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即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本。”由于马克思从价值转移方式上又把生产资本分为以机器、设备和生产建筑物等形式体现的固定资本和以原料、材料、燃料、辅助材料及工资等形式体现的流动资本,因此可以认为,他所说的投资就是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形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一种经济活动。西方经济学家通常也把投资与资本联系在一起。例如,凯恩斯指出,投资就是资本设备价值的净增加。为了强调投资与资本的联系,萨缪尔森还特别指出:“对于经济学家而言,投资总是指实际资本的形成——增加存货的生产或新工厂、房屋及工具的生产。通常一般人所说的投资,是指用钱购买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购买街角的地皮或开立储蓄存款的户头。不要把‘投资’这一词的两种不同用法搞混了。如果我从保险柜中拿出1000元,把它存入银行或者从经纪人那里买些普通股票,从经济学上看,投资并未发生。只有当实物资本品的生产通过建造房屋、生产汽车或类似的活动产生时,才有经济学家所说的投资。”显然上述投资,只包括物质资本的投资,并不包括人力资本的投资。
由于资本不仅包括物质资本,而且也包括人力资本,为了把投资与资本全面联系在一起,从储蓄的角度来定义投资是很有意义的。萨缪尔森在给投资下定义时还指出:“投资涉及为了增加未来的消费而牺牲目前的消费”,“投资是指为了增加未来产量而放弃目前的消费”。由于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是由消费和储蓄组成的,因投资而放弃的消费便是通过投资的形式而实现的储蓄,凯恩斯甚至用储蓄等于投资这样一个等式来定义投资。本质上,储蓄的目的和投资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增加未来的生产,从而增加未来的消费而放弃目前的消费,因此,从储蓄角度定义投资的实质并不在于储蓄与投资在量上是否相等,而在于提供这样一个判断标准,即只要放弃目前的消费而着眼于增加未来生产的活动,都属于投资。从这一角度来定义投资,拓宽了投资的界定范围,人力资本投资也属于投资。人们所受的教育和训练并不属于目前的消费,而是为了增加未来的消费才对目前消费做出的牺牲,它的表现形式是消费,而它的实质是储蓄,是在人力上的投资。
以上主要是从生产资本的形式考虑投资的含义。然而,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资本除了生产资本这一形式之外,还包括通过购买金融商品而形成的金融成本。Dowrie和Fuller在《投资学》中指出:“广义的投资是指以获利为目的的资本使用,包括购买股票和债券,也包括运用资金以建筑厂房、购置设备、原材料等从事扩大生产流通事业。”为了涵盖生产资本和金融资本投资,投资的一般定义可以表达为:投资是一定投资主体为了获取预期不确定的效益而将现期的一定收入转化为资本。
2.投资的四个基本问题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从事一项投资活动,首先要回答谁来投资、投资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来投资、用什么方式进行投资等基本问题,也就是要解决投资主体、投资目的、投资客体、投资方式四个基本问题。
(1)投资主体。投资主体是指具有独立投资决策权并对投资负有责任和享有权益的经济法人或自然人。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主要有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投资主体。投资就是由这些法人或自然人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经济活动或交易行为。
(2)投资目的。投资主体投入一定量的货币和其他各种生产要素,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未来的预期效益,从而增加未来的消费。
未来的预期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诸多方面。
(3)投资客体。投资客体即投资对象、目标或标的物。投资客体表现多样性,可以是将资金直接投入建设项目以形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也可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以形成人力资本等。
(4)投资方式。投资方式指投入资本运用的形式与方法。投资可以采取直接投资方式把资金直接投入建设项目形成实物资产,也可以采用间接投资方式通过购买有价证券进行投资等。
二、产业投资
1.产业投资的分类
投资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不同投资的性质和活动的特点,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对投资活动进行科学管理。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对产业投资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投资性质分类。投资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可供较长时间反复使用,并在其使用过程中基本上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和其他物质资料。用于建设和形成固定资产的投资称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改变其存在状态的资金运用项目。用于流动资产的投资称为流动资产投资。在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如果只有固定资金投入,而无相应的配套流动资金,再生产就无法进行。因此,与固定资产投资一样,流动资产投资也是客观存在的。在实践中,把流动资金当作投资,纳入投资规模,有利于新增固定资产得到流动资产的保证,避免固定资产建成不能投产的浪费现象发生。
投资建设固定资产,就是实现固定资产的再生产,它包含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再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进行,是固定资产的简单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是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的简单再生产一般采取大修理和更新两种形式。大修理是固定资产的局部简单再生产;固定资产更新是固定资产的全部简单再生产。当代的固定资产更新一般都是结合技术改造进行,即在维持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的同时,还包含着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有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固定资产外延与内涵扩大再生产在投资建设活动中一般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是互相渗透、交叉在一起的。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内涵和外延及其分类,国家有关部门根据管理的需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规定。例如,固定资产投资按再生产的性质和管理上的要求,可分为基本建设投资、技术改造投资、商品房建设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投资,是指以提高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为主要目的的工程建设及有关工作的投资。技术改造投资,是指对现有设备和设施进行更新和技术改造。其目的是要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达到提高综合效益和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目的。商品房建设投资,是指为住房商品化而进行的商品房建设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他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按照国家现行规定不纳入上述基本建设投资、技术改造投资和商品房建设投资范围的其他固定资产投资。
(2)按投资经营方式分类。投资按其经营方式不同分为经营性投资与非经营性投资。经营性投资又称盈利性投资,是指把资金、土地、劳力、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投入生产领域、流通领域,通过生产经营获取收益而进行的投资。非经营性投资是指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发展和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追求盈利但有社会效益,把资金、土地、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非经营性项目的投资。
