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000000036

第36章 我国新闻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1)

写于1987年底,发表于《新闻传播》1988年春季号。

新闻学是不是一门科学,这个问题自它问世就争论不止。

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新闻学1899年传到日本,1902年从日本传到中国。当时,在美国留过学、观光过欧洲的日本人松本君平回国后写了一本书,名为《新闻学——欧洲与美国的新闻事业》,并在他创办的东京政治学校讲授。他在该书的序言里写道:“最近欧洲与美国的学者,渐渐感到有必要把新闻学当作一门学科来研究。有的大学已经设置了新闻学的课程。这的确是文运的进步、政治学的发达,值得庆贺。”“然而,世上仍然有人否定新闻事业在学问上的研究价值。其实,如同法律家需要学习法律、经济家需要学习经济学、医学家需要学习医学一样,谁也不能否认学习新闻学的必要性。新闻经营是需要巨大的脑力劳动和资本的事业,谁说新闻记者不需要学习新闻学?”在当时的日本,松本的呼吁和者盖寡。尽管他干劲十足,但他的《新闻学》却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日本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状态是:我们进报馆之前没有学过新闻学理论,现在不照样工作得很好吗?有的报馆领导人甚至说:新闻学是一门多余的学问,本馆不欢迎学习新闻学理论仅一知半解就目中无人的学生。

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杜平群慧眼识书,把《新闻学》译成了中文。在中国新闻学史上,它成了第一本新闻学着作。其实,在此之前的中国报人,已写了不少研究新闻事业的论文。自1874年始,首篇是王韬的《论日报渐行于中土》,随后他又写了《论各省会宜设新报馆》、《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计》,反映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自强的信念。其他的名篇还有郑观应的《日报》、陈炽的《报馆》、陈衍的《论中国宜设洋文报馆》和梁启超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等。这些论文虽为一两千字的古文,学术气质蛮浓。从这些论文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我国新闻学研究一开始就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把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严格限制在新闻事业本身;另一种是把新闻学与政治密切结合起来,使新闻学成为政治学的一部分。

从百日维新到辛亥革命,新闻学作为政治学的一部分在变法人士、革命党人那里发达起来。辛亥革命时期各地革命党人利用假新闻造成全国各省倒戈的声势,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清廷很快隐退。然而,政治上的胜利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新闻本身就是政治,新闻学的名声不大好了。1918年,蔡元培力主新闻有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得到一代青年人的响应,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高尚德等均为第一批会员,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我国早期三大新闻学着作(徐宝璜《新闻学大意》、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奠定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到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已出版新闻学着作190种,有了一批大学新闻系、专业。由于国民党政府把新闻看作政治本身,对新闻事业严格控制和扼杀,国统区的新闻学研究陷于停滞状态。而在解放区,中国共产党兴起了新闻学的研究。1941年7月,延安中央研究院设立新闻研究室。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以后,研究新闻学成为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任务之一。作为这次新闻学研究的总结性论文《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陆定一),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新闻不是政治本身。解放后,毛泽东也曾提倡领导干部学一点新闻学。

新闻不是政治本身,但不等于新闻与政治无关。在我党的新闻学研究中,同样正常地存在着我国早期新闻学研究中的两种倾向。基于中国新闻事业体制的历史传统,两种研究倾向融合为一体,是中国新闻学的特色。1947年在华北解放区出版的恽逸群的《新闻学讲话》,可以说是这一结合的范例。这本着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以新闻事业本身为研究对象,同时又贯穿了党的一些宣传理论,但注意不使后者喧宾夺主。由于作者从50年代初起处于冤案中,因而书本身也几乎无人知晓。

1954-1955年学习苏联新闻学,一方面推动了我国新闻学研究,一方面也带来了教条主义的影响,新闻学中的政治因素开始强化。不论怎样,这还属于研究中正常发生的事情。到了“文化大革命”,陈伯达、姚文元的大文章《把新闻战线的大革命进行到底》,完全将政治等同于新闻学,于是,新闻在10年内真的无学了。如果说还是“学”的话,它仅仅是那篇大文章的四句话:1)新闻的根本任务是宣传毛泽东思想。2)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3)将新闻战线的两条路线斗争进行到底。4)报社人员的思想革命化。动乱时期的10年,给一代新闻工作者的印象比和平时期的20年、30年要大得多,现在新闻无学的一些认识,相当程度上与那个动乱时代将新闻学的政治因素推到极端有关。

