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基因是自私行为的基本单位
看过英国科学家里查德·道金斯的著作《自私的基因》,我的生命生态发生了改变。我把我的生命史分成是“看过《自私的基因》前的阶段”和“看过《自私的基因》后的阶段”。这是个分水岭。道格拉斯让我先前的生之绝望更加绝望,却也同时消减了我对死亡的恐惧。经典的文字就是具有这样可怕的冲击性,它给出的是最尖锐的惊悚和最冲突的悖论。我想起王尔德说的一句话:艺术中的真实是,其对立面也同样真实。在道金斯的语境中,个体成为一堆被基因控制的机器人,而基因的惟一兴趣就是复制它们自己。道金斯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两个极其重要的观点:一,进化的单元在基因,而非个体或者群体;第二,自私,是进化的动力。《自私的基因》比任何场景宏大和剧情鬼魅的科幻片都气势磅礴,它的主角是基因。如果把基因的历史拍成电影,它的史诗性叙述和恢弘庞大的剧情发展一定会获得最佳奥斯卡奖。
我们都是生存机器,为一种被称为基因的自私分子而被隐蔽地输入了程序的机器人载体。这曾经是一个使道金斯震惊不已的事实。他很早就知道了这个事实,过了很长时间,直到写完这本书,这个事实也没能使他淡然。他的文字同样把这样的震惊转达给了我,那种震惊像他身上曾有的那种震惊的复制品,基因一样地复制给了我。我想表达的是我所接受的这种震惊的程度。我怎么只是这么个东西呢,连个跑龙套的都不是,只是基因的一个载体,我还以为我是万物之灵呢。我的地位怎么下滑得如此厉害呢。幸亏我赶紧想象一些我羡慕佩服的人物,想象他们也是基因的载体。比尔·盖茨是。世界第一夫人是。章子怡是。那些死了的人更加是。想到这些,我好受一些。和大家都处于一种受害者的环境里,我接受起来就容易得多。我笑了,基因让我选择从众中的释然。我果真是一台基因的生存机器。
道金斯的这本书所讨论的主题是,我们以及所有的动物,都是由基因制造的一部机器。地球上“生存机器”的总数难以计算,从大象至细菌,体内的分子基本上同属于一种类型。人类和所有的生物都是同一种复制基因、人们称之为DNA的大分子的生存机器。尽管各种生物的生存方式大相径庭,复制基因却总是复制各种各样的生存机器供其开发和利用。猴子不过是维持生物基因在树上生活的机器,鱼类则是保证生物基因在水中生活的机器。基因是永垂不朽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它们之所以被定义为遗传实体,就是为了符合那不朽的称号。有性生殖不等于复制。在通过有性生殖的物种中,作为遗传单位的生物个体因其体积太大而且寿命也太短,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自然选择单位。所以,我们的生命注定是短暂的,不朽的是基因,我们的身体只是基因生存的殖民地。基因为了争取生存,需要直接同它们的等位基因进行竞争,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争夺它们在后代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对手。这种在基因库中牺牲其等位基因而增加自己生存机会的任何基因,往往都会生存下去。因此,基因是自私行为的基本单位。
瞧瞧吧,我们的组成单位,在源头上就是自私的。
道金斯还告诉我们,成功的基因的一个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它的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常常会导致个体的自私性。我们当然也会看到有些基因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会滋生出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这种利他主义的实施,实际上是为了个体的更加隐蔽的自私性。
我们确实感到活在一个纯粹以基因的这种普遍的和无情的自私性法则为主的社会里,肯定是令人厌恶之极的事情。然而,无论我们如何厌恶它和为它感至惋惜,事实毕竟是真的。真实的情况是,拿人类来说,这种普遍的自私性个体不仅使得整个世界冲突不已混乱不堪,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令人发指的事情一再地发生,每一个自私的个体也活得艰难和恐惧。但是,如果基因取消了它的自私性,那么基因就活不下去,作为基因载体的人类也就不复存在。如果我们活得聪明一些,就会明白,个体之间绝对的自私势必会导致我们痛苦和绝望乃至毁灭,我们的下场就是那样的。能让我们的生命感知到温暖和希望的,是良善与爱。这些是与我们的基因相抵牾的。我们因为更隐蔽的自私所产生的那点利他作为,根本不能使整个人类产生我们所愿意看到的希望。
