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000000051

第51章 西部大开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报道主题(2)

五、说不完的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中国西部的资源相对丰富,但是自然环境恶劣,因而,西部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既要考虑到经济的增长,又要考虑到生态的治理,必须有很大一笔资金投到生态环境的治理中,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开发各种矿产资源。不然,很可能出现开发性灾难,陷入“越开发越贫穷”的怪圈。这方面的报道和言论,不论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必须年年有,月月有,使人们对此形成一种警示性认识。具体的事件总是新的,但话题会不断重复,我们需要对此反复提醒。

中国西部的人文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这里是中华文明的诞生地,许多文化类型在西方已经绝迹。然而,现在的传媒报道中,大多把它们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看待。谈到保护,也只是体现在为文化遗迹遮风挡雨,很少体现在对文化内涵的准确把握上。文物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旅游是现代产业,简单地把社会公益事业商业化,这种开发的思路是成问题的。现在这个意义上的文化环境保护问题,远不及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那样强烈,而这两者的重要性至少是同等的。

关于开发与环保的报道和言论,传媒上已经不少,现在的问题在于,需要进一步提出宏观、中观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下面四个问题,现在就需要有较长远的报道规划:

(1)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在西北地区,这已经成为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占全国三分之一的面积,却只有全国八分之一的水资源,而且还在呈下降趋势,自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这方面的报道和言论,除了监督性质外,也要注重弘扬西部人民传统的环保意识和做法,例如,青海三江源地区的27座寺院,周围都是生态保护区,野生石羊可与人们近在咫尺地和谐相处。

(2)科学开发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很可能是西部开发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是由于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文物和遗迹(包括活的文化现场),与作为产业的旅游业之间存在着矛盾,利益驱动下常常是后者战胜前者,建设性的破坏(知名度较高,但经现代重建和严重改建的仿古建筑,已不具有文物价值)正在危及不可再生的前者。这方面传媒的报道误区,现在主要表现在对考古挖掘的商业炒作上,无形中助长了文物和遗迹商业化的势头。

(3)控制人口增长。西部恶劣的环境,使得承受的人口负担是有限的,人口的无控制增长是对环境造成破坏的重大因素之一,现在这方面几乎是传媒关注的空白点,大有文章可做。

(4)对于环保(包括文化环保)的补偿政策。这也是被忽略的问题之一,如果只强调环保而不谈或少谈关于环保的补偿,那只能是空谈环保。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实现环保,需要对环保作出经济补偿,并建立关于这种补偿的监督机制,传媒这方面可做的工作是很多的。从宏观上,需要考虑的有:开发破坏与环境恢复之间的环境补偿、资源输出与资源受惠之间的环境补偿、上游生态保护与下游资源开发之间的环境补偿。这些,均是目前的传媒尚未涉及的领域。

六、提供世界各国各地开发落后地区的可借鉴经验

在中国宣布实行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战略之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开发落后地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这些对于后来者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传媒提供这方面的材料,本来就是自己可以大显身手的业内工作。可惜,现在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和分析文章,只限于个别传媒,而且较为分散。

其中较重要的,是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和俄国的西伯利亚大开发。前者成功的经验较多,特别是法治化管理先行的经验。

后者的经验和教训都有,经验方面是有明确的长期开发战略、重点突出和连续性,以及近年市场经济方式下自我发展的模式。

缺点方面,前苏联计划经济时期偏重一头、单纯物质资源开发而带来经济结构严重失调。类似宏观意义的开发还有英国、西班牙等国对其前殖民地的开发(经验和教训都有,教训更多一些);印度、巴西对其不发达地区的开发(经验较多);日本对北海道的开发(经验较多)等等。

在开发落后地区的法治建设方面,美国开发西部时颁布的《森林法》、《地区再开发法》、《土地开发法》,以及日本的《北海道开发法》等,中国制定自己的《西部开发法》时,宏观上应有所借鉴。中观层次上,美国20世纪后半叶开发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从纽约州南部延伸到密西西比州北部,涉及13州399县、50万平方公里的经济落后地区)时,制定的《阿巴拉契亚区域开发法》(1965年),其周密的法治建设和开发规划,尤其值得中国省级地区开发时借鉴。关于国内区域间的经济援助,英国对老工业区、德国对统一后的东部地区采取的经济政策,值得中国东西部之间借鉴。在设立基金支援欠发达地区方面,意大利的“南方发展基金”、法国的“农村改革基金”、巴西的“亚马逊投资基金”、日本的“开发公库”,以及欧盟的“欧洲区域发展基金”

