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8400000002

第2章 前言(2)

又如《鹦鹉洲怀古》。鹦鹉洲与祢衡有关。祢衡少有才辩,气尚刚傲,不为曹操所容,操将其送与刘表,表又不能容,转送太守黄祖。黄祖长子在洲上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作《鹦鹉赋》,以鹦鹉自喻,抒写才志之士生于末世屡遭迫害的感慨。后祢衡终因出言不逊,为黄祖所杀。诗人望鹦鹉洲而触景针砭现实:“人生焉得同桔橰?喙长三尺閟不嚣。君不见鲁国巢覆黄口嗷,又不见海隅屯骨苍蝇饕。”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压抑、迫害人才的不满,并预示这种专制统治必将走向覆亡。

(六)山水诗。朱依真一生游历较广,足迹遍及今广西、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江苏、安徽、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游览所至,辄有吟咏。朱依真的山水诗,闪烁着诗人追求静谧,向往和谐,借山水寄寓“冷面隔俗”之性情,消解与世不合的抑郁之气的真实灵魂,并在模山范水中隐含优患之思。如《过宝应》,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宝应(清属扬州府)一带湖泊众多,“网罥修鳞屩漉虾”的水乡风貌。诗人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又如《阳朔》,写出山峰气势奔突踞傲不就规矩的特点,与诗人的个性非常契合,正可以借山寓其理想:“何如处平世,于此结衡宇。桑麻半无税,鸡犬各有主。毕生青嶂闲,曷必定太古。”

(七)论诗(词)诗。乾嘉时期,活跃着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派、厉鹗为代表的浙派、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翁方纲为代表的肌理派等诗派。朱依真主张不同风格的诗作可争相斗艳,并有选择地吸收各家所长。在《李厓竹宗澳志于诗,闲以诗法质予,愧无以答其意,为述古今得失,平日自厉者赠之》一诗中,朱依真通过总结自己学诗、悟诗的过程,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诗歌创作理论:提倡学古,重视诗歌的质实内容,“措词各有指,托义要非空”;提倡直抒性灵,表现真性情,“至于抒性灵,随境披心胸”;重视学问,主张多读书,使“诗思衡纵”。

朱依真的词学观体现在其《论词绝句》二十八首。这组论词绝句,对晚唐五代至清中叶有代表性的词人词风作了中肯的评价。如论清初词人朱彝尊:“燕语新词旧所推,中兴力挽古风颓。如何拈出清空语,强半吴郎七宝台。”后有一段自注:“词至前明,音响殆绝。竹垞始复古焉,第嫌其《体物集》不免叠垛耳。”宋是词发展的高峰,元、明两代词人成就不高。至清初,词人辈出,朱彝尊词不失为清词中一流的作品,但他主要从清雅的格调方面下功夫,忽视内容方面的拓展,虽追踪南宋词人姜夔(号白石道人)、张炎,风雅与白石相近,但在意度的高远、气象的清越方面,则远逊于白石。朱依真“嫌其《体物集》不免叠垛”,是颇有见地的。

四、唐宋遗韵性灵新风——《九芝草堂诗存》的艺术特色

邓显鹤为《九芝草堂诗存》作序云:“(朱依真)独刻意为诗,以其微渺、夐邃、沈鸷、鑱刻之思,寄其冲夷、高旷、严冷、峭洁之慨,幽而不怨,涩而不僻。”[19]下面简述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以文为诗。“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11]朱依真作诗“以唐宋为则”,因此他的诗歌“以文为诗”的特点颇突出。如《蜀道难》,以变化莫测的散文笔法,把想像、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之貌。其间虽然明显学习了李白《蜀道难》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但能突破前人的窠臼:“蜀主但知金牛能粪金,岂知金牛残尔国;蜀主但知金牛能粪金,岂知金牛需尔人民食。呜呼!蜀主亦何愚!金牛粪金亦区区。何不守尔之要害,粪尔之膏腴。呜呼!蜀主亦何愚!”这段散文化的议论性结尾,意在警戒后人,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为了一时一事的眼前利益,葬送了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

