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6800000011

第11章 王蒙:从单纯到“杂色”(3)

早在1980年,王蒙就说过:“是的,46岁的作者已经比21岁的作者复杂多了,虽然对于那些消极的东西我也表现了尖酸刻薄,冷嘲热讽,但是,我已经懂得了‘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道理。懂得讲‘费厄泼赖’,讲宽容和耐心,讲安定团结。尖酸刻薄后面我有温情,冷嘲热讽后面我有谅解,痛心疾首后面我仍然满怀热忱地期待着。我还懂得了人不能没有理想,但理想毕竟不可能一下子变成现实,懂得了用小说干预生活毕竟比脚踏实地地去改变生活容易,所以我写小说的时候,比起来用小说揭露矛盾、推动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我更着眼于给读者以启迪、鼓舞和安慰。”在差不多同时期的《撰余赘语》中,王蒙又进一步谈到自己曾经是契诃夫的崇拜者,曾经迷恋过“反庸俗”的主题,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却发现“任何伟大辉煌浪漫的事情里都包含着平凡、单调、琐碎乃至其他貌似庸俗的东西”,因此对于“反庸俗”的作品和言论,“我开始抱一种怀疑和分析的态度了,我要看一看,它究竟代表的是一种脚踏实地而又充满理想的奋斗精神,还是一种不着边际的孤芳自赏。”不难看出,同50年代初出文坛的王蒙相比,复出后的王蒙对理想与现实、崇高与庸俗等等命题的看法已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不再认为两者是互不搭界、形同水火的,理想只有基于现实的土地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根基,世俗化的满足与精神化的追求并不矛盾。王蒙的这种思考不仅落实为《夜的眼》中陈杲“民主与羊腿是不矛盾的”的感慨,而且落实为《杂色》中曹千里“一切伟人与骏马都必须吃饭(草)”

的内心独白。在《深的湖》中,一班春游的青年就一篇小说的写法发生了争执。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在女主人公赏红叶时却告诉后者20米外有人在卖黄花鱼,作者以此来证明女主人公的高雅和男主人公的庸俗。然而在王蒙笔下的“我”看来,契诃夫虽然自己不愿亲自去排队买黄花鱼,但他多病的身体却需要动物蛋白质的补充:“至于我自己,我爱红叶,我不希望我在看红叶时受到黄花鱼的干扰,但我希望在食堂或者家里的饭桌上,隔长补短地有干烧黄花鱼出现。”从王蒙后来与王干的对话来看,《深的湖》中的这段描绘应属有感而发。王蒙将赏红叶和吃黄花鱼当作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两个极端的代表,来表现普通人的正常的生活态度,可以说用心良苦。而这一方面的信息,在人们热衷于谈论王蒙作品中的“少共”情结的时代,通常却被忽略了。

王蒙推崇一种充满理想而又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和审美取向,应当说与靠边站那段时间被打入生活的最底层、饱受了生活的艰辛有关。在90年代创作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中,钱文这个人物是带有作家自叙传色彩的人物,至少可以说是作者的较可靠的代言人。“季节”系列多次写到堕入底层的知识分子在饥饿状态下对理想、对生活的重新认识。《失态的季节》在写到郑仿因吃三海粥而导致肠胃虚弱时,作者用一段非叙事话语评价道:“再高明的理论,再伟大的信仰,在最平凡的吃喝拉撒睡问题没有解决以前,也显得是多么苍白,多么匮乏,黯然失色了啊!”而当钱文迫于生活想将北京市粮票换为全国粮票却遭人厌恶的冷眼时,作者写道,钱文从此认识到了自己可能是并且已经是多么的渺小:“他必须正视自己的渺小,承认自己的渺小,这可以帮助他保持清醒,帮助他不去说那些自欺欺人的大话和去做自欺欺人的事。即使他常常批评别人,他也常常问自己,我不会同样的渺小吗?如果说以后,钱文比旁人宽厚一些,冷静一些,他应该感谢这个拒绝换给他粮票的人。”在《狂欢的季节》中,当钱文和东菊面对“下一顿吃什么”这惟一的可以议论的话题时,作者同样用充满理解同情的笔调写道,在一个乱世里,“除了活,活下去,一天三顿饭,还能选择什么呢?”可以说,是生活教会了钱文这样的知识分子将自己的眼光从充满了霞光的天空拉回了布满苦难的大地,使他比旁人更宽厚,更冷静,更入实,更不那么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由钱文反观王蒙,他在《躲避崇高》中肯定是生活先亵渎了神圣、然后才出现了王朔的玩世言论和玩文学便变得不难理解。王蒙早看清了伪神圣、伪崇高的面皮,这时出来一个顽童式的王朔,同这种伪神圣和伪崇高开了回玩笑,在王蒙那里真还有深得我心之感。从这个角度来说,王蒙对于王朔的一定程度的认同,实际上也包含了自我认同的成分在内。这种自我认同,又是以王蒙的自我否定作为基础的。王蒙从“青春好像一条河,流着流着成了浑汤子”中看出了王朔对“青春常在”、“青春万岁”一类浪漫与自恋的毫不客气的揶揄与讽刺,而“青春万岁”恰好又是王蒙人生和创作的一个阶段的代名词,故对90年代王朔的一定程度的认同,便是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的自我否定。