(ERDF),都有借鉴意义。

除了纯经济意义的外部开发经验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人文生态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也值得借鉴。例如,欧洲各地的天然人文和自然生态博物馆、美国印第安人的保留地、日本一村一品的“造乡运动”,以及中国台湾的“社区营造”等等。

以上这些外部的经验或教训,在中国知晓的人目前还限于少数研究者。把这些东西从专家那里变成公众历史知识的一部分,传媒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七、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对外宣传

一位美联社记者去年秋天说,中国传媒对中国开发西部的报道不多,因此很多美国人以为中国开发西部仅是一场大规模的扶贫运动,而没有认识到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检讨中国传媒这方面的工作,确实多少有些忽略西部大开发的对外宣传。现在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趋势,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不仅需要东部的关注,也亟须全球的关注。

鉴于中国的传媒体制,中央级传媒负有直接的对外宣传责任,但是由于直接的经济利益驱动较弱,目前基本限于完成政治任务的范围,这不利于有效地对外宣传西部大开发。将这种对外宣传与传媒的经济效益挂钩,是改进工作的途径之一。西部各省级传媒具有对外宣传的经济驱动力,但是缺少直接对外宣传的“权力”。从现在较成功的经验看,省级传媒对外点对点的传播是可行的,例如云南的传媒到香港、澳大利亚的媒介上办专栏。还有31家地方广播电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办的广播节目“中国之窗”,也较为成功。

现在中国西部建立独资、合资企业的跨国大公司已有一些,如欧洲维福矿业公司在新疆开发阿尔金铜锌矿、法国拉法基集团在四川兴建巨型水泥生产线、美国百事可乐公司在甘肃建立土豆培养基地、日本马扎克公司在宁夏合资生产数控机床、美国摩托罗拉集团在四川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器件厂等等。如果将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活动,以较集中的方式有效地报道出去,其传播效果比泛泛地宣传“我们好地方”要有力得多。这是一个很好的可以产生“墨点扩散效应”的传播方式,但是目前尚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宣传途径。

对外宣传,特别是面对西方人,与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对海外华人的宣传应有很大的不同。现在中国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对外宣传,适应西方人的文化特征不够。有的文章主张对西方文化圈的受众,宜选择“西部神秘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这个主意定位不高。西部大开发既然是一次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巨大社会变迁,那么就应向西方展示中国西部的雄浑和艰险、机遇和希望,这里既有恶劣的环境,也有顽强的人民;既有让世界惊叹的古老文明,也有当今的某种失落;既有创业的广阔天地,也有未知的艰难险阻。以创业的机遇、探险的魅力来吸引西方人,可能比大讲美丽的风景(更多的地方无美丽可言)、漂亮的姑娘要有效得多。汤因比在谈到西方文明的源头时曾写道:“艰苦的环境对于文明来说非但无害而且是有益的。我们是否有理由进一步认为,环境越困难对于文明成长的刺激也就越强烈呢?”当人们的生活变得过于舒适的时候,一定的艰苦环境和创业机会,反而成了一种追求,这在西方文明心灵深处是一种驱不走的情结。人的心理本来就是很奇怪的。

关于如何对外宣传的具体观点,可能会有不同,希望展开讨论。但是无论如何,这个话题(在中国叫“任务”)也是传媒可以持续报道的广阔空间。

八、持续的西部大开发报道与传媒的经济效益

在中国的传媒走向市场化的形势下,单纯把报道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不会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西部大开发确实是传媒赢得广泛受众的一个持久而广阔的报道领域。不仅西部人关注,东部人更关注,因为那里是他们投资的新的重要区域;不仅中国人关注,外国人也关注,因为那里有新的发展机遇,可能成为新的财源。把持续的西部大开发的报道和言论作为传媒扩大影响、赢得受众的一种品牌来做,真正做出风格、体现人性、实话实说,传媒在中国现有新闻体制内是可以双赢的,即让党满意,也会让受众满意,同时赢得相当的广告客户。

我关注了一下中国的传媒,除了电子传媒的几个专题节目外,印刷传媒中持续开设西部开发专栏或专版的,只有《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家。从2000年4月6日开设“西部开发周刊”

(每期2-4版)以来至今,已经约70期了。这个专刊的策划者自己也没有想到,在该报各个专刊中,“西部开发周刊”的经济效益最好,每月有利润,收益最稳定。海外版副总编辑张首映兼任该刊名义上的主编,这位学西方文论出身的人并不大懂经济学,把工作全然交给了几位经济部的同事。在该刊出版第37期时,他写了一篇文章《双重收获》,谈到一位香港报界朋友评价:

