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6800000041

第41章 格非:存在的眺望与沉思(3)

以长篇小说《边缘》为例,故事的时空跨度、人物的命运沉浮与传统长篇小说没什么两样,但故事经过叙述人的回忆切割和过滤后只留下一些断断续续的片断,儿时的往事、与女性的交往的片断不断凸现出来,战场的残酷和政治运动的冲击倒常常一带而过。

另一长篇小说《敌人》同样如此。开头的一把火和赵景轩写有潜在的仇敌名单的那张宣纸引出了读者对“敌人”的期望和猜想,赵家成员的相继暴死也不断地增强着紧张的气氛,但作品通篇所写的是赵家成员隐秘的欲望、乱伦的冲动及周围人的隐隐约约的敌对行为和心理,一些突发事件和异常行止的前因后果常常没有得到明确的交待,无处不在、虚张声势的暗示成了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读至结尾,读者才勉强通过自己的智力模糊地感到家族的颓败和人内心的恐惧才是作品中最大的“敌人”。

在文体实验中,格非迈出的最大胆的一步是使用有意识的省略,让事件的关键环节缺席,从而造成叙事上的空白和断裂,给文本的意义留下多元解释的空间。作为一种传统的小说修辞手法,省略就是与故事时间相比,叙事时间为零。严格意义上的省略无法从小说的文字上被感知,读者只能根据上下文构成的语境从逻辑上加以推断才能得知事件的哪些地方被省略。传统的省略或是因为被省略的部分在情节中不重要,或者是作者难以从正面加以艺术表现,或者是为了在创作中有意地扬长避短,但无论何种情况,它们一般都能加快叙事的节奏,并且不会造成歧义和多解。格非的省略多为有意的省略,它意在造成文本意义的神秘和不确定性。他曾说:“假如作者对呈现出来的故事、情节本身加以有意识的省略,尤其是,当读者迫切需要知晓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最终结果,而作者故意对它加以省略;或者作者在某些事件的局部和枝节的呈现上,给予读者以充分的满足,却将关键的内容隐藏起来,这就形成了形式和文体上的重要技巧和修辞手法。”在创作中,格非十分擅长使用这种技巧和手法。如《迷舟》对萧去榆关的具体行程便加以有意的省略,作品只提供了三顺和警卫员对这一关键环节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解释,是为了爱情前往还是为了传送军事情报成了作品设置的一个永恒的谜。同样,在《青黄》中,九年之前那个风雨之夜,换麦芽糖的老人李贵离开屋子是因为真的梦游还是另有隐情,从文本中也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再如《敌人》中猴子、赵虎、柳柳等人死于何人之手,作品都有意地省略了,只留下蛛丝马迹供读者追寻、猜测。这种由有意的省略所带来的文本空白与情节断裂,一方面造成了阅读的障碍与欣赏的难度,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想像和智力投入,使阅读和欣赏的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省略和空白因此不仅没有缩减作品的意义,而是扩大了意义的疆域。当然,对于《敌人》这种过分依赖省略与空白的作品而言,过多的歧义和神秘也有可能导致读者的拒绝阅读。

格非的形式实验有可能使人们将他视为一个只重形式和语言游戏的作家。但事实上,他的形式探索之后,实际上隐含了他对人的存在状态和文学的本质问题的沉思默想。格非曾经仔细地区分“存在”和“现实”两个关键性的概念:“存在,作为一种尚未被完全实现了的现实,它指的是一种‘可能性’的现实。从某种情形上来看,现实(作为高度抽象的事实总和)在世界的多维结构中一直处于中心地位,而‘存在’则处于边缘。现实是完整的,可以被阐释和说明的,流畅的,而存在则是断裂状的,不能被完全把握的,易变的;‘现实’可以为作家所复制和再现,而存在则必须去发现,勘探,捕捉和表现。现实是理性的,可以言说的,存在则带有更多的非理性色彩。现实来自于群体经验的抽象,为群体经验所最终认可,而存在则是个人体验的产物,它似乎一直游离于群体经验之外。”

在另一个地方,他同样强调说:“在个人与现实交错的空间结构中,我们通常生活在某种边缘地带(而不是局外)。从时间的意义上来看,情况更是如此,我感到现实是抽象的,先验的,因而也是空洞的,而存在则包含了丰富的可能性,甚至包含了历史。”

这事实上意味着,在格非那里,固定不变的、抽象完整的现实的意义被贬低了,流动不居的、具体丰富的存在的意义被抬高了,他要将断裂状的、易变的、非理性的、个人的、精神的等等以往被排斥至文学的真实的边缘的因素拉回到中心位置,以个体经验形态出现的想像、虚构、回忆等等精神活动不再受到过于呆板的“真实性”尺度的框范,其作品中人的存在也不再具有某种固定不变、整齐划一的本质,它具备多种存在的可能性和发展走向。