但王蒙“躲避崇高”的含义,并不是提倡躲避所有崇高、信仰、理想。他不满于王朔的,恰恰是王朔在倾倒澡盆里旧的污水时,将孩子也倒掉了。他所反对的是将理想、信仰、崇高绝对化。

在他看来,理想、信仰、崇高是好的,但脱离现实土壤、趋于绝对化的理想、信仰、崇高是不好的,甚至造成一种伪善的风气;当百分之一的人口是革命者的时候,革命是伟大而悲壮的、理想的,但当百分之三十、五十甚至九十的人都宣称自己是革命者,或被要求成为革命者的时候,革命就贬了值,革命就成了过日子的惟一出路。所有人革命的结果是除了革命就是反革命和不革命,这就容易滋长一种绝对化的非此即彼的作派和思维。

“季节”系列小说重点所写的,其实就是一批过于单纯、盲目信仰、对理想和信仰缺乏基本的反思能力的知识分子如何由恋爱的季节走向失态、踌蹰、狂欢的季节的过程。在1951年,周碧云设想的“全面发展的人”无一不是献身者、就义者、大智大勇者,除了党的生活、组织生活,她根本没有想到世上还可能有一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在1955年,钱文私下里直觉地喜欢“胡风分子”的书,但凭着对党的忠诚却更加激烈地批判声讨胡风们,并在内心里认为自己是两面派,从而经受着灵魂的撕裂的痛苦。要求所有的人都成为纯粹的人,其结果只能造就虚伪的人;要求所有的人都为理想、信仰献身,其结果有可能造成对理想、信仰的背叛。

在《郑重的故事》中,王蒙甚至就庄子提出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做了一通发挥,认为高高在上的圣人其实就是掌握着精神霸权的精神霸主,看穿和否定了精神霸权,人类的许多悲剧如希特勒法西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就可以避免。王蒙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后,推崇的是一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他曾多次提到,“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是可以的,“王麻子剪刀,别无分号”却是不可以的,“党同”是难免的,而“伐异”则是愚蠢的:“这里的问题在于承认价值标准的多元性与选择取向的相对性。人各有志,人各有境,应该允许百花齐放与多元互补。你选择了‘越名教而任自然’,不等于人人或所有的士人都必须以你为样板。如果选择了入世,而且是在入世的努力中为百姓为国家以及从长远利益上说是为朝廷做好事,清正廉明而不是蝇营狗苟,那就没有必要视若雠仇。”在《一嚏千娇》中,王蒙甚至采用元小说的形式,借探讨小说视角的机会,鼓励人与人间的一种换位思维方式。长期以来,对于任何一种文学创作和价值取向,王蒙首先总是看取其中的合理成分,然后再指出其不足。这或许正是他既不排斥张承志、也不排斥王朔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蒙对王朔的一定程度的认同,还源于两人在处世态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一定的同构关系。王蒙和王朔,其实都是入世很深,对社会的缺陷看得很透的人,但他们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创作同现实社会之间构成紧张的对抗关系。他们更愿意采取一种夸张的、变形的、游戏的方式去指陈社会的弊端,从事于一种打擦边球的工作。从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形态来说,王蒙的《球星奇遇记》《郑重的故事》等作品与王朔的《千万不要把我当人》

