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能让对方感动的一句话,男女通用。你可以在几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任何手段,如电话、呼机、电子邮件、小卡片等来告诉他这句话。相信任何一个真正爱你的人都会感到被你爱着的温馨。
(5)用点亲密的小动作
在他头发上粘有东西的时候细心地帮他拿下来,在他衣领不整齐的时候顺手帮他整整领子,这些只有夫妻之间才有的亲密小动作,会令他觉得温馨却不多余,只有浓浓的暖意抚摸着他的心。
(6)适当地用一些甜蜜言语
当你的丈夫在气头上时,你适当地用一些甜言蜜语,就可以化解他心头的怒气,使你们之间的紧张关系又和好如初。
(7)用哄小孩的方式安慰一下
男人其实也就像一个大孩子,如果他脾气上来了,或者你们之间发生了矛盾,也需要你像哄小孩一样哄一下他,这样可以使他的情绪好过来。
当然,撒娇的方式有许多种,只要我们在现实中细心观察就可以学到很多。学到后,还要善加揣摩,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之中。
当然,撒娇也要有个度:每一个女人都曾经被男人当成宝贝宠着,只是有的女人不懂得男人的累,她们认为男人天生就要包容女人。如果说男人一个不小心忽略了自己,她就会开始无事生非,而且会在撒娇闹小脾气之余撒野、撒泼。这样的女人变得越来越不可爱,也不会有男人用耐心来哄这样的女人。其实,当两个人从恋爱走进婚姻,男人都希望女人能够变得懂事起来。当女人撒野的时候,男人不知道那是因为女人想让他去哄,只会认为女人不够温柔,不够体贴。而面对一个整天只会发脾气的女人,男人只会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逃离。
同时,撒娇也要分场合: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对自己的男人撒娇,如果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就一定要摸清情况,看准场合。
另外,撒娇也要看对象:男人若不爱女人,在男人眼里,女人的撒娇只能是滑稽可笑的,甚至是装模作样的表演。这时,女人的撒娇非但不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反而会让男人觉得厌恶乃至恶心。所以,女人千万要记住:撒娇是要看对象的。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喜欢看你撒娇,在不爱你的男人面前撒娇,实际上是在让自己出丑。
那么,聪明的你就做一个能撒娇且会撒娇的女人吧,这样你就会更有女人味,也会是个幸福的女人,最重要的是会撒娇的女人有人疼。
撒娇是女人特有的“独门暗器”,这对增进夫妻之间的感情,肯定会大有益处。为人妻者请牢记:“撒娇”是对付老公的重要法宝,也是最具个人特色的沟通方式。
7.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古人有三句话,其一,“能屈能伸大丈夫”,其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其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其实,所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在关键时刻要保住性命,只要有命在,就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清朝的创始者努尔哈赤虽是满族人,但他却十分精通汉族文化,也深谙此理。在他初起兵时,力弱兵单,不能死打硬拼,为保存力量,以图日后大业,吃亏就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努尔哈赤也是这样做的。
公元1574年,15岁的努尔哈赤带领他10岁的弟弟,因不堪忍受继母的虐待,离家出走,寄居在外祖父王皋门下。而王皋与明军作对,扰边作乱,成为明军剿拿的对象。这一年,明边军总兵李成梁率军攻破王皋寨时,努尔哈赤兄弟正在王皋家中,双双被俘。
努尔哈赤一看,大事不好,他见机行事,双膝一并,“扑通”一下跪在李成梁的马首之前,声泪俱下,恳求李成梁赐他一死,其情殷殷,其声悲切,此招果然见效。李成梁见其兄弟两人乖敏可怜,赦其不死,收在帐下,充作幼丁,而王皋则被处死。
自此后,每有征战,努尔哈赤都勇敢冲杀,奋勇向前,屡立战功,颇受李成梁赏识。李成梁后来提升努尔哈赤做自己的随从侍卫,他们俩,关系密切,形影相随,如同父子。
努尔哈赤暂时的吃亏,是有目的的。他与总兵李成梁虽然如同父子,对李成梁的态度甚是恭敬,小心伺侯,耐心服侍。但却是心有韬略,早有自己的打算,决不会因李成梁的器重而改变。
果然,大约在公元1577年前后,年轻力壮的努尔哈赤带着几年来积累的丰富军事经验,带着满腹的文韬武略,与弟弟一起,偷偷离开了李成梁,去开创自己宏伟事业。
当然,这里我们说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应把握好以下行为界限:第一,目的应该是为了渡过难关,克服别人给你制造的麻烦,以免影响你的正事;第二,这种信念所针对的麻烦应是对抗性的矛盾和冲突,而不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第三,着眼于远大目标,致力于成就大事,而不能采取卑鄙的报复;第四,这种信念的价值就在于以暂时之“软弱”、“吃亏”来换取长久的利益。
因此,在情况不利的局势下,忍是一种韧性的战斗,是一种低调的做人策略,是战胜危难和险恶的有力武器。凡能忍者,必定志向远大。凡志向远大者,必定能识大体、顾大局。而忍就是识大体、顾大局的表现。纵观历史,能成非常之事的人都懂得忍的意义。
生活中,忍是一贴磨难的良方。因为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太多,一不小心就会招惹是非。所以,糊涂学提倡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因为,忍一时之疑,一方面使你脱离被动的局面,同时也是一种意志、毅力的磨炼,为日后的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事业有成奠定了正常情况下所不能获得的基础。遇事三思而后行,把忍放在心头才是上策。
生活中,不能爆竹脾气一点就着,不能针尖对麦芒,而是要在尖锐的局势面前,去寻找新的机会,就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局面。
8.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说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人的感觉也许都很不好。这是事不关己,袖手旁观吗?这不是是非不分,姑息养奸吗?