又如《送白庵回里》一诗,杂用三言、五言、七言、九言的句式,富于变化;不讲究用韵,但并不拗口,反而觉得错落有致,读起来有自然的节奏;议论、对话等散文表现手法,倾荡磊落,带来了诗境的新意。

(二)大量用典。朱依真是一位学者型诗人,诗中铺排典故,目不暇接。如《松圃诺惠酒度岁,恐其久不复忆,诗以索之》一诗,接连用了晋人周顗、阮籍、刘伶嗜酒、孟嘉“得酒中趣”的典故,从中道出自己的愿望:稍稍得到饮酒的乐趣即可。然后用唐汝阳王璡自称酿王兼麹部尚书、阮籍曾为步兵校尉,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的典故,夸赞李秉礼家中贮酒之多,接着又是连用季布重诺言、秦昭王不守信这一正一反的典故,委婉提醒对方记住承诺,最后“宵来食指动”二句,意谓预兆将有口福,到时再邀请有酒嗜的同人,同样也是语出有典。“食指动”语出《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日:‘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

李秉礼看到“索酒诗”后,不仅送酒给朱依真,还送了醉蟛(用酒浸泡的螃蟹);于是朱依真又作《松圃惠酒,佐以醉蟛,作此志谢》诗。这两首诗,通过铺排典故,使“索酒”这一颇使人难为情的事情变得娴雅而有诗意,并凸现了朱李之问的亲密友好以及朱依真风趣调侃的个性。

(三)史识入诗。朱依真“于十七史,丹铅数过”,自称“文史乐余闲,诗思颇纵横”,他以丰富的史识为基础,创作了不少陵轹古今,含蕴丰富的咏史诗篇,如《浯溪》一诗。浯溪在湘水之南,为唐代元结所命名。诗人神往浯溪,是出于对元结的敬仰之情,而一旦身临浯溪,所见“邱壑幽峭”、“楼观骞腾”的幽寂、残败之景,则使诗人产生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沉思。“斒《磨崖颂》”二句,指唐安史之乱后,诗人元结有感于玄宗、肃宗重返长安,写了一首《大唐中兴颂》,后由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刻于浯溪石崖上,又称《浯溪中兴颂》,俗称《磨崖颂》。自唐以来,题咏甚多。而今石崖上的字画已斑驳不清。“后来靖康帝,生不返绍兴”二句,反映的是宋徽宗、钦宗被金人俘去的史实。全诗既有对安史之乱和靖康之难的沉思,更有抒发沧桑之感,警策今人,以史为鉴的深意。

又如《过德庆有怀陆大夫》,“陆大夫”即陆贾。全诗蕴含了与陆贾有关的三件事:出使南越,以其善辩之说使南越王称臣;针对汉高祖刘邦“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的责骂,答以“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使刘邦不怿而有惭色;汉孝惠帝时,吕后专权,陆贾使丞相陈平深交太尉绦侯周勃,使吕氏谋益衰。以三件史实入诗,说明陆贾的善辩、智慧和历史功劳,并都融入了诗人的感情和见解,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判。

(四)直抒性灵。袁枚的“性灵说”,把诗歌创作与个性自由联系起来,是当时诗坛上一股清新的风气。袁枚晚年客游粤西,常与朱依真唱和,故朱依真也受到了性灵派的影响。朱依真晚年论诗,亦提出直抒性灵,“至于抒性灵,随境披心胸”(《李厓竹宗澳志于诗,闲以诗法质予,愧无以答其意,为述古今得失,平日自厉者赠之》)。朱依真的诗歌创作,亦体现了这一主张。如《马头道中大风见月》,诗中对大风及其威慑力的描绘,汪洋态肆,瑰伟奇崛,并融人了自己坎坷人生际遇的感慨。大风后见月的明朗境界又使诗人产生了惬意、豪迈之情,充分展现了诗人性情中豪情鼓荡的一面。