“这个周刊隐约间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不管怎样,这个周刊成功了,成都、西安印点的人告之,幸亏有了“西部开发周刊”,他们那里的发行量才稳中有升。事后张主编当然会“想一想”其成功的原因,他认为,原因可能在于它属于唯一的地域辐射型专刊。我坚持看了该刊自创办以来的几乎全部内容,它确实有自己的独特定位,即以政策探讨为主线来报道西部新闻,坚持图、文、表并重,由经常请专家写小文章谈大问题,形成了一定风格,所谈的内容关乎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大事情,可以覆盖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而该报的其他周刊,均是越办辐射面越小,变成了社区型专刊,并非办得不好,只是读者面有限。

在这里,那位香港报人对“西部开发周刊”获得成功的原因所说的那句话,会对传媒有一定的诱惑力: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关于新闻商品性讨论的几点意见

我偶然读到一本《新闻界》杂志(1994年第2期)上关于新闻商品性讨论的综述。由于原来做过新闻工作,现在又研究经济学,所以看了几行便进入了“情况”,想在这里谈几点意见。

我欢迎严肃的学术争鸣,但对大批判文章将不予理会。

写于1994年底,发表于《新闻界》1995年1期。

一、新闻的党性原则与新闻是商品并不是对立的

几天前,报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我的父亲邓小平》这两本书被盗版印刷了十几万册。那些盗版者绝不会有宣传邓小平思想的觉悟,但他们却知道这两本书是畅销的商品,出售可以获得大利。从这件事我又想到80年代初《人民日报》第一版报眼的一条新闻《长途贩运不是投机倒把》。当时许多从事贩运的农民,只为得到这条新闻而争相购买那天的报纸,把这条新闻挂在扁担上,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他们也许不懂“新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道理,但他们知道这条新闻是他们的保护伞,花一点钱买那天的报纸划得来。

同样的事情还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马克思。他写的《资本论》无疑是在创造革命理论,但在第一卷出版的当年年底,恩格斯对他讲的却是该书作为商品可以获利的问题。他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加着重号写道:“现在正是该书刊登新广告的最好时机,……这样,交换价值就会源源而来。”马克思同样也从这个角度谈到过他的着作,称《资本论》是“文字商品”、“我的商品”。他们当初创办《新莱茵报》和《新莱茵报评论》,有强烈的宣传目的,但同时还为盈利而成立了报业股份公司,因为马克思办报的另一个目的是:“办一个有收入的文字事业。”说这么多,只是要说明一个道理:优秀的具有坚强党性的着作、报刊、新闻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同样也可以是很畅销的商品。新闻的党性原则与新闻是商品通常并不是对立的。如果统计一下,我们的通讯社发的新闻稿被海外报刊采用最多的是哪一类,我想可能就是写作及时、信息量大的宣传党的各种新政策的新闻,而不是那些关于自然、人文方面的珍闻。不论采用者的动机如何,他们视这些党性很强的新闻为商品,并且按照合同向我们付钱。有的文章说,海湾战争期间,西方传媒的报道是为它们的政治制度服务的,而绝没有遵循“商品运行的客观规律”。这不是事实。的确,当时的报道有些是在为它们的政治制度服务,但也是遵循着商品运行规律的,即把新闻作为商品出售。CNN和其他一些较大的媒介集团,因此在战争中发了财。

我国当时关于战争的绝大部分电视新闻镜头,也是根据合同向西方的电视新闻社买来的,人家不会因为内容有为其政治制度服务的因素而白白送给我们。

显然,不论是广义的精神产品,还是狭义的新闻产品,都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它们。它们可以反映强烈的政治立场,同时也可以作为买进卖出的商品进入信息流通市场。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一些套话空话连篇、没有多少新闻价值的新闻,虽然作者的目的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会受到冷落。在这个意义上,新闻成为商品是一件好事,这迫使我们必须改革新闻写作的旧模式,按照新闻规律写新闻,以便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这里还有一个用什么衡量党性标准的问题。如果一条新闻就像邓小平批评的那样,“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这是形式主义。它看起来很有党性,其实是最没有党性的。而写得及时、信息量大、形式活泼的新闻,不论是报道新政策的出台,还是报道重要会议、领导人讲话,都会实现它们的商品价值,并达到预期的宣传目的。

二、新闻是商品与“有偿新闻”是两回事从关于新闻商品性讨论的一些文章中,可以看到有的作者似乎不知道新闻作为商品的交换发生在哪些领域,因为他们把用钱买(严格说就是贿赂)发表新闻的权力,归罪于讲了“新闻是商品”这个观点。所以,我们需要讨论一下新闻交换的领域问题。