其实有不少相同之处:荒诞不经的情节,无处不在的调侃,轻松游戏的创作态度。只不过王朔的“玩文学”是一种游戏到底的态度,王蒙的“玩文学”总不免带一丝苦涩味。王朔的流行离不开其小说的幽默味和调侃味。王蒙实际上也是一个长于幽默和调侃的作家。他曾创作过一个名为《买买提处长轶事——维吾尔人的黑色幽默》的短篇。作品第一节便以舞台上相声表演的形式道出了买买提处长青春常在的秘密:赛买提处长之所以老态龙钟是因为他常板着面孔,而买买提处长之所以青春常驻是因为没有一天不开玩笑。在下面的叙述中,买买提处长遭到小将们的一顿暴打,并且制服后襟上被涂上“黑作家买买提”的大字,面对其他幸免于难的作家、诗人,买买提却能用热烈而兴奋的口吻喊道:“你们不承认我是作家,人民承认。”叔本华曾说:“俏皮话是硬把两个极不相同的实在客体压入一个概念,耍字眼却是借偶然的机会把两个概念压入一个词儿。这样也能产生(概念与实体)双方之间的差距,不过更肤浅而已,因为这种差距不是从事物的本质中,而是从偶然的命名中产生的。”买买提的幽默介于说俏皮话与耍字眼之间,正是通过自己的机智和幽默,将“作家”和“黑作家”、“人民”和“小将”压入同一个词中,从而造成一种喜剧性的矛盾,将一种极不利于自己的处境转化为有益于自己的处境。当然,这种生存策略,又是那些主张以死抗争的批评家所不耻的。王朔作品中也多有这样的幽默和反讽,如为王蒙所引用的“本党的宗旨是……”一段,就是将“两个极不相同的实在客体压入一个概念”中以造成乖谬,从而达到调侃和反讽,只不过王朔的玩主们不像买买提一样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而显得有点“肆无忌惮”和“厚颜无耻”了。但这又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王蒙对王朔的一定程度的认同,多少带有一点惺惺惜惺惺的味道。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总体上,王蒙和王朔还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在《躲避崇高》一文里,王蒙在肯定了一番王朔的同时,最终又指出了“毕竟或迟或早人们仍然会想念起哪怕是受过伤的、被仿制伪劣过也被嘲笑丢份儿过的狮、虎、鲸鱼和雄鹰”。这儿出现的诗化的比喻说明,即使进入20世纪90年代,王蒙的身上也还存在着一个理想主义的魂。从创作于90年代的《春堤六晓》

来看,王蒙在叙述自己一代人的经历时,仍保持了刚复出文坛时的那种基本判断。鹿长思在将自己的一代归纳为热情的一代、理想的一代、苦难的一代后,甚至对儿子辈所封的“自作多情的一代”也形成了一种达观:“自作多情的一代应该感到满足,他们活了,做了,斗争了,爱了也恨了——就是说多情过了,希望了失望了再希望又再失望了,而希望永远与失望同在,多情永远与麻木共存。他们过了许多有意义的日子,至少是自以为有意义的日子。”这种总结与《布礼》中钟亦成对自己一代人人生经历的总结是大同小异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躲避崇高》及作者后来所写的《沪上思絮录》等系列文章提倡的是躲避伪崇高,作者也清醒地指出了“人文精神的失落”这样的命题可能引出的对过去时光的浪漫化,以及用“人文精神”一统天下可能暗含的危险。当然,与他的大多数同代人一样,过深的有关历次政治运动的记忆仿佛就像一个灰色的影子一样始终伴随着他们,使他们的创作和思考总是显得格外的沉重,哪怕像王蒙这样的老顽童,即使创作游戏文章时,也难以像王朔们那样坦然从容。

同类推荐
  • 雪莱全集

    雪莱全集

    本书收录了诗剧“希腊”、“普罗米修斯的解放”以及雪莱夫人有关《希腊》的题记、雪莱夫人有关《普罗米修斯》的题记等。
  • 康藏谜境

    康藏谜境

    青藏高原从西往东,横断山从北朝南。两大自然实体相遇,形成了举世瞩目的康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再加上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南来北往,东去西迁的走廊。于是,留下了无数与自然有关的、与人文有关的众多谜一样的问题,从古到今,人们都在努力解释、回答,但是,依然有好多谜团期望得到科学合理的解答。康藏谜境集中了几十个人们接触到的、或没有接触到的问题,希望引起人们的兴趣,让这些谜一样的问题能够有人站出来给出答案。
  •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本教材总结了比较文学学科的规律性知识,提炼出学科基本常识中最重要的关键点,辅以较深入的研究性指导。本教材突破了以往比较文学概论教材过分理论化的缺陷,采用详实的文本和历史事件案例讲述,从而使内容丰富充实。本教材按教育规律精心设计专栏,写作风格简明流畅,章节编排易读且更吸引人,力图在体例、内容和风格上有所创新,尽量做到简明而不简单,既保持知识性、学术性又灵活生动。
  • 一枚钉子前进

