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一对概念。其含义因讨论的对旬不同以及论述的层次、角度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圆”有动态、整体、圆满、灵活等含义,“方”则相对地具有静态、部分、规则、原则性等含义。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所不为才可有所为”,说的就是做人要方,而圆,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做人做事时想让方、圆无二、无碍。我们必须在方中安身,圆中立命;在方中做人,圆中归真,如此万事皆可通达。
1.吃亏是福心中留
吃亏是福“,这是古代智者对吃亏的看法,它浓缩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但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学问。在人的意识里,都不愿意自己吃亏,所以才有了那些为了点儿鸡毛蒜皮的事争来争去的人,有了那些为了私利出卖朋友的人,有了鼠肚鸡肠,算计来算计去的人。而这样的人无非都是目光短浅之人。他们心胸狭窄,容不得一丁点儿的损失,做事时往往把眼前的利益看得很重,结果反而失去了永远的利益。
春运开始了,为了能买到回家的票,周杰今天专门请了假,天还没亮就来排队买票了,尽管还未开始售票,但周杰前面已经排了不少人。
可就在周杰为能否买到票而担心时,前面的队伍晃动了一下,周杰也不得不向后退了一步,结果好巧不巧地踩到了后面一位女士。周杰还没来得及道歉,那位女士就冷着一张脸说:“哎哟,没硌着你的脚吧!”
听到那位女士的话,周杰心里一气,话锋一转说道:“没有,谢谢。”
这下那位女士可火了,立马换上一副泼妇样,说道:“这什么人啊,也不知他爸他妈怎么教的,竟教出这么一个不知教养为何物的家伙!”
这下,周杰本来为买票而憋着一肚子的气彻底暴发了,张口骂道:“你这嘴怎么就这么残啊,看着人五人六的,没想到说出来的话居然这么臭。”
……
随着互相谩骂和嘲讽的升级,两人情绪逐渐激动,那位女士手脚并用地朝周杰进攻而去。而周杰也因女士的手指甲在脸上划出了一个血印而动起手来,周围的人眼看拉不开了,急忙去报警,可等到警察赶来时,周杰因没有控制好力度,一拳下去,那位女士倒在了地上。
原来那位女士有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当时情绪不稳定,再加上周杰的那一拳又狠,就这样那位女士倒在地上再也没起来……而周杰此后的30年也将在监狱里度过。一个人死了,一个人坐了牢,起因却只是不小心踩了一脚。
可见,吃点儿眼前亏,不但能让你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还能让你终身受益。因此,人生在世,即使什么也学不会,也得学会吃亏。只在学会吃亏,你就会感到烦恼从不上身,遇事游刃有余,心底坦坦荡荡,吃饭有滋有味,睡觉踏踏实实。这种感觉,是那些善于计较,爱占小便宜的人根本无法体会到的。
不过有一点也应明白,“吃亏是福”没有错,但只有“吃亏在明处才是福”。明明白白地吃亏,让关键人物知道你是主动地吃亏,认同你的吃亏,感谢你的吃亏,你才能换取他人的“知恩图报”。
张静在上大学的时候,大家只知她好心、心细如发,做事不那么雷厉风行。虽然通常会为她的好心而动容,但说实话,关于她的将来,还真没有人特别看好。从学校毕业后,他们那一届大多被分到一家由一些女性占据领导地位的国营单位,大家都觉得有点不那么自在,但张静与她们很快就融成一片了。
张静的单位吃年饭,一些妈妈级的同事们都把自己的小孩子带来玩。一般没有结婚的女子顶多出于礼貌过去逗孩子几分钟,吃饭的时候都躲得远远的,生怕孩子的油嘴、油手弄脏了自己的衣服。但是张静却不然,她看起来是真心实意地喜欢那些孩子,她坐在小孩子旁边,喂他们吃饭,给他们擦鼻涕……结果自己不仅没吃好饭,而且干净的衣服也被弄得脏兮兮的。席终,她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阿姨,妈妈们也同她结成了好友。
张静是分到单位去的同学中升职最快的。当初有一个名额分到公关部,大家怎么也想不到会是外貌、英文都一般的张静。可是她似乎又没有使用什么特别的手段,只是一味真诚地待人,哪怕自己吃点“亏”。
那时候,每次过节,单位里照例会分一大堆年货。张静的父母不在本地,善于吃亏的她有充分的理由把年货都送给组长邓姐。虽然张静在本地也有许多亲戚,但张静很明白邓姐在此时对她的意义。果然,当领导来征求邓姐对新分来的一群大学生的意见时,张静的分数最高,领导通过邓姐最早认识了张静。
还有一次,大家起哄让主管请大家吃火锅。起因是主管平时比较节俭,但那次因为得了奖,拿了一笔不菲的奖金。去的时候,张静让大家先行,说有点事要办,但特别叮嘱大家要去包房,要等她到了才点菜。大家坐了好一会儿,张静才到,拿了一大包超市里买来的东西,神神秘秘的。等服务员一出包房门,张静赶紧从塑料袋里取出她从超市里买来的蛋饺、鱼丸、蟹肉棒、午餐肉、芋艿、年糕……这样,每次请服务员出去加汤的当儿,张静就往汤里倒一大堆东西。结果,大家只花很便宜的价钱,就在那家有名的火锅城大吃了一顿。当晚,最高兴的当然是做东的主管。虽然大家对张静有点不屑,觉得二十出头的女孩子,弄得像一个斤斤计较的主妇似的,有点没劲,但张静的出头之日就是来得比较快。最后,张静还是同学中最先买房、买车的人。大家不能不承认,她真善于“吃亏”。
人生行走于世,如果我们并非无欲无求,那么在“吃亏”与“福”之间,就不能总盯着眼前的利益去计算。换句话说,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为下一步做铺垫,要着眼于未来,主动选择吃眼前亏,只有这样才会比较容易把握主动。
