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又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京都。南河沿枯黄的草丛中,拱出一簇簇嫩绿的小草、矢车菊,岸边的柳树枝条上鼓出白绒绒的“毛毛狗”,宫中大内后花园的梅花已开得火红一树。
这些变化,似乎都在沉默中进行着,人们并不觉得,然而春天确实来到了,而且一天暖似一天,最活跃的是鸟雀,从天一放亮,它们就啾啾叫个不停,翱翔嬉戏,万物都在生发着……
在这样煦和的天气里,西城一座原明代右丞相的花园里每天车水马龙,不断有宫廷内阁部院的大臣,吏、户、礼、兵、刑工各部六官,各省的总部、盛京将军、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巡抚、漠南蒙古以及远在云贵的土司、西藏噶厦治政的代表陆陆续续,都来探望辅臣索尼,他病了好长时间了,经过太医调理,有些好转,能下床活动筋骨到户外散步,晒“洋洋”(太阳)了,这给他的家属、亲友和他旗下的老部将们,以无比的喜悦,他的健康、长寿、吉祥无疑是朝廷上下所瞩望的。
打牲乌拉衙门总管希特库,特选了长白山上好的“不老草”“红景天”,这种东西长在长白山两千米的苔藓带,是非常珍贵的补品,还有松花江鳌花鱼,代表吉林旗民的问候、致意,索尼对于这位来自家乡的客人格外亲热,跟他唠了半天的嗑(说话、聊天),还问他船厂、边境、官地和旗民的生活情况,希特库都一一向他做了禀报。
索尼说:“乌拉、辉发、叶赫、哈达扈伦四部为我‘龙兴之地’,‘南接龙潭’,‘北接凤阁,’也是我征集兵员和采贡山货的主要来源地,你们要把那里的事情办好,皇帝就放心了。”他还说“我在西团山子、响水亮子、摩阔葳、海山葳、富户尼雅库、鄂佛罗驿站、奇塔穆那一带都驻过防。”索尼不无感慨地说:“打江山时多苦啊,能忘吗!”
“现在,那里变化大了。”希特库说:“都是衙属采东珠、松子、鲤鱼的打牲地。”
“你看我老了!”索尼深沉地、非常遗憾地说,“很想回那里看看,但回不去了。”
“老爷子,天头再暖和一些我来接你,想去的地方,咱们都去转转,好吗?”希特库说。
索尼高兴地点点头。说:“那敢情好了。给我熬点苞木楂子大云豆粥喝,再加上小根蒜、墙头菜蘸大酱。”
各地的朝廷命官、亲属、友好都给辅臣带了一些礼品,吃的、用的、珍玩、宝器……他唯一喜欢的,就是希特库送的那张弓箭,是选用柳藤做的,箭矢锋利,据说射出时会发出鸣响。
索尼拉住希特库的手,面有忧虑地说:“你回去见到吉林将军,告诉他们,百倍注意俄国哥萨克的动向,不允许他们再继续骚扰我边疆。要和他们谈,谈不成他们动,我们也得用武力回敬。”
他的话给大家很大的鼓舞,人们觉得这位老爷子恢复健康有望。
可是索尼的病很快就发生了大的变化,严重起来。
作为正黄旗的贵族将领,威望很高的一等伯索尼,他在病中除了怀念生长他的黑土地,还用了好多时间思索一生的经历……特别是多尔衮当政这一段,他不畏权势,受到“褫职、输赎锾、追夺赏赐”无情的打击和严厉的惩处,让他去守昭陵,直到顺治亲政,这位劳苦功高、深孚众望的老臣方被召还。他感谢圣主英明,皇恩浩荡,决心竭尽全力报效皇上,忠于祖宗,他在病中不是考虑自己,而是思虑朝廷中的许多大事,有时竟被噩梦惊醒,大声呼叫。
他夫人近前问:“魔住了?”
