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2200000028

第28章 男人篇——这样做,不晃瓶子(4)

我们的情绪是有历史的,它是多种内容的组合体。在《情绪的历史》这本书里,恐惧被列为是人类最早出现的一种情绪,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处于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一不留神就要被野兽吞吃。这使得我们的祖先时刻处于提防它们的恐惧之中。愤怒、恶心、悲伤、嫉妒、蔑视、羞耻、尴尬、惊讶、快乐,这些是组成我们情绪的主要内容。和我们的日常经验相吻合的一点是,快乐只占诸多情绪的一小部分。我们的一个极大的认知错误,却以为自己所有的情绪应该都是快乐的。这是因为我们对情绪的历史和情绪的内容太不懂得,对于不懂得的事情,我们就会犯下一些较严重的错误。而这错误的理解让我们痛苦。这么多的情绪,而且是这么多的负性情绪内容,它们天然地存在于我们的情绪容器里面,随时启动它们的功力。我们只要不接纳它们,就会形成抗拒心理,而抗拒是会给被抗拒的情绪增加能量的,就像打乒乓球,我们有多凶猛地拍击那小小的球体,它反弹的力量就会有多大。我们惟有接纳它的存在,它才不会回击我们。

接纳负性情绪是要我们付出努力的,它才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门功课。如果我们不与我们的内在的灵性相接触,我们根本没有能力真正学好这门功课。在身心灵课堂上,愤怒、抑郁等负性情绪是最具灵性的情绪之一,是一份灵性上的邀请,邀请我们成长。这些负性情绪的出现,是告诉我们的内在有这种问题,有这种垃圾一样的东西存在。我们一旦信任外界的幻像,就容易被外界的东西真实地阻隔,我们的坏情绪就会是真实的。佛家有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的,那些我们以为的会导致自己心火的东西,本质上不过是一些虚假的幻象,是我们人造出来的剧情所言说的故事。那些别人对我们造成的所谓中伤,原本也是别人在虚假地创造他们的故事中臆想出来的一个情节,我们只是别人故事中的配角而已,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和我们不相关。意识到这一点,外部世界的投射就比较难地伤害着我们了,我们也因此有了内在的力量。

罗曼罗兰认为: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世界真相之后依然爱它。对我而言,世界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它只是一种幻象。我们的所有情绪都是一种投射,既然如此,我只选取让自己产生正向能量的那种投射。心理学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两匹狼,一匹是好狼,一匹是恶狼,那么这两匹狼之中,哪一匹能活下来呢?答案是你喂养的那一匹狼会存活下来。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喂养自己心中那一匹好狼,为的是我们自己的快活。是的,我们要把勇气这样的东西当成是这样一种能量:虽然感觉到了恐惧与纠结,甚至痛苦与无望,但是我们却可以带着它们前进。

61.把走投无路当路

我用了很长的时间以为一个人若想活得好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是要有钱,要有才,要有地位,要漂亮,有爱情。然后才有可能过滋润的日子。从学生时代,我就为我未来的好生活所需要的这些条件去努力。我好好学习,确立事业心。我把挣来的钱很大比例地花在衣饰上,让自己年轻漂亮;我开始计划着攒钱,让银行折子上的数字日益累加,以便到了一定年龄达到什么数字。我要不比任何人差,如果别人能当成先进工作者,我也应该能;别人写的东西比我好,我就觉得我也要写成超过这个样子的文字。这样的日子过得是慌乱的,我的心思全部用在外部世界上,未经整理的内心必定像个管理不住的野兽,它想怎么撒野就怎么撒野。我的心是它撒野的战场。

我是长到足够老的时候,才知道这样的日子上哪里可能活得好?一个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的人,还能活成什么样子?

