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暮色暗淡,残阳如血,河边上如镶金边的落日,此时正圆,光芒四射,刺人眼膜如梦似幻,好不真实。最后一丝残阳打在地上与暗淡黄的沙土融为一体,金光璀璨,吞天沃日。夕阳从西山上斜射过来,地面的一切都罩是一片模糊。蔡昭侯望着这模糊的世界,过去三年的生活是如此的模糊,如此的不真实。
蔡国是周王室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位置险要,历史悠久,血统高贵,礼仪邦国。可南方楚国的崛起让高傲的蔡国不得不低下头颅,战战兢兢的侍奉楚国这个蛮夷。可即便是这样,蔡昭侯朝见楚王时不小心得罪了令尹子常,这个飞扬跋扈的权臣硬是把一国之君囚禁起来,三年的囚徒生活让这位不幸的国王受尽了屈辱,他发誓:如伐楚,愿当先。无独有偶,唐国公也遭受过这样的待遇。两国向天下诸侯发出邀请:共议伐楚。理由便是楚国无道,欺人太甚。晋、齐、鲁、宋、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等国纷纷响应。十八诸侯特使汇集绍陵,商议伐楚大计。侍卫禀告:特使纷纷来齐,蔡昭侯心中稍稍宽慰,大步向大殿走去。
大殿中众人端坐,无人说话,散发着诡异的气氛,他们都在等主人蔡昭公先说。蔡昭公望了望唐侯,咳咳一声,便道:楚国暴虐,欺压邻国。无端囚禁本公与唐候,足见其气焰嚣张,如不加以遏制,长此以往,中原有危。本公发誓:若有伐楚者,愿俯首听命。
话刚落,众人哗然,无他,都知道楚国欺压小国,可没想到能把蔡昭侯逼上如此程度,堂堂一国之君能说出“愿俯首听命”的誓言,这是多大的仇恨啊。
之后,唐候站了起来,说:本侯亦如此。话音刚落,大殿算是炸开了锅,楚国这是天怒人怨啊,天让其灭亡,必要其猖狂。
可仔细一想,谁能灭了楚国?自平王东迁以来,中原大乱。正值多事之时,大争之世。楚国迅猛北上,邓,申,权,罗,绞,戎,庸,息等近二十国沦亡在楚国的刀剑之下,随,陈等一大批姬姓诸侯国沦为附庸。凡有血气,皆有争心。从楚武王的“观中国之政”到楚庄王的“观兵周郊,问鼎中原”,楚国爆发出惊人国力,而且这种力量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即便是国力下降时,也堪堪与晋国达成了平手,平分中原霸权。别说灭楚是指望不上了,楚国满打满算二十万控弦之士,惹了楚国日子是别想好过了。
为了一个蔡国和唐国与楚国这个南方强国结怨还是不划算啊。想到这,众人又收起了刚刚义愤填膺的样子。大殿突然静静悄悄的,陷入了一种可怕的沉寂。当中有一个人心中格外激动,他便是吴国特使伯嚭。
伯嚭明白吴国的机会来了,自己的机会来了,还是大机会。早在年初伍子胥攻舒城之前,吴国君臣便定下称霸方略:进攻楚国之前攻越,迫使越王求和,再联合中原国家进行伐楚,两线进攻楚国,不战则以,战则必催之。纵然不能一举灭楚,也要从根本削弱楚国。东弱楚国后,再转过身来消灭越国。如此吴坐拥南方,再休养生息几年,北上中原挑战晋齐,霸业当成。想起这里,伯嚭心中便发烫,连蔡唐而伐楚,多大的功劳啊。自己在吴王的地位可就堪比伍子胥了,若能挣得更大的功劳,自己的声望无法想象。他看了一下,晋国特使中行寅,又望了一眼蔡侯,嘴角露出一丝诡异的微笑。
伯嚭起身高声道:吾等既已来会盟,定不会让蔡君失望,只是外臣千里而来,身心疲惫,劳烦蔡君先让吾等小憩片刻。众人纷纷称是,唐成侯见此,便让内侍带领各国特使下去休息。
众人离去的大殿很空旷,唐成侯走近蔡昭侯旁边,无奈的说:此仇难报啊。
蔡侯听罢,将手狠狠砸向桌案上,又哀叹道:都是欺软怕硬啊,想我周室子孙竟沦为如此地步,无言面对祖宗啊。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唐成侯悲凉声音回响在大殿中,多少的无奈与辛酸包含其中。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悔予不送兮。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衣锦褧衣,裳锦褧裳。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蔡昭侯听罢,也不尽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