“我梦见……鳌少保……挥拳追打皇上。”
辅政大臣与摄政诸王不同,过去的摄政王皆为近支宗室,皇帝的长辈,本身是一旗之主,这样很容易侵犯皇权,顺治时期,多尔衮虽然说得好听,“帝年岁幼秩,吾与郑亲王分掌其事。”并同齐尔哈朗一起对天盟誓,表示“有不秉公,辅理,妄自尊大者,天地谴之”,可是实行起来,就形成了这位“叔父摄政王”后来又升级为“父摄政王”,这样,就形成了皇帝的个人活动、权力运作,政治、军事、经济乃至刑法和文化、教育各个方面,“大小国事,九王专管”的局面。这样,皇帝便不能,事事与之抗衡,指挥一切,其他大臣也只有俯首帖耳,阿谀奉承。
在朝廷索尼是四朝元老,作为辅臣又为班头,他时刻想着先帝托孤的旨意,想着戎马一生,跟随列祖列宗打下的江山,历经了多少千难万险,有多少满洲健儿,倒在了前进的路上,为了社稷永存,想到宫中眼下的形势十分严峻,他很不放心。
一日,管家通报,说:“辅臣苏克萨哈前来问安!”
索尼躺在暖炕上,眼也不睁地说:“……进来。”
“索老,吉祥!”
这个排位第二的苏克萨哈,资望当然不及索尼,他的父亲曾以归顺的功劳被赐为皇亲,娶了努尔哈赤的女儿为妻,召为第六驸马,苏克萨哈凭着他的才干,又是额驸之子,作为贵戚,他的仕途青年时代还是一帆风顺的。他初授牛录额真(即备御),崇德六年(1642年)因功授牛录章京世职(即备御世职),晋升三等甲喇章京(即游击)。顺治七年(1650年)升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即梅勒章京,为副都统,从二品),并“以才辩”得到多尔衮的赏识,不久授议政大臣,进一等,加拖沙喇哈番(一等公)。
他在多尔衮时代,搅进很深,也得罪了很多人。多尔衮死后,他能站出来积极揭发他的阴谋篡逆罪行,杀回马枪,得到了皇上和太后的谅解和赏识,后来他率军在湖南、湖北对南明反抗者的作战中,取得很大的胜利,被提升为领侍卫内大臣,这样他又成为正白旗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尽管这个人同清室有密切的裙带关系,抑或是党同伐异,但他们见面总不是那么愉快,在辅政会议上争,在会下吵,从来不睦,索尼始终不喜欢这个人。但是皇亲国戚之中的斗争是十分残酷的,如果他在百年之后,按顺序进递,该是苏克萨哈他继班头了,这样又形成了正白旗居首席,怎会放心。可这是装在心里的话,他想找个机会面奏皇太后……可他知道,事情很复杂,皇太后对这个苏克萨哈不但没有芥蒂,而且还很赏识,特别是顺治大行之时,他跪于御床之前不起,表示要以身殉陪葬。虽然赢得了皇太后的好感,但对索尼来说,则认为是在做戏。那么,由谁做班头呢?他顺着序列往下想:遏必隆。
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中,他手下有三大强将,个个足智多谋,能征善战,其中,最为努尔哈赤视为左膀右臂的是额亦都,他是努尔哈赤的救命恩人,为了维护努尔哈赤他不惜肝脑涂地。
有一次,努尔哈赤战斗之后,正在帐篷歇息,额亦都尽管也十分疲劳,却不敢睡去,他在朦胧中听到外面有脚步声,大叫一声:“有刺客!”他的话音还没落,刺客把箭已射到屋里,额亦都当即不顾一切冲杀出去奋力保护,才化险为夷。
事过努尔哈赤不无感慨地说:“我这条命,是额亦都拣回的。”
额亦都胆略过人,打起仗来骁勇果敢,所向披靡,身经百战,流下累累伤痕,竟有几十处之多。
后来,额亦都把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了努尔哈赤八子皇太极,既元妃钮祜禄。额亦都同皇太极成为翁婿,这种关系就更加亲密了。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当然不会忘了有功之臣,论功行赏,额亦都被任命为听政五大臣之一,进入最高领导决策、智囊层里,这个地位可就不一般了。后来,他们之间又亲上加亲,努尔哈赤把他的族妹嫁给额亦都为妻。
额亦都一生忠心耿耿,追随努尔哈赤浴血苦战四十多年,真是既有功劳又有苦劳,他由普通一兵官至左翼总兵官、一等内大臣直至授一等爵。