又如《雪中四咏·独酌》“一酌愁城降,更酌冰天溃。沉沉再三酌,兀兀已昏睡。……融和四肢春,浑穆胸中味。世间铺糟者,谁识醉翁意”。诗人雪中独酌,尽现性情,而沉醉之间,实有深意。清中叶险恶的政治、文化背景使许多正直的士人不仅难以施展才华,而且他们的心灵世界普遍处于压抑、惶邃和不满状态。朱依真作为一布衣,一方面对现实、对自己的处境深怀不满,但又绝无与统治阶级合流之心,坚守独立的人格和自由;另一方面,精神需求和自我价值的难以实现又时时啮噬着诗人的心灵。在这种生命体验过程中,诗人独酌醉酒,酒成为其心灵世界极度压抑苦闷的象征和思想的避难所。

五、粤西诗冠骚坛赤幡——对朱依真的评价

廖鼎声《拙学斋论诗绝句考略》对朱依真的诗歌给予高度评价:“盛宗代有布衣尊(谓朱昌焕、朱绪父子),晚见骚坛移赤幡。终愧竹丝异钟吕,后来居上不须论。”[12]梁章钜在《三管诗话》中也说:“余辑《三管诗》,于布衣所存独多,且有美不胜收之憾。常喜诵其(指朱依真)《题万东斋课读图》一律云:‘略翦茅茨见古淳,地偏花药有精神。家风远过刘长盛,童子皆如井大春。天际鹤鸣时上下,隙中驹影易因循。绘图拈出穷经力,不取浮荣眩后人。’词旨深稳,落落方家。”[13]袁枚晚年至粤西,常与朱依真唱和,誉之为“粤西诗人之冠”。朱依真诗歌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他“韦布宁无不朽人”(朱依真《徐临谷学谦孝廉挽辞》)的志向、深厚的学养以及唐宋兼采、包容各诗派的创作精华的诗歌创作主张。朱依真以较纯粹的艺术精神从事文学创作,师古而不囿于藩篱。作为一名学者型诗人,他在学习和借鉴唐宋名家的诗歌创作经验方面成就显着,又能自出机抒,直抒性灵,表现诗人自我的思与虑、爱与愤,具有自己的特色。但其诗歌也存在局限和不足,如有的诗歌,大量堆砌典故,表现出逞才使学、追奇炫博的文人习气。

朱依真的诗歌创作直接推动了清中叶广西诗歌的发展。他与诗友黄东昀、冷昭等结诗社于桂林隐山,一以唐宋为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当时诗歌创作浮浅不师古的风气。清中叶广西诗歌创作与全国同步,成就斐然,这与朱依真和其他许多广西诗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朱(依真)李(松圃)既往,粤之诗人,益多辈出。”[14]乾嘉时期广西形成了良好的诗歌传统,充满生机和活力,并对乾嘉后的广西诗坛产生积极的影响。

【注】

[1][12]廖鼎声《拙学斋论诗绝句考略》,民国二十五年版。

[2][光绪]《临桂县志》卷二十九,据光绪六年补刊本影印本。

[3][8][13]蒋凡《〈三管诗话〉校注》,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6][7][9]《九芝草堂诗存·李秉礼序》。

[5][10]《九芝草堂诗存·邓显鹤序》。

[11]赵翼《瓯北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4]张凯蒿《杉湖十子诗钞·序》。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随园诗话)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随园诗话)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韩非子

    韩非子

    韩非子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 古文观止下(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古文观止下(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编选评注的,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起周代下讫明末,共二百二十二篇。所选文章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很像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故与《唐诗三百首》一道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学通俗读物的双璧。
  • 元稹集

