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
——罗大佑《童年》
或许大多数人的童年都如这首歌里所唱的那样,在迷迷糊糊中无忧无虑地度过。然而我的童年却全然不是如此,与其说是主观上的郁郁寡欢,倒不如说是客观上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时代牺牲品?或许你觉得我说的有些言过其实。然而,事实上,我觉得直到今天,这种现象也不能完全地消除与避免,更何况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地域经济的差别使得这种矛盾尤为尖锐。它——就是地域歧视。是,在大刀阔斧利国利民的国家改革方针中,在浩渺如烟薪火相传的华夏历史文明中,或者说在漫漫的人类历史发展中,这种现象对于国家的命脉来说或许根本就微不足道,甚至根本就是无关紧要的。然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样浅显而深刻的道理,却又是人人皆知。至于是否每个人都能够守好心中的那片净土,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是,我想“它”对于这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却有着独特的意义。可惜的是,这种令人厌恶的文化却在我的童年给我留下了一份难以泯灭的印记与伤害。在我成长的那些岁月中,我甚至觉得它比父亲的暴力更加可恶,父亲的鞭打只是一种肉体上的疼痛,会随着时间不治自愈,而“它”从内心到骨子里都透着一种伤害,虽说没有肉体上的疼痛,却是浸在骨子里的。直到我真正成熟,我才觉得它是能够被理解,也是能够被正视的。我想这应该要源自内心的强大。或许,童言无忌听者有心的那一份脆弱才是令人备感同情的,然而,它毕竟是一颗脆弱并需要安慰的年少的心。我相信,在偌大的中国,不仅仅只会有皖南对皖北、苏南对苏北、苏南对皖南这些地区的地域歧视;我也相信这种地域歧视文化不可能仅仅只在中国才有;我更相信很多人可能都会在有意无意中受到过一丝歧视与白眼。我想我们不奢求能够消除这种地域歧视,但是,我更希望这个社会能够多一丝丝的宽容与谅解,人们都能去尊重彼此地域的人文与魅力。或许就如韦唯那首《爱的奉献》中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或许真的只有多一点点宽容与谅解,这个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当然,我们最美好的希冀是,这些只不过是时代发展所必然产生的怪物,最终会随着文化的融合而慢慢地消逝在历史的缝隙与尘埃之中。童年,只有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我才是自由的,只有在那样的一个世界里,我能找到飞翔的翅膀,遨游在漫无边际的世界,寻找着心灵的归宿。
童年,我想无疑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过程。众所周知,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意识,而意识的存在是依靠记忆的片段所构成的。记忆的片段则是我们从童年记事起才开始慢慢形成的,一点一滴,储存在我们的脑海。童年,它在人的一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感。它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未来将要走下去的整个人生路程。如果有一天,你说你不愿意做回你自己了,我想只需要把人脑的记忆删除就行了,那该多便捷。忘记所有的痛苦,忘记所有的快乐,忘记所有不能承受的悲伤,忘记所有的仇恨。不过,这时候的你,已经不是原来的你,而是另外一个你。想起这个,也觉得蛮有意思的。我对童年的记忆不是很多了,偶然记起去年母亲跟我说起,我曾经的一个发小在外国读书,远渡重洋的她一个人无依无靠,希望有时间两个年轻人一起多多交流交流,也算是陪她解解闷。我突然想起,啊,原来是她呀。当年多么要好的两个人,去学校一起,回家一起,同桌一起,只不过时间这玩意儿,却让人忘却所有。然而,我们拥有记忆,当我们想起存在的那一刻,时间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脑海中储存的记忆里有你,有我。我想更多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男人女人便是靠着这样一种记忆去活着。也许只是记忆的一个瞬间,便有了足够让她生活下去的勇气与决心。人的记忆,有时候就是如此奇妙与有趣。
童年,在我眼里,它无关快乐、无关忧伤,只不过是我们人生之中每个人必经的路程。回忆起来或许也只是如一杯白开水般,平淡无奇。但是,回味过后却也有一番甘甜与滋润。