不要以为吃亏就是让自己白白受损失,有些亏是一定要吃的,而且要善于吃,因为吃亏吃得好就能换来“福气”。
2.善伪装,藏锋显拙真聪明
三十六计》“假痴不癫”里也讲到:宁伪作不知不为,人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宁可假装糊涂不做任何事情,也不可以轻举妄动,故作聪明。要冷静沉着,锋芒不露,好像云雷蓄而不发一样。
对此,有人就问,难道聪明不好吗?其实不然,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聪明,但嫉贤妒才,几乎是人的本性。愿意别人比自己强的人并不多,所以有才能的人会遭受更多的不幸和磨难,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应该承认,在自己有一定的成绩之后,受到他人的种种妒忌是十分难受的。本来是自己通过努力,辛辛苦苦得来的一点成绩,却反而招致如此不友好的对待,可以说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极大的委屈和不平。特别是那些恶毒的诋毁和诬蔑,有时实在让人难以承受。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往往会干脆放弃自己的追求,使自己停留于一般和平庸,只好混同于普通之列。有些人在这种妒忌的压力下,不得不缩回了自己刚刚施展开的手脚,压抑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因此,做人要懂得伪装,否则只会为将来的不幸埋下伏笔。
三国时,杨修是曹营的主簿,他在三国一书中,是思维敏捷的官员和有名的敢于冒犯曹操的才子。杨修很聪明,能看透别人看不到的很多东西,能猜透别人猜不透的很多东西。然而,他又很愚蠢,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他锋芒毕露的个性使他最终走上了绝路。
曹操曾经建造了一所花园。竣工之后,曹操去看了,没有说好,也没说不好,只是举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大家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杨修说:“门内添活字,是阔字,丞相嫌园门太窄了。”因此就重新建造墙围。改造停当后,再请曹操来看,曹操见了大喜,问道:“谁知道我的意思?”左右说:“是杨修。”曹操表面上虽然称赞,其实心里已忌讳杨修了。又有一天,塞外送来一盒酥。曹操信笔涂鸦写上“一合酥”三字,放在案头。杨修进屋后见了,直接拿了出来与大家分吃了。曹操看见了,问道:“为什么要吃?”杨修回答:“盒上分明写着一人一口酥,难道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吗?”曹操表面上高兴,其实内心很厌恶杨修了。杨修恃才傲物若此,殊不知曹操也是才高八斗的文人,同时曹操还是拥有极权的奸雄,与拥有权力的人比才华,那就命运堪忧了。
曹操害怕别人暗中谋害自己,曾经吩咐左右:“我在梦中好杀人,只要我睡着,你们千万不要走近我。”一次,曹操休息时被子落在地上,一个近侍赶紧过来给曹操盖上。曹操从床上一跃而起,拔剑斩了近侍,又上床睡觉,半夜起来,装着吃了一惊,问:“什么人杀了我的近侍?”大家说了实情,曹操失声痛哭,命令厚葬近侍。大家都认为曹操果然是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道曹操的用意,临葬时指着棺材说:“丞相不是在梦中,只是你在梦中罢了。”杨修竟敢揭穿曹操的险恶用心,足见其不知天高地厚。
杨修的最后一次显露才华是在曹操率军与蜀军作战,战事失利,进退不能。当时曹操心中犹豫不决,刚好厨子呈进鸡汤。曹操看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请示夜间号令,曹操随说:“鸡肋、鸡肋!”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让随行军士各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夏侯惇大为吃惊,就请杨修到帐中问他:“您为什么让人收拾行装?”杨修说:“以今夜的号令,便知魏王很快就要退兵回去了。鸡肋者,吃着没有肉,扔了又觉得它有点味道。现在进不能胜,退又怕人笑话,在此没有好处,不如早归;明天魏王一定班师回转。所以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说:“您真知道魏王的心思啊!”便也收拾行装。于是寨中各位将领,无不准备归计。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就手提钢斧绕寨子独自行走,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曹操大惊,急忙回帐问夏侯惇,夏侯惇说:“主簿杨修已经知道大王想归回的意思。”曹操叫来杨修问他怎么知道,杨修就将鸡肋之意对答。曹操大怒说:“你怎么敢造谣乱我军心,叫来刀斧手推出去斩了,把首级悬挂在辕门外。”
