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校坚持在师生员工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形势教育。特别是组织师生员工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文件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通过学习,加深广大师生员工对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等的理解。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由教授和老干部组成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组,已坚持数年,学有成效。各学校发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或党章学习小组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加强和改进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教育课建设
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就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的重点对象、教育基地的建设、教育的社会氛围的营造、提倡必要的礼仪、宣传爱国先进典型、加强对教育的领导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其中,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刻分析了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强调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意见”指出,要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根据德育的总体目标,科学规划各教育阶段德育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加强整体衔接,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
1995年11月23日,国家教委发布《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大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总结过去,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与中学德育相衔接,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旨在指导全国高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建立全方位德育格局,形成全员德育意识,增强德育整体效果,提高德育水平,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德育体系。
实施德育大纲必须加强领导,必须有健全的领导体制,专门的组织机构,得力的队伍,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必要的经费与物质保证。
1998年4月28日和6月10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教育部会同中央宣传部先后发出《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对高校以邓小平理论“三进”为主要任务的“两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作出新部署,决定在大学本科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8门课程;文科专业还要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要求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从1998年秋季开学后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其他几门课程,凡具备条件的高校要在1998年秋季入学的新生中开始实施,全国所有高校原则上都要在1999年秋季入学的新生中开始实施。
以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使“两课”成为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主阵地。经国家教委专家组考察论证,华北电力大学确定为“两课”改革试点单位,取得了宝贵的改革经验。1992年9月,上海电力学院被上海市确定为《上海市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单位。学院根据“既坚持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的原则,于1992年和1993年先后制定了《上海电力学院德育大纲》、《上海电力学院德育大纲实施细则》,1995年完成了《上海电力学院学生德育大纲》的修订工作。并据此积极搞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电力高校的“两课”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对于指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提高品德修养,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两课”已成为电力高校德育的主渠道,邓小平理论“三进”的主要途径和保证。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
电力高校以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形成制度,被列入学校的教育或教学计划,以多种形式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从1987年开始连续6年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被湖北省团省委授予“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华北电力大学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省部级“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称号。电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得到加强,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文明校园建设,维护校园正常的秩序,参加净化、美化校园的劳动;积极开展树校园新风的活动,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艺、体育、娱乐活动,陶冶情操,健全体魄;广泛进行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些校园文化活动,改善了学校的育人环境,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热情。华北电力学院获得“全国高校学生军训工作优秀学校”荣誉称号,北京动力经济学院的学生社团活动经验曾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刊载。
4.开展建优良学风班活动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从1991年11月开始开展了师生共建优良学风班活动,即校、系机关职能部门联系一个学生班或一个年级,与学生一起创建优良班集体。这一活动增强了教职工“三育人”的责任感,密切了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学相长,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建设。同时,学校在学生宿舍设立了学生工作接待室,每周由党委办公室、学生工作部、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团委、保卫处等的负责人值班,听取同学们各方面的意见。华北电力大学等其他高校也都开展了创建优良学风班、文明宿舍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活动。上海电力学院成立学风巡视组,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5.明确并积极推动高校德育管理体制改革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力高校按照中央的要求,普遍积极推动高校德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学校党委对德育工作负领导责任,校长对学生德、智、体全面负责,学校行政要在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具体落实德育计划,制定规章制度,提供物质保证。这一“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克服德育、智育“两张皮”的不正常现象。
6.积极开拓德育的新途径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实行学分制、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学籍管理制度改革,以及上学要收取部分学杂费等改革后,引起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原来的学生班集体有所松散,按兴趣爱好、宿舍或选修课程所组合的群体迅速发展,学生中的人际关系呈现许多新特点,部分学生心理和精神障碍增多。面对这些新情况,电力高校积极探索、开拓德育的新途径,为学生服务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学生活动中心等,收到了好的效果。各校还普遍加强了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和对课外讲座的管理,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寓教于乐”的群众艺术和群众体育活动,不断探索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新模式。借助现代化手段改善德育条件,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校内电视台及将电视机配置到学生宿舍等。