(3)按投资用途分类。投资按其用途不同分为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生产性投资是指对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领域的投资。非生产性投资是指对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国防公安、行政单位等非生产领域的投资。
这种分类与按经营方式分类是不同的。例如,住宅投资属于非生产性投资,所建成的住宅作为福利无偿分配时,属于非经营性投资;而住房商品化以后,就成为经营性投资了。再比如,灌溉工程投资属于生产性投资,如果建成后在使用中无偿供水,就属于非经营性投资;如果有偿供水,就属于经营性投资了。
(4)按投资表现形式分类。投资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分为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物质资本是指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质形式,如机器、厂房、建筑物等具有物化形态的资本,在物质资本方面的投资就是物质资本投资。为了形成或提高人的生产能力,需要花费代价和支出,这种支出的结果是形成人力资本,这种支出就称为人力资本投资。
(5)按投资来源分类。投资按其资金来源不同,可分为折旧投资与净投资。折旧投资又称重置投资,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中劳动资料转移价值(C)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净投资,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活劳动新创造价值(v+m)形成的投资,用于追加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折旧投资与净投资之和,即为总投资。由于折旧投资与净投资既可以来源于国内生产总值又可来源于国民生产总值,与此情况相适应,总投资也是既可来源于国内生产总值又可来源于国民生产总值。来源于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妨称之为国内总投资;来源于国民生产总值的,不妨称之为国民总投资。
2.产业投资的特点
产业投资活动除了具有其他经济活动所共有的属性外,还具有其本身所独有的特性,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投资效应的供给时滞性。投资可产生两大效应,一是需求效应,二是供给效应。需求效应是指与投资活动同期相伴而生的需求活动,例如,投资必然伴随着货币购买物资、支付工资,引起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大量需求,从而引起社会需求总量的大幅度上升,其中包括物资生产资料需求量、商品需求量和就业需求量。供给效应是指因投资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从而引起社会总供应能力的上升。需求效应伴随着投资过程,而供给效应要待固定资产形成之后与流动资金结合方能实现,供给效应总是滞后于需求效应,形成所谓的供给时滞,这一时滞长短不一,从而形成投资这种经济活动的独有特性。
(2)投资领域的广阔、复杂性。产业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等诸多领域,涉及工业、农业、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各类投资都有其特有的规律性,这就构成了投资的复杂性。另外,投资的各领域、各行业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一项投资必然引起其他相关领域的投资需求,也必然受到其他领域投资状况的影响,因此投资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经济活动。
(3)投资周期的长期性。投资周期是指一项投资从决策、筹集、投放、使用到回收的整个过程,大致包括三个时期:一是投资决策期,二是投资建设期,三是投资回收期。为保证投资的效益性,每位投资者都希望尽快回收投资,而保证投资短期回收的基础是科学正确的投资决策以及高效优质的建设。
(4)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特点是由投资周期的长期性决定的。投资的预测与决策建立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不可能包容未来时期的变化,因此,投资活动伊始便埋下了不确定性的因素。另外,经济活动的周期越长,不确定性因素越多,尤其是其中的不可控因素将极大地影响投资收益,因此,投资周期越长,其收益的不确定性越强,投资者所冒的风险就越大。
3.产业投资运动过程
产业投资是一个经历着投资资金筹集、投资分配与使用、投资回收与增值的运动过程。①投资资金筹集,是投资运动的起始阶段。社会总产品中的剩余产品价值是投资的主要源泉,也就是社会总产品中用于储蓄部分转化为投资。投资资金筹集就是反映投资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从暂时不用者手里吸收、聚集起来,以供投资主体使用的过程。②投资分配与使用,是投资运动的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是把投资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转化为资产和生产能力的过程。③投资回收与增值,是投资运动的末尾阶段,又是新的投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是在货币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转化为资产和形成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产出产品,实现价值增值,再以新的投资起点,用于扩大再生产投资。
从事购买公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等间接投资,其投资运动表现为投资的交易行为,即投资主体为了获得预期效益而把货币资金不断转化为金融资产,再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过程。投资运动过程,是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进行的。这两个层次是个别投资运动过程和社会总投资运动过程,也就是微观投资运动过程和宏观投资运动过程。个别投资运动过程是社会总投资运动过程的构成要素和基础,而社会总投资运动过程则是各个个别投资运动过程的有机整体。
4.投资的作用
投资的作用表现在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上。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非常紧密,在经济理论界,西方和我国有一个类似的观点,即认为经济增长情况主要是由投资决定的,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从要素投入和资源配置来分析。
从要素投入角度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在投资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和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两个方面。所谓投资供给是指交付使用的生产经营资产。这种投资供给,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向社会再生产过程注入新的生产要素,增加生产资料供给,为扩大再生产提供物质条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是马克思所说的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另一方面,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投资需求是指投资活动所引起的社会需求,凯恩斯在分析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提出了着名的投资乘数理论,中心思想是增加一笔投资会带来大于这笔投资额数倍的国民收入。投资乘数理论表明,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大,其中可控程度也较高。
再从资源配置角度来分析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资源配置最终影响经济结构,而合理的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的条件。经济结构通过生产流通流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利用、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果来影响经济发展,而投资是影响经济结构的决定因素。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平衡发展。
三、投资运行过程
投资运行过程分析包括四个方面:项目投资、竞争性行业、基础性产业、公益性事业运行过程分析。
1.项目投资运行过程
(1)项目投资程序。在投资领域,投资项目是指在一个场地或几个场地上,按一个总体设计进行施工的各个工程项目的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