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4400000005

第5章 解开“马加爵现象”之谜(3)

写到这里时,正好看到了关于马加爵同室密友绑架儿童受审的报道,马加爵的同室密友杨某在谈到马加爵的那次出走,据他说不是为了看海而是别有目的。如果这位同学所说属实,那么更加证实此时的马加爵在心理上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

对于马加爵的这次出走,我们认为,是他心理出现问题的一种行为上的具体反应。在我们看来,问题出现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的这次“异常”行为居然没有引起老师和家长的进一步重视而不了了之。

马加爵有着与大多数孩子相似的成长经历,但在相似经历下却出现了不同的性格偏差,这和他每次出“问题”而未得到及时纠正是分不开的。回顾他中小学时期,我们不难看到,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只看到他的成绩优秀的一面,没有对其性格内向以及他做出的一些异常行为加以留心的观察和有效的教育和帮助。

马加爵善于用成绩这个老师、家长都非常看重的“硬指标”来掩盖其性格上的缺失和心理上的异变。就像很多熟悉他的人所说的那样,马加爵智商是很高的。的确,通过半年的努力竟然考上了重点大学,马加爵真的很聪明,然而“聪明人”同时出现的异常行为却并没有引起家长老师的重视,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变的过程中,应试教育“一好遮百丑”的思维惯性不能不说还在主导着现代教育的运行。

在分数的掩盖下,我们家长和老师往往忽略了其异常行为的深层次的心理因素,从而丧失了塑造马加爵健全人格的最佳时期。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遗憾。

所以,这个事件还不得不让我们提到一个非常“老”的话题,那就是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技能上的教育,应增加青少年思想修养和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现在人们都知道,现代社会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我们再深入细想,人才的竞争,最终的体现就是人格的竞争。

很多事情都是由于小小的积累,量变到质变,人格的发育也是如此。马加爵虽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大学,但留在他心灵深处的困惑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进入大学后,面对比自己成绩更优异、生活更富裕、眼界更开阔的同学,有谁知道马加爵曾经历了怎样的失落?在青春发育、体貌改变之后,有谁知道他是否曾深感焦虑和自卑?当他想融入群体时,谁来给他帮助?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贫困生,进入城市后怎样面对巨大的财富和文化的鸿沟?一切的一切,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数”能解决得了的了。这时的马加爵心理列车已到脱轨边缘,而此时有谁真正关注过他的内心世界呢?又有谁能给他堵塞日渐严重的心灵河流疏导呢?

像马加爵这样的极端者毕竟是少数,而需要情感关心、心理帮助的大学生却是一个主流群体。在社会急剧变革、校园环境复杂化的今天,青年人在成长中会不断地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为可怕的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一味看重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们的人格健全、情感发育以及心理需求等一系列自然规律。通过对马加爵出走的分析,我们更加明确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青少年朋友不仅需要学习与创造的空间,也需要有心理的支撑和成长的助力。没有后者,不仅人的学习效率和创造热情会降低,还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乃至巨大伤害。

从“杀人日记”到“离校出走”,我们看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马加爵异常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马加爵并非天生的“杀人狂”,他也曾经与自己的心魔抗争过,但是非常不幸,他处理自己心理问题的能力远远低于他处理自己学业的能力。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处理,累积起来往往会发生严重的危害。这条从心理学诞生起就被人们所认识到的心理学理论再一次在马加爵身上得到了验证。

(第二节)为什么我们对马加爵如此关注

马加爵现象

2004年6月17日,马加爵“如愿以偿”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果真有天堂和地狱,那么他该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呢?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我们还是人。而此刻马加爵随着一声枪响则变成了一个句号。

从2月13日开始,不到半年的时间,马加爵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成为被枪毙的杀人犯,这段时间的各种体会,也许只有马加爵本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关于马加爵,有太多太多的评论,说他是2004年上半年度“最知名”人士,这一点都不夸张。还有谁能让人一提起来就毛骨悚然,还有谁让电视剧中才有的“张榜悬赏”在生活中上演,还有谁让媒体如此的“追捧”成为时髦话题,还有谁能让自己身边的亲人不仅痛苦而且羞辱。我想就只有我们本书中的主人公——马加爵了吧。

