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仓储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过程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仓储的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仓储已远远突破了传统的储藏物资的单一功能,向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交易中心的功能方向发展,开展多样化和系列化的仓储服务。而在仓储管理上也以实现加速流通、减少损耗、降低保管成本、节约仓库投资、提高仓库利用率为目标开展管理,致力提高仓储经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配送是流通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可以说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物流思想的综合产物,与人们一般所熟悉的“送货”有本质上的区别。它把分散的产品实体活动转变为系统的物流活动,既协调了产销关系,又缩短了中间流通渠道,使适销对路的产品以适当的批量,在需要的时间到达目的地,这就大大降低了商品的成本,提高了物流的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仓储管理与仓库保管作业过程
一、仓储与仓储管理
1.仓储的概念
“仓”也称为仓库,为存放物品的建筑物和场地,可以是房屋建筑、大型容器、洞穴或者特定的场地等,具有存放和保护物品的功能;“储”表示收存以备使用,具有收存、保管、交付使用的意思,当适用有形物品时也称为储存。“仓储”则为利用仓库存放、储存未即时使用的物品的行为。简言之,仓储就是在特定的场所储存物品的行为,是商品离开生产过程处于流通领域内所形成的一种暂时停留。
2.仓储管理的概念
仓储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质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具体来说,仓储管理包括仓储资源的获得、经营决策、商务管理、作业管理、仓储保管、安全管理、人事劳动管理、经济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工作。
二、仓库保管作业过程
仓库保管作业是指在仓库中围绕着商品保管所发生的所有作业活动的总称,主要由入库、保管、出库三个阶段所组成。按其作业顺序来看,还可以详细分为:卸货、检验、整理入库、保管保养、检出与集中、装车、发运等七个作业环节。按其作业性质来看,可归纳为:商品检验、保管保养、装卸与搬运、加工、包装和发运等六个作业环节。
1.入库业务商品入库业务,也叫仓库收货业务,是以商品入库凭证为依据接收商品入库的活动,它包括卸货、搬运、清点数量、检查质量、整理、堆码、办理入库手续等一系列操作程序。
收货业务按其工作程序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收货前的准备和接收货物入库。
(1)入库前准备。商品入库前的准备工作是做好商品入库业务的基础,是保证商品准确、迅速、安全地进入仓库的必要条件。
①安排仓位。根据入库商品的品种、数量、存放时间,结合商品堆码要求,进行必要的腾仓、打扫、清毒和准备验收场地等。②组织人力。根据商品入库时间和到货数量,预先做好接收入库的搬运,检验和堆码人员的安排。③准备验收器具。准备点检入库商品的数量、质量、包装,以及零码所需的点数、秤重、测试等器具。
④备足苫垫用品。
(2)收货。货物入库应经过接货、装卸搬运、分票、验收入库、办理交接手续、堆码、登账制卡(或输入计算机)等一系列操作过程,这便是收货作业。对收货作业合理地准备和组织,才能做到有序、及时和准确。以下简单介绍收货过程中主要环节的工作。
①货物点收。这是收货的第一道工序,由仓库收货人员与运输人员或运输部门进行货物的交接。在货物运达之前,库场收货人员应根据堆存计划或与客户签订的存储合同对将要入库的货物情况作详细了解,如票数、货名、数量、尺寸、标志、性质和包装等。货物运到库场后,库场收货人员应根据货主或运输单位开列的有效凭证(如货物运单和交接清单),先将大件(即整件货物)数量清点核准。大数验收可以采用逐件点数计总和集中堆码点数两种方法。逐件点数时可以借助计算器帮助记忆以免出错。对于货物品种单一、包装大小一致、数量较多的货物,采用集中堆码点数的方法较好。集中堆码点数是先将货物按一致的垛形整齐地堆放在库场上,然后根据长、宽、高各方向上的件数相乘便可得货堆总件数。应注意的是,货堆最上层的件数起压码作用,其数据比下层的数量要少。
②检查货物包装和标志。在对货物进行大数点收时,应对每件货物及其标志进行仔细检查,以鉴定货物包装是否完整、牢固、有无破损、受潮、油污等情况,并仔细核对货物标志,看是否与单证记载相符。
③办理交接手续。货物经上面工序后,库场收货人员便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收货,对于满足收货要求的,可在交接清单上签收,并写上需要注明的情况,以便分清仓库与运输部门的责任。对于不符合收货要求的,可在交接清单上注明,并拒收货物。
