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说:“保龄球的规则是:每一局10个球,每一个球的得分是从0到10分。这里的10分和9分的差别并不仅仅是1分,因为打满分的要加下一个球的得分,如果下一个球也是10分,那么加起来就是20分了。大家看看,20分与9分的差距是多少?若每一个球都打满分,一局就是300分。当然,要每局都打300分是很难的,一般情况下,能经常打出270、280就已经是一流好手了。但如果你每一个球都差一点,都是拿到9分,那一局最多才是90分。很明显,一局拿到90分与一局拿到270、280的差距是很大的。造成这个差距的原因,只不过是每一个球是拿到了10分还是拿到了9分,每一个球相差1分,最后的总差距就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小了。”
看着这几位如今已年过而立的当年的学生听得如此认真,教授便正面讨论起学生提出的疑问来:“若把非正常因素排除开了,你们同班同学在毕业时的差距也就是10分与9分,相差应该在1分之内。但是毕业之后,有的人继续着10分的努力,毫不松懈地奋斗,于是10年下来他的总分成绩就很高了。而那些还是9分8分地干着,甚至是4分5分地混着的,10年下来,你想想会拉到多大的差距吧,很自然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细节上的表现更多的是种习惯,全赖于我们的性格和平时的养成。有一句话叫“性格即命运”,这正是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种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而性格多少也会表现在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上。注意细节,其实应该把功夫用在平时,不断完善我们的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这样,你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做事如此,做人也应如此。
5.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洛克也说:“我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如果你想经营出色,就必须使每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都尽善尽美。”
当然,追求完美的细节,是需要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它要求你必须付出数倍于别人的努力,才能取得超越他人的成绩。
有位女大学生毕业后,应聘当上了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销售部总经理的秘书。他正式入职前,恰好公司负责分报纸和搞接待的文员正是待产期,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便暂时让她做这位文员的工作--把公司订阅的一大堆报纸按各个部门订阅的份数发下去。
她很快就把报纸分发完了。并把剩下的报纸,不假思索地往阅览室里一放了事。
另一个任务就是为来访的客人斟茶倒水,她应付式地干着。可是等了半个月,仍没见有调职的动静,她有些坐不住了,于是便跑到人力资源部去责问。
但这位负责人有点无奈地说:“总经理说让你干好文员再说。”原来,总经理每天都有到阅览室读报的习惯,却发现每天的报纸都堆在一边,没人把它夹好上架,总经理就问这是谁负责的工作。得知详情后,总经理说:“如果连这么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怎么可能干好其他事呢?等她哪天干好了文员,再说其他的。”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完成的事情和最容易完成的事情都是同一件事,那就是简单的事情。而成功就在于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在于它能使精力集中起来,聚焦于一点上,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高效地实现目标。身旁的伟大之处总是如此简单、如此朴素、如此真实、如此实际,以至于邻居和朋友们从来也注意不到。真正的伟大通常不为人知,这就是事实。
一位MBA毕业生到银行任职,人事部门把他安排到营业网点当柜员,做储蓄工作。一个月后,他找到行长说:“我到银行来不是干这种简单的琐事的,我应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听完他的话,行长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把他安排到了国际信贷部,但很快信贷部的负责人和同事们对他的工作能力都非常不满。他还自认为很能干,总是抱怨单位不好,领导不给他机会,同事嫉妒他。可事实却是,他只是一个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的讨厌家伙。而他也在“郁郁不得志”中跳了一家银行又一家。至今,能力没增长多少,但是抱怨却是越来越多。
刚进职场的年轻人,很少马上就被委以重任,往往是先做些琐碎的工作。但是不要小看它们,更不要敷衍了事,因为人们是通过你的工作来评价你的。如果连小事都做得潦草,别人怎么敢把大事交给你呢?即便是领导者有心交给你,你也不一定能做好。所以,不要抱怨自己的工作过于琐碎,也不要抱怨上级能力平庸,无法识得你这只“千里马”,先干好自己手中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实现成功的惟一方法,就是在做事的时候,抱着非做成不可的决心,抱着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
6.用100%的热情做1%的事情
一位著名的金融家说:“一个银行要想赢得巨大的成功,惟一的可能就是,它雇佣了一个做梦都想把银行经营好的人做总裁。”那么如果一个做梦都想培育出一朵没有臭味的金盏花的人是否能梦想成真?