理智与疯狂、必然与偶然、善良与丑恶等等可以共存一处,并实现瞬间的转换。《傻瓜的诗篇》里,诗意和疯狂两种相互悖反的因素统一在同一个精神病人莉莉的身上,一种古老的声音(“瞅准机会干他一家伙”)不断回响在精神病医生杜预的耳边则说明了正常人与疯子一样拥有一个共同的暧昧不明的意识领域。作品通过莉莉和杜预的换位(疯子成了正常人,精神病医生成了疯子)传达了作家自己的一种思考:“所谓的正常人的世界与疯子的住所仅有一步之遥,也许一个是另一个的原因或者结果,甚至两者之间本来就没有太多的分别。”从古老的亚里士多德时起,人们便一直在强调“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可在具体的批评中却常常将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现实设定为惟一的、固定的、已经发生的。格非则通过对“存在”的持续关注,突破了文学与现实的一对一的同步关系,观察到了人的存在和现实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大年》中有一段闲笔,写到豹子大年三十组织人马袭击丁家大院之前,袭击的消息就被一个小孩获知并告知了其父亲。但他的父亲因为痔疮发作而没有加以理睬,小孩比划着告诉自己的母亲,但身为哑巴的母亲却无法将这一消息正确地传达给丁家大院。这看似有些滑稽和荒谬的闲笔实际上突出了历史中的偶然性因素,暗示了现实和历史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并引起读者有关“如果不是这样而是那样”一类的历史感兴。从这个意义上说,格非用相同的故事原素叙述出全然不同的故事来,以及他的热衷于偶然性因素和非逻辑性因素的描绘,热衷于设置情节的断裂和叙事的空白,又不单纯出于形式实验的动机,它还包含了作家对人生、历史、存在等的沉思。

但格非在自己的小说中从来没有摆出一幅思想者的面孔,我们很少看到作者在作品中发议论,哪怕是借助于人物之口发出的议论,他的叙述者和人物也基本上不思考,人物只是行动着,意识着,叙述者则是对所叙述的一切、所存在的一切保持着一种眺望的姿态。作家只是用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言冷静地、细致地、有条不紊地描绘着客观的物质界与人世间。在他的笔下,正像罗伯·格里耶所说的:“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诞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作家似乎只是想描绘一个更具象、更实在的世界,他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将感觉、回忆、想像融为一体,怎样解决意识和印象的破碎零乱与语言的线性特征、结构的连贯性等等之间的矛盾。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格非有些类似于法国新小说派作家克劳德·西蒙。西蒙曾说:“在我看来,问题不在表现时间、时间的持续,而在描绘同时性。在绘画里也是这样,画家把立体的事物变为平面的绘画。在小说作品中,问题也是在于把一种体积转移到另一体积中:把一些在记忆里同时存在的印象在时间,在时间持续中表现出来。”这事实上是主张以一种绘画的逻辑来取代线性的故事逻辑。格非在创作中也尝试着这么做,他多用显示而不是讲述以增加作品的画面感,根据不同的情形变化叙述的角度和语式,以增强语言的色泽感与节奏感。他的作品的画面感和语言的节奏感都相当的强,不少作品和片断既具有绘画的精确质地和纷繁色泽,也具有音乐的节奏美感与想像空间。这是一个十分讲究小说的叙事艺术和语言修辞的作家,其创作具有一种相当个人化的诗性风格,他将记忆、想像、感觉和沉思融为一体,沿一条类似于博尔赫斯、有时略显晦涩玄奥的创作之路去展现人和历史的存在形态,挖掘人的生存本相和历史的存在本相,从而对读者的理解力和感悟力提出了挑战。他的写作,有明显的书卷气和智者的风格。

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表的《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马玉兰的生日礼物》等作品来看,我们一方面可见出作者追求更大的创作境界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可见出作者刻意维持原有写作风格所造成的紧张和局促。这或许折射出了作者追求新的创作风格而暂时无法获得新的个人特征的两难处境。

同类推荐
  • 成长心声(读者精品)

    成长心声(读者精品)

    读者俱乐部推出的这本《成长心声》,是由一篇篇短小的文章组成的,里面包含了成长过程中的诸多方面,讲述了各自在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及所感受到的,是一本阅读性很强的书籍。
  • 旁观集

    旁观集

    “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 柔石作品集(二)

    柔石作品集(二)

    在烟一块似的衰柳底下,有一位三十岁的男子,颓然地坐着;似醉了,痴了一般。他正在回忆,回忆他几年来为爱神所搬弄得失败了的过去。他的额上流着血,有几条一寸多长的破裂了的皮,在眉的上面,斜向的划着,这时已一半凝结着黑痕,几滴血还从眼边流到两颊。这显然是被人用器物打坏的。可是他并不怎样注意他自己的受伤,好似孩子被母亲打了一顿一样,转眼就没有这一回事了。他夜色冷酷的紧密的包围着他,使他全身发起颤抖来,好象要充军他到极荒鄙的边疆上去,这时,公文罪状上,都盖上了远配的印章。他朦胧的两眼望着湖上,湖水是没有一丝漪涟的笑波,只是套上一副黑色而可怕的假面,威吓他逼他就道。
  • 新年问候:茨维塔耶娃诗选