付出了生命的一天又一天,付出自己青春华年,付出大量的迷惘和焦虑,得到一点钱,可以衣食无忧;得到一点才可以挥洒文字。可是,依然不知道活得好是怎么回事儿,依然不得不在“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的追问中活着,活得颠三倒四。后来知道了,就算得到世界上最尖端的外部条件,这么一种活法,活得好依然是一件无法掌握的事情。

对生命和生活产生这样的质疑,活着的生命已经耗尽了一半。为了对得起剩下的另一半活着的时间,我必须止住自己过去的活法。

重新给自己制定“活得好”的条件:献给自己好心情;过缓慢的生活,等一等自己的灵魂;挣下生存需要的钱,然后把大把的时间用来“虚度”人生;不羡慕任何他者;谁也没有资格重要到把我的情绪败坏;不把精力发散到外部世界中去,而让它们回来,保护自己的内心;对别人,不抱怨,少评判,多体谅——都是和我一样的红尘中苦难的人,都是和我一样的物欲横流里的难民。是的,如果我活得不好,不是别的条件没有达成,不是任何人与事出了问题,而是自己的心出了问题。

我喜欢的作家夏榆说:不稳定的除了大地,还有我们自己。我们所看重所珍视的那些事物,很可能转瞬之间就会消失,我们自己也可能会在某个时刻转瞬消逝。这是我们在天地之间的位置,也是我们在天地之间的真实处境。女诗人李见心说:你只要活着,只要你活得足够长,你就会失去你得到的一切。是的,能丧失的就让它们丧失,比如热枕,比如外部的一切,没有什么好可惜的。池莉还说,她四十岁以前积攒东西,四十岁以后往外扔东西。活着的条件一天一天在降低。其实,活着本身就是条件。生命给了我们什么,就接受什么。我们必须接受生活即将给予我们的一切。

是的,我们甚至要学会把走投无路当成路。

62.生命的破裂处是灵魂的出口

因为写出《冈底斯的诱惑》等小说,小说家马原成为中国先锋小说的代表人物。再后来,马原不写小说了。马原说,1988年他写小说,状态还不错,从1989年起,他突然发现自己写不了小说了。至于什么原因,他也没解释,好像有天某尊神突然把他的主神经抽掉了,在他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就写不出来了,写小说的能力丢得那么突如其来,正如它来的时候那么突如其来。他的手在,眼睛也在,可就是写不出来小说了。我知道,那是因为马原对自己要求太高,他得写出让自己看着就咧嘴高兴或痛哭流涕的小说才成,不然就不如不写。

20年,一晃就过了,当年的帅哥马原现在变成了帅大叔。

不写小说的马原,也就是马原自己所说的“前小说家”马原,这20年,干过不少事情。他做电视,开公司,当教授。他当教授的时候给学生们讲经典的文学大师的经典文字,他的这些教授内容出了一本书,叫《阅读大师》。这本书我认真地读过,在里面学习到不少好东西。他还试图拍过电视,为此去西藏拍了四年,最后他拍的这些东西连皮带肉地搁在了仓库里面。马原好像还捣持过房地产一类的东西,不知收成怎么样。这20年,前小说家马原干了各种事,多是有始无终。最让我伤感的是马原与皮皮的离婚。那是在1981年。我那么喜欢皮皮,这个写出了很多优秀小说的女作家,觉得皮皮和马原真是合适,外在养眼,灵魂的搭配也养眼,搁一起就觉得舒服。可是,我以为他们应该好到底,这样美好的想法是没有用的,他们很年轻的时候就分开了。爱情真是个令人咋舌的事情,情色外边的人根本没有办法看清楚。离开皮皮17年,马原找到了他的小爱人,一个叫李小花的女人,好像是个运动员。他们刚相爱,马原就被查出患了肺疾,这疾,是很重的那种疾,重到关乎生死。马原不想连累李小花,想分手。李小花不怕被马原连累,就是不分手。他们结婚了,有了孩子。马原的朋友说,李小花是马原的天使,她简单、透明、大气。