    元稹集

    元稹在其《叙诗寄乐天书》中,将他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律讽、艳诗等十体。其所重者在古讽、乐讽。实际上其主要成就在乐府诗、艳体诗。故本集所选亦侧重艳体诗、乐府诗。对于元稹文,选了《乐府古题序》、《白氏长庆集序》。传奇则选了《莺莺传》。为解评、阅读方便起见,“新题乐府序”随诗编排,《莺莺传》作为“传奇”排在诗文后,“两序”作为“文”排在“传奇”之前。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后世简称之为《内经》,堪称中华医学的源头活水。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
热门推荐
  • 冰门

    冰门

    孤身,他不是一个人,他有一群的兄弟,一条充满着血腥的道路,看他如何踏上这征途。
  • 神莲创世

    神莲创世

    混沌世界,一棵大树立于其中,高不知几亿万光年。突然大树撑起一道光幕将自己笼罩,光幕不停的变大,并不停地吸收着混沌之气,光幕内混沌之气化为先天灵气,清气上升化为天,浊气下沉华为地。这时大树发出九彩神光,树上结出一颗颗灵果,灵果落地化为一位位先天大神,一件件先天宝物,一座座神山以及三千大世界。最后大树化为撑天神山:圣树神山。树叶落下化为众多先天神人,众多天才地宝,以及那无尽的小世界。
  • 灵破诸天2

    灵破诸天2

    天地万物,无一不有灵!功参造化,御天地万物皆可化灵!是以灵破诸天!天地异力横生,炼之九、方能九龙伏天际!天才?何为天才,三年前我为天才、一夜之间沦为废人,可叹苍天无眼!我不甘!三年绝望,屈辱,坚持!既然我已重生!誓要让这天下无如三年前那般陷我于绝境之人得尝恶果,天下卑鄙之奸人、我必见一杀一!以正我心中之道!(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该小说我申请删除

    该小说我申请删除

    想她一代雪神被害轮回却成为雪女前世之事已无记起但依旧风华一世惹万人追慕她却一心冷霜心里无人在遇到一个又一个的男子时究竟会对谁动了心一代冰心雪女终会归位神位否?又有哪位男子能得已佳人心?且看雪若花......
  • 最美的峰景,遇见喋喋不休的你

    最美的峰景,遇见喋喋不休的你

    当年,她还是懵懂少女,他还是无知少年,一句无心之语,却成了他们永久的契约。还记不记得当初的承诺与初心,一切再次从零开始,是否还会再次遇见最美的“峰景”?
  • 异地恋的那些事

    异地恋的那些事

    Iseeitmonster,Iseeitpain......我会拯救你…………因为我们约定好了我不会让你孤独,因为没了你…………我就没活下去的意义一场爱情不一定都是美丽的,其中的心酸………其实………很多………
  • 少年鬼王

    少年鬼王

    那一年的炎黄,还是“无尽轮回梦,画饼求梦中”的仙魔会馆;那一年的炎黄,亦是“物竞三千路,天择斗长生”的妖孽秀场;宅男登仙坠亡,残躯化鬼;重生少年捧缱绻红尘,破轮回魔障;鬼王回首,天开、梦醒、血激扬!
  • EXO三人组VS校花三人组

    EXO三人组VS校花三人组

    EXO三人来到一所学校,遇到了校花三人组。可没想到这三个校花居然分别是他们三人的未婚妻,看校花如何征服EXO三人组。
  • 一树槐香

    一树槐香

    关于可怜的二妹子的故事,只有点击才能知道
  • 洞寰天藏

    洞寰天藏

    天显之年,有奇卷《天鸿图》自灵山传出.神州大地上诸多前辈能人,穷毕生精力而苦心专研,结合这天地万物诸般奇异之相,创出许多能够使人体魄强健、寿命延长、撼天动地的强功劲法,从而开启了修行悟道之途.千年之后,西南顽皮少年为救同龄玩伴,卷入了一场生死纷争,进而巧缘跻身修行之列,便由此踏上精彩的争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