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6800000038

第38章 马原:虚构的快乐与快乐的虚构(3)

马原小说的神秘感,更多地来自于他对时间的扭曲和非逻辑性的强调,同时也来自他有意识地取消作品的意义和深度,特别是小心谨慎地不去触及人物的思想和意识,只对人物的言行做一种近于客观的实录。行动一旦失去了心理的支撑,到了读者那里有时就变得神秘不可解。譬如,《康巴人营地》中的康巴汉子为何杀人,可以用一般所谓康巴汉子一旦拔出刀来便要见血来解释,也可以用独眼青年的话激怒了康巴汉子来解释,但作品本身没有提供任何解释,作品只是记录了人物的外部动作。而在另一些作品里,马原还刻意地通过情节的断裂、对偶然性的渲染来制造神秘感和不确定性。

在《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里,羊肋骨为何会走动,卖银器的康巴汉子为什么知道“我”家的黑猫有一撮白毛?《游神》中,契米二世从何处、以何种手法弄到了钢模?《黑道》中,矮子老桑与那个人之间是何种关系,他们为什么杀人?所有这些都是马原小说留给读者的一些费解的谜。而《回头是岸》则将一个事件的多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渲染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仿佛是为了印证所谓女人不能进藏、一进藏就会将自己的情感生活弄得一团糟似的,作品写了一个女人入藏后的变化及其死亡,但作品对死亡的原因与真相讳莫如深,对为何而死和真正的凶手究竟是谁一类疑团,结尾罗列出了多种解释。

马原这一类小说创作显然与他对生活和存在的看法分不开。既然他认为生活和存在是不逻辑的,那么也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生活和存在就充满了多种可能性和不确定的形态。因而马原的某些作品,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借鉴了侦探小说一类的通俗文学形式,但其目的却不是要究明真相而是要制造谜团。这个意义上,用叙事迷宫来指称他的小说,是再恰当不过了。

小说是特殊的叙述形式。它同现实生活中的叙述有差别,但它最初却起源于对实际生活中的叙述的摹仿。《汉书·艺文志》

言:“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这说明小说当初起源于对“街谈巷议、道听途说”叙述的模仿。即使后来出现的一些长篇章回体小说,也还保存着对口头叙述原初形态的记载。“各位看官”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等套语,表明这些小说文本不仅记录下了说书艺人口头叙述的内容,而且还模仿了说书艺人的叙述行动。但随着小说日益摆脱口头叙述文学的影响,逐渐成为作家个人创造的精神产品,小说对于口头叙述文学的模仿特征便日趋淡化。特别是随着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如意识流小说的兴起,小说的讲述特征更是变得淡薄,不仅口头叙述的痕迹被抹去,而且一切作家的构思和写作的痕迹也被深藏起来,读者只能在小说文本之外的创作谈中才能接触到小说作家虚构的秘密;小说创作中讲述成分日益减少,对于人物行动和情节发展的叙述日益让位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现。可以说,从口头叙事文学到古典章回体小说到现代小说,基本上是朝着小说的叙述同日常实际生活中的叙述分离的方向发展的。作家们努力抹去小说创作中的一切人为痕迹,以维持一个虚构的世界的真实的幻觉。

读者在作家创造的越来越精细、越来越逻辑严密且显得无隙可击的艺术世界面前,越来越深信不疑了。

马原的小说,一方面重返了口头叙事文学的传统(如《牧神青罗布》一开篇便写道:“才凡,陆叔叔要给你讲一个故事”),一方面从现代外国作家那里借来了元小说的创作技法。作者曾说自己和博尔赫斯共同的方法就是“明确告诉读者,连我们(作者)自己也不能确切认定故事的真实性——这也就是在声称故事是假的,不可信。也就是在强调虚拟”。在创作中,马原仿佛让读者看到他坐在某个地方介绍道,我叫马原,我写小说。然后故事就从他的笔下汩汩流出。充当他的叙述人的那个叫马原的汉人,就像昔日书市茶坊的某个说书人,开始不紧不慢、煞有介事地讲述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情节,某个他曾经亲历过的地方或曾经相识的人物。突然,这样的讲述被打断了,叙述人变得略带调侃和幽默,谈论起他的故事来。当然,这样的谈论从来就没有涉及到他故事的主题和价值,而是故事的来源、真实性或另一种发展事态。说着说着,原先的故事被岔开了,引出了另一个故事或另一种结局。这使马原的小说始终局限于真实与不真实、逻辑与非逻辑、合理与不合理之间并具有了自身的魅力。