④货物质量验收。一般库场只对货物的包装质量进行验收,而不拆开包装,对其内在质量进行验收。但如货主有此要求,库场则可根据与货主签订的协议,对货物的内在质量进行检查,一般采用抽检的方法,并对检查结果作详细记录。
⑤办理货物入库手续。货物验收后,由保管员或收货员根据验收结果在入库单上签收,并将货物存放的库房号、货位号标注在入库单上,以便记账、查货和发货。经复核签收的多联入库单分别由仓库保管员、记账员以及货主保存。其中,货主联作为货主的存货凭证。
货物入库手续办完后保管会计根据保管员签收的入库单,将有关项目详细登入在货物保管账上,保管账应正确反映货物进、出数和结存数。
(3)入库验收的方法。货物入库验收是仓库把好“三关”(入库、保管、出库)的第一道,抓好货物入库质量关,能防止劣质商品流入流通领域,划清仓库与生产部门、运输部门以及供销部门的责任界线,也为货物在库场中的保管提供一手资料。货物入库验收一般分为两步进行,一是大数点收和包装的外观检查,二是货物进入仓库后进行细数和质量的验收。细数检查是核查入库货物的品名、规格、牌号以及数量与入库单证上标明的是否一致。质量验收主要是凭感官和经验对货物的质量加以鉴别,这一工作要求具备较高的专业业务水平,对有些不易用感官查辨质量的货物,则可借助于仪器检验。
①细数验收。货物的细数尺度一般根据货主规定的起批点数为准,或以货物的小包装为准。验收中按一定的比率规定拆件查验,对于以重量计的货物应进行过秤检查。货物的毛重是指包括包装重量在内的物件总重,皮重是指货物的包装重量,净重则是指货物本身的自重。如果货物以净重来计量,则需在查验秤重时去除皮重的重量。
②质量验收。仓库对货物的质量验收通常只对其外表包装进行检查,其具体验收范围、标准以及验收方法等应在《仓储保管合同》中予以规定。质量验收的方法有仪器检验和感官检验两种,而目前更多的是采用后者,如视觉检验、听觉检验、触觉检验和嗅觉检验等。仓库检验应根据货物的性能特点、货主要求和验收注意事项进行,尽量统一验收口径。
在开箱拆包验收时,一般应有两人以上在场,以利明确质量责任。对验收合格的货物,在外包装上印贴验收合格标志,对不合格商品,应作详细记录,并及时与货主联系。
③验收中发现问题的处理。商品入库中,常碰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首先,数量不符。即商品实际数量与凭证上所列数量不一致,包括件数和细数不符两种情况。件数不符,由收货人在凭证上注明,按实际数量签收,短少的品名、数量应通知运输人员及供货单位。细数不符,是指开箱检查商品的数量不符或规格、型号不符,应如数签收,注明情况,并同时通知供货方和进货方。
其次,质量问题。即发现商品异状、残损、变质等情况。在与铁路、交通运输部门点完大件时发现质量问题,应会同路(港)方清查点验,并由运方出具证明书,以便按章索赔。如确认责任不在运方,也应作出普通记录,以便作为向供货方联系的依据。
再次,包装问题。在清点大件时发现包装有水渍、玷污、损坏等情况时,应会同送货人开箱(包)检查内部细数和质量,并由送货人开具包装异状记录,或在送货单上注明,同时,通知保管员另行堆放,以便处理。
最后,单货不符或单证不符。主要包括三种情况:有货无单。
先安排场所存放,及时联系,待单证到后方可点验入库;有单无货。
如经过相当时间尚不见货,应及时查明原因,将单证退回注销;货未到齐,往往由于运输途中甩货,同一批商品不能同时到达。对此,应分单签收。
2.保管业务商品入库业务结束后,接着进行商品保管业务,这是商品仓储的中心环节,具体包括,分区分类和货位编号,合理堆码和苫垫,货账保管、盘点和商品养护等工作。
(1)分区分类和货位编号。
①分区分类。分区,就是根据仓库的建筑、设备等条件,将仓库的库房、货棚、货场等划分为若干保管区域,以适应定区储存某类商品的需要;分类,就是根据商品的种类、性能以及养护和消防的需要,把商品划分为若干大类,以便分类集中保管。分区分类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按货物种类和性质分区:即按货物的自然属性归类,并集中存放在适当场所;按不同货主分区分类:当仓库为几个大货主服务时,为便于与货主工作的衔接,防止货物混淆,便于货物存取,往往采用这种方式;按货物流向分区分类:这种方式多适用于短期中转存储的货物,如在各种交通场站码头一般可采用这种方法;按货物危险性质分区分类:主要适用于对化学品、危险品的存放。这里应注意不同性质的危险品之间相互引发危险的可能。
②货位编号。又称货位编码,是商品保管业务中为防止差错和提高收发货作业效率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货位编号就是在分区分类的基础上,将仓库的库房、货棚、货场以及库房的楼层、仓间、段位、通道、货架等储存商品的场所,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号码,并作出明显的标志,以便使商品进出库时可以按号存取。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对于整个仓库各储存场所的编号:可根据其所在地面位置按顺序编号,编码数字写在醒目处(如仓库外墙、库门上);库房内各货位编号:可按库房内干支道的分布,划分若干货位,按顺序编号,并标于明显处;货物货位的编号:一般可将货场划分排号,再对各排按顺序编上货位号。货位号码可直接标在地上。对于集装箱堆场,应对每个箱位进行编号,并画出箱位四角位置标记;货架上各货位编号:可先按一个仓库内的货架进行编号,然后再对每个货架的货位按层、位进行编号。顺序应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