7.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在20世纪90年代,电力高校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地位,他们的教师职务聘任与其他业务教师一样,形成制度。这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信念和决心。不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职或脱产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位,也推动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的提高。
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专职思想教育队伍的同时,各校注意加强兼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大力推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形成了高校德育工作以精干的专职人员为骨干,以兼职人员为重要力量,广大教职工全员参与的新格局。
8.重视和加强教职工的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
电力高校围绕教学、科研加强教职工的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体现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和培养合格人才这一根本任务上。在进行各项改革、布置教学、科研任务时,强调做好思想工作。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学校其他工作一起进行,如围绕职称评聘、工资晋升、工作调动和解决子女问题等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各学校还抓紧教风建设,坚持开展创建优良教风教研室、“三育人”先进集体活动,并每年进行评选表彰,大力宣传先进集体和个人。各学校还重点加强青年教师教育,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他们。在稳定青年教师队伍,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由于认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力地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各电力高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优良成绩,受到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所在省、市党委和政府的表扬和奖励。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被评为部、省“双文明单位”,东北电力学院被评为“吉林市文明单位”。1991年11月,长沙电力学院获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称号。上海电力学院被评为1996—1997年华东电力集团双文明单位,1997—1998年度和1999—2000年度上海市教委文明单位。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被中电联授予“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9年,学校被湖北省教委评为“思想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华北电力大学于1997年被授予省部级“两课教改先进单位”。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校被评为全国电力系统或所在省市“双文明单位”。
(第十一节)电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化
一、国家关于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决定
1992年11月,全国第四次高等教育工作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意见》,国务院1993年1月转发了这个“意见”。“意见”提出,改革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逐步实行中央与省两级管理、两级负责以省级为主的管理体制。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逐步形成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格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主要是解决政府与高等学校、中央与地方、国家教委与中央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指出,高等教育逐步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体制。逐步改变高等学校“条块分割”、“小而全”的状况,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布局。部门所属学校的管理体制要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中央部门办、中央和地方政府联合办、地方政府办、企业集团参与管理、学校之间联合或合并等不同办法,进行改革。1994年进行试点,1997年条件成熟的学校进入新体制运行,2000年基本形成以省级政府为主办学与管理的条块结合的新体制框架。
1994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座谈会,会议提出,当前要以推动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和调整高校布局为主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并总结出了共建、合作办学、合并、中央部委院校转由地方政府管理以及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高校管理的五种改革形式。国家教委于1996年8月在北戴河召开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形成了“共建、调整、合作、合并”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八字方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今后3年,继续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式,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形成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新体制。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决定》,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体制和布局结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调整的实施方案。
二、电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调整
2000年3月,国家电力公司召开所属学校管理体制调整工作会议,贯彻国务院的决定,部署所属学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工作。会上,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陆延昌就如何贯彻国务院的决定发表了讲话。
按照国务院的决定,国家电力公司所属高等学校的调整方案是:除华北电力大学仍由国家电力公司管理外,从2000年开始,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划归教育部领导,并与武汉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武汉大学;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划归教育部领导,并与北方交通大学合并。其他学校由所在省、市人民政府领导,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由湖北省领导;东北电力学院由吉林省领导;上海电力学院由上海市领导;长沙电力学院由湖南省领导;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由辽宁省领导;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由吉林省领导;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山西大学合并;成立山西大学工程学院,由山西省领导;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由江苏省领导;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山东电力试验研究所合并,仍归属山东省电力公司管理;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正在筹划之中,目前暂由所在地区的省电力公司管理。电力高校划归地方领导以后,有关省又对本省的高等学校进行了调整,有的电力高校与其他高等学校合并组建新的大学,这些学校是: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与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三峡大学,长春水电专与长春建专、长春工专合并组建长春工程学院,南京电专与南京机专合并组建南京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