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000000037

第37章 我国新闻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2)

例如,听到某位领导同志讲了个新名词,往往会立即看到进行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的论证,个别文章甚至到了驴唇不对马嘴的地步。有些出于树“学”目的文章,效果却不佳,因为犯了同样性质的毛病。例如,提倡尊重新闻规律,一时就出现一批论证新闻规律的文章,几千字的稿子一下列出“规律”几条至十几条。其实,这些条不过是新闻工作的某些特点。科学规律怎么会这么容易发现呢?马克思的价值规律表述起来100多字就够了,可是为了发现、论证它,他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写了一千万字,还没有最后完成。

再如,“学”现在受到重视了,于是,本来是新闻学某个方面的具体研究课题,便都升级为“新闻学”或“新闻学”。

这几年这类“学”增长速度极快,由于要编《新社会科学词典》,有人收集了不少,真的提笔写词条,便发现从定义到内容都无法作为一门“学”。作为一门“学”,需要有独立的基础理论,可是这些“学”几乎都谈不上这一点,除了“学”的名词外连比较系统论证它的论文都很难找到。看来,小题目上使用大字眼,除了满足一种心理要求外,别无益处。

这几年,借鉴外国社会科学和科学方法论成为时尚。这件事做好了,会促进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但就新闻学而言,却总有一些赶时髦的倾向,一些论文虽很少政治术语了,但又充满了流行的外国概念。如果有新的认识当然很好,但是新瓶盛旧酒,外国名词成了装饰,拆穿了不过是把一些人所共知的新闻现象变得神乎其神而已,有些对外国的名词的含义也没有弄懂,却论证了数千言,闹出笑话。这从另一个方面使人感到新闻无学。

除了硬搬外国名词外,我们自己创造的也不少,其中有的真的有些门道,读了使人受启发,但也有一些是在语言上耍花架子,把新闻写作上的对偶句和新的时髦用语搬到新闻学术研究中来。看来,还得讲究一点“理论良心”。马克思的学术着作,只要有一点地方没有把握便宁肯不发表,他说他的理论良心不允许他发表。后来多少人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找他的引文毛病,结果都以失败告终。马克思的这种严肃的治学态度,值得很好地提倡,它对树“学”大有帮助。不然,人家读了几篇新闻学论文,会说:噢,这就是新闻学呀?咱们拜拜吧。

(4)有学无派。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很重视“和为贵”,它对处理社会关系也许是有用的,但对学科建设却其害无穷。

有不同的学派和学派间的论争,才能使学科有所发展。但我国的新闻学研究,近年来却一直致力于学术观点上的统一。

偌大的国家,各路新闻学的研究、教学人员把能量内耗在各种“统一”的标准教材上,搞出来的东西像一块块被水冲击过的鹅卵石,平滑无奇,给人留不下印象。本来,作为一门学科,各个新闻研究、教育机构应该形成自己的学派和风格,有各自的代表人物和着作,培养各自的学生。现在从学生起,一概统一口径,学术观点与老师的对立就别想毕业,指望日后有系统的新闻学,这本身就是矛盾。保持并发展各学派的特点,同时防止“近亲繁殖”,是新闻学发展的条件。学术上的派别与计划经济、政治上保持一致完全不是同一个范畴的问题,把学术分歧扩展到其他领域,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的副产品,它早应该失效了。当然,对很成熟的学科来说,学派林立会互相牵制,影响学科发展;而对新闻学来说,现在却是苦于学派太少,且不成形。

针对这些问题,新闻学研究界的自身建设是当务之急。首先,要明确新闻学的研究对象,重申四十多年前的旧话:新闻不是政治本身。

其次,这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新闻学研究的水平,研究人员得系统地深入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再不能靠“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等大白话过日子,也不能靠半懂不懂的流行性新名词装门面。做学问,就得踏踏实实,甘坐几年冷板凳,不要急于发文章,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现在新闻学尚无多少理论,需要它成为“学”,就得付出时间、人才上的代价,要求知识水准尚不高的一些人能够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一套套新闻改革的方案,是不现实的。当然,坐冷板凳是个形容,研究新闻学当然离不开实际新闻工作,“坐”的过程也是可以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如对某一新闻机构的受众进行调查等。但在总体上,不能急于让新闻学研究马上解决很大的问题。