遏必隆是额亦都的小儿子,排行十六,他的母亲就是努尔哈赤的妹妹和硕公主,他的姐姐又是太宗的主妃,女儿后来则被封为康熙皇帝的昭仁皇后,他既是国舅又是国父。
额亦都被封爵,同年又被遏必隆袭,并授侍卫职。他年纪轻轻,同样受到恩宠。参加过几次大的战役,特别是在松山决战中,明总兵曹变龙率步骑弃寨突围,下乳峰山屡次冲入两黄旗阵地,遏必隆奋力抵抗,击败了曹变龙的进攻,阻止了明军的突围,为松山决战的胜利,立下了功劳。
太宗死后,围绕着皇权承继问题,在宫内几乎上演了一场武剧,不是博尔济吉特氏强而有力的一套政治手腕,一场宗室内的流血斗争将是不可避免的。多尔衮欲夺皇权,遏必隆坚决拥立太子,站在了博尔济吉特氏一边,得罪了多尔衮,福临即位,多尔衮做了摄政王,遏必隆当然没有好果子吃,多尔衮寻隙报复,给遏必隆捏造罪名,论其死罪,籍没家产一半。所幸的是世祖救了他的命,下旨免其一死,结果只割去世职,拣了一条命。
顺治八年,世祖亲政,遏必隆的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恢复原职,并袭爵一等公。
世祖临终时,博尔济吉特氏接受前朝的教训,一改请王摄政的做法,而由异姓的四大辅臣辅政,遏必隆也得到了这个恩崇。但他的政治才能平庸,遇事缺乏主见,所以他只能排在辅臣序列第三位,事事仰仗序为第四的鳌拜鼻息,跟着他的屁股转,跟着他的舌头转,跟着他的眼珠转,他对鳌拜政治野心日益膨胀,同苏克萨哈明争暗斗十分清楚,他既不反对,也不从中斡旋、调解,达到团结,也不上奏皇上、皇太后。
这个人出身于显赫贵胄之家,不想到了他这里,却成了额亦都家族“垮掉了的一代”,败坏、辱没了光荣门第。这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
索尼对遏必隆有自己的看法,但他认为团结上三旗很重要,因此对他并不过责,可是将来作为班首,他认为那不合格。
他们寒暄一气,也就没有多少话了。
鳌拜这个人作为辅臣之后,又加上他是皇亲国戚,忘乎所以,好像他就是皇上,专权横行,无所顾忌。
“我要对列祖列宗负责,我要对皇上负责……”这是鳌拜打出的旗帜,他在这面旗帜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利用升迁、奖惩,各种各样的办法、手段,安排他的心腹、亲信,势力一下子在满洲贵胄之间得到大扩张,不但同他苏克萨哈越斗越激烈,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特别是拨换圈地一事,皇帝说话都没管用,“君叫臣不死,臣还是死了”。鳌拜得逞了,苏纳海三大臣被诛,这不止表明辅政四大臣协商一致的原则已经被打破,而且蔑视了皇权。不管辅臣中人数多少,就可执行票拟和批红、启奏,并决定重大问题,而不必一致同意。这就给鳌拜结党擅权,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小皇帝和他富有长期宫廷风云变换斗争经验的祖母多次交谈,高度警惕着鳌拜所作所为。
索尼感到鳌拜居功自傲,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历史上确有其赫赫战功,可他的党羽已经遍布宫廷,脚爪也狗仗人势,气焰万丈。还是在他去年病重时,户部尚书阿思哈、侍郎泰必图提议往各省派遣大臣二员,设衙于总督、巡抚衙门之旁,干什么呢?很明白是在稽查、监视。
吏部右侍郎冯溥对这个动议坚决反对。他说:“各省的总督、巡抚都是国家的重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派人监视他们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现,让他们怎么办事?”
泰必图一听冯溥反对,立刻怒睁两眼从座位上冲出,像鳌拜那样挥着拳头要动武。
“你要干什么?”冯溥知道他依仗鳌拜势力,此种动议也来自鳌拜指挥,但他仍无畏惧地说:“即是公议,应该允许发表各种不同见解、看法,再说,这种事我们只能议,最后的定夺要由皇帝裁可,你找谁说了也不算!”
