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平等、民主、文明和共富”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体现,是共产党最低纲领的具体体现。建立一个自由、平等、民主、文明与共富的社会,是共产党人的崇高政治理念和价值目标。高张“自由、平等、民主、文明、共富”的社会主义旗帜是共产党面对新时代,加强与各国人民合作与对话,融入时代发展潮流,凝聚各种社会力量,革新社会主义及自身形象,展示自身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迈向新时代所必然做出的选择。
在人类社会理论和实践史上,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社会主义的运动、社会主义的实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人类历史步入全新的发展轨道,步入自由、平等、民主、文明与共富的社会带来了无限生机,开启了新的历史发展之门。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曾汇成一股波澜壮阔的世界潮流,席卷世界,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曾令全世界的被压迫者为之欢欣,并为人们带来了对新时代、新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然而,由于时代历史的局限、教条主义的束缚、封建主义的影响,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又现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严重缺陷和不足,导致许多人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从而社会主义在很多人心目中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光辉。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而走向巨变之路,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及共产党人因此而蒙难,社会主义运动也因此而陷入低潮,社会主义旗帜的号召力大受影响。
在我国,主要在“文革”时期,人们把贫穷与社会主义画等号,提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荒诞的口号,大搞阶级斗争,闹到人性扭曲、人的尊严受损的境地。这些荒谬的行为和社会生活中的反常现象当然不能与社会主义画等号,但它毕竟是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的活生生的、至今想起仍令人心悸、心痛的事实。
有鉴于此,“文革”结束后,邓小平领导全党开始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重新探索,并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毫无疑问,邓小平的论断是十分正确的,不仅在当时、现在以至将来我们都要抓住这一实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应当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和发展方向。但我们应该明确的是,邓小平是在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这种极“左”行为的背景下阐述这一思想的,这种表述切中了问题的要害,抓住了根本,但这是着重从社会物质层面上讲的,我们在对社会主义本质有基本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还应该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阐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一个自由、平等、民主、文明与共富的社会。它不仅应当包括物质层面,还应当包括精神层面,即实现自由、平等、民主、文明和共富。因为没有自由、平等与民主作为保障,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未必就是共同富裕;如果没有自由、平等地参与经济生活的权力,没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机会,社会财富的增进不等于社会福利的普遍增进。哪怕是公有的资产,到头来也可能成为少部分人谋取自身利益的凭借,甚至公有的资产也会变成少数人的囊中之物。
自由、平等、民主、文明与共富不仅是我们凝聚全国人民的旗帜,也是共产党人奋斗的社会目标。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自由、平等、民主、文明、共富的社会主义社会,而且现在我们正在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说明的是,一提自由、平等、民主我们就会把它和政治上的某些在我们看来很敏感的东西联在一起。其实,第一,我们应该明白自由、平等、民主,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更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可以有自己的自由、平等、民主,不要一提自由、平等、民主就认为是搞资本主义自由化;第二,尽管马克思主义十分强调争取无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权利,强调自由、平等、民主的阶级性,但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也强调:不解放全人类,就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因此,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人完全可以将自由、平等、民主作为现阶段的社会目标;第三,自由、平等、民主与选举权或参与权等政治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内容的深刻的社会经济实质。自由、平等更重要、更深刻的意义在于人们平等地参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权力,民主便是对这种权利的保障。应当承认,也无需讳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社会经济生活中自由与民主的成分比20多年前浓多了。在20多年前,我们不可想象今天能对国家大事评头论足,对政治生活中的种种事情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都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就,社会生活中的可喜现象。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如放权,就是把经济参与权和决策权交还给企业与个人,就是给予个人和企业以平等的机会,自由参与经济生活的权利。我们在农村的若干基层村已经开始实行村民的直接选举制,我们还将继续创造条件,在更多的基层单位试行直接选举,并有权罢免由他们选举的基层领导人。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百姓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反映自己的心声,使人民群众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以使自己获得的各种权利能得到有效保障。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闹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广大劳动者都能够获得解放和自由,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共富的社会。我们没有必要讳言自由、民主,更不要怕自由和民主。历史表明,哪有共产党人怕自由、民主的道理?!现在有些人担心自由、民主会引出社会不稳,政治不安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有些利益集团害怕民主自由,害怕因此动摇自己的权力及以这些权力谋取利益的机会。这正说明自由、平等、民主,还权于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必须澄清认识上的两个误区:一个是认为政治体制改革会削弱党的领导,一个是认为政治体制改革会破坏稳定。政治体制改革,对党的领导而言,不是削弱,更不是取消,而是改善,是改变领导方式,改变党的执政方式。所谓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就是要从过去直接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转变为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党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而不能超越于宪法和法律之外,更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党要切实做到依法执政而不是以党代政,要总揽全局而不是包揽一切。要从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出发,适时改革和完善不适应党依法执政的体制,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权限明确、程序规范、制约有效、运作高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为党依法执政提供制度上、机制上和程序上的保障,从而为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可靠的保证。这样的改革不仅不会削弱党的领导,还会提高党的威信,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从而改善和加强了党的领导。
至于政治体制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不带偏见的人都会发现,正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才使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得以逐步制度化和法律化,大大改善了党群关系,从而增强了社会的稳定。如果说中国目前存在不稳定因素的话,那么,最大最严重的不稳定因素不是别的而是腐败,是腐败加剧了两极分化,是腐败导致了权力私有化,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恶化了党群关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社会公正,其主要效应之一就是为了铲除腐败,从根本上清除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怎么反而说政治体制改革会破坏稳定呢?中国是个大国,如果不进行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任腐败发展下去,继续加剧两极分化,社会矛盾就会激化,势必会酿成大乱子。其结果必然是党群关系无以修复,党本身也就变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