第三,明确实际新闻工作、新闻学研究的分工界限。这件似乎不成问题的事所以提出,是由于近几年新闻职称评定中出现一种现象:不管条文上有没有规定,发表在新闻学术刊物上的一两篇论文往往会成为天平上的重砝码。本来,大家关心新闻学的研究、写一些论文是件好事,一旦它成为评定新闻工作职称的砝码,事情就变得复杂了。于是,大家都往学术这个不大熟悉的方向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的学术性质。

这在客观上不利于树“学”,参加评职称的人也为之苦恼。希望职称评定机构作出明确规定,评定新闻工作职称的依据是新闻工作实践、是新闻作品,就像新闻研究界的职称评定不以新闻作品为依据一样。实际新闻工作和新闻学研究有各自的领域,并无贵贱之分。当然,这里绝没有实际新闻工作者就不会写新闻学论文的意思(应当提倡新闻工作者也写学术论文),而是指目前的一股潮流。

第四,新闻研究界要有自知之明,意识到本学科在社会科学中学术水平低下的状况,奋发赶上去。学术水平是不能以数量对质量的。我国新闻学着作、论文中平庸的居多,与缺乏自我认识有关。近几年不少人的论文力作,投之我国社会科学的大雅之堂《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无一命中。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怨人家不重视,而要多看几本《中国社会科学》,找找学术研究上的差距。在新闻学研究中显得水平还可以的东西,摆到社会科学的大雅之堂上,就相形见绌了。有了这点自知之明,才会对自己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然,总是在新闻学这个小圈子里自我欣赏,新闻学就摆脱不了新闻无学的影子。

我国新闻学向何处去?我认为,从方法论上,要改变过去简单推理的单纯定性分析方法,把它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并建立在大规模数量分析的基础上。我国自1982年北京受众调查以来,各新闻单位,尤其是广播电视部门,已经建立起定期的调查网系统,它们为新闻学研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条件。马克思说: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目前新闻研究界多数人尚不懂电脑的现象,应在几年内逐步消除。在信息时代,面临如此庞大的新闻事业,还只靠原始的“性”去论证问题,怎么行呢?

根据现在的新闻体制、文化传统,在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上,我国历史上新闻学研究中的两种倾向都要保持。党的传统新闻学研究,一向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重视毛泽东等中国党的领袖的新闻思想,但对马克思、恩格斯、倍倍尔、威廉·李卜克内西、卢森堡、列宁、斯大林、葛兰西、加香、库恩·贝拉、铁托等国际共运领袖的新闻思想,却研究得很少。这是一个思想宝库,其中不乏许多现代传播学理论的思想萌芽,我们对此还相当生疏。因此,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不是过时了,而是应当有一个新的起点。

另外,现代世界主要国家的新闻学研究成果,已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的新的重大课题,它包括美国传播学、欧洲各国的传播学批判学派、德国的理论报学和广报学以及联合国的发展新闻学等等。在借鉴外国的学说时,我们也容易形成一哄而起的现象。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美国的什么东西都吃香了,一时人们只知道外国有个传播学,后来才多少知道一点传播学批判学派。

至于德国的新闻学,尽管它的历史比美国悠久,却没有出现一篇介绍性文章。最近我写《未被认识的文化威力——报学基础》

这部世界上最长的新闻学巨着的词条,除了书名,一无所知,连作者奥托·格罗特的生辰忌年也查不到,深感我们在研究外国时赶浪潮的害处。

总之,努力提高新闻学研究的质量,改变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运用科学方法论替代原始的简单推理,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与现代新闻学研究结合起来,即是我国新闻学明天的任务。

1978年以来,我国的新闻学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作为新闻学研究者,我却讲了本行业的许多坏话,肯定会有不同意见和引来责备,但有一点也是事实:我国新闻学研究处在一个转折点上,新闻界不满意,新闻研究界也感觉到它在徘徊之中。

因此,新闻学的命运本身成了研究课题。新闻学的救世主是新闻研究界本身。我希望以此砖引来众多的美玉,以树“学”、壮“学”,使它能够自立于社会科学之林。

同类推荐
  • 让对手偃旗息鼓的“制胜宝典”:“骂”得漂亮

    让对手偃旗息鼓的“制胜宝典”:“骂”得漂亮

    上司骂你,同事损你?老婆气你?……不要气急上火、出口成“脏”。人吵我辩,人骂我驳,人欺我反。只要辩得“巧”,驳得“绝”。不但可以四两拨千斤,让片言解万纷,还可以凭着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的本事,辩驳得对方心服口服,使人际关系更上一层楼!现在,赶快翻阅本书,把自己修炼成一个“骂人”高手吧!
  •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没有一开篇就介绍各类具体公文的写作与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了这些文字,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夯实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袁宝华文集第九卷:永远的怀念

