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的是,杨澜的辛苦得到了回报。她的事业在这两个节目的带动下,奔向了另一个高峰。不可否认,电视给杨澜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她对电视也有着特殊的执著。她曾说:“电视是我一生的追求,不在乎这一两年的辉煌,我认为我将来的事业还有20年。”
也是因为在凤凰卫视的辉煌,杨澜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特别的名誉,如泛亚地区20位社会与文化领袖之一、北京2008年申奥特使等。然而,就在凤凰卫视成为杨澜第二个福地的时候,她再一次选择了离开。一年之后,阳光卫视在众人的惊讶声中诞生,杨澜蜕变成为一个媒体经营者。
人们都很好奇,为什么杨澜总是在辉煌的时候选择离去。杨澜告诉大家:“舒舒服服,过辛苦日子;辛辛苦苦,过舒服日子。”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不想让自己太过舒服,这样很容易产生惰性,很容易忘记自己的梦想,只有不断鞭策自己,让自己辛苦一些,才能实现梦想,过上真正舒服的日子。
2.奋斗需要你来享受
杨澜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一个人经历了很大的欢喜,经历了很大的挫折,但你还是能够站起来,然后重新回到你要做的事情上,我觉得这是对一个人很大的考验。我很高兴我经历了这样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时候是苦不堪言的,有时候是特别劳累的,但是走过了就觉得特别值。有一件事情我觉得特别自豪,就是我为了一个理想而奋斗!”
有位大学生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站在演讲台上,他没有长篇大论的稿子,只是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讲述了一段往事:
他出生在一个很穷的地方,父母为了养家,只能外出打工,十几年都不曾回过家。他从3岁起就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情况十分糟糕。到了读书的年纪,亲戚们东拼西凑勉强为他交了学费。后来,这个地方开始受到慈善人士的关注,一些有爱心的人一对一捐助当地的学生。他的资助者是一位阿姨,他们从未见过面。
初二那一年夏天,有一次上体育课,要进行跳远学习。体育课应该是男孩子最喜欢的科目,但是他不那么开心,因为他唯一的一双布鞋破了个大洞,脚趾全都露在了外边,他担心同学们看到会嘲笑他。眼看就该自己跳了,他只好找了张报纸折起来,塞在了破损的地方。在他发力跳出去的瞬间,布鞋不争气地断成两块,一块是鞋底,一块是鞋帮。在场的同学,全都捂着肚子笑了起来。他的样子很窘,心里很懊恼,为什么别的同学就可以穿漂亮的球鞋,他就只能穿破了大洞的鞋子;为什么别人买得起,自己就买不起。
放学后,班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说他的数学成绩考了全班第一,要送给他一份礼物。班主任拉开抽屉,拿出一双崭新的球鞋,“你跟别的同学不一样,在遇到大雨的时候,他们有雨伞可以慢慢走,你没有雨伞,只能不停地跑。”班主任的这番话让他铭记于心,在此后的成长中他一直以此激励自己。
到了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他左右为难。他想当个演员,但是家里人希望他读军校,因为军校免学费。他喜欢表演,在班上一直是活跃的文娱委员,每次学校有文艺演出,他都会参加,歌曲、快板、小品,样样都行,得到过不少老师和同学的称赞。但是比起那些有钱的孩子,他没有学过钢琴,没有上过舞蹈班,不会声乐。他问曾经送自己鞋子的班主任,该怎么办?班主任则鼓励他去尝试一下。
当时文艺类招生的数额很少,考试也很严格。为了能够脱颖而出,他拼命地学习文艺表演。考试的时候,他表演了一段快板,得到了考官们的认可,最终进入了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读书。当时参加考试的人数超过了八千,被录取的只有20人,他就是其中之一。
考入北广,他并没有就此放松,而是开始了奋斗。他读大学的钱是贷款而来的,大约四万元人民币。对于北广的很多学生来说,四万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家里连台电视机都没有的他而言,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他告诉自己,一定要不断努力。于是自从跨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四处打工,或是参加一个商业演出,或是组织一些学校演出,或是去当群众演员。当群众演员的日子里,他每天5点就要出现在制片厂门口,然后任人指挥,演着一些路人甲路人乙的角色,半夜收工回来,领取20元的酬劳。即便工作很辛苦很忙碌,他的学习成绩依旧很突出。
在很多同学的眼中,他活得很辛苦。但是对他而言,自己不是个衣食无忧的孩子,还没资格在如此年轻的时候享受安逸。有时候同学们问他,“当个跑龙套的,你不觉得丢人吗?”他说,“我什么都没有,还担心失去什么?生活让我必须从小角色演起,只要演完时导演问我的名字,那就是我的成功。”
当他演讲完毕,台下沉默了很长时间,既而是雷鸣般的掌声。下边还有同学高声喝彩“好样的”“加油”。他获得了这次演讲比赛的优等奖,成为全校最刻苦努力、又最出名的学生。
人生不该总是充满了抱怨,与其羡慕他人的成功,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不如及早奋斗。任何时候奋斗都不晚,只要你心中有理想,任何时候都可以当做开始。