我依稀记得那还是学前班的时候,我大概也就五六岁左右,被一歪一扭的外婆牵着小手送去父亲曾经读过书的那个学堂,而学前班就在它毗邻的另一侧。第一天去的时候,我看见同学们用好奇疑惑的眼神望着我,仿佛我是天外来客一般。我已经记不清谁坐在我的旁边,也记不清当时的自己坐在哪里。不过,过了没多长时间,我就和班上的孩子熟络了。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在炎炎夏日的时候,我和一个小胖子一人手里攥着一角钱,然后交到一个脸上布满皱纹的老太太手里,买一根两角钱的冰棍。老太太从包着一层厚厚被褥的竹篮里颤颤巍巍地掏出一根黄色的冰棍递给我们,我和小胖子两个人围着这一根冰棍,你一口、我一口地舔着这冰冰凉凉的东西,那种感觉可真是好极了。那时候,我觉得冰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我们小时候是多么的天真,一根小小的冰棍就是整个世界,我们是如此容易满足。在江家嘴学堂学前班没读两年,我又去了洪铺镇读了一年学前班,我能够清晰地记得那些曾经存在的声音,但因为什么而去那里读书,我却记不清了。再到后来,我就被母亲带到这个江南小镇来读小学,应该说这里才是我郁郁寡欢的童年开始,这里才是我童年作为时代牺牲品的开始。
记得第一次踏进学校校门的时候,这个地方让我既感到好奇又感到陌生。我看到许多跟我一般大小的孩子在一起愉快地玩耍。虽然他们讲着让我完全听不懂的方言,但是,这不影响我想加入他们和他们一起玩耍。可惜的是,我被拒绝了,那些小孩从小就被教育着不要和像我这样的少年一起嬉戏,因为我们来自外地。甚至,我不能和他们享受到一样的教育,因为那时候有户籍的限制,外来人口需要缴纳一定的额外费用才可以入学读书。我记得开学报名那天,父亲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沓钞票,那应该是比别人多几倍的费用。父亲交完钱预示着我终于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学着声母、韵母的发音与算术的加减。或许年少的我就对这些颇为敏感,使得我在读书的时候相对也比较用心,所以门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逢着母亲便夸我读书聪明,似乎这样母亲就觉得她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而那时候,姐姐虽然跟我在同一个学校读书,但是因为刚刚转学过来,很多知识根本没有学过。每当姐姐作业不会的时候,在那个黑黢黢的巷子里总能回荡着母亲凌厉清脆的巴掌声与姐姐低声的哭泣抽噎声,直到现在依然在我耳畔清晰地回响。成绩上的鲜明的对比以及母亲的封建思想,使得姐姐在成长的路上一直觉得母亲疼爱我多一些,疼爱她少一些。我倒觉得都一样,都是娘胎掉下的一块肉。其实,在成长的岁月里,父亲对我的鞭策更为严厉,甚至可以说上升到一种暴力了。那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随着时代的剧变,玩的东西花样也逐渐多了起来,我第一次去玩街机游戏的时候还是一个女孩子带去的,那时候不知道怎么玩,只觉得那些花花绿绿的跳动场面很有意思。我很聪明,学什么东西都很快,然而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自制力,当父亲在街机房找到我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我已经不知不觉中在这种地方度过三四个小时了,那时候我才二年级。现在想来真觉得不可思议。我也记不清自己是怎么回到家的,只知道回家之后是父亲的一顿暴揍。我那时候甚至觉得自己绝不是父亲亲生的,哪有父亲会将自己的小孩往死里打。我撕心裂肺地喊叫着,用无助求救的眼神看着母亲,当看到她撇过头去偷偷地抹眼泪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这一次即使我被打死,母亲都不会伸出援手,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他们更相信歪掉的小树苗只有扶正之后才能更好地成长,不可否认,我也觉得这是有道理的。在孩子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念之前,这无疑是避免一条道走到黑的最理想的方式。父亲揍我的时候逮到什么就是什么,皮带、皮鞋,我觉得那都是小儿科,反正自己皮糙肉厚的。往往我疼着疼着就睡着了,而当晚上疼醒的时候,我看见母亲在给我涂跌打损伤油,然后疼着疼着又睡着了。这些都是脑海中一些迷糊的记忆。父亲因为没读过什么书,所以他觉得让我多读一些书总是有好处,他不愿意看见我和他一样。他信奉的道理便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样的棍棒道理。虽然现在我觉得这些话对孩子的教育有些偏颇,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觉得他还是有一些道理的。我想如果我一直沉迷于此的话,可能已经不是现在的我,至于会变成什么样?天知道。或许是坑蒙拐骗偷,或许是吃喝嫖赌抽?我从来不做假设,因为事实已经如此,假设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我很感谢父亲,因为他没有使我成为那样的人。