不难在马原的小说与马原曾生活过一段时间的那块神奇而富有魅力的土地之间找到一种联系。“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西部/成了一种象征/成了真正的存在/与虚幻之间的一块/谁也不希罕的空白”(《西海的无帆船》)。在马原的小说中,真实与虚幻以这样的形式出现,以至于真实随时有可能被证实为虚幻而虚幻也随时有可能被证实为真实。是马原适应了那块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土地,还是这块土地成就了马原?显然是马原找到了适合这块土地的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有意味的形式也被他用来反映、表现他那一代作家曾经经历过的一段似真还幻的生活。

但更确切地说,马原的意义更主要的是在自己的小说中发现了他自己,在虚构活动中发现了虚构本身。也就是说,在写作过程中发现了写作这一基本文学事实,在叙述活动中发现了叙述活动本身。在矢志不移地相信小说摹仿现实、容易产生真实幻觉的读者那里,小说的成功实际上常常被归功于与小说相关的现实、历史了,小说家的心智和苦心经营反倒成了次要行为。马原让那个叫马原的汉人突入小说文本,讲述怎样叙述,也就揭示了小说这一叙述文体的虚构本质。他已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在大多数情况下,写小说是叙述作家在虚构。

这样的发现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作家,当虚构获得了与写实同等的地位、不再在古老的柏拉图式的控诉之下发抖时,作家也就不再只是历史的书记员。作家不再感到小说外在于自己,不再感到小说是一种界限和局限,老黑格尔所说的自由开始来临。

这样的发现也为小说这一叙述文体展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叙述方法在小说中展示出来时,神秘的小说创作过程也就裸现出来了。故事发生的事态成了可操作和可控制的,任何一种写法都可以加以改写而不再是惟一的了,理论上,除了一种写法,还有另外一种,甚至无穷。这个意义上,马原的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不仅带来了叙事艺术的革命,而且带来了艺术思维的革命。

他的叙事迷宫,使读者在意义的迷失中却得到了思维能力的锻炼,使读者能够在面对一个个形式的陷阱、歧路、死巷时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得以突围。正如人们已经观察到的,迷宫曾作为一种绝非局部的人类文化现象而存在,但是,“随着理智时代的到来,直线性和透明性蔚然成风、独统天下。迷宫变成了敌人,变成受人鞭挞的晦涩的典型。经济需要快速发展,勇往直前,需要赢得时间,需要驾驭现在、预见未来。迷宫消失了,躲藏起来了——这是对流浪生活的又一次模拟——它逃进花园,成了花园的装饰物;它遁入沙龙,供人取乐;从造房子游戏到跳鹅游戏,它成为有法则的智力游戏。”马原的小说,确实给读者的阐释带来了不少的困惑,确实有意地回避了对意义和价值的追寻,有时甚至晦涩难解,有时甚至游戏成性,但它确实又用一种近似智力游戏的方式,表达了对长期以来独统天下的追求直线性和透明性的文学风尚的反抗。

以马原为代表的被一些评论家称之为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不大不小的潮流表现出了叙述的自觉。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在马原的某些后继者们那里,这种自觉走入了歧路。他们皮相地把怎么写理解成即把怎样叙述在文本中暴露出来,他们频繁地召唤读者到场,对读者的期望做出拟想,然后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把“怎么写”降落成了对作家权力的无尽炫耀与拟想读者的专制调侃,在某些缺乏基本结构能力的作者那里甚至还沦落成逃遁式的投机取巧。叙述的自觉并不就是在叙述过程中将“我怎样叙述”和“我叙述什么”叙述出来,它应该表现为叙述过程中作家对叙述者的更为深层的控制。其实正如我们所说的,马原的有意味的形式与他所写的“什么”之间事实上还有一种潜在联系,“怎样写”受到了“写什么”的一定制约。