3.天道酬勤
易中天在录完《杨澜访谈录》后对杨澜说,“你是我见过的最勤奋的主持人,因为我每次说到自己书中的某个细节,你竟然都能立即翻到那一页,足以证明你之前做过很详细的功课。”杨澜是个勤奋的人,这点毋庸置疑,不管是当主持人,还是做集团老总,她的勤奋都令人瞠目。而杨澜自己也说,奋斗不是一句空空的口号,应该是表现在事业中的勤奋。她称自己不是个有才华的人,却是个勤奋的人,这一点比才华更重要。
在四川资阳的一个农村里,有个叫罗宗华的小伙子,家境十分贫寒,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罗宗华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志向,只是靠着几亩地生活,农闲的时候则靠编竹筐赚些生活费。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罗宗华读到初一就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平时帮父母种地,闲的时候也编竹筐。
编竹筐是个十分吃力的活计,罗宗华每天要走很长的山路买竹子,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摔下山崖粉身碎骨。编好竹筐后又要走山路出去卖,虽然也能赚得一些钱,但这样来来回回,一不安全,二不方便,实在不是个长久之计。罗宗华也不想一辈子当个编竹筐的篾匠,他心里自有一番抱负。他要走出大山,去找其他赚钱的门路。
罗宗华将自己的想法告知父亲,不仅没得到支持,反而被父亲痛骂一顿。一直到16岁,罗宗华在与父亲的一次争吵后离家出走,到城市谋生。
1996年,罗宗华带着借来的20元钱路费,到了成都。他在劳务市场里找了份洗碗的工作,每天早上7点开始洗碗,一直到半夜12点休息,几个月下来,手已经脱了几层皮。1997年,罗宗华带着一点点餐馆工作的经验,跳槽到一家规模不大的西餐厅当厨工。
有一天,餐厅里来了个美国姑娘,名叫玛丽。她在这里用餐之后觉得味道很不可口,于是找来餐厅老板,表示自己可以为厨师和员工培训,传授正宗的西餐厨艺,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罗宗华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个报名参加培训。就这样,他跟另外两位厨师天天到玛丽家里学习。
三个月后,罗宗华的厨艺有了显著提高,他不仅掌握了很多的西餐烹饪窍门,还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文。在学习之初,因为语言上的障碍,罗宗华十分痛苦。他就下决心自修英语,于是买了本英文字典,将菜谱上的英文查阅出来,标注好读音,天天背诵,最终可以跟玛丽作日常的学习交流。在这个学习过程里,罗宗华明白了一个道理,勤奋真的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做事只要肯下工夫、认真,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罗宗华表现出的勤奋努力打动了玛丽,原先玛丽以为他不过是个来应付生意、没有什么理想的小伙计,后来却发现他是个有学习欲望、有目标理想的青年。罗宗华曾告诉玛丽,他的目标是当一个正宗的西餐厨师,然后开办自己的西餐厅。
1999年,罗宗华在一家烹饪学校学习西餐的烹饪理论和技巧,以及西方人的饮食文化。第二年,他便找到了一份西餐厨师的工作,并通过自己的勤奋刻苦升到了主厨的位置。他为自己取了个英文名叫彼得,这个名字后来也成为中国西餐厅的一个标志。
罗宗华的手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称赞和认可,他所在的西餐厅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2000年,罗宗华不再甘于做别人的厨师,他出资跟朋友合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西餐厅,取名为“彼得西餐馆”,由玛丽担任顾问。
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003年,“彼得西餐馆”已经有四家连锁,客人多半是西方人,而彼得这个名字也在西方人群里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罗宗华用实际行动告诉家人,任何一个人都有资格怀揣梦想,而实现梦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奋斗,奋斗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勤奋。天道酬勤,只要你有毅力天天做一件事情,一定会有收获。正如杨澜所说:“我不是有才华的人,我只是一个勤奋的人。”
4.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
阿尔伯特·哈伯德说:“一个人即使没有一流的能力,但只要你拥有敬业的精神,同样会获得人们的尊重;如果你的能力无人能比,却不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也会遭到社会的遗弃。”杨澜做到了这点,她的敬业精神帮助她在同事和员工中建立了不可撼动的威严。在谈到自己的敬业时,她说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是起码的态度,不管老板是自己还是别人,对工作的责任心都是成功的基石。
