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4800000047

第47章 中国大陆传播学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走向(2)

2000年,教育部在普通高校设置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三个国家级新闻传播学研究基地。2002年,武汉大学设置了跨区域、跨行业的媒介发展研究中心。一些高校还设置了国际广告研究所、品牌研究所、网络传播研究所、现代广告研究所等不同层次的传播学科研机构。由此,传播学的研究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经过教育部批准或备案,复旦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四所高校正式设立了传播学本科专业(专业代码是050305W)。至此,大陆的传播学教育形成了本、硕、博层次递进的完整的体系。

二、大陆传播学教育的特色与问题

经过发轫——突破——高速发展几个阶段之后,现今的大陆传播教育已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纵观大陆传播学教育的现状,有这样几个特点值得注意。

第一,大陆传播学教育体系建构过程的“外启-倒置”型。

1978年以来,伴随着大陆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和社会生活国际化的进程,传播学在大陆的发展,经历了先由学术思想的引进、扩散,再到学科的建设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是大陆确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开放的目标模型的关键年代,正是在这一年代的后期,国家才明确承认传播学的学科地位,并且形成传播学教育的第一批博士点和硕士点。尽管属于“三级学科”的传播学分支学科广告学、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等本科专业,在此以前已有很大的发展,但直接以“传播学”为名称的本科专业,却是在2002年才得以正式建立。因此,在引进、消化国外传播学的过程中建构的大陆传播学教育,在学科建设上,经历的是“由高而低”的“倒置”式的建设顺序:博→硕→本。

第二,开始形成传播学对传统新闻学的整合趋势,并初步建成传播学的学科群。在我国传统新闻学需要重新选择研究理念和学术话语时,正是一批有胆识的新闻学者冲破重重压力,把传播学引进中国,并且加以研究。传播学的引进,不仅拓宽了我国新闻学科的研究视野,带来研究内容与方法上的变革(例如,定量研究的理念和方法的引进,导致媒体内容分析、受众研究、视听率调查成为重要研究领域),而且为新闻学研究观念的转型和学科整合提供了重要参照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我国新闻理论的研究理念,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大体上经历了“党报”本位、“新闻事业”本位、“新闻”本位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基础理论分别是党报理论、报纸学说、传播学。20世纪90年代“新闻”本位理念的建构之所以能够成立,主要是因为把新闻传播现象置放于传播学的视野里进行解释和多维透视。由此,也导致了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主题的多元化,“现在中国新闻学科名下的全部理论中,或为引进新的理论,或为应对实践需要,已包含多个研究主题:传播学、受众调查、广告学、媒介经济学、媒介经营和管理学、广播电视学、媒介文化研究、媒介法律法规研究、传播新技术研究、跨文化及国际传播研究,等等”①。

与此同时,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伴随着我国新闻传媒业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新闻传媒产业的发展,传播学教育也在面向新闻传媒产业实际,即在面向报纸、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出版社、杂志社、互联网等媒介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最近十几年,大陆传播媒介的社会角色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应新闻传媒产业的发展,在各大学的新闻与传播院系里,形成了新闻传播、广告学、广播电视、国际新闻传播、报业或媒介经营、传播学、网络传播等专业,使传播学教育成为日趋分化而又相互联系的学科群,传统的新闻学专业只成了该学科群教育链中的一环。

第三,传播学专业教育呈现出数量上扩张性发展的态势。

这几年,我国的传播学专业设置点得到了急剧扩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本科层次的广告学专业达到110多个;广播电视专业达到90多个;网络传播专业(或专业方向)达到30多个;编辑出版专业达到20多个。同时,设有传播学硕士研究生专业50多个;在社会学、法学、文学硕士专业设有大众传播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20多个。设有传播学专业博士点3个。

第四,设立传播学专业的高校呈现出层次与类型的多元化。

传统的新闻学专业主要设置在综合性大学内,而现今的传播学类专业设置情况比较复杂。从高校的层次上看,函授大学、电视大学、专科学校、教学型高校、研究型高校,以及市属、省属、教育部或其他部委直属管理的高校均设有传播学类专业。从高校的类别看,除了综合性大学之外,师范类高校、理工类高校、农林类高校、地矿类高校、医科类高校,以及艺术院校、民族院校、出版印刷院校等传统意义上的单科性高校也设置了传播学类专业。

办学层次和类型的多元化,一方面反映出传播产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为探索传播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特色化,以及传播学研究的细化提供了重要基础。例如,在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设置广告学、传播学等专业,有关传播与农村发展方面的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空白便有望得到填补。