从叙述人那里流露出的虚构的快乐同时亦是虚构的。它的后面隐藏了作家更大的苦心和更大的劳动。但令人遗憾的是,当马原远离那片我们所知甚少的土地以后,在劫难逃式的《第一种报应》与《第二种报应》就取代了那片土地本身所展示出来的神秘的诱惑,读者也只有在《北陵寺等待扎西达娃》里还能感受到一点稀薄的神秘氛围。好在马原小说所唤起的那种对于小说的叙事艺术的自觉,已深入到更多的年轻先锋作家血液之中。人们在回忆起“文革”后中国文学的艰难历程时,总是难以忘怀这一个多少有点昙花一现的文学人物。这不难理解。文学采用何种题材一眼就能看出,意义和内容则必须经过一番琢磨思考才能获得,而形式对大多数读者来说仍然是一个讳莫如深的秘密。马原不可能穷尽小说形式的秘密,甚至可以说,他只是掀起了小说叙事艺术的秘密一角,但他却唤起了中国作家和读者对小说形式的自觉和关注。文学史理所当然地不会忘记这样的作家。

同类推荐
  • 炊烟

    炊烟

    《炊烟》它是一家老小围坐在餐桌旁的其乐融融,每个人脸上都漾着光彩,饭菜可能不够精美,却是这个家庭独有的风味。
  • 班主任推荐的经典美文:成长卷

    班主任推荐的经典美文:成长卷

    《班主任推荐的经典美文:成长卷》是一本优秀图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精品文章聚会。大量经典文章首次独家入选:编者爬梳书海,披沙拣金,精选出相当数量的优秀作品,这些被遗忘的经典作品,皆为首次独家入选。
  • 鸢尾几度花

    鸢尾几度花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集,书中内容从作者的高中黄金时代开始,一年一年追溯下去,到轻狂时代,到竹马时代。有柔情有硬气,有怜悯有叛逆,有含蓄有锋利。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过程,看文字由青涩稚嫩的学生腔蜕变成成熟历练,又看着复杂纠缠的文字回归到最初的天真与纯粹。在这里,疯狂与无邪并存。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在这里,有无数等待证实的梦想。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在这里,可以听到笔锋划破纸张的声音,是情感的颠簸。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时光会在记忆回溯中开出鲜艳的花朵吗?鸢尾花开在春天,梦想启程在春天,这一切都同青春一般美好。
  • 城中村:陈忠村诗歌作品

    城中村:陈忠村诗歌作品

    诗集《城中村》收录了忠村近几年的新作、早年的二十多首旧作、十多首被译成英文的作品,以及写于2010年前后的组诗《短夜》(节选),称得上是他写作近二十年来的一次大总结。他的写作,也基本围绕着“城中村”这个不是概念的“概念”,写乡村,写城市,写劳作和休憩,写自己一路的打拼和如今的领悟。
  • 成德之道

    成德之道

    从“雷锋学习的好榜样”到“学习雷锋的好榜样”——刘成德是雷锋的战友,同为沈阳军区的先进人物,雷锋曾题字要向他学习。退伍后,他五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践行、弘扬雷锋精神,积小善成大善。刘成德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境界传递着巨大的正能量,向我们昭示:雷锋从不孤单,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作为学雷锋先进英模代表,刘成德于2013年3月1日应邀参加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座谈会,受到了领导同志的接见和表扬。刘成德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热门推荐
  • 末世之无极系统

    末世之无极系统

    末世降临,人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当远古的秘密被揭开,那么恐惧也跟着到来了。
  • 穿越之神医嫡女

    穿越之神医嫡女

    她是谁?来自哪里?梦里的白衣男子是谁?被叫做“烟儿”的女孩是谁?仙人一般却缠着她不放的人又是谁?她不知道,她只知道,欺负她的人,都要死。他被世人称作谪仙,少有人知他痴醉毒药,他富可敌国权可倾天,这些都不重要,重要只有她。“我会毒你会医,只有我们在一起才把全天下人的钱财赚光,我们才是绝配。”“好像也对。”
  • 异能少年团