马原说,这20年,他没有一刻不想回来。回来,就是回到小说里面。写小说是马原安身立命的手艺,他在把它丢了20年后又捡回来了,对手艺人来说,操持自己的手艺无疑是件开心事,就等于,把自己的魂安置在自己的命里。这几年,他写出了一本小说叫《牛鬼蛇神》。小说写了两个男人的故事,他把这两个孩子的串联起来写成了中国式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许多关于人类及与人类相伴的神秘力量的故事,马原把它们有效地安置在小说里。这是他对人与自然、人与神秘力量关系的思考。生命中许多神迹让他景仰,他在造物的伟大面前选择了臣服了。

在疗治肺疾的过程中,连续的肺穿刺让马原受不住,他中断了治疗。他说,不管上帝给他多少时间,他要好好地活。这一个阶段,他想了很多,生与死,爱与癌。他以为,癌其实不想让他死,他是癌的承载物,他死了,癌也死了,癌也是生命,想活。他不再以杀死癌的方式去疗治自己,那样的话好细胞也被杀死。

死亡的危机让马原把更深刻的思考放置于小说中。过去,他一直提倡把哲学和思考赶出小说,现在他却主动靠近哲学。疾病让人面对的不是痊愈,而是生和死的双向选择。这个时候,一个普通人都会直面生死哲学与宗教。小说家马原更是在小说中直面自己的生与死,直面天堂与地狱、升腾与坠落。马原这一次让自己的小说回到了他曾经在小说中所摒弃的哲学之中。《牛鬼蛇神》回到了著名的哲学三问之中: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甚至把这部小说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安排,他在每一卷里面都设置了第0章,这第0章就是那些马原描述的那些不直观的、绝对的、形而上的部分。

我读过台湾灵性导师余德慧所著《生死学十四讲》。这本书使我极度震动。余德慧先生曾持续在花莲慈济医院担任义工,接触临终病人,亲证生死,既体会到身体的一步步毁败对人们心理的撞击,同时也见证到人们身上的灵性之光,如何在世俗事物的剥落之后幽然显现。这是一记无可逃避的生命棒喝,他让我们了解死亡的细微过程,为的是让我们了解生命,如何真正活好死亡前的现在。

海德格尔说,我们的心智对死亡有一个绝大的隔阂,没有可通达的路。所以,死亡永远比任何人的预期还来得早,因为我们从来不期待死亡,而死亡瞬间即到。是的,人费尽心思想获得对死亡的任何一种了解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人即使费尽大脑也无法参透生死。日常生活,我们活在一个叫“心智自我”的世界里面,心智自我的主要任务是“在世操心”。生死学告诉我们,人到了足够的年龄以后,若不朝着与心智自我相反的方向走的话,将会发生生命最后彻底的危机。人在去世之前,要把心智自我所建立的东西敲碎,因此人在整个生命旅途中有两个阶段的生命:第一个阶段是建立自己,第二个阶段是打碎自己。生死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谛念”,谛念是一种比较彻底的决断的信念。当人的身体健康的时候,谛念是不会产生出来的,只有在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愈下时,谛念才会上来。非常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我们,通常一定要碰到生命的“极限”时,才会产生真正的谛念。亲人的死亡,自己的重疾,这些都是产生谛念的时刻。这个时刻,我们才确凿地知道我们过去悉心经营的那个心智世界,它破了一个洞,里面是不见底的深渊。我们费尽心血经营的那些在心智世界里面的耀眼之物,它没有能力来给我们一点点安慰。我们才知道过去的自己错了。这个时候,人的心智状态会寻求复原,建构“不会死”的否认系统。但是,我们生命中那个让我们产生谛念的那个洞,它确凿地张着大口,我们的整个生命在从那个那口里面往下掉……