(2)商品堆码和苫垫。商品进入仓库后,为了确保商品在储存期间的安全和提高仓容利用率,要在商品分区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商品的性能和包装条件进行堆码和苫垫。
商品堆码又称商品堆垛或商品堆桩,是商品堆存、摆放的操作过程和方式、方法的总称。商品堆码要符合“安全、方便、节约”的原则。为了便于库内作业和通风、散潮、散热,进行堆码时要留有墙距、柱距、垛距、顶距和灯距。
商品堆码的方法要根据入库商品的性能、包装状况,库房条件,养护需要等因素来决定。商品堆码的方法有很多,采用较多的有:散堆法、垛堆法、货架堆码法和托盘堆码法。
商品苫垫是为了防止各种自然因素对储存商品货量的影响而采取的苫盖和垫垛措施。仓库通过苫垫作业为商品安全储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库存商品的数量管理。库存商品的数量管理是针对库存商品进行记载统计,准确计算和按时清点、核定数量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其实质就是保证仓库有货必有账、账货必相符,以提高账货相符率,保证库存数量的准确性。
①货垛标量。货垛标量就是标明库存计件商品的总数量,它是库存商品数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在商品堆码时,要实行分批堆垛,层批清楚。货垛堆码好后,要明码标量,过目知数。货垛标量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分层标量法、分批标量和托盘堆码标量法。
②商品保管账、卡的建立与管理。商品保管账是记载库存商品进、出、存动态的正式、合法记录。它反映在库商品的真实情况,也是仓库对库存商品进行清查盘点的主要依据。仓库必须根据业务的要求,按照统一格式设立商品保管账。商品保管账的主要内容包括入库商品编号、品号、规格、等级、单位、毛重、货位编号、入库数、出库数、结存数、出入库日期、商品存放地点等。商品保管账要根据商品入库通知单、提货单等正式的合法凭证,按照账面上的栏目和规定程序正确及时地记载,做到日账日清。
为了使保管人员及时了解货垛商品数量动态,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建立商品保管卡。商品保管卡是记载商品进出存动态的卡片,一般悬挂在货垛或货架上。卡片上要标明货位编号,商品的品名、规格、等级,出入库日期和数量等内容。当发生商品进出库、并垛、分架、移位等情况时,保管员都要及时、准确地将数量记录在卡片上。这样可以使保管员对所管的每一个货垛或货架上的商品进出动态心中有数,也便于商品存取和查找。
③库存盘点。库存盘点是对库存商品进行保管账、保管卡和库存商品实际数量三方面的核对工作。清点实存数,查对账面数,通过库存盘点,可以发现库存商品在数量上有无溢余、短缺等情况,还可以检查库存商品有无质量变化、残损和呆滞等问题,以便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库存盘点的方法有日常盘点、定期盘点和临时盘点三种。商品盘点要采取以货对账的方法,不允许以账对货,以防止盘点对账走形式和出差错。
(4)商品的养护。仓储商品养护,是指商品在储存期间所进行的经常性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做好商品养护工作,对于维护商品使用价值,确保商品储存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商品损耗和减小商品损失,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商品养护工作应着眼于防患未然,建立必要的制度,并认真执行。因此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是生产社会化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实行这项制度,要求在企业统一组织领导下,对每个职工定岗位,定责任,工作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企业的工作总目标。
②认真做好仓库温湿度管理。仓库温湿度管理是商品养护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必须根据库存商品的特性,采取密封、通风、吸潮和其他各种控制与调节库房空气温湿度的方法,防止外界不适宜的温湿度对库存商品的影响,达到安全保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