皇帝看了这个动议之后,认为冯溥的见解很对,否了泰必图的动议,使鳌拜的走狗很不舒服,一时大丢面子。猪八戒背媳妇,闹得里外不是人。
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令康熙皇帝难于容忍的事情:内弘文院侍读熊赐履奉旨上奏:“国家章程法度期间有积重难返者,不闻略加整顿,而急功喜事之人,又从而意为变更,但知趋目前尺寸之利以便其私,而不知无穷之弊已潜倚暗伏于其中。”
鳌拜见疏,气得胡子发颤,大怒!说:“他这是对我来的,要皇上把我拿掉。”
康熙望着他,并不为他的气焰所吓倒。
“皇上,像熊赐履这样目无君臣,胡言乱语,应该治罪。”
“他关心国家大事,谈的是国家大事,与你何干?”康熙严厉地斥责了他。
正在这时,刑部刑科给事中张维赤上疏:“伏念世祖章皇帝于顺治八年亲政年一十岁,今皇上即位六年,齿正相符,乞择吉亲政。”
他这个奏疏给朝廷震动很大,引起上上下下的共同议论,成为人们的共同话题。
索尼眼看着鳌拜权势日张,他也再无力解决他的问题,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就是策动三辅臣同他一起奏请皇上亲政。
康熙六年(1667)四月,在索尼的提议下,四辅臣终于达成共识,进行上疏,请皇帝亲政。
康熙对于这次上疏,以及各方面呼声,他看到了不少,听到许多,他思索再三,总觉得“年尚幼中,天下事务殷繁,未能料理”,要四大辅臣继续做下去。
索尼怕他百年之后宫廷有变,便再行侍奏,强烈要求康熙亲政。
康熙考虑一下,在奏疏上批示:“留中未发。”
在这个当口宫廷多事,康熙多恐变故,便不失时机把索尼多次呈请皇上亲政的奏疏向大臣下宣布,并奏太皇太后。
这位四朝元老、大清江山功勋重臣索尼,不久便与世长辞了。
在慈宁宫中的太皇太后,面对宫廷的形势,昼思夜想,该怎么办?这天,她在午膳之后觉得困顿,依在靠枕上竟呼呼地睡去了,宫女们小心侍候,轻轻地把一夹被给她盖子身上,不敢惊动。不一会,太皇太后嘴里发出呓语,宫女赶忙上前,看她睡得很香,脸上不时现出某种激动。
一场大雪之后,天气响晴,呼啸了几天的东北风也收敛了,建洲人民欢天喜地包年饺子,除夕的夜晚,家家户户,院子当中放着条桌,上面摆满了五谷蒸熟了的饭食,黏米饽饽,木香炉上,烧着年槭香,一家人围着红堂堂的碳火盆,团团圆圆在玩尕拉哈,剪妈妈人,说着吉利话在守岁,这样的夜晚是不能睡觉的,准备拜天活动。这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一夜,人们在期待着新的黎明到来。
1616年(明万历44年)正月初一,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建州赫图阿拉城时,人们一片欢腾,对女真族来说,这不只是迎来了新春,他们还迎来了自己的盛大节日,努尔哈赤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称汗建元大典。努尔哈赤面南正坐,接受八旗贝勒、大臣的叩首祝贺。四年后,改称“后金国”,成为“后金国天命皇帝”。“共议国制”,以八旗制度管理国家政权机构,极大束缚着汗权。必须解决的是汗权和王权、集权和分权的矛盾,建立一个权力集中的强有力的政权机器。顺治之后,博尔济吉特氏一直为争取权力集中而斗争,虽然不再是在八旗之间,而皇帝与宗室之间——辅臣的斗争又激烈起来。作为一个富有经验的政治家,博尔济吉特氏对于辅臣把持着权力不肯归政,把她的孙儿康熙变成只能听任摆布的傀儡,这是她断不能接受的。她审时度势,为了夺回皇帝的皇权,感到皇帝亲政的时机已经成熟。
“喔!”博尔济吉特氏一下从梦中醒来,她马上起身,揉揉眼,宫女递过温软的丝巾,搽搽脸,便对侍奉左右的贞容说:“拿笔来!”
博尔济吉特氏在奏章上批示:
择吉亲政
清蒋良骐《东华录》,对于康熙皇帝亲政,是这样记载的:
(康熙六年)七月,上躬亲大政,御太和殿,群臣表贺,宣诏天下恩款十七条……
皇帝亲政,按照清朝典制,屈时,诸王、贝勒、贝子、公等皇帝就座后,鸣鞭,内大臣、侍卫们等行三跪九拜礼,奏丹陛大乐,主调:升坐元平:
维天眷我皇,
四海升平太运昌。
岁首肇三阳,
万国朝政拜帝阊。
云物嘉祥,
乘鸾辂,
建太常。
时和化日长,
重九译,
尽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