在马加爵没有执行死刑时,可以说作者的写作思路一直都不是很清晰似的,今天上午得知马加爵已经被执行死刑,提起笔,就舍不得放下。

马加爵没有死的时候,他在很多人的头脑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那双冷漠的双眼,自信而富有逻辑的言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写作时,他的声音、他的眼神就会浮现在笔者的脑海中,扰乱笔者的思路,写作往往因为“他的出现”而一度停下。在那时脑海中往往会冒出一些问题,比如:马加爵该不该死?马加爵为什么不上诉,难道他连起码的求生的欲望都没有吗?而此时此刻他的父母又在想什么,又在做什么呢?为什么他的精神鉴定短短几天就出来了,马加爵为什么没有申请做进一步的精神鉴定?有没有人为马加爵奔走?如果他不死,能为我们的社会做些什么呢?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大堆。

马加爵的确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谜。一切关于马加爵自身的问题都随着他的离去而无法解开。其实这些谜解也罢,不解也罢,并不是我们写这本书最重要的初衷。我们关心的是我们对于这个事件所要表达的一种态度是否得到正确的传达。这种态度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的负责!

我们要对生命尊重,更重要的是要对社会负责。有人说,作为一个生命,马加爵死了,自然就该把他忘了。但是他对我们社会所造成的极大伤害是我们无法忘记的。只有记住他,才能用他来警醒社会,警醒我们的家长、老师和青少年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使毒性过后产生药效。

其实马加爵杀人案件在常人看起来,虽然影响很大,但是案情并不复杂,破案非常顺利,而之所以引起社会强烈的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和公安部的A级通缉令有关。

其实不管人们怎么看,马加爵案件本身,从通缉令发出的那天,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了,而成为社会生活中人们讨论、反思的一个互动事件。

我想我们的写作为什么在马加爵存在的时候无法进行下去,而在他死后却有峰回路转的感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在马加爵没死的时候更多的是对其生命的关注,对其个人行为的一种分析,而事实上马加爵的个人行为就其自身而言都是无法理解的,旁人自然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随着马加爵被执行死刑,他的问题也不再是他自己的问题,而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彰显出来。对于这一现象,作为社会工作者,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我们要对这一现象做出深层次的理解,挖掘出背后真正对于我们有用的东西,马加爵有权利带着自己的秘密死去,我们也有责任让整个社会从马加爵这个事件中得到教训。一切的苦难都随一声枪响而被马加爵带走。也许就连马加爵本人也没有想到考上大学后他居然会杀害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同窗。有时笔者在想从发案到被执行死刑这半年来马加爵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呢?他的脑袋里常常会被怎样的字眼占据呢?想来想去,真想不出一个合理的词语来。

也许,人生就好像数学题一样,可以有多种解法,但正确答案却只有一个。马加爵也曾经努力地在解答着自己的难题,然而错误的答案使他无法避免地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一个经典的反面的教材。

对于笔者而言,从心底里真的很不喜欢“马加爵现象”

这个词语,因为随着我们对马加爵及其相关联的一些事件的研究、思考,我们发现这个词语真的是太沉重了。这种现象的背后不仅仅是血的教训,更可怕的是灵魂与心灵的迷失,他的危害对象是青少年,而这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希望看到的。

正是由于其危害性的巨大,更使得我们下定决心把这个研究进行下去,对于四个年轻学子的死以及马加爵的死刑,总是让人感到压抑,毕竟五条年轻的生命消失了,实在是令人痛心。马加爵案件已经过去,但我们能为这五位死去的大学生做点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就是挽救更多将可能会成为“马加爵”的青少年。要知道,他们的问题需要社会的关注,更需要正确的认识,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写作的初衷。

此刻我们想要说的是:如果世间真的有灵魂存在,那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使他们的灵魂得到安息。

物质贫困中的精神贵族

马加爵的家乡广西宾阳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当我们到达他的老家马村时,脑海中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淳朴和自然。

和大都市相比,这里多了几分宁静。而随着我们的深入,我们平静的心情变得异常起伏,让我们心情如此不平静的就是下面这四个词语:物质、精神、贫困、贵族。

这四个词语让我们真正全面地了解到马加爵问题的根源。

马加爵案件发生后,很多人都认为问题的根本是在“贫困”上,而在我们看来,马加爵的问题和贫困是有一定的关系,但问题又不全出在贫困上。

单从物质而言,马加爵生长在贫困的家庭。因为家境的贫困,父母终日忙于操劳,忽略了与孩子在感情上的交流,更谈不上分担他的欢乐和忧愁,从而自小养成了他孤僻的性格。性格的孤僻、长相的一般、衣着的寒酸,使他成为学校里很少交友、只会老实读书的孩子。当然,马加爵也试图改变自己孤僻的性格,融入群体,看着其他同学轻松幽默地开玩笑,他有时也想表现一番,但事与愿违的是,表现的结果往往弄巧成拙,反而使自己显得可笑,越来越糟。不可否认,这些都和家庭的贫困有关。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伴有不同程度的交往障碍;自卑、敏感、多疑,心理压力大;情绪明显低落,能力发展不均衡。在马加爵身上,这些特点非常明显。

