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2年院系调整组建培养水利、水电人才的专门学院开始,至2000年电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为止,电力高等教育走过了近50年的历史。在这期间,电力高等教育和全国高等教育一样,经过了艰苦的探索和曲折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当然,也存在不少问题,发生过失误。特别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前面几章对近50年的历史分阶段进行了总结,使我们对各个阶段的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对近50年的发展作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以便进一步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指出不足。同时,分析21世纪面临的新形势,探讨今后的任务。
(第一节)电力高等教育的成就和经验
电力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和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分属中央各部门和地方管理,所需要的人才主要由企业主管部门主办的学校培养。电力企业主要由中央电力部门管理,所需的电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也主要由电力部门主办的学校培养。因此,电力高等教育主要担负为电力部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电力高等教育在近50年的发展中,无论是高校的数量和办学规模,还是办学的层次、学科专业结构和教学质量,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电力高等教育的成就
1.电力高等学校已成为电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电力高校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展开,电力高校的数量和在校生的人数明显增加,办学层次和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人才培养的质量逐步提高,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已能够满足电力事业发展的需要。1957年,只有华东水利学院和武汉水利学院两所专门培养水利、水电人才的高校,在校生为5019人,设有7个本科专业点。同时,招收少量的研究生和留学生。1965年,电力高校的数量增加,本科院校为5所。学校规模扩大,在校生为8230人,设有37个本科专业,研究生的数量有所增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电力高等教育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初步形成了层次结构比较合理、专业设置基本配套的办学体系;人才数量基本满足电力工业的需要;教育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到1993年底,电力部所属电力高校有12所,其中本科院校7所,高等专科学校5所。1993年,部属12所高校设置本专科专业共170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33个。年招生8400人,其中研究生280人,本科生5200人,专科生2900人。在校生人数为27000人,其中研究生850人,本科生15800人,专科生10750人。到1999年为止,电力高校为14所,其中本科院校5所(原7所合并为5所),专科学校为9所。设有89个本科专业,126个专科专业;具有硕士授权点50个,博士点17个,并获得水利工程和电气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校研究生达2400多人,本科生为28871人,专科生为15736人。同时,还建立了土木水利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电力高校办学的规模和人才培养质量能够适应电力事业的需要,电力系统高层次人才主要由电力高校培养补充。据统计,1981年至1990年的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共向电力系统输送研究生约4000人,本专科生56万人。其中电力高校和科研单位输送研究生2400人,占电力系统接收研究生总人数的60%,电力高校输送本专科生31万人,占电力系统接收本专科生的55%。这就说明,电力高校能够培养电力系统所需要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已成为电力系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2.电力高校已经发展成为电力科技发展的重要方面军
电力高校特别是两所重点大学,努力把学校办成教育和科研两个中心。各电力高校根据“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发挥各校及学科的优势,瞄准行业科技发展的方向,积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服务。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不同学科、不同行业的联合攻关,已成为科技工作的主流。科技项目的构成更强调综合性、前沿性和创新性。针对这一新的发展趋势,电力高校积极组织跨院系、跨专业的科研合作群体,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如结合三峡工程、大电网和大电厂建设,我国城网、农网改造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组织相关学科专家积极参与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对推进我国电力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电力高校在积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对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各电力高校转变机制、调整结构,把科技创新作为进一步增强科技实力的突破口。电力高校面向市场,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部分科技成果在转化后形成产业。电力高校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电力高校的科研经费逐年增加,科研成果成批涌现。1999年电力高校的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达107434万元。各学校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论文,许多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3.电力高校的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重大成绩,学校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几十年的建设,电力高校不仅数量大大增加,而且各校的整体实力与同类高校相比,处于优势地位。早在1960年,当时的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就已经是全国重点大学。1978年,当时的华北电力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这2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实力进一步增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被国家确定为“211工程”建设学校,华北电力大学作为争取滚动进入“211工程”规划的学校。其他本科院校的建设发展也很快,各校的整体实力迅速增强。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建设取得很大成绩,许多专科学校的实力,在当地专科学校中处于前列。在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中,开展了建设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的工作。经过专家评审和国家教委批准,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5所学校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电力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学科结构比较合理,各校形成了一批优势学科和带头学科。有的学科处于国内领先,达世界先进水平,有的学科经过交叉综合形成了显著的特色。实验室的条件进一步改善,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到1999年底,电力高校共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
电力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由于学校主管部门的重视,各校一直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经过努力,电力高校已经涌现了一批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带头人,他们在国内以及国际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电力高校的教师数量和水平能够适应教学、科研和产业的需要,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比较合理。据1999年统计,全国电力高校共有专任教师4816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530人,副教授1671人。
4.电力高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
各电力高校党委组织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历次全国高校党建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电力高校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积极推动高校德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
学校党委对德育工作负领导责任,校长对学生德、智、体全面负责,学校行政要在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具体落实德育计划,制定规章制度,提供物质保证。由于认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力地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确的政治方向,电力高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优良成绩,受到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所在省、市党委和政府的表扬和奖励。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被评为部、省“双文明单位”;东北电力学院被评为“吉林市文明单位”;上海电力学院被评为“上海市教委文明单位”;长沙电力学院被评为“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被能源部授予“高等教育标兵”称号,并获辽宁省“文明单位标兵”和全国电力系统“双文明单位”称号;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被评为全国电力系统或所在省、市的“双文明单位”。
5.电力高等教育已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电力高等教育经过近50年的发展,无论是高校数量、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经费投入和办学条件,还是教育质量、教育教学改革和办学经验等方面,在全国高等教育界,都是比较突出的,有的方面甚至处于全国高校的前列,为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所以,电力高等教育在全国高等教育中居于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电力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
办好电力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经验是,既要坚持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坚持为电力事业服务。两方面都做得比较好时,电力高等教育就在正确的道路上得到较快的发展,办学水平就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反之,电力高等教育就会走弯路。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条基本经验:
1.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办好电力高等教育的根本保证,是几十年积累的基本经验。电力高等教育几十年的办学经历说明,什么时候坚持这样做,电力高等教育就发展,什么时候偏离甚至违反它,电力高等教育就受到挫折。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多年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严治校,开拓进取,大胆改革,培养电力事业合格人才的经验,是电力高等教育的突出代表,充分反映了电力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
2.必须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电力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在电力部门工作,电力高校的科研课题主要来自电力部门,这就决定了电力高校必须坚持与电力企业事业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只有这样,电力高校才能得到电力部门的支持,培养的人才才能受到电力部门的欢迎,科研才能有明确的方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在工作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有的学校和电力生产部门、科研单位建立董事会,通过这种形式推动产学研结合。有的学校采取定期走访的形式,和生产与科研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实践证明,这些形式都是有效的。电力高校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有自己的优势。只要电力高校主动为合作单位提供合格人才资源和良好的智力支撑,电力企业和科研单位是欢迎的,并且能够取得成功,推动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3.必须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