但是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也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说打靶,不把一只眼睛闭上,即使是神枪手,也不太会正中靶心;又如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不把一只眼睛闭上,能看得清显微镜下的东西吗?
当然,这些都只是些表层的事情。更深层的,我认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我们必须学会的处世态度。并不是指欺软怕硬、纵容坏人之类,也不是要对一些不平之事袖手旁观,而是指揣着明白装糊涂。
孔子东游列国的时候,有一天他看到两个猎人在指手画脚,好像为了一件事而争论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
孔子急忙赶过去询问他们在争论什么?原来是为了一道算术题。矮个子猎人说三八等于二十四,而高个子猎人坚持说三八等于二十三,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几乎动起手来。最后,二人打赌请一个圣贤作裁定,如果谁的答案正确,对方就将一天的猎物给胜者。这时,二人请圣人裁定,孔子竟然叫认为三八等于二十四的人将猎物交给说三八等于二十三的猎人。这个人拿着猎物走了,这种裁判,矮个子猎人不答应了,很是气愤地说:“三八二十四,这是连小孩子都不争论的真理,你是圣人,却认为三八等于二十三,看样子也是徒有虚名呀!”
孔子听了矮个子猎人的话后,笑着说:“你说的没错,三八等于二十四是小孩子都不争论的真理。你坚持真理就行了,干嘛还要与一个根本就不值得认真对待的人讨论这种不用讨论也再明显不过的问题呢?”矮个子猎人似有所悟。孔子又拍拍他的肩膀说道:“那个人虽然得到了你的猎物,但他却得到了一生的糊涂;你是失去了猎物,但得到了永恒的真理!”
内心本来是“清清楚楚”的,却为了实际的需要,在外人面前表现出“糊糊涂涂”的姿态,也许更加有助于达到“圆通”的境界,这也是一种出色的人生智慧。
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活学活用到生活中,也可看成是对有些事情,你好像已经看见了,好像又没看见。对有些话语,你好像已经听见了,好像又没听见。对别人的怒吼辱骂都听得一情二楚,除了徒增烦恼怒气,让自己处于不利地位之外,有什么好处吗?所以适当地装聋作哑,有时能建奇功。
《东周列国志》所描述的脍炙人口的“绝缨会”就说明楚庄王的将帅气度。公元前605年,楚庄王经过艰苦作战,平定了令尹斗越椒发动的叛乱之后,大摆酒宴,招待群臣,名曰“太平宴”。
当时楚国文武百官俱来赴席,喝到日落西山,夜深之后,庄王仍然兴致不减,令人点起蜡烛,继续欢乐,并要宠妾许姬前来祝酒助兴。忽然一阵大风吹过,将灯烛吹灭。这时,有一人见许姬长得美貌,便趁黑灯瞎火之际,仗着酒意暗中拉住了许姬的衣袖。
许姬大惊,左手奋力挣脱后,右手顺势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缨。许姬取缨在手,连忙附耳奏说:“我奉大王命敬百官酒,其中一人无礼,乘烛灭,强牵我袖。我已揽其缨在手,大王快命人点烛,看看是哪个人干的!”谁知,庄王听罢,便对大家说:“寡人今日要与诸卿开怀畅饮,大家统统绝缨摘帽,喝个痛快。”当文武官员皆去缨之后,庄王才命令点烛掌灯,于是,那个调戏许姬的人便被遮掩过去。
散席之后,许姬不解地问庄王:“男女之间有严格的界限,况且我是大王的人。您让我给诸臣敬酒,是对他们的恩宠。有人竟敢当您面调戏我,就是对您的侮辱,您不但不察不问,反而替那人打掩护,这怎么能肃上下之礼,正男女之别呢?”庄王笑着说:“这你妇人家就不懂了。你想想,今天是我请百官来饮酒,大家从白天喝到晚上,大多带几分醉意。酒醉出现狂态,不足为奇。如果按照你说的把那个人查出来,一会损害你的名节,二会破坏酒宴欢乐气氛,三会损我一员大将。现在我对他宽大为怀,他必知恩图报,于国于家于我于你于他都是有利的事情啊。”许姬听了庄王的一番道理,十分佩服。从此,后人把这个宴会叫做“绝缨会”。
调戏君王的宠姬,无疑是对君王的侮辱,对于至尊无上的君王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羞辱。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谁要是犯了这方面的罪过,是绝没有什么好结果的。可是楚庄王却能原谅属下的不轨,睁只眼闭只眼,假装糊涂,并且还设法替他打马虎眼,不失为处世的高手,当然也显示出了楚庄王的将帅气度。而正是楚庄王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时的“装糊涂”,才有了“绝缨会”后接下来的一段善报。
七年之后,楚庄王兴兵伐郑,前部主帅襄老的副将唐狡,自告奋勇,冲锋在前。唐狡与众士卒拼死作战,终于杀出一条血路,使后续部队顺利杀到郑都。庄王非常高兴,要重赏唐狡,谁知唐狡却答道:“微臣受大王恩赏已很多,战死亦不足回报,哪里还敢受赏呢?”