然而,这是导致马加爵产生极端行为的原因吗?我们认为不是的,至少不完全是。事实上在中国,类似马加爵这样的家庭甚至比之更贫困的家庭有很多,但并不是个个都杀人。由此可见,贫困虽然会造成很多不健全的人格,但它并不是极端行为最直接的原因。

在我们看来,导致马加爵极端行为的是他无法处理好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体现在物质上的贫困与精神上的奢侈。

马加爵的家乡之行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加爵是物质匮乏中的精神贵族。马加爵的家庭虽然贫困,但有意思的是马加爵在贫困家庭里却享受的是“精神贵族”的待遇。

大多数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马加爵家庭的贫困上,却忽略了马加爵的父母在物质上虽然贫困,但在精神上对马加爵却“溺爱”非常。因为马加爵从小学习成绩好,他成为家里长辈们的希望。父母在物质上往往是克扣自己来尽量满足马加爵。父母早上吃稀饭而把干的盛给孩子,自己打光脚,把鞋子给孩子他们对马加爵的爱是只讲奉献而不图回报的。而马加爵考上重点高中后又考上大学,给了他们最大的欣慰与报答。

马加爵在村里,是远近闻名的大学生,在家里则是父母的宠儿。在马加爵被判死刑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当记者问到“你觉得大学几年收获最大的是什么?”时,马加爵回答的是“荣耀”。可见,从精神上而言,在马加爵的内心深处,他不但不自卑,甚至还显得有点自负。

而到了大学(特别是即将毕业走向社会这个时期)马加爵不得不面对物质与精神的太大反差,这时问题出现了。

一方面,肩负着家乡的荣耀与重托,而另一方面买一双鞋都显得“奢侈”。精神与物质的矛盾最终使得马加爵心灵难以承受和应对,家乡人眼中的“龙”在和同学打牌时变成了耍赖皮的“虫”,在马加爵的潜意识里,哪里能容忍这种现象的发生。于是,一切都按照马加爵潜意识的需求发生了。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压力就越大。这个论调在提出的当时曾经被人斥为过于悲观,但在现实中,心理压力——尤其是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醒目地被提上了社会热点的高度。对于这个理论我们适当地引申一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反差越大,人们面临的心理的压力就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马加爵这样的家庭在我们国家还为数不少。他们最大的特征是:善良、朴实、勤劳、吃苦,但同时无文化、按照传统的一套模式生活。对于这样的家庭,我们想说的是我们的家长有责任让每个孩子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和体验到人生的幸福与快乐。要知道,幸福和快乐并不是人家认为你多么有希望和前途,也不是金钱的多少(社会心理学教授发现,一旦人们丰衣足食,拥有食物、衣服、房屋之类基本需要,快乐的源泉在于有意义的活动和丰富的人际关系等因素,而这大体上都与金钱无关)。幸福和快乐是一种能力,一种调整自己心态的能力;它并不是拥有更多,而是懂得享受你已经拥有的。

一个在家长、村民及小学、初中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凶残的杀手,是个令人惋惜的结局。贫困家庭的家长们往往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孩子,事实证明这样的爱是很危险的,对大人、孩子的身心发展都存在许多不利的因素。所以,我们爱孩子不要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物质上,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孩子真正的需要,并从情感上正确地引导他们,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处理物质与精神的矛盾,怀着希望去生活,从而懂得珍爱自己,珍爱他人。

警惕青少年犯罪中的“弑亲”现象

青少年犯罪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一个令人特别头疼的问题。马加爵案件就是一个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在这个案件上,除了具有一些青少年犯罪的共通因素外,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之为“弑亲”现象。

“弑亲”一词,听起来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同类推荐
  • 最神奇的心理学定律

    最神奇的心理学定律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很多想法或疑惑萦绕心头,但我们并不了解真相。大多时候,我们不是命运的囚犯,而是心灵的囚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操控着人类的神奇力量——我们的心理!本书阐释了42个神奇的心理定律及效应,它们将引导你绕过生命中的暗礁,理性驾驭人生,驶向成功彼岸!
  • 改变生活的68个心理学故事

