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沈家有女初长成
千彻二十一年二月初,千彻帝赐沈国公嫡亲孙女沈氏千辞为太子良娣,国公府来往之人络绎不绝,好生热闹。
“小姐,国公爷请您到书房。”盼秋匆匆忙忙跑到清竹院,看着自家小姐坐在一旁淡然翻书不禁觉得心急。千辞淡瞥其一眼,置书于案,眉间掠过几丝愁绪,起身淡言:“急甚。”言罢径直走出院子,盼秋急的跺脚,忙跟了上去。自家小姐打小性子淡然,倒是让人愈发琢磨不透,皇上赐婚小姐也是失神了片刻便似无事人一般,如今府里国公爷召见,盼秋只怕自家小姐惹了国公爷的逆鳞。千辞走到书房院外,便见二房夫人李氏从书房走出,浅施一礼,李氏忙扶起,眸间掠过几丝精明,笑道:“大姐儿快起来,这往后去了东宫,也就见不了几回了,二姐儿成日念叨她大姐姐,改日定要来二婶院子坐坐。”千辞不着痕迹往后退了几步:“祖父寻阿辞只怕是有急事,阿辞先去给祖父请安,改日定去寻二婶。”李氏也不多说,笑了笑便离去。
千辞刚走进去,沈国公一个柑橘便扔了过来:“明知道她没好心眼却顺着她的话。”千辞浅笑,抬眸道:“这不是还没去,祖父莫瞪着眼,活生一老顽童。”沈国公神色舒缓了几分,复坐于一旁,沉声道:“下个月便要进东宫了,祖父今儿唤你来有几句话想叮嘱你一下。”千辞便知到了正事上,黛眉微蹙,却也端了身子:“嬅儿听着便是。”嬅儿便为千辞小字,是当初国公夫人瞧着这嫡亲孙女生的标致,大笔一挥便有了嬅儿这字。
沈国公复道:“宫中不比家里,入了宫便是皇家的儿媳,该做的不该做的要辨清。”千辞抚平其眉间皱纹,轻言:“祖父放心,嬅儿自会小心行事。”沈国公轻叹:“你姑母在宫里同那位说得上几句话,有了事情便寻你姑母,总是能帮衬着点。”千辞颔首:“嬅儿明白,入了宫有惠妃娘娘,祖父不必担心。”国公也不再多言,挥挥手示意其退下。
千辞方回了院字宫里的嫁衣便紧跟着送了过来,若说这那也是作为皇家儿媳的幸运。普通人家女儿婚嫁嫁衣需要自个一针一针绣,寓意夫妻和睦。而皇家的针线总是好的,皇家儿媳也是少了做嫁衣这个步骤。千辞展开衣物,轻抚丝线,眸光微闪,浅施一礼,朱唇轻启:“劳烦嬷嬷了。”那嬷嬷便是宫里指来的教习嬷嬷王氏,王嬷嬷轻施一礼:“大姐儿折煞奴婢了,惠妃主子指了奴婢来教大姐儿。”
闻言千辞方知这王氏为自己人,柔荑抚鬓,复启唇:“姑母可还好?”“惠妃娘娘都好,只是挂念家里。大姐儿今儿且歇息半天,明儿个老奴教姐儿礼仪。”话是如此,可生在世家,哪个世家小姐打小不是随着宫里礼仪来的。如今说是教导,倒不如说是了解宫中形势。千辞颔首应是,吩咐盼秋好生安顿王氏。
吴氏到清竹院之时宫中来人早已安排妥当,吴氏便是千辞的娘亲,国公府的世子夫人。千辞迎了出去:“娘亲怎生过来了?”吴氏浅笑:“你二婶方才说国公爷传了你,娘亲不放心,过来瞧瞧。”千辞撇嘴:“二婶如今不回江南,娘亲可得防着,莫让她惹出幺蛾子。”吴氏一面往屋里走,一面说道:“娘亲自有打算,你如今可准备好了?”“该准备的祖父均已安排妥当,教习嬷嬷也是惠妃娘娘送来的。”千辞打起帘子,同吴氏一同进去。
同王嬷嬷数日相处下来,千辞对东宫之事亦知几分。太子妃嫔分为六等,一曰正妃,二曰良娣,三曰良媛,四曰承徽,五曰昭训,末等侍妾。而现东宫尚有正妃穆氏,良媛慕氏,承徽夏氏,承徽傅氏,而千辞,则为良娣。穆氏便是当今太子妃,世家女子可是过于端庄,打理东宫井井有条,与太子爷也是相敬如宾;慕氏良媛却是太子亲自开口纳的妾室,自是不同于寻常之人,性子跋扈,助着穆氏打理东宫事务。傅氏为太子身边的第一个女人,自视甚高,却自打慕良媛入宫后收敛了许;夏氏本在太子亲母陈贤妃身旁侍奉,后被贤妃指于太子,现今育有太子唯一的子嗣和昌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