我以为,研究自私的基因,一个最大的益处,就是我们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克己利人的精神灌输到人们的头脑当中去。假如这些好东西能像基因一样得以复制,一代一代自动地传递下去,人类那可真是太荣幸了。若干年来,人类的精英们一直在设法通过制度的设定、艺术的创作来干扰自私的基因,为的是让人类自觉地至少是被动地有道德的利己。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设置,单位里面的规矩设定,还有各种精神道义上提倡的人文关怀,对弱势群体的疼惜……只有群体的有道德的利己才能使得每一个个体的生存环境修葺得适应于居住,这样才有可能使个体的每一个我们自己受益。
人类的属于集体文明的范畴的东西加之于个体,之所以一直让我们反感,是因为它们限定了基因分子的自由,作为基因机器的我们当然也会感到被限制的自由。但是,没有这种自由的限定一定是更大的灾难。实际上,优秀的基因是那种能够与群体基因合作得更好的那种基因,就像优秀的个人从来都是那些有道德的个体。进化自由选择的是这样的基因,人类推崇的也是这样的个体。有道德的利己,不论是基因和基因携带者的人类,都是必要丧失之后的必然生存准则。
从人类个体而言,人类遵从基因的自私欲望的生存远景,从来都像是一只没头苍蝇那样的混乱和绝望,毁灭是必然的。就是从个体的自私的角度而言,拒绝做一个为基因打工的人,让恐惧与焦虑这样的负性情绪少一些发作的条件,才能不轻易晃动自己生命的瓶子,让眼睛更多的看到生活明朗的部分。
8.恐惧的起源:我们为什么怕老鼠和蛇
我们家在农村有一处小房子,外面是农田,周末我们有时候会去那里放松放松。有一天,我和我老公看到了房子里跑过去一只老鼠。这真是让人反感的小东西,我们要除掉它。我老公买来了粘鼠纸,把它们搁在房子的一个角落里。某一个周末,我们又去了这个小房子。晚上,我正在厨房里做饭,我老公推开门,一脸别扭的表情,鼻子揪揪着,说有个事儿想要麻烦我。我本能地问他,是不是老鼠被粘住了,你让我去处理。我老公点了点头,说他无论如何下不了手,太害怕那小玩意儿了。我大惊,甚至捂住了耳朵,说我干不了。老公说,你让我干什么重活儿都成,就是干不了这个。我更是。我说我宁愿你杀了我,也不愿意去目睹一只死了的老鼠。老公和我僵持着,每个人的眼睛都无奈地眯着,那里面充满了对老鼠的嫌弃和恐惧。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个办法:让我们的邻居帮助我们把老鼠拿出去。我们俩去了邻居家敲门,进屋。邻居是个30岁的女人,叫亭亭,喜欢干农活,把自己的土地捯饬得不错。我们说,亭亭,我们想请你帮个忙。听完我们请求的亭亭哭笑不得,告诉我们这个忙她可以帮,她也害怕老鼠,但似乎还没有我们那么怕它。亭亭去了我家那个有老鼠的房间,我老公躲在外屋,我干脆吓得跑进厨房,把门关紧,把耳朵捂上。一直等亭亭处理完毕才敢走出门来。
我们怎么这么怕老鼠?和我们人类的体格来比较,老鼠小得不值一提,它也根本没有威胁我们的杀人利齿,反倒是我们一脚就可以把它们跺死。在生物链中猫能吃老鼠,可我们不怕猫,反而喜欢它,养猫的人也真不少,我们对老鼠的恐惧还真不是因了它实际意义上的攻击性。而且,我这几十年的生命之中从来没有和老鼠交过手,它也没有祸害于我,可我就是不稀罕见它。我为什么这样怕它呢?这其实是上百万年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应激机制。老鼠长得不漂亮,小里小器,像贼,黑不溜秋,拖着一条又长又秃的尾巴,人类从祖先那时起就不喜欢这类动物的长相。还有,老鼠属阴,一点也不光明正大,小偷一样窃食,我们的祖先一开始就厌烦它的品格。人类还因老鼠的不洁闹过鼠疫,死伤无数,这让人类在潜意识里留存了对老鼠的恐惧。在我出生的时候,人类的厌鼠基因就搁置在我的基因中,我用不着和老鼠过招就完全可以被它吓着。我们的这个恐惧反应还表明,老鼠是一种生存在地球上太早太久的动物,说不定比人类的存在还早。人类极早的祖先就与它们同居一个地球。对老鼠的恐惧基因留存在人类的生命中已经十分久远。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把装满子弹的枪放进围栏里,小孩子们会像拿着其他玩具那样玩,格格地笑着,还有可能把枪放进嘴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把一个玩具蛇放到围栏里,他们会惊恐地缩起来。心理学家给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看一条蛇,或者仅仅是一幅上面有蛇的画,都会引起实验者的强烈反应,如出一身冷汗或者心跳加速。不管这人是美国人,还是新加坡人,或者中国人,反应都是一个样儿。