不难想象,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和一个对工作马马虎虎的人,上司当然更青睐于前者,即使前者的能力不及后者。在管理者眼中,一个有责任心的员工更值得信赖和培养。而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的公司负责。其实,不管是普通的员工,还是管理者,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因为一个对工作不负责的人,也不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在一个企业之中,员工的责任心是上司最提倡的精神标本。在中国诸多企业之中,海尔集团员工的敬业精神是最出名的,无论是普通的流水线工人,还是管理层,都会将责任心放在首位。
唐海北,海尔集团的敬业旗帜,起初只是海尔冰箱股份公司二分厂厂长助理,后来因为其敬业精神而成为海尔集团的精神楷模。
1995年5月,二分厂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无氟生产线的改造。德国方面的专家为了这项改造已经连续工作了很久,然而就在要全面调试的时候,德国专家却提出了必须停产两周的要求,原因是箱体发泡设备出了故障,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公司只给出三天的时间,要求在三天内解决好一切问题,恢复生产。当时的中国市场,冰箱刚刚普及,是十分紧俏的家用电器。停产两周对海尔公司而言将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公司要求三天内解决问题。
德国专家不断地解释,三天之内根本无法重新开启生产线,因为箱体发泡设备中进口径向注塞泵老化,而德国专家从来没修过,只能换新的。要更换新的箱体发泡设备,意味着要花大量的时间等待设备从德国运到中国,这丢失的时间就是丢失的市场机遇和资本。负责管理设备的唐海北左思右想,陷入了矛盾之中。
时间转眼即逝,眼看冰箱生产销售的时机就要错过,唐海北还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他在生产线之间徘徊,突然闪过一个想法,如果将门体发泡机的电机转移到箱体发泡设备里,不就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了。他将想法跟同事一说,得到同事的一致认可。于是,他不眠不休想出了两个具体改造设备的方案。
为了保证方案的切实可行,唐海北跟同事一起进行实验,看看两个设备的油流量各是多少,可不可以达成互换的条件。实验进行了整整一个下午,唐海北和同事们腿都站麻了,胳膊也似乎被点了穴一般不能动弹。苦心人,天不负,唐海北终于证实了两台设备的电机可以互换。就这样,门体的电机被安装在了箱体上,生产线又可以运作了。
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箱体设备被换上新的电机后,生产效率下降了一半,要按期完成生产目标,难之又难。所幸的是,这个问题唐海北之前就已经想到,而且有预备案。他先前命人购买了一些国产泵,目的就是为了将电机转换到箱体发泡设备里。这之后,唐海北等人又开始了油流量的实验。
经过唐海北等人连续不断的工作,在更换了无数个方案后,箱体设备终于恢复了从前的工作效率,生产线再一次高速运转起来,而且效率还有所提高。就在大家欢欣庆祝的时候,唐海北累倒了。在一旁工作的德国专家不停地称赞海尔人的敬业精神。
唐海北也好,杨澜也罢,责任心是所有想成就事业的人必备的精神。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往往更容易被人相信,也容易承担大任。面对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总是能从其身上感到诚恳,也乐意给予其机会。
§§§第九课团队杨澜:一个远大的目标需要团队来实现
我们看惯了很多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文艺作品,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团体的能量往往大于个人。一位出色的科学家身边,需要一个记录员、若干研究员、两到三个助手,这已经不是爱迪生或诺贝尔单枪匹马研究科技的时代了,是个讲究效率的群体时代。因为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有力量掀起巨浪。
1.一群人和一个人
杨澜常说,自己的事业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群人的,如果没有那一群人,自己有再完美的计划也是徒劳。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不管是在凤凰卫视,还是在阳光卫视,杨澜身边总是围拢着一群能人志士,帮她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是一个简单的节目录制,都需要大概20个人,导演、副导演、摄影师、撰稿人、制片人、场记、灯光、道具、服装师、编导、后期制作、主持人,等等。这些人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作用,然后将这些力量整合起来,就是一期节目。
一期节目的录制尚且需要这么多人,一个公司的运作就需要更多人的协助。杨澜一直说自己很幸运,无论做什么,身边总是有一些人和自己并肩奋斗。在凤凰卫视做《杨澜访谈录》的时候,台里给杨澜的环境并不宽松,“做这个访谈节目,我们有创新。一个是当时对这个也特别感兴趣,愿意去钻研这个事,去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最后实在没办法就自己看书,摸着石头过河。”所幸的是她有一支高效的团队,每个人都在努力,这是节目质量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