古人说:“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如果一个人总是喜欢显露自己的才干,那么他必然会遭受更多的挫折。所以,千万不要做这样的无知者!从现在起,让自己真正低调起来,从内心里谦逊起来,而不是假装的样子。要知道,假装的低调没用,因为它是一种更加炫耀的姿态。世界上没有谁是傻瓜,没有人是看不出来的。我们需要做到真正的不张扬,真正的谦卑和努力。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能够慢慢变成一个最明智的人,一个有能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但是,不张扬并非让你不作为,内敛也不是让你将自己锁进大箱子,而是等待最佳时机,然后一鸣惊人。况且,如果没有前期大智若愚的铺垫,一鸣惊人的效果也不会达到,整天忙着表现自己的人,其实永远也不会惊人。
聪明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才会有爆发力,才能引起众人足够的关注,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些平时聪明过度的人,他的心思全用在如何吸引大家的眼球上,轻浮冲动、沉不住气,到了紧要关头,反而拿不出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于是也就现了原形。
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小事装糊涂,不耍小聪明,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
3.低头是为了更好地抬头
俗话说:总想着比别人高一头的人,最后会比别人低几个头。目中无人,并非就能证明自己真的高人一等,很多时候只有先低头,才能换来显贵的机会。
汉朝开国皇帝刘帮是一位很会示弱的人物,但这并不影响他最终成为汉朝的建立者;项羽英雄盖世,处处张扬逞强,却成为垓下之鬼。这两种不同做人做事的方法所带来的不同命运,很值得我们深思。
楚汉相争之前,项羽与刘邦说好了先入关者为王,但项羽遇上秦军主力,到头来却被一个无赖抢占了胜利成果,岂不叫天下人耻笑,加上项羽的谋士范增又火上浇油,说:“刘邦在山东时,贪财好色,如今进了关中却变成了另一个人,既不取钱财也不近女色,由此可见,他的野心不小啊!”
范增挑起项羽的怒火之后又说:“我仔细观察了云气,只见刘邦头顶上五彩缤纷,显现出盘龙卧虎的形势,这可是天子的征兆。”这一说,把项羽气得火冒三丈,下定决心要将刘邦除掉。
当时项羽的兵马四十万,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兵马只有十万,驻扎在灞上。双方相隔只有四十里地,兵力悬殊,硬拼的话刘邦肯定不是项羽的对手。
这时刘邦的谋士张良献计说:“项羽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人,你要向项羽道歉,并装作很服从他的样子,这样才能平息他的怒火,平息了他的怒火,他就不会杀你。”刘邦想了想,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如此。
刘邦挑了个良辰吉日,带了一百多个随从,到鸿门去拜见项羽。刘邦一见项羽,满脸堆着谄媚的笑说:“我跟将军同心协力攻打秦国,将军在河北,我在河南。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先入关。今天在这儿和将军相见,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哪儿知道有人在您面前挑拨,叫您生了气,这实在太不幸了。”
项羽见刘邦低声下气的样子,满肚子气也消了不少。刘邦见项羽心软了,才大大松了一口气。后来刘邦巧妙地设计逃离了这个是非之地。刘邦的这一示弱战术为自己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06年,在推翻秦朝之后,项羽分封天下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属地为巴蜀。
刘邦并没有因为被项羽分封在路途遥远的偏避之所而意志消沉,在其得力谋士的辅佐之下,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汉中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等到有了与项羽相抗衡的实力后,突然杀出汉中,将项羽打得大败,逼得一代霸王在乌江拔剑自刎,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思索。
楚汉之争这段历史虽然早已是过眼烟云,但它留给我们的意义和教训却发人深省。
刘邦遇强则避,适时“低头”示弱,最终开创了四百年的汉朝基业,成为中国历史上汉唐盛世的开山之人。而楚霸王项羽虽然英雄盖世,却不知“低头”,不肯过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为后人所惋惜和感叹。
相信大家都见过这样的场景。冬来大雪纷飞时,雪花落满了雪松的枝丫。当积雪的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慢慢弯曲,直到积雪一点点地从枝上滑落。通过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雪松依旧俊俏挺拔。再看看其他的树,因为不懂得弯腰低头,枝丫早被积雪压断了,再也无法体验到春回大地的感觉。所以不要将低头弯腰视为不齿,要知道,只有低得了头,才能获得新的抬头之日。这并不是让你改变立场,见风使驼,甚至是奴颜婢膝,懦弱无能,而是让你知道自省,有点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