次抗旨。
一次,在宴会中,他对巡抚金信隽威胁说:“非我归正,尔安得至广东,凡事当顺我,不独吴三桂能杀朱国治也!”
他对盐驿道佥事李毓栋说:“尔甫来此。事事与我违拗,我一刀砍尔,上亦无奈何我也!”
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干的。
他的护卫张士选,在说话中不注意,言语之间有冲撞的地方,他马上用利箭,射残他的双足。
在广东,都统、巡抚、部将谈起尚之信专横跋扈,人人都十分气愤。
康熙十九年三月,尚之信奉命西征,再入广西,驻兵武宣。藩府护卫张允祥、张士选上京,首告尚之信“跋扈怨望,弗顾剿贼,糜兵饷,擅杀人诸状”。
尚之信无法无天,擅杀无辜,康熙皇帝过去耳有所闻,迫于形势,尚不能处理,看来现在到解决的时候了,他派刑部侍郎宜昌河、郎中宗俄长等,以巡抚海疆为名,深入到广东暗中调查尚之信的罪行。给他们权力,如果尚确有罪,证据可靠,“许便宜行事,并以罪不连株,宜谕藩属”。
三月,都统王国栋,以平南王尚可喜妃舒氏、胡氏的名义,上疏说:“逆子尚之信怙恶不悛,酗酒肆虐,杀害良虐善凌虐官吏,甚至皇帝令其出师,他都屯兵不进,私回东省,迟误军机,不臣之心久萌,谋逆之变可虑,恐祸延余祀,不禁寒心,密令都统王国栋等选员擒之,请旨正法。”
康熙皇帝根据朝廷钦差调查核实,尚之信确是一个坏事干尽,怙恶不悛的罪人,又有那里各级朝廷命官的相继揭发,便令钦差协同都统、总督、巡抚合力将尚之信擒拿。
朝廷对于尚之信一案,经过议定,一律弃市,家产籍没,其弟尚之孝、尚之璋、尚之隆等虽不同谋,法应革职枷责。
康熙看过议政王的奏疏,最后决定,尚之信不忠不孝,罪大恶极,法应立斩,姑念曾授予亲王,从宽处死;其余逆党尚之节、尚之璜、尚之瑛等人革去副都统,并与李天植等人俱即处斩。
康熙皇帝考虑到平南王尚可喜,航海归城,效力行间。镇守藩东著有劳绩,三桂叛乱后,又能坚守臣节,不肯从逆。所以对其家属都从宽处理,之信之妻不许凌辱,护送来京,其藩下所收私税、每年所获银数百万两,尽充国库。
康熙皇帝运筹帷幄,就这样解决了尚之信的问题。
现在,吴军一下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惊呼道:“天下变了……休矣,未欲可争也!”
清军从四面八方在集结兵力,同吴三桂的决战开始了……
东巡
人类历史是一部征战史,一部躲避饥荒史。关东大地养育了满族八旗子弟,清皇室称“龙兴之地”是满族人的故乡,那里有打江山创业的先辈们的祖灵。他们入主中原以后,少年天子顺治皇帝亲政后,曾经准备东行一次,回到他出生地盛京祭拜一下祖灵,这是昼思夜想的一件心事,他一想到父亲的音容笑貌,就要流泪,“终天报痛,时刻靡皧”,令人遗憾的是,受到朝廷许多大臣的劝阻,因为那年各地一些县镇乡村遭受了很大的水灾,人民流离失所,啼饥号寒,饿殍遍地,其次,还有战争仍在继续,南明朝还有半壁江山尚未实现全面统一,皇帝怎能离开金銮殿呀,这位统一华夏之主只好等待佳期。
根据史书记载,这位少年天子后来没有像市井、坊间传说的那样去五台山出家,1661年春,因患天花身亡,谒陵祭祖的夙愿终未完成。
清朝在入主中原之前,在黑土地上有三座皇陵,即关外三京:兴京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辽宁东京城、沈阳盛京城。
按照遗诏,年仅八岁的皇三子玄烨承继皇位,他是一个能干、英明的君主,用了几十年的时间,造成环宇一统,国家盛世,谒陵祭祖,巡狩习武,考察官吏,问俗民情,加强军备,巩固边疆,实现其父意志,康熙皇帝认为时机已到。
1682年3月23日,是京城醒来最早的一天。当太阳第一缕金光射到太和殿高大建筑物时,从露台到午门,端门直至天安门陈列着行幸仪仗,前锋营为首,接着是“饶歌大乐”在前,这支由礼部教坊司和太常寺分管的乐事队伍浩浩荡荡,午门左边龙凤鼓声响,右边景阳钟鸣,穿着冠服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以及文武大臣列队从掖门左右鱼贯而入,按照品级,分列于太和殿丹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