    异能少年团

    这是一个与“地球”平行的时空,名为“星河”,这个时空里有四个恒星,其中就有一颗强大却弱小的星球,“原始”。那一天,“原始”这颗星球突然像外力推开了一样,脱离了它原本的轨道,向“星辰”星撞去。奇怪的是:就当“原始”星快要撞到的时候,一到闪光划过,时间就像停止了一样,两颗星球就停在了那里,闪光划到两颗星球的中间,变成了连接这两颗星球的通道。而这一变化,让这两颗星球里居住的一些体质特殊的人,拥有了非人的能力,他们称那些人“异能者”。而在未来的时间里,“原始”星正有一股邪恶势力入侵这个星球。未知的谜团未知的势力未知的强大有哪些人人来拯救这颗星球。
  • 倾色无双:傲世风华

    倾色无双:傲世风华

    穿越异世,爷疼娘爱,哥哥妹控,设定不错!什么?此娘非彼娘?还操控着人害她?不怕不怕,上去就是怼。......听说,魔,俊美无双,却也杀人成性。什么?她也是魔?——哎呀呀,好开心好激动啊!作为一只颜控,甚得吾心。又听说,龙,噬财如命,凶悍残忍。咦咦咦,她眼前这条龙怎么完全不同?——能卖萌能打滚还能当抱枕?好萌!果断抱回家!有人问她,当玄兽都听你的号令,是什么感受?答曰:爽!非常爽!语毕转身招手:来来来,都过来,一个一个排好队,都跟姐姐回家吧~(结局1V1,HE,欢迎入坑!)
  • tfboys之遇上你

    tfboys之遇上你

    “哎呦!对不起,我是不小心……”夏林欣一路横冲,一下撞到了一个人,抬头一看,竟是……。他们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了。
  • 无限武圣

    无限武圣

    这是一个追求逍遥自在的故事,回首过去你早已站在巅峰。已经烂尾,入坑需谨慎
  • 王者荣耀之东征西斗

    王者荣耀之东征西斗

    一款游戏,成就目标,国服第一,我们来了!
  • 阿房传

    阿房传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谁又能想到,这辞藻艳丽的阿房宫赋背后闪烁着一位女子的倩影…
  • 器主九天

    器主九天

    四周的空间依然一片混沌,黑色的巨剑凌立于虚空之上,隐隐泛着红色的冷芒,巨剑单论外表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却给人一种厚重如泰山压顶一般的感觉,就像一条沉睡着的巨龙,不动则已,一动便有毁天灭地,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威能
  • 致沙漏里的青春

    致沙漏里的青春

    只听到他说,“你放心,昨晚我戴着眼罩帮你换的衣服。”说的时候他撑起身子将眼罩放在我的眼前。我接过眼罩,想到林远是个有洁癖的人,不想让我一身酒气的睡在他家是情有可原的。我能明显感受到他将语调都调高了,“不过,我会负责。”........她看着我看着她笑,从她的座位走了过来,侧着我的耳轻声道,“最后这段时间,我不会让你好过。”好刺耳。........“你应该感谢第三者,让你看到不堪一击的事实。”不知道是在哪个网站看到。是啊,这么说的话,我也该感谢死亡,让我感受到生命的不堪一击。“阿遥,忍忍就好。”他的神情,我曾经也看某人有过。都是一样的执着。“不痛。”“不痛?”“习惯了。”还可以接受的疼。“习惯了!”他抬眼看了看我,手中更用力了些。他看了看我膝盖破了的裤子。认真说:“阿遥,你究竟还有多少事情瞒着我?那样没心没肺的伪装,是在掩饰你的害怕吗?”........任时光蹉跎,总有过不去的回忆。我总想着将它压箱底,好像它在我的心里没有任何痕迹。是不是这样就能像海潮将痕迹抚平?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的未来。不期待,就不会失望了吧?90后的我们,真怕一个不小心,就成了永远的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