生命的破裂处是灵魂的出口。我们沉睡的灵魂醒来了,这个时候,每一个人都会是哲学家,在生与死、爱与恨、升腾与坠落之间,在灵与肉撕扯中,生命有可能向宗教皈依。

海德格尔将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道说”,另一种是“小说”。当“道说”发出声音的时候,宇宙震动的感觉会出现。“道说”诉说着一种比较接近无人格的东西,而“小说”是心智自我造作的语言,用小小的“我”谈论事情,比如,电视新闻里的语言,我们日常频繁使用的语言,把无数将情绪当真实道来的那种语言。

小说家马原因为生命真实的破裂而给我们献出了一本“道说”的小说。是真实得能够看得见五官的死亡,是循着这身体破裂之洞往下坠落的命一笔一画感知到的死亡的语言,让马原献出了他的这本小说《牛鬼蛇神》。

死是怎么耽搁也不会错过的,是我们每个人终将面对的命运。弘一法师出家的时候说,他无非是早走出俗生之门几瞬间而已。是的,人生短浅,几瞬间而已。是的,人到中年,无论我们在前半生活得有多顺利,有多精彩(这几乎也是一句善意的谎言),我们都得开始走向哲学上破碎的自己。我们不要让真实的死亡来临之时,才惊悚地睁开自己的眼睛。那该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一定惊恐一如蒙克那张著名的画作《呐喊》里面的那双眼睛。

因此,我们在尚还健康的时候,就该开始生命灵性的修持,让灵性之眼睁开,因为生命的破裂之门随时都可能为我们打开。我们提前预习这门必得来临的死亡功课,以便它果真来临的时候我们不太过于措手不及。措手不及是痛苦的,蒙克的那幅画描绘的就是这种巨大的痛苦。死亡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本身伤不着我们,因为死亡来临的时候,生命已经安全转移。让我们痛苦的是对死亡的恐惧,是这种哲学意义上的措手不及。灵性之眼的早日睁开,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督促我们现在怎样去活。生死课堂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其实就是在当下怎么去活的问题。我们不要再去用巨大的生命能量,构建那个在本质上对我们毫无用处的心智世界。它让我们早一点知道,那些我们对于外部之物正在追逐的东西是无效的,是对自己的一种欺骗。

是的,生命最大的寻常就是无常,死亡完全可以随时到来,对你,对我,对他,一律如此。我们真的应该早一点,再早一点了解生命的整体,而不是局部。活在勇敢的真实里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爱自己所爱的人。活在穿越生命的那些善良的感情里面,而不是再去像装修豪宅那样去装修自己的外部世界。

同类推荐
  • 不忘初心,换一生平心静气

    不忘初心,换一生平心静气

    记得,有人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是的,如果我们心静了,就无须真正远离喧嚣,无须真正远离纷扰,不管身在何处,都能寻得桃源入口,头枕清风,尽享人生美丽风景。
  • 日事日清工作法

    日事日清工作法

    本书首先揭示了拖延的深层危害,拖延既给员工自身带来一系列不良印象,更会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声誉,甚至会导致灾难性后果。日事日清,消灭拖延,把工作完成在昨天也并非不可能之事,你只要找对方法,能够有序忙碌;你只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守时惜时,合理分配。做一个日事日清的员工,科学工作,勤勉做事,在职场中你必能获得成功。本书是员工管理时问、提高效率的黄金守则,为职场员工日事日清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了解到怎样做一个日事日清型员工,以及如何培养日事日清的工作习惯,并掌握日事日清的重要方法,从而为你提高执行效率提供必要的帮助。
  • 理想透视

    理想透视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用耳朵倾听生命

    用耳朵倾听生命

    本书修订重编自作者的散文集《倾听生命》,它把作者40岁的生命所能体悟到的人生况味,诗意地呈现,将人引领到一个宁静、高远而又韵致悠长的意境之中。
  • 厚黑学叫我们老到点

    厚黑学叫我们老到点

    本书通过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说,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内容涉及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研究领域。
热门推荐
  • 创意南广