    一枚钉子前进

    汉语诗两大精髓是意象化与音乐性,这从“神韵”两字中就可以体会到。意象化有共同的语言学、超语言学、逻辑语言哲学基础,音乐性的资源更是储藏在丰富的汉语自身,汉语新诗完全可以传承古典诗歌既要吸收异质又不能丢掉自我,既要有非凡的智慧,还要有更多“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作一句空”的人共同努力。我相信这样的努力不会白费。
  • 烈士重生

    烈士重生

    《烈士重生》的作者以真人真事为原型,从开掘、塑造“一个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河西马倌”着笔,艺术地再现了一群来自河西的铁血男儿,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新中国建设创造出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功绩,以文学形式为河西人民树碑立传,使作品有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热门推荐
  • 魔易天下

    魔易天下

    我本将心向正道,奈何正道弃我如敝履。这一世,我愿入魔。我要魔易天下。
  • 神女医仙

    神女医仙

    上古邪神出世,五大上神合力将其封印,五大上神陨落
  • 冥妻临门

    冥妻临门

    你知道囚子吗?囚子里的女人,碰不得。大年初四,我走亲戚,竟在囚子里见到了表姐……
  • 重生之庶女倾城

    重生之庶女倾城

    重活一世,南筱绡一直在逃避着前世的一切,但命运捉弄,即便她在如何躲,依旧躲不过。某男扶墙,脸上挂起一抹贱笑,“美人儿,你说前世你是我的什么?”南筱绡蜜笑,前世贵妃,今世宰辅,终究有一件是她能够逃避的。
  • 谣灵

    谣灵

    东方玄幻言情小说《谣灵》为澜澜在云起的处女作,还请多多包含,不喜请喷……世间万物皆有灵上古,有世间灵气汇聚而成之物、似人而于六界之外,曰灵仙灵仙畏于红尘,自将封印千年过后……六界再乱,雾灵铃出世江湖风雨,深宫权谋人伦、天命皆不受其缚月下花前,笑谈铃灵莫言铃灵轻语这无归之途【此书原创,抄袭必究】
  • 掉坑萌妃:娃送你不用还

    掉坑萌妃:娃送你不用还

    回想当年,薛宝宝不禁内牛满面。原以为温柔可人的邻家哥哥是当夫君的不二人选,挖了个坑好不容易把邻家哥哥坑进去了,结果……“宝宝,惜惜太调皮,我们生一个乖的!”一抱二扑三推到!“渣爹娘亲,你们不要惜惜了么?”“那啥,拿去卖了吧,男孩子应该能买的多钱一点……”惜惜怒吼,“果然不是亲生的!”
  • 当名媛遇上保镖

    当名媛遇上保镖

    宋轻汶,别人眼中高高在上顺风顺水的名媛,实际上她的人生从她第一个知道的英语单词illegitimatedaughter开始就变得溃烂不堪。无论是对家族还是对她的丈夫而言,她只不过是颗棋子。却偏偏一边要帮忙收拾烂摊子,一边还要演技爆发,演出一个优雅从容幸福美满的宋轻汶,直到她遇见唐宴……
  • 梦璃之旅

    梦璃之旅

    她是tremere族的亲王,却因为妹妹而穿越不同的时代。她邂逅了鬼之副长土方岁三,始皇帝嬴政……等待她的,又将是什么?
  • 十日谈

    十日谈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它讲述了10个青年男女在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时,避难于别墅里发生的事情。他们在10天时间里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所讲故事包罗万象,有历史事件、民间故事也有传说。透过这些故事,作者歌颂了现实生活,赞美爱情,谴责禁欲主义和封建贵族、天主教会的荒淫无耻。整本书散发人性自由之光。意大利评论界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称之为《人曲》。
  • 奇葩重修记

    奇葩重修记

    仙界大名鼎鼎的灼华仙子一朝被雷劈,兜兜转转,莫名其妙的重生苍琼大陆不说,还没了记忆。成为修仙小白一只。好在一朝又被雷劈,记忆回归,带回一截神秘的焦炭。她有一个绝世好爹,不由分说抛弃了她,还赖她不认识家门。她有一个前世偶像,这偶像转生后成了她师兄。这偶像加心上人为何会转生?因为害她魂飞魄散的正是此人。她有一个预定的真命天子,但不是她的菜。一个喜欢演戏的师父,还有……还有什么?叶灼华表示无所谓。任你风来雨阻,她心中只有无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