同类推荐
  •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全面阐述了舆论监督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在目标、理念和实践意义方面与正义精神的高度一致性;分析了舆论监督作为现代社会的政治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论述了舆论监督之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揭示了舆论监督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体系以及在价值传播系统中的作用;通过中西方舆论监督比较、舆论监督案例评析,试图解析舆论监督在促进中国法制建设、推进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索舆论监督方法的规范化、合法化,从而寻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模式,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会”是指班级管理人员根据一定的教育指标,组织所有同学举行班集体活动。老师要参与指导,把握方向,关心学生需要及发展过程。按照活动设计、活动准备、开展活动和总结工作的顺序,有步骤地进行该主题活动。内容要广,可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目标不可单一,要有综合性,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要多样性: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参观式和课题式等,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要组合在一起,要有创造性和趣味性。总的来说,好的集体活动可以提高集体人员的素养,也能促进集体发展。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采用夹叙夹议的编写风格,叙述的是事例,议论的是道理。为了最终能让读者更广泛、更深刻地明白教育道理,本书一般通过“生活事例—生活道理—教育道理—教育案例”这种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行文方式,实现“顺理成章”的阅读品质。
  •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本书分为教师篇和学生篇。结集的文章是北方民族大学教师教学科研活动与学生求知求学经历的生动再现,集中反映了该校新老教师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精神面貌,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及温馨的师生情谊等。
热门推荐
  • 心理游戏训练营(超级智商训练营)

    心理游戏训练营(超级智商训练营)

    著名科学家霍金说过:“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你就会比别人更接近成功。”思维能力在人的成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岗位,面对什么问题,拥有活跃的思维,都是你能否快速走向成功的最关健因素。全面开发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其重要性远排在教授具体知识技能之上。
  • 邪王绝宠:极品王妃很倾城

    邪王绝宠:极品王妃很倾城

    山谷中,她伫立谷底,风清傲骨。大殿上,她身披霞衣,绝代风华。昔日惨绝,她铁腕报与仇敌。今朝璀璨,她脚下铺满血色。揽钱财,收民心,她是北明第一摄政王妃。纳商部,兴军防,她得四国尊敬爱戴。助前世恩侣,惩前世仇敌,她使太子匍匐于地,跪拜裙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以此生为报,抑前生情断。
  • 接吻简史

    接吻简史

    接吻是人人都了解的事,但其来龙去脉鲜有人知,丹麦学者克里斯托弗尼罗普教授围绕“接吻的历史”这一主题,详细考察了西方世界的接吻历史,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关于“吻”的历史发展和文学演变之路,将“吻”分成爱情之吻、友谊之吻、敬重之吻、和平之吻、柔情之吻等形形色色的类型,用大量的引经据典和诗歌故事,将接吻的整部历史写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书中配以大量世界名画及精美插图,与吻的罗曼文学史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本美轮美奂的接吻之书。
  • 重生之偶像大大

    重生之偶像大大

    经历过重重背叛的她,最终死于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手下,重生之后发誓血葬血偿……重生加学霸如‘男’神的她碰上冷酷加强势加……闷骚的他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全球娱乐大亨

    全球娱乐大亨

    消防队员王珂,在一次火灾营救行动后发现自己居然意外的穿越到了一个类似地球的新世界。自此,一心想成为大明星的王珂开始了他的梦想之旅。
  • 山村名医

    山村名医

    为了保护姚玉莲不被欺负,刘大柱挺身而出。他学医术,练武功,救死扶伤,带领村民勤劳致富,从一个落魄的毛头小子变成远近闻名的大人物。村里的小媳妇大姑娘不淡定了,连城里的年轻女老板,还有女明星女老外都争先恐后的要跟他交朋友。“大柱,快到我的碗里来……”“不去,俺要回去给媳妇讲故事……”
  • 娜娜

    娜娜

    娜娜被游艺剧院经理看中,主演《金发维纳斯》获得成功,巴黎上流社会的男士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先后由银行家斯泰内和皇后侍从米法伯爵供养,成为巴黎红极一时的交际花,把追求她的男人的钱财一口口吃掉,使他们一个个破产,有的甚至命赴黄泉,而她最终也孤独病逝。
  • 唐月剑侠情

    唐月剑侠情

    盛世乱世,命运交替,但,我从来没有做错任何事,这,不该是我们的命运
  • 修士的都市情缘

    修士的都市情缘

    一场生死,改变了武君的人生。他练功、泡妞、打抱不平,按照自己的意愿,高冷潇洒地一步步走向巅峰。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