败一种“学”的名声相当容易,但树一种“学”的威望却十分艰难。1978年以后,我国的新闻学研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指导下,进入了一个兴旺的时期,至今出版的新闻学着作约有四五百种,发表的论文数千篇甚至更多。可是,新闻无学的看法依然很普遍。除了体制、传统的原因外,新闻学研究界在努力树“学”的过程中,本身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近年来是我国新闻学的黄金时期,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多的新闻学论文和着作,这是令人振奋的。但是,一些新闻学论文和着作又无意中仍使人产生新闻无学的看法,原因有如下几点。

(1)把新闻学变成了对领导同志指示的片释。新闻学是一门科学,应当有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历史研究。它与从党务、政务角度对新闻工作的指示虽有联系,但绝对是两回事。也许是受新闻报道中“吃透上头”习惯的影响吧,一些新闻学论文的论题,是从各种指示中来的。具体的指示依情况经常变化,于是同一作者的论文便会出现今天和昨天打架、明天又会与今天矛盾的现象。如果请人读了这类文章后要他承认新闻学,确实勉为其难。领导同志对新闻工作的指示要执行,有的需要解释,应由具体工作部门去做,新闻研究界知道了,考虑到这些因素就行了。不然,新闻学就会成天围绕这类繁多的指示转而拔不出来。如果领导同志对学术问题发表意见,同样没有必要去片释。在学术领域,意见不会因社会职务高低分出等级,领导同志在这个领域里也是一名普通的研究者,不需要也不应该由其他的研究者代他发挥阐述。

(2)把新闻学变成了政治报告或经验总结。作为一门科学,应当有自己的成套术语,这些术语有特定的含意,不会混淆于其他学科。我国现在的新闻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围绕“指示”

进行研究的习惯,因而许多名词概念是从政治报告中来的。在学科初创时期,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可是几十年过去了,仍然停留在一连串的“性”上,实在说不过去。这样的新闻学论文,几个例子加上一个性,几个性加几句归纳,最多是一种公式化的经验总结。现在还有一种性大发展的趋势,本来只有几个比较常见、固定的性,已经增加到几十上百个。一般地说,每门学科都会有少量具有科学含义的“性”

的名词,但如果一篇文章充斥随时发明的“性”,其科学的程度就值得怀疑了。我们的新闻学研究应该从众多的“性”中解放出来,从“报纸的性质、任务、作用”这类简单的推理命题中解放出来。

(3)过于匆忙地解决自己尚没有掌握的问题。学术论文需要具备论题、论据、立论、驳论、数量分析、定性分析、结论等多种结构成分。我们一些新闻学论文,还不大具备学术论文的特点,原因可能在于把新闻工作的某些作风搬到了学术研究领域。恩格斯曾经讲过新闻工作的优点,它使人变得机智,同时也指出其弱点,即“新闻事业使人浮光掠影,因为时间不足,就会习惯于匆忙解决那些自己都知道还没有完全掌握的问题”。新闻报道的有机运动会克服这一弱点;可是对新闻学研究来说,这是大害。

同类推荐
  •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国际传播受众理论、方法和实务的专门著作,也是一本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有三大特点:一、对中外国际传播受众的概念、特点、研究演进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二、详细介绍定量与定性受众调研方法,并对互联网受众测量和调研方法进行了创新性探讨;三、总结归纳国际传播媒体受众工作的特点、原则和反馈等管理机制,并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动向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对于从事或有志于从事受众研究、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国际传播研究或相关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实务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 教研感悟

    教研感悟

    本书是作者近二十年来在教学、教研工作中的所感所悟,有教学论文、教学随笔、课题报告、教学评价、教学分析等。选文围绕教育研究,中学语文教育学,教学质量评价,课题研究四大板块,集中展现了作者对教育教学热点、语文学科教学等的独特思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理论指导意义。
  •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国内第一本从民商法学视角考察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史的学术专著。全书以新闻出版改革为背景,以转型期各报业集团法人定位的不同时段为经,以各家报业集团在三个时间段的不同表现为纬,深入细致地论述中国报业集团从事业法人走向企业法人的转变原因、发展进程、组合模式、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异同,旨在探寻建设中国一流报业集团、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腾飞的发展路径。对于深度了解当代中国报业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报业集团的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支撑,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报业理论有一定意义。
  • 办公室标准文书写作1001例