    创意南广

    何谓创意或指有创造性之想法、构思,或指提出有创造性之想法、构思并付诸实施。本书取“提出创造性想法、构思并付诸实施”之义。为何冠名“创意南广”其内涵有二:其一,乃谓南广是创意之产物。南广系我国高等教育探索新机制新模式之产物。“新”即创意闪烁,另辟蹊径,独具一格;不循前人之足迹,不落旧有之窠臼。其二,意指南广是创意集散之地。南广是教育培训创意人才、传媒人才之基地。南广设置各类创意工作室,吸引国内外传媒创意精英汇集江宁,推出原创影视作品;引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私立大学生态环境及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国际传媒领袖论坛”落户江宁,使江宁成为影视文化创意和传媒高等教育思想的集散地。
  • 天道弑仙

    天道弑仙

    仙侠凡人流小说又一力作!平凡的修仙之路,一个来世俗丞相府的少年,偶然的一次机遇进入到了极北之地的一个门派当中,虽说资质平庸无奇,但偶得奇宝,从此开启了一段并不平常修仙之路。
  • 呆萌女神之乐乐来袭

    呆萌女神之乐乐来袭

    当花痴脱线的温怡乐无意中瞄到窗外的陌生而且帅气的江律,当女神在晚会上碰到男神,搭讪过程处处碰壁,当逃跑中的小白兔碰到无意中出现的男神,立刻投怀送抱。当呆萌的温怡乐使出美人计,立刻把男神耍的团团转。这一次,男神要发火了,他竟然被一个女孩骗了“好,温怡乐,你死定了!”两人的碰撞,火花立刻四溅!
  • 璃城琐事

    璃城琐事

    璃城,与离谐音,位于皇城下的小镇那里就聚集了不少有钱世家居住,气候夏凉冬暖。它既美丽又充满离别气息。来的人想走,走的人要回。缠缠绵绵,最后这个城市还是充满留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莽荒圣君

    莽荒圣君

    在这片浩瀚无际的大地上,一直流传有关圣者的传说。这里种族林立,强者一念之间乱天动地,一怒之间流血漂橹。群雄并起,诸王争霸,且看一个巫族少年从大荒走出,书写血与火的帝王史诗。机关算尽,以百族之骨为引,以自身为炉。融巫祖精血,聚十二都天神煞阵,证得九天圣君。翻云覆雨,掌御天下,一场繁华,却是冠盖遮哀伤。
  • 初心未寒

    初心未寒

    于时,小说家,在校大学生,与爸爸相依为命,。但爸爸生病在院,所有经济靠于时一人支撑。在校园餐厅接到医院的催医疗费的电话,整个人就变的浑浑噩噩,脑袋中想着最新作品《三千泪》情节......
  • 十年等待青城花开

    十年等待青城花开

    淮城中的懵懂,江城里的痴恋,枫都上的远行。如果,当初的月夜,我们不曾遇见,若是,那日的雨夜,我们不曾擦肩,爱情的香甜和苦涩,是否我们终生都不会品尝。
  • TFBOYS之不要放开我的手

    TFBOYS之不要放开我的手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一个被遗弃在北京一条公路上的六岁小女孩被千玺的父母捡到并且领养。长大后女孩则是眉清目秀,标准的一个混血儿,并且爱着千玺,千玺也同样爱着他。刚开始是甜蜜的,可是后面经历了万千,最终还是分散了。而另一边女主的姐姐也同样开始踏上了寻找妹妹的征程。在这里她又会和TFBOYS其中一位成员之间夹杂着怎样的情感呢?在新转入的重庆八中学院,遇上了一位新同学,加入了他们孤单的五人组合。让我们看看接下来他们的六人组合又会擦出怎样经典而又凄美的爱情火花吧!
  • 剑之风云

    剑之风云

    总有些时候人醉世界跟着醉,手中持剑,敌自刎!三层楼孤立城外荒野,破败不堪但坚挺,名曰:黄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