为什么我们本能地怕蛇而不怕枪?真实的情况却是,每一年在美国,遭枪杀死的就有数万人,被蛇咬死的不足死于枪击的两成。据统计,在美国每年让雷电击中的人数是被蛇咬死人数的8倍。我们应当怕枪才对,怕雷才对,然而,蛇却是这些之中最能引起人们最强烈的本能恐惧反应的东西。这是因为我们的恐惧基因在我们的祖先的生命里面就有,我们是从祖先的基因里面承传了下来这种恐惧基因。当我们人类还是以捕猎采集为生的时候就有许多人被蛇咬死了。生物学家还对黑猩猩和猴子做过实验,看看它们对蛇的反应。黑猩猩见到了蛇也本能地躲着,惊恐万分。就是那些动物园里的从没有见过蛇的猴子见到蛇,它们也烦躁不已,呈现恐惧状。
再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聚在一起的时候讨论过怎么规避枪枝的场景。一万年前,我们的曾曾曾曾曾……祖父对他的老伴说,亲爱的,你在家里照顾孩子或者给我们做饭的时候,要关好门窗,别让那些持枪的坏蛋用子弹把你击中;亲爱的,我和孩子都不能没有你……我已想象亲爱的读者您,开始张大嘴巴由盆状变成O型,圆睁双眼,觉得这都是哪跟哪呢,认为我的脑子短路了,该上医院去修理一下啦。当然,这是个笑话,逗大家开心的。我们的曾曾曾曾曾……祖父对枪枝弹药一无所知,枪枝弹药是近代才有的东西,我们的祖先用不着防着这个。他们的基因里面根本就没有对枪枝弹药的恐惧基因。对枪枝弹药的恐惧基因是离我们年代较近的祖先那里开始积攒的,这种恐惧基因还没有进化到人类很深的潜意识里,还待在人类比较肤浅的大脑皮层里面。这就是孩子们对装满子弹的枪枝蛮感兴趣的原因。
9.基因可以在进化中修改:新几内亚人为什么不怕蛇
按理说,蛇最多的地方应该是最怕蛇的地方。新几内亚高地蛇的数量非常多,是城市居住人口的许多倍,而且,新几内亚人被蛇咬死的事情发生得很多,甚至还发生过一条巨蟒咬死了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并且把男孩完全吞噬了的事情。可是,新几内亚人不怕蛇。心理学家拿出最吓人的蛇的图片给新几内亚人看,新几内亚人看了图片大都会痴痴地笑,他们看到别地方的人类这么害怕蛇,就觉得十分可笑——蛇有什么可害怕的?
是经历和学习,让新几内亚人不再害怕蛇。假如他们害怕蛇,那么他们一定会活不好,因为那里蛇太多了,那里的蛇三分之一有毒,被蛇咬死的几率真是不小。天天怕,就会天天恐惧。恐惧的滋味超级不好,会使活着这件事生不如死。我也说过,恐惧是一只使劲晃动生命瓶子的手,让生命瓶子里的泥沙动荡不已,让我们把美好生活看不清亮。而新几内亚人选择了重新面对自己对蛇的恐惧,如果它们不征服蛇,蛇就会征服他们。于是,新几内亚人的祖先就会在与蛇的角逐中,学会分辨毒蛇的种类,他们甚至还学会了变废为宝的营生。他们把没有毒的蛇抓起来,变成美食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在这样的进化过程中,新几内亚人的祖先已经与身边的蛇和平相处,这样的基因一代代遗传给了他们的后代,使得如今的新几内亚人不仅不怕蛇,还能与蛇较为亲近。
这是个有趣的例子。这个例子也说明某些人类根深蒂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之中,很多的危机都通过聪明的智慧和能耐的掌握给解决了,例如,过去的肺结核就是一个极度让人类恐惧的疾病,很长一段人类历史,得了肺结核就像得了如今的癌这样令人恐惧。现在人类已经把肺结核病的医治掌管得很好。近百年来,由于科技的发达和医学的进步,这种进步属于分子裂变那样规模宏大的进步,使得人类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和情绪的了解深入了很多,也使得人类的寿命在对于问题的不断解决中得到了太多的延长。这样下去,这些不断地变得已知的事物,就会在人类的基因中有所标记,进而不断的进化,变成一种记忆长存于我们后代的基因之中。
当然,我举的这个例子当是个光明灿烂的例子,还有不少人类尚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一直摆在人类的眼前。这些新生的问题也会变成人类的恐惧基因积攒在我们的基因中一代代传下去。癌症就是一个至今让我们闻其色变的恐惧信息。对衰老和死亡的不定期等待也是。这使得我们一直像一个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一样充满恐惧。
10.恐惧这种“自私”的提示让人类规避了危险
我有一个朋友有心脑血管病,有一天他脑血栓不幸发作了,这使得他的左边肢体不能动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