当前,大陆传播学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重实用技能培训,轻学科素养培养。一些高校由于教育理念上的“错位”,或者受经济效益的驱动,片面地强化实用功利的高教价值观,单纯追求“高校教育与产业对接”,其结果造成了传播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传播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占据绝对优势。例如,一些高校的广告学专业,在教学方案的设置上只重视开设设计基础、广告设计、广告策划、广告媒介和广告制作等技能课程,而轻视开设心理学、文学、传播学、社会学、广告史等学科基础的课程;一些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开设的也多为电视新闻摄影、电视采访、电视编辑、电视音乐音响、电视评论、电视栏目设置与编排等技术性强的课程,很少开设文学、传播学、艺术学、社会学、新闻学等学理性较强的课程。

其次,重实用研究,轻学术学理建构。目前,我国的传播学研究主要针对传播实践特别是新闻传播实践中的紧迫问题而展开,旨在为实际运作提供可操作的对策、思路及理论。这方面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包括媒介策划、媒介经济、受众调查、广告营销、媒介集团、国际传播、网络传播,以及备受关注的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应对方略等等。这些课题,事关中国传播业的生存与发展,也事关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与大局,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针对性和实用性,必须予以积极的关注,深入地开展研究。但是,对于中国大陆传播学来说,仅有这些实用层面的研究是不够的,如果缺乏传播学学理层面的研究,缺乏对于传播学及其学科群体的核心知识的建构,是难以真正理解和把握传播学的真谛的。

而理论的“缺失”或“失控”,实用研究便谈不上会取得真正的成效。

第三,重引进、吸收式研究,轻消化、创新式研究。在肯定现实传播环境合理性的大背景下,大陆传播学教育与研究的内容一开始就倾向于美国的经验学派,热衷移植或套用美国已有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模式,一些高校甚至连传播学的课程设置和安排也是参照美国大学的课程计划安排。从整体上看,国人自着的着作,大多局限于解释、介绍或说明、罗列、堆砌美国学派的研究成果、方法和实验数据,低水平的重复劳动仍在进行,而学术探索上自主创新的东西则很少。就是一些颇有见地的理论研究,也大多为国外成果或传播实践的简单的回应,严重地滞后于美洲和欧洲的研究及其实践进程。可以说,由于研究的粗浅、迟缓,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研究“范式”至今还没有形成,因此真正权威性的、能产生国际影响的、由中国大陆学者创立的传播学经典着作或教材体系尚在“难产”之中。

第四,重大众传播教育,轻组织传播、人际传播教育。目前所形成的传播学的学科群及专业方向,主要是以大众传播为“根据地”而展开的有关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等)、传播内容与信息(如广告学、国际传播等)、传播控制(如媒介经济、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同类推荐
  •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媒体高校教材。全书分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本书不仅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媒体教材,还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专著。
  • 纠结的中国人

    纠结的中国人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我们一直是老大哥,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我们享受周边小国的贡奉,给他们提供保护,那时的我们很骄傲,把自己当成是世界的中心,称呼周围向来都是用“蛮、夷、狄、戎”的。但慢慢地,我们落后了,变成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这种落后让我们由自负一下子变成了自卑,于是,在很多人的眼里,外国的月亮开始比中国圆了。在这自负和自卑的转换中,我们迷失了自我,滋生了一种焦虑的情绪,而这深深的焦虑带给我们的是更深度的迷失。在这复杂的情感中,我们变成了一个矛盾的群体,一边鼓吹着自己的五千年文明,一边又对别人的高速发展充满了艳羡。
  •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当代民生新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广受社会大众喜爱,也是目前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话题。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既是政治民主化、媒介市场化与传播平民化的产物,又是中国新闻媒介“新闻本位”、“受众本位”观念的革新与强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成为新闻媒介与社会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一种传播范式。平民化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使民生新闻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三贴近”的社会政治话语与新闻媒介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
  • 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本书从班主任的素质修养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等方面对班主任的工作艺术进行了系统阐释。
  •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朴灿烈之我会守护你