庄王很奇怪,何以如此说呢?唐狡接着说道:“我就是’绝缨会‘上拉了许姬袖子的人,大王不处置微臣,使臣不敢不以死相报。”楚庄王感叹地说:“如果当初点烛治他的罪,怎么会有今天效力杀敌的猛士啊!”
生活中也是这样。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如果我们总是睁大眼睛,就像两眼球是显微镜似的观察、计较别人的缺点和不足,那么,我们永远也不会满意对方,我们会嫌弃、厌恶别人,就处理不好与同学、同事、朋友、亲人、爱人的关系了,会破坏起码的团结关系,会失去朋友,甚至失去亲人和爱人。如果我们闭上一只眼睛,以一份宽容的心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给别人一份信心,给自己一份轻松,生活就变得可爱多了。惟有这样,才能少得罪人,让自己的人生收获更多的成功。
有时,对他人的过失“睁只眼闭只眼”,来他个“难得糊涂”,不仅可以为自己减少很多麻烦,关键时刻,还能成为自己的救命稻草。
9.做人要方,也要圆
做人要方圆有道,就必须讲究一点“心眼”。为什么铜钱是内方外圆?这就是中国辨证哲学的集中体现,做人要方也要圆。
圆为灵活性,随机应变,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方为原则性,坚守一定之规,以不变应万变。人的智慧虽然应圆融无碍,但在具体的作为上却不能模棱两可。也就是说,做人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和规则,以便立足于社会之中。
乾隆帝晚年,和珅位高权重,几乎一手遮天,大小官吏趋炎附势,奔走门下。纪晓岚却始终保持清廉正直的品格,坚决不与他同流合污。
有一次,和珅新造了一座府邸,并在花园中建了一座凉亭,建凉亭当然要题匾,和珅便求纪晓岚为其题匾。纪晓岚虽不想轻易得罪和珅,但又看不惯其所作所为,便想暗中嘲弄他一下。
纪晓岚谦和地接待了和珅,郑重其事地为和珅写了两个大字:“竹苞”。这“竹苞”二字本是《诗经·小雅》中的词语,其原句是“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所以人们常以“竹苞松茂”代表华屋落成,预示家族兴旺之意。和珅见纪晓岚只写“竹苞”二字,以为文简意丰,别有韵味,便制成金匾,端端正正地挂在亭上,还时常向人炫耀。
没有多长时间,乾隆来到和府游玩。到了花园,乾隆看见亭上的匾,便问和珅是何人所书。和珅奏过后,乾隆说道:“是啊,也只有纪晓岚才能写出这种词儿来……”说罢居然哈哈大笑,和珅听皇上笑得弦外有音,心中疑惑不已,却又不敢多问。同时陪乾隆游玩的还有大学士刘墉,他见和珅一脸茫然,就对和珅笑道:“和中堂,鄙人之见,这个纪晓岚在和你开玩笑!”
和珅更加不解。刘墉笑道:“您把’竹苞‘二字拆开来看,岂不是’个个草包‘吗?”和珅这才恍然大悟,心中又羞又恼。
这就是一个方圆做人的例子。当对手非常强大或十分难缠时,当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时,不妨转换一下思维采取另类行动。
做人要圆。这个圆绝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居高临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情况下都不要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决不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这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圆的压力最小,圆的张力最大,圆的可塑性最强。
可方可圆,能够把圆和方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处,左右逢源,就是古人说的“中和”、“中庸”。
能做到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可进可退,可方可圆。这样,你的人生就达到了高境界,不论何时何地,你都不会吃亏。
做人要方也要圆,就宛如一对孪生兄弟姐妹那样,他们总是“形影不离的相亲相爱着”,并且还相互的迁就着彼此而心心相印的奋发图强。方圆相融,方能八面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