曾经,美国费城的一位植物学家大卫·柏培先生突发奇想,他认为平凡的花草也可以是美丽迷人的,于是他选择了金盏花来做实验,这种没人理睬的野花有个致命伤,它的花朵会散发臭味。
于是柏培先生决定培养一种没有臭味的金盏花。他知道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找出植物学家所说的金盏花的变种--一种没臭味的变种。于是他向世界各地索取金盏花种子,总共收集了640种。等到它们长大开花时,他就凑近花朵去嗅,结果每一棵都有臭味。虽然这次结果令人气馁,但他没有放弃,他继续搜寻,甚至一位远在中国西藏的传教士也给他寄来了一种金盏花种子。可惜的是,虽然这一种没有臭味,可是花朵瘦小,外形不佳。
柏培先生觉得自己必须痛下决心,他决定大量栽培各式品种,增加获得适宜变种的可能性。他总共栽培了35英亩,当它们长大时,他把管花圃的工头找来,派给他一份差事。这份差事把工头吓了一大跳--柏培先生要求他的工头跟他一起趴在地上,嗅遍35英亩土地上的每一株金盏花。只要发现一株没有臭味、花朵又大的金盏花,就算大功告成了。工头抱怨说:“只怕要花费我35年的时间,才能把它们嗅遍吧!”于是他们找了当地的职业介绍所,提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招聘请求,要求聘请200位嗅花员。
从各地找来的这些嗅花员开始工作时,其景象真可说叹为观止。有些人觉得这简直是胡闹,但柏培先生意志坚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终于有一天,一位嗅花员从花丛中一跃而起,跑出花圃去找工头,他大叫道:“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工头跟他回到他刚才做了记号的金盏花旁,没错,这正是一株没有臭味的美丽金盏花。我们可以说,正是由于对工作无与伦比的热情,使得这株金盏花破土而出。
正像物理学家爱德华·亚伯尔顿所说的那样“一个人要想在科学研究上有所成就,热情的态度远比专门知识来得重要。”大卫·柏培也用他的热情向人们证明了:平凡的花草也可以是美丽迷人的。而英国作家狄更斯也曾说过,每次他构思小说情节时,几乎都寝食不安,他的心完全被他的故事所萦绕、所占据,这种情形一直要到他把故事都写在纸上才算结束。为了描写一个场景,他曾经一个月闭门不出,最后再来到户外时,他看起来面容憔悴,简直像一个重病人一样。
看来,人类历史上每一个伟大而不同凡响的时刻都是热情造就的奇迹。没有热情,就很难成就伟大的事情。因为无论多么艰难的挑战,热情都赋予它新的含义。当然,要长时间地保持一份热情却并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任何工作都有从开始接触到全面熟悉的过程。比如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员工而言,由于工作经验的不足,因为工作具有挑战性,一切所带来的新鲜感总能让他们拥有激情四射的工作状态。可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工作开始驾轻就熟,挑战已不可遇见时,激情也会随之湮灭。如此一来,工作就会变成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自然工作效率也会有所降低。但也是有一些方法和技巧可遵循的,以下几点你可以借鉴:
(1)改变对工作的看法
改变对工作只是一种谋生手段的认识,把自己的事业,成功和目前的工作连接起来。
(2)不断树立新目标
给自己不断树立新的目标,挖掘新鲜感;把曾经的梦想捡起来,找机会实现它;审视自己的工作,看看有哪些事情一直搁置没有处理,然后把它做完。
(3)每天提前15分钟上班,给领导留下积极而有热忱的印象
如果你每天能提前15分钟到达办公室,收拾好自己的办公桌,准备好一些工作所需资料,或者帮助同事们把桌子擦干净等等,如果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上司会对你有一个极好的评价,你对工作积极热忱的良好形象就会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来。
(4)事事比别人快一步
现代社会已进入节奏感强、竞争激烈的时代,办事永远比别人慢半步的人是不会引起上司和同事的注意的。为了让别人对你的工作积极性有一个了解,事事比别人快一步是十分有效的。
(5)打招呼时稍微高声一点
与人打招呼时声音太小,会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而用比平时说话声音稍大一点的语调跟人打招呼或寒暄,会给人以热忱、开朗的感觉,从而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6)主动热忱地和别人打招呼
在上班的路上遇到别人能主动热忱地和对方打招呼,不仅能表现出你对对方的尊重,也说明你从心理上能够接受对方,而对你这种表现,人人都会很愉快,并认为你是个开朗大方的人。相反,见面时要么不打招呼,要么一定等到别人先打招呼才还礼的人,会给人一种冷漠、傲慢的感觉,这种人也不会有好人缘。因此,要让人感到你的开朗大方,不妨热忱主动地和对方打招呼,并配以亲切的笑容。