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孩子们一视同仁的心理被大人们叮嘱的言语所扼杀,也伤害到我这样脆弱而又敏感的心灵。我能记得的比较恶劣的事情便是,那时候我有一个同桌,和他坐在一起的时候,我的文具总会莫名丢失,一开始,我以为只是别人借用没有还过来而已,直到有一天,我在花坛中找到那些被踩碎的笔与被拗断的三角尺的时候,书与作业本缺张少页的情况似乎在一瞬间真相大白。我知道或许这也只是学生的恶作剧罢了,我的性格似乎也是中国人一贯以来的逆来顺受,直到忍受不了,便会如火山爆发一般喷涌而出。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度,去衡量它是否触犯到我们的底线。我们无须告诉别人,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知道自己所忍受的。虽说都是七八岁的孩子,但是我们之间的距离却遥远得如同天涯与海角一般,友好看起来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过了没多长时间,老师换了座位,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我向来是一个喜欢记仇的人,但我也不会因为这些琐碎的事去翻陈年旧账,说了,倒又不免让人觉得我有些小家子气。不过,那副丑恶的嘴脸直到如今依旧在我的脑海中清晰可辨。小时候所受的欺辱,我向来不会去告诉母亲,也不会去告诉老师,因为我觉得无济于事,而且这些都是在我可以承受的范围。然而有的时候,似乎事情发展的速度与结果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与理智,让我们变得有些急躁,甚至有些疯狂。这时候这些东西就像积压多年的怒火,终于得到爆发。那是我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她浅浅的微笑使得抹着腮红的苹果肌稍稍隆起,涂抹着鲜艳口红的大嘴咧开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这一副面容看上去着实让人感觉有一些别扭。然而令人感到畏惧的并不是这皮笑肉不笑的表情,而是那双纤纤玉手。我不知道她是如何痛下狠心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脸上留下她的手掌印?直到今天,我眼前仿佛还能够看见她在走廊里掌掴学生的身影,那不绝于耳的掌掴声依然让成年的我不寒而栗。我看着男孩近乎红肿的脸颊上全是一条一条的巴掌印子,这样的场面光想想便让人觉得毛骨悚然。我知道像我这样顽劣的学生,迟早她有一天会找上我的。
那是一节她的语文课,那天具体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我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或许当时的我在小差、或许我在打瞌睡、或许我在和别人悄声细语。只见她盯着我看了两眼,然后飞快地走到我眼前。我能感受到她走过来时带来的一阵风。
我猛地感觉这势头不对,这是要过来扇我的节奏。我看着她的眼睛,抓住她准备掌掴我的右手,她怔怔地看着我,冲着我吼道:“你要干什么?”
我看着她反问道:“你想要干什么?”
此时,教室一片安静,空气仿佛也要凝固起来,教室里面充斥着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或许大家对她扇别人耳光已经见怪不怪,而对于现在这样的场面,却是从未见过。或许大家都在期待着看这场好戏如何收场。
她脸憋得通红,对我吼道:“你到底放不放手?”
我看见她缺乏理智的愤怒一如她喷出的唾沫星子,心里由衷地感到好笑。
我露出一丝鄙夷的神色看着她。或许,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去挑战她的威严。我一甩手,双眼狠狠地瞪着她。
或许是被我那鄙夷的眼神彻底激怒了,她抓起我的练习册子,然后一通狂扯,撕个粉碎。我看着空中飘落的白色碎纸片,与同学们吃惊的眼神。同学们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而我的眼睛早已湿润通红。
“啪,啪。”两声清脆的掌掴,就在大庭广众面前。
这一番羞辱让我这辈子都难以忘却。末了,她带着胜利淡淡抛出一句话:“没教养的人养出的蠢东西。”
“你再给讲一遍?”我的怒吼声响彻了整个教室,甚至连隔壁的老师也来看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觉得可能因为沉迷街机游戏,我的读书成绩确实没有想象中那么优秀了,你可以说我愚蠢,比猪蠢,但是,令我无法接受的是,为什么要牵扯到没有关系的人身上。在这一点上,我近乎是一个偏执狂。这是我的底线,绝对无法逾越的界限。
“你再给讲一遍呀?”被身旁几个男生强拉着的我吼道。我实在抑制不住冲动,想上去和她搏命。
“有人养,没人教的蠢东西。”她仿佛一个泼妇一样在那里谩骂着。
“你猪啊。”我回骂着她。班上的同学拼命地拉住我,好似一松手,我就会如放出去的疯狗,后果不堪设想。后来,下课铃声响起,她拎起她的书便走向办公室,留我一个人趴在桌子上哭泣。有几个玩得好的朋友拍了拍我的后背,我知道那是些难兄难弟,经常挨她巴掌的人。后来她安排我一个人坐在最后面,让我看上去被孤立,那时候语文老师便是班主任,没必要因为这个和她去计较太多。
回顾自己的小学生活,我的启蒙教育感觉失败透顶。那个时候,我沉默寡言,郁郁寡欢。唯一让我觉得欣慰的,是有一位姚老师,古典主义的年轻女性,知性而美丽。每当我做错一些事情的时候,我总是看着她抿着嘴,一副很生气的样子,样子却是很可爱。其实,我知道她或许根本没有生气。前两年遇见她的时候,她还看着我笑道:“哇,都长这么高啦?”她戴着一副细边的金丝眼镜儿,样子亲切,令人感到舒服。这六年的生活里,我没有什么兴趣,没什么人生信条,充满幼小心灵的只有自卑与卑微,如同行尸走肉,没有思想。我想没有比这个更加糟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