    袁宝华文集第九卷:永远的怀念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为了更好地出发

    为了更好地出发

    本书是一本围绕转型发展这一主题,总结了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典型经验,同时收集了其他一些地区在类似领域转型发展的先进经验。全书分为总论篇、魅力北湖篇、实力北湖篇、生态北湖篇、开放北湖篇、幸福北湖篇六部分,共38篇报告。
热门推荐
  • 洛朝殇华录

    洛朝殇华录

    岁月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人短短的一生能守护多少人?流年匆匆忙忙可堪回首故土成殇。他还是个孩子就算他轮圆了胳膊,也挡不住汹涌而来的悲伤。“你叫什么”“赫...赫连画瑜“”我叫楚烨礼,以后我就是你的朋友”那一刻未来的帝王遇见孱弱的女孩,女孩眼眸里满藏忧伤。
  • 重生之一世完美

    重生之一世完美

    一觉醒来,重回初中的杨华,踩着阳光,走上康庄大道,誓要弥补遗憾,只愿这一世完美。
  • 姬陵

    姬陵

    她本为妖,活了几亿年却还是有一颗童心,只在人间的十几年她本可入仙班却为情放弃一切做尽坏事剔除仙骨灵根,一人一魂虽阴阳两隔但心却在一起......
  • 初遇之青春回忆录

    初遇之青春回忆录

    初遇的那个夏天系列小说,本小说为了填补《初遇的那个夏天》的bug,和《初遇的那个夏天2》的后续故事!
  • 傲世紫瞳:逆天九小姐

    傲世紫瞳:逆天九小姐

    就因为她天生异瞳,月圆之夜一头黑发会变成银丝,所以她是妖女?她就该死?她,本是北国公主,却惨遭背叛,成亡国公主,一朝重生,她变成了她,撕破继母假面貌,斗破庶姐白莲花。亡国之仇不可不报!可这个男人是怎么回事,腹黑狡诈地贴上来:“璃儿,你的仇便是我的仇,咱们一起报!”夜璃:“......."
  • 绝世女帝天才九小姐

    绝世女帝天才九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佣兵女王风珞阑,是各国都想抓到的神偷风珞。却因一次丢人到姥姥家的死法穿越到了枷栗王朝成为了一个其父不祥,其母失踪的野种。当她成为她时,就让你们这群古代人睁大你们的24k纯金狗眼好好看看,全系灵术师是废材吗。琴棋书画舞样样精通是草包吗。神兽?烛龙算不算。宠物?九尾妖狐算不算?卧槽。想欺负老娘让你看看什么叫神器。
  • 英雄联盟之逆天学生

    英雄联盟之逆天学生

    一次煤气罐事故,林晨和他的电脑一起被炸上了天,然后就穿越到了正在加载中的英雄联盟里。坑坏了剑姬,气死了鳄鱼,玩傻了提莫,掐死了死歌。而在现实中,带着女警架AK,牵着萝莉放大火,抱着阿狸上新闻,刮着光辉的鼻梁。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是你抄我的。
  • 压迫强制系统

    压迫强制系统

    一款让人强制改变和压迫主角变强恶搞系统,内容生活百态出乎意料,口味较重。
  • 命运之宛若天堂

    命运之宛若天堂

    该剧讲述了主角卫宫士郎在一次意外中召唤出古代英雄,被卷入一场名为“圣杯战争”的事件,为了实现老爹,卫宫切嗣的理想,而决定参与这次战争,然而自己的学妹,间桐樱也同样被卷入,为了解决她,背叛了自己从小的理想,10年活下来的信念由理想转化为保护一个人……FateHeavensFeel小说(命运之宛若天堂),游戏Fate/StayNight的最后一线,间桐樱线。简称HF线(宛若天堂),该线中亦提到的HeavensFeel翻译为“天之杯”,是“五大魔法中”的“第三法”。此线路揭示了圣杯战争的本质。也是最为阴暗的线路。
  • 末代天策

    末代天策

    叹一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问一句世道诡谲,能否不忘初心?一百余载,山河变幻沧海桑田,只待承启;丰庆六年,英雄并起风云聚散,归看青鱼。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利御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