    办公室标准文书写作1001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办公室文书的写作应用越来越广泛。办公室文书写作是办公室人员必备技能之一,《办公室标准文书写作1001例》为您提供了数十种文书写作,是广大办公室人员必备的写作和管理的工具书。您可以随时从中提取所需要的样本作参考。
  • 胡华文集(第六卷)

    胡华文集(第六卷)

    本书是胡华文集的第6卷,收录了胡华生前的书信、笔记、自述性文字等,反映了胡华作为一名学者,其对待治学和生活的严谨态度,全面展开了他的学术思想以及对于人生、治学的看法。
热门推荐
  • 大魔小仙

    大魔小仙

    一个平凡淘气的医家后人,意外吞服仙药,白日飞升,却被卷进漂浮六界之外的浮光洞,误将魔尊认为天神哥哥。离开浮光洞后,魔尊为保村民,被天界禁锢封印,她为救魔尊大闹天宫,却误将与魔尊长得一模一样的上神琴曦认为师傅,下定决心,此生只一个目标嫁给天神哥哥。只是谁才是她心中的天神哥哥呢?魔尊为她誓灭六界!神尊为她沉睡不醒!魔尊说:她在,六界在。她若不在,六界也将不复存在。神尊说:六界安好,她安好。她徘徊于两尊之中分不清彼此,只因他们本是孪生兄弟!虐心升级,他们该何去何从?
  • 琴议篇

    琴议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有座山

    有座山

    到底都发生了什么,小爷我穿个越容易吗?怎么就摊上这么个倒霉师傅,还有这些玩家是什么情况?小爷我到底是玩家还是NPC?这个大陆到底是肿么了?说好的金手指呢?不会就是这死要钱的笔记本吧?坑爹呢~
  • 丰子恺散文精选

    丰子恺散文精选

    小读者们,相信你们对丰子恺的漫画都不会陌生吧。他的漫画往往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而且内涵丰富的意蕴,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又忍不住思绪万千。在中国二十世纪的画坛上独树一帜。《丰子恺画集代自序》中作家自己曾写道:“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这可以说是丰子恺一以贯之的创作理想,不仅体现在其漫画创作上,在他的文学实践上;也是如此。
  • 从来没有拥有过

    从来没有拥有过

    如果我拥有的所有,最后都会彻底失去,那我宁愿从来没有拥有过,最起码,不会痛。
  • 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你的心理是否已然失衡?比如总会因一些小事而生气,因生活的繁琐而烦恼,因工作压力而沮丧,因人生的艰辛而消沉,因一次次的失败而抑郁,因人际关系关系的复杂而不知所措?果真如此的话,就要好好地平衡一下自己的心理了。《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帮助广大读者找到内心的平衡状态,使大家摆脱忧郁、沮丧、自卑、愤怒、傲慢,自负的不良情绪,重拾自信、乐观、积极、淡定、从容、平和的心态,从而使大家在平衡了自己内心的同时平衡好自己的生活。
  • 天涯月明行之孤帆远影

    天涯月明行之孤帆远影

    本人原创的《天涯明月刀》同人武侠风小说,脑洞也在不断的更新中越开越大,多主线辅之若干支线剧情的同步推进,展现百年间江湖的沧海桑田。
  • 翎天魔道

    翎天魔道

    天地之间何人在执棋?谁为棋手,谁又为棋?对弈之人,可曾想过这皆般风雨?棋手,如何?棋盘,又奈何?对弈之人,可曾想过,在棋子眼里,他们,亦是棋子棋落处,风云起,白子黑棋,杀阵四起。若对弈之人视我为子,我会以事实证明棋子,微小,倒也能改天换地,搅的天地满盘风雨一人,势微,但也能斩天论地,搅的天下烽火四起要逆这棋盘,吾一子,足矣要断这命格,吾一人,足亦
  • 投胎管理员

    投胎管理员

    作为三界的投胎管理,有朝一日,被贬凡间。那些年,从他这里转世投胎的凡人,都必须听从他的调遣......言出法随......
  • 恶魔哥哥好可怕

    恶魔哥哥好可怕

    她不明白,为什么优雅的哥哥,要带着不清醒的醉意夺去她的清白。她更不明白,在她发现已有他的孩子时,他却将他的未婚妻领到了家里,彼时,她才发现,他眼里那浓到化不开的恨!他用这世上最残忍的方式对待她,直至她心如死灰,逃离这个梦魇般的国度。强势归来,而他也发现当年的真相比他了解的更残忍,一切,又将如何逆转?(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