热忱,就是一个人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就是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完成他内心渴望完成的工作。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国语》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登喻难,崩喻易。人学恶学坏,那是很容易的。要杜恶从善,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慎独慎微。如果小事情把握不好,就会带来大的损失。
一天凌晨,漫天的火光把这个小城镇的天空装扮的格外通红。消防车的警声,群众们的呼救声也让这个宁静的小镇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经过消防员和群众们的努力,大火终于被扑灭了,但无情的大火也吞噬了巨额的财产。
原来这是一家工厂,而着火的位置正好是公司仓库,由于是凌晨起火,工人们还没有来上班,因而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但是整个仓库里的物资却都化为了灰烬。后经警方调查发现,起火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一名员工用一个2.5升的可乐瓶想偷一些油自用,无意间酿成大祸。而该员工也因涉嫌失火罪被警方批捕。
我想这个故事可以给那些贪图小利、行为不检的人做个劝诫吧!想想为了一瓶2.5升的油而把自己送进大牢实在是太不值了。所以说,不管恶有多小也不应去做,否则会由小恶积成大恶,而这也应证了人们常说的那句“不要说谎,因为一旦说了谎,就要用一个甚至是更多的谎去圆上一个谎。”
人的修养有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人应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不能防微杜渐,坏事虽小,但它能腐蚀一个人的灵魂,日积月累,就会从量变导致质变,最后就会跃进犯罪的深渊,成为被人们所不齿的罪人。所以,我们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看有什么意见而自己没有听到。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有人在场和无人在场一样,不让任何邪恶的念头萌发,才能防微杜渐,使自己的道德品质高尚。
东汉名臣杨震,少时勤奋好学,拜名儒太常桓郁为师,攻读《尚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成为闻名天下的大学者。当时的经学儒士们对杨震推崇备至,称他为“关西孔子”。
杨震客居异乡二十多年,靠教书得来的微薄收入奉养老母。州郡闻其名,屡召不出,直到50岁时,在朋友们的劝说下,才应聘到州里任职。大将军邓骘久闻杨震贤能之名,举为秀才,先后担任过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等职务,为官以廉能著称。
之后,杨震被调到朝廷任太仆,转任太常。他因举荐杨伦等一批贤能之士为博士官扭转了选举不实的局面,因而受到朝野的赞扬。永宁元年(120年),他晋升为三公之一的司徒。
杨震入仕之前家境窘迫,长期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他除了教授学生之外,还借种别人的一块土地,亲自耕耘,维持生计。当时的人都很敬重他,但他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从荆州调到山东任东莱(今山东莱州)太守,路经昌邑县(今山东金乡西北)时,昌邑县令王密特来参见。
王密是杨震在荆州时举荐的秀才,他为了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当天晚上趁夜深人稀,怀揣十斤黄金呈献杨震。
杨震批评他说:“作为老相识,我比较了解你,你怎么会不了解我呢?”
王密以为他假意推辞,便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请大人放心收下吧。”
“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没有人知道呢?快给我收起来!”杨震严肃地训斥了他。王密很惭愧,收起金子拜辞而回。
从此,杨震“夜畏四知,严拒私谒”的品德一直被后世传为美谈。
有句老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既然做出来了,怎么能够让人不知道呢?杨震的崇高品质,不仅显示了一个正直为官者的情操,也给世人一种启示:做人是要坚持一种东西的,而仁德节操既是一种良心底线,更需要我们从生活中的小事上不断地将它升华,这不是一种自咏自唱的高调,更不能把它作为一种“秀”来给自己的分量加上不实在的砝码。
任何人的心灵都是一个善恶对峙的世界,人生中的每一步都面临着善和恶的抉择。而你这一刻的选择也将影响你以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