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方式是指思考问题的模式,它把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所要实现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方法和途径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思维方式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是由时代的实践和生活方式决定的。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信息化、知识化和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正从两极化向单极化主导的多极化转变。为了充分利用时代变化带来的机遇,防范全球化的风险,在维护国家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实现思维方式的创新。
6.2.2 要树立契约论的思维
冷战结束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也带来地缘政治新的不稳定因素和全球化的新问题。21世纪人类主要面临四大挑战:和平、贫困、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定向。它要求国家、民族之间建立面向合作而不是对抗的社会契约;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生态伦理契约;与知识社会相一致的全民终生教育的文化契约;既能保护个人自由和知识创新又能维护社会团结的民主政治契约。契约论是早期资产阶级思想家用以论证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合法性的理论基础。同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和对立的思维方式不同,契约论把不同社会主体置于平等的地位,通过谈判和自愿交换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契约精神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的灵魂。我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并大力倡导社会诚信,在此情况下,更需要提倡契约论思维,弘扬契约精神。坚持契约论思维当然要关注契约的内容,但更应关注的是达成契约的程序和过程,只有在合法程序前提下公正地达成的契约,才是合理的。在信息化和知识化时代,契约论思维尤其重要。知识和信息高度流动,人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时代,社会关系的协调不能靠从上而下的命令,而要靠无数分散的具体契约来进行。国际关系也是如此,未来的民族国家将以灵活的目标、明确的短期伙伴关系,取代冷战时期那样包括安全、政治和经济关系在内的长期和僵硬的联盟。
6.2.3 树立多维性思维
从工业化以来,人们就认识到国家利益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等利益构成的复杂的统一体。应该用多维性思维去看待国家利益。其中,国防利益是一个国家生存的基本需要,它包括国家的主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经济利益既指国家生存的基本物质资源的需要,也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机会。政治利益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得到承认和保护的权利。文化利益指本民族文化的生存权利和建立本民族的价值认同感的要求。但冷战时期,人们只认识到军事安全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国家安全是一个多维的复杂整体。随着新的全球化时代到来,国家的利益结构也将发生极大的变化,国家的安全不限于军事安全,也包括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和信息安全。这就需要我们在新的条件下建立多维性的国家利益观和国家安全观。
6.2.4 树立多元化思维
总体来说,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政治和军事的相互依赖性进一步提高,为了协调信息、知识、资本和技术等的合理流动,需要国家在信息化标准、知识产权保护、贸易和投资规则等方面加强协调,需要在环境保护、武器控制和打击国际犯罪等方面加强合作。这些都必然会使国际经济和政治朝着日益一体化方向发展。全球化同时也是差异化,它唤醒了各民族的特殊文化意识,但是全球化又需要共同游戏规则,需要协调国家关系的基本规范,这就需要在思维方式上放弃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抽象对立。工业文明本质上是文化虚无主义,它把现代化还原为经济的现代化和国家管理的现代化,并且认为现代化只有一个模式,它就是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东亚社会的崛起是对这一现代化模式的一个挑战,它证明现代化不一定要放弃本国文化,其基本启示是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同现代化是可以相容的。人类无需在放弃民族文化和现代化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但是这一启示并未能得到理解。西方把东亚的崛起视为儒家文明对西方文明的挑战,并把东南亚危机视为自由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又一次胜利。东亚国家的一些领导人也把东亚的崛起视为东方文明优于西方文明的标志。这种文明冲突论实际上是冷战政治思维的继续。
全球化是一个辩证的现象,即全球化与本土化相互对立又相互交融。亨廷顿说,冷战时期相对来说简单的两极对峙正在为一个多极角逐和多元文明的世界复杂的关系所取代。西方对别的文明的干涉是多元文明世界不稳定的最主要根源。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文化和文明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伸张自己要求的重要方面,但是把全球化矛盾归结为文明冲突是片面的。全球化将是多种文明共存和共同发展,而不是某种文明一统天下。对西方文化来说,是要承认自己文明的地域性和历史性,放弃其普遍主义的要求,承认其他文化的合理性和独立要求。对东方文化来说,更重要的是检查自己文化的弱点和局限性,向西方文化学习又不放弃其独立性。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既赋予现实以意义,又给人以超越现实的想象能力。文化的多元性为人们提供丰富而又多样的对现实的理解,又能为人类的未来提供丰富的可能性前景。只有多元文化的并存和相互交融,才能克服本民族文化的偏见。文化一元论把历史还原为千篇一律的过程,无视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缩小了各国设计自己发展道路的想象空间,把历史发展看作根据现成蓝图进行的作业。
在国际关系中,坚持多元化思维意味着必须承认一个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多样性的世界并不一定会导致冲突。恰恰相反,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正是这种多样性为各国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基础。多元化为人类制度和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西方技术主义文明为人类提供了理性主义文化、现代科学和技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意识,但是,也带来了片面的物质主义、个人主义、技术至上主义。东方文化的道德文明虽然存在着权威主义的局限性,但也包含着天人合一、道德和谐等可贵的思想因素。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只有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才能推动人类的发展。
6.2.5 树立非线性思维
线性思维建立在传统因果观基础上。它假定事物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系统内的任何变化都可以用因果关系来解释。因果之间可以根据系统内和系统外区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人们可以在控制外生变量条件下改变内生的变量来控制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但是,在全球化和网络化时代,这一因果观具有很大局限性。全球化在本质上是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内生和外生变量的界限是相对的,这意味着决策者面临更多的信息挑战和决策风险。同时,信息网络化改变了因果之间的时间联系,瞬间的相互影响取代了前因后果的确定性。信息化也改变了事物之间联系的空间形式。信息不仅通过有形的物理空间传递,也通过无形的心理空间传递。在信息化时代,经济状态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而且取决于人们的心理变量。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一些经济稳定指标很好的国家如新加坡等也陷入金融危机,这说明人的心理预期和情绪感染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稳定的原因。在发达的大众传媒的时代,政治也同样受全球化的影响。1989年东欧国家剧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充分体现了各国政治的相互影响。总之,在全球化的网络时代,空间和时间被高度压缩了,地球一端的事件往往会在瞬间对另一端产生影响。所谓蝴蝶效应正是这一状况的生动写照。
6.2.6 树立非均衡思维
均衡思维建立在事物进化和发展的同步性基础上,任何事物的超前发展都会打乱秩序的和谐与节奏。它的理论基础是机械力学的均衡。世界是一台精密装配的机器。在社会生活中,它意味着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国家必须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控制。但是,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思维并不能理解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经济发展往往是从特殊行业和特殊地区最先发展为起点,然后从中心向周围扩散。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经济受到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影响,它的发展不可能是完全均衡的,知识创新具有突发性和不可控性,知识的投资和收益并不完全具有对称性。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放弃那种通过无所不包的计划来协调经济发展的观念,让资源、信息和资本在流动中寻找自己最佳的结合点。国家的主要责任是营造知识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而不是支配经济的过程。
6.2.7 树立非匀速思维
传统时间观建立在物理时间的基础上,时间是由过去、现在到将来的均匀过程。这种时间观既不能把握现代文明的节奏,也不能理解时间的文化意义。信息化正改变历史变化的频率和速度,改变历史变化的时间单元。农业文明的技术从发明到普及往往要数百年的时间,工业文明时代的技术创新需要几十年。当前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技术,一项发明,也许只要几年、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被创造出来,并被传播开去。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传统的社会组织和行为规范也不断地被新的变化所冲击和颠覆,一旦它的力量超出了现有资源所能控制的范围就会产生巨大的变革。因此,有的人把它称为倍速时代,以区别于以往的匀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