    朴灿烈之我会守护你

    她在梦中回忆起—朴灿烈,他是在回忆中寻找—苏沫。他们是相生相爱的人,他们一辈子都不分开,都不分离。
  • 再见,我的总裁大人

    再见,我的总裁大人

    (全文完结)城市那端,是他盛世繁华的订婚礼。城市这端,是她拖着孱弱的身体走上悬崖。庄晟天,我用四年时光换此生再无瓜葛,这场爱情虽然艰难,我却再无遗憾。庄晟天,再见。再也不见。(黎绯绯)——————在一起四年,她只是他身边一个不能见光的女人。即使他已有心爱的富家千金,还是执意将她桎梏在身边。她不求能有被爱的希望,只等着终有放开的一天。只是这样的委曲求全,也只是等来一个又一个算计,一场又一场阴谋。当揭开血淋淋的真相,当失去所有珍贵的,当腹中生命悄然流逝,她终于万念俱灰,让人生凄凉谢幕。。。。。——————绯绯,过了很久,我才发现自己早已失了心在你那,爱得竟是比你还早。只是现在才察觉是否已经太晚。。。绯绯,你在哪。。。。那个穿着白衣的纤细女子会是你吗。。。。。。(庄晟天)
  • 胖妹重生之女神系统

    胖妹重生之女神系统

    胖妹重生,附带随身女神系统一枚,看她如何精彩重活一世。遇到男神?什么?男神看上她了!成功被男神拿下,可为什么男神又和别的女人好上了,那女人告诉她是自己配不上?!呵呵,待她成长为光芒闪耀的神坛人物,携手挚爱之时,你们早已不再她的眼中!
  • 网游之天命

    网游之天命

    察觉者察觉这个世界的本源,一群被制造出来的生命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当一场游戏演变出一个真正的世界,没有谁喜欢被他人掌控!当一个普通的大男孩卷入这制造者与被制造者之战的巨大漩涡之中、当他的抉择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命运、当远古的神从虚无中走来,一切的一切将以何等作为终结?
  • 极品魔鬼啃小羊

    极品魔鬼啃小羊

    第一次结婚,她珍爱他的残夫,却被灌药流产,带着他的钱,她走了。再见他,他带着一腔恨意和健康体魄而来,原来,她失忆了,是欺骗还是无爱,他在爱与恨中苦苦纠缠,她却再次落荒而逃。
  • 萌妻驯养大boss

    萌妻驯养大boss

    我是个厨师,不是来陪酒的,一个亿就要陪上一个月,开什么玩笑,不就是撞见了大boss和明星的什么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鲛歌魅世

    重生之鲛歌魅世

    前世共赴黄泉,今生战场相逢。九幽七国女王与水域鲛族尊主的相爱相杀。平叛乱,收良臣,硝烟四起之间,才发觉你是我最安心的后背。除阴谋,清逆贼,并肩作战之时,让我为你献上这场盛世繁华。双穿,一对一,男女主没有狗血误会,敬请放心食用。
  • 万千宠爱于一身:霸君宠妃(完结)

    万千宠爱于一身:霸君宠妃(完结)

    为什么一觉醒来,她的世界就这样改变了。西皇最得宠的云妃,居然变成了一个丑陋令人作呕的女人。昔日万千宠爱于一身,今日却成了任人凌辱的阶下囚。曾经的奢华生活已经离她远去,深爱的男人始终不愿意相信她就是一直陪伴了七年的女人。凌仙云一个被巫术所害的西皇妃嫔,当她的容易被巫术所改变的那刻起,她注定要失去所有,甚至自己深爱的男人。有谁会去相信这样荒谬的事情呢?一夕之间容颜全变,变成陌生的女人?轩辕灏无法相信眼前的女人就是她的仙云,她拥有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而这个女人却长着一张丑陋的面容。谁能告诉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 校草的三十一日恋人

    校草的三十一日恋人

    情只在动容的那一刻产生,在那个凉风的秋季,他们,一个一眼清纯如水,一个满脸冷漠不屑,一切皆因缘遇,情动最初,爱的是深沉,他生性薄凉,却为了她,渐渐有了情绪,他本冷漠无情,却因为她,爱的执着疯狂。在那个将要落日的半边蓝天下,他抱着她,左手半抚着她的脸轻声说,“天凉了,以后我都会抱紧你……”她只是要他放开,他却一把揽紧她,低下头微微靠近,冰冷的薄唇覆上了她的唇瓣,带着一抹霸道与柔情在她唇间肆意辗转,鼻间充斥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烟草味,他紧紧的拥着她深吻……
  • 维辰世界

    维辰世界

    这是一本布满了坑的小说,喜欢推导的孩子就来看看,结合了玄幻与推理的小说,一个个小故事贯穿全文,布满了一个个疑点。鱼天一个失去武者的能力为你简述了这个世界的奇特,还有人性的考验。在这没有傻子,要知道在这个世界活下去,靠的不仅仅是武力,还有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