    新年问候:茨维塔耶娃诗选

    茨维塔耶娃是俄罗斯的一位天才诗人。在苏联时期,命途多舛,最后自缢而死。作品长期得不到出版。苏联解体后,国内出版界重新审视这段文学史,给茨氏以极高的评价。她的诗作,包括散文和书信,重获出版,尤其诗歌,迅速获得世界性的声誉。译者王家新是我国少数有实力的诗人,翻译过策兰等不少著名的外国诗人,译笔一流。本书所译作品多系首译,为国内其他茨氏文本所未见。
  • 凡尘中相爱的每一刻时光

    凡尘中相爱的每一刻时光

    爱情是什么?萌芽时的怦然心动,成长时的炽烈奔放,成熟时的浓郁绵长,以及天下有情人终将面临的生离死别……《凡尘中相爱的每一刻时光》作者历经十二年艰辛努力,将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爱情绝唱辑成一册,记载了有关爱的一切。如同时光流转,爱亦有四季变换,也会经历盛夏与寒冬。时光的残酷,爱情的不朽,在生死轮回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热门推荐
  • 冰棺女王

    冰棺女王

    她清浅一笑,平素黯淡无神的双眸霎时溢满光芒,漾着醉人金芒,带着几分小心翼翼,柔声道,“是你,对吗?”回应她的是一声轻笑。……“嗖”一支冷箭直直地没入她的肩膀,“嗯”一声闷哼从她口中溢出,她用手捂住肩膀,暗金色的血液从指间流出。“为什么?”她问。无人回答。她只感觉到冰冷的剑尖抵着她的脖颈,眼里流出菜的东西,那是什么啊。那么疼。……
  • 霸气公主之复仇葬心恋

    霸气公主之复仇葬心恋

    在她最青涩的童年时期,亲眼目睹了一次天灾,哦,不,应该是一场人祸,从此,便改变了她的一生,黑道王者?复仇,爱恋,她该怎样抉择,放下复仇?不,不可能,她的弑母之仇,必须报,就在她准备放下的这场葬心恋的时候,一场惊天的扭转,改变了她和他的一生……
  • 错了青春,愿赌服输

    错了青春,愿赌服输

    我从来不知道什么爱或不爱,我只知道我可以给一个人我能给的全部的好,以前那个人是你,现在不是了。
  • 粪珠

    粪珠

    这是一个世人罕知的特殊人群,他们或隐居山林,或藏匿都市,身怀超能,叱咤风云。一个普通青年偶然中闯入了他们的世界,成为了其中的一员,进而揭开了他们的神秘面纱,演绎了新的传奇。书友交流群号73390763
  • 倾心计

    倾心计

    好奇心害死猫,她因好奇才从高高在上的天神转世成人。他喜欢她很久,喜欢了不知道几个万年,等发现她就在他管辖的大陆,才下到凡间准备在她恢复记忆前猎艳成功,然而……“公子,小女子乃丞相之女慕容儿,能否有幸邀公子一起游湖?”“我说慕容儿,就你那长的从小缺钙长大缺爱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还想学你姐姐那骚狐狸勾引男人?这男人是姐的了!别逼姐动手揍你!”
  • exo对不起,我爱你

    exo对不起,我爱你

    当你闭上了眼,你会觉得眼前是明亮的吗?至少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我会看得很清楚。你对我的爱不过是出于内心的愧疚,可是我要的爱并不是你想象的我要的,你只是一味的把你认为我所需要的塞给我,我们不要在浪费彼此的时间,好吗,我已经找到那个懂我的人,年华似光,我们变了……
  • 旅途之那个世界

    旅途之那个世界

    一切原来都是一场游戏!我想人生也是如此。我看见那个地方很美,像梦!(讲述的是一名高中生打游戏意外穿越到远古大陆,与各种精灵巫师等新颖的事物所发生的故事。)
  • 睿勋然之

    睿勋然之

    他和她,是亲梅竹马;他和她,在心底种了一个梦;他和她,都是那么青涩;他和她,都是青春的标志。
  • 吃货仙帝

    吃货仙帝

    每一个吃货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强大的灵魂。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冒险;他们不墨守成规,敢于挑战。……这些,是每一个修仙者,都该拥有的品格。如果你没有,那么……先努力的成为一个吃货吧!——摘自吃货仙帝王小帅语录
  • 放弃复仇之路

    放弃复仇之路

    本文写的是三位女生,从小到大便被被父母嫌弃,缺少了父爱与母爱,一心只想报仇,直到最后碰见了三位男生,慢慢的从复仇之路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