    改变生活的68个心理学故事

    本书所收录的故事,涵盖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方面,让我们在初步了解心理学知识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内在世界有所了解,有所认识,从而使我们心眼大开,豁然开朗。
  • 经营人生的心理策略

    经营人生的心理策略

    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进行理性规划和管理,并用心去经营。如果你不懂得经营职场,你将为“怀才不遇”而苦恼;如果你不懂得经营亲情,你会为“代沟”而烦闷;如果你不懂得掌控自己的情绪,你的生活会为其所累……可见,幸福、美满的人生需要管理,需要经营。其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林林总总,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掌握了相关的心理策略,许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而且你还会发现,曾经一度困扰着你的问题,此刻已是豁然开朗。
  •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是弗洛伊德关于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了戏剧活动。《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揭示了压抑、幻觉、梦的形成。《作家与白日梦》(1908)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介绍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分析了其性心理的发展,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阐释了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艺创作。《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指出了精神分析技术不是神秘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 生活中的心理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

    本书正是从日常生活现象着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帮你揭密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同时,本书还将教你一些实用的心理技巧,帮你应对生活中的常见难题。
热门推荐
  • 谁的光阴喂了猪

    谁的光阴喂了猪

    故事大纲:相恋的一对男女终分离,当中经历了彷徨,纷争,磨合,甜蜜,平淡,无味,猜忌,离开。就像花开花落终有期,这就是一种人生经历。从单纯无知到成熟坦然,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离开,这是一种选择。这个故事关于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的救赎。
  • 茉莉的味道来的好晚

    茉莉的味道来的好晚

    两人的身份个有千秋,但是两人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阻碍两人之间的爱情。两人的爱情之路无比坎坷,两人能接受这份爱情之路的坎坷吗?他们会相信对方吗?
  • 不如做回甲乙丙丁

    不如做回甲乙丙丁

    很多很多年以前的自己总是想着或许令自己魂牵梦萦,在自习课上偷看的文章会被翻拍成电影或是电视剧。那时候每天看着各种好文章都会心不由己的心疼女主经历的一切。书包里小纸条的文字,字字感慨。那时候觉得,花火紫色的文章都好美。顾漫,独木舟,乐小米,锦竹,提到这些名字总能回想起故事里的一幕幕,幻想那一天自己是某个小说的女主角。直到那一天真的来临。
  • 金币金币

    金币金币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当后悔时却无可奈何,新世界的出现,是新的开始。
  • 前进吧!小小冒险者

    前进吧!小小冒险者

    记得那天晚上,我向流星雨许了一个愿望,然后,我就被砸到了...
  • 百合仙子之恋

    百合仙子之恋

    舟山群岛,是中国浙江省东海水域内的一个群岛,有大小岛屿1390个,连水域总面积2万2千2百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371平方公里。隶属于浙江省舟山市的普陀、定海、岱山、嵊泗4县管辖。舟山本岛面积为4720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38%,为我国第四大岛。美丽的百合花和男孩的爱情,但是却以悲剧结局!
  • 纪尤道

    纪尤道

    远古时代,天上五位天尊争夺地上霸权,历经漫长争斗,耗尽力气落入海中,天尊的尸首形成了一片大陆,人称「五尊大陆」。在这片大陆上,民间流传着仙人传说,精通方术的道士于各地执业;有人借由驯养蛊来达成心愿,夜间化身为噬人怪物……但是,来自西方的文化也渐渐传入,带来了电影、宗教、科学,以及列强的侵略。在道观长大的纪尤,她的世界很单纯,每天忙于道士工作,打理道观里里外外、帮当地人主持丧礼,或者跟着师父和师弟四处除蛊;偶尔进城找好友歌伎聊天,或是为各种小事和师弟斗嘴。但是,某天与金发牧师的相遇,却将她卷入意想不到的风暴,让她平凡的日子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变化袭来时,自己的力量与决心是否足以守护重要的
  • 血魔纪

    血魔纪

    末法时代,昆仑派传人林剑仗着偶得的轩辕神剑走上上古修道之路,因元气匮乏,终至金丹巅峰后再难堪进半寸。随后林剑于九月初九重阳之日,泰山之巅,借助九星连珠天门大开之时,强行燃烧全身精气神,冲破壁障,步入化神,灵魂强度虚空。机缘巧合之下,附身在一个名为燕北尘的普通宗派弟子身上,这究竟是回到了上古时代还是来到了星空彼岸?且看他如何在这仙魔辈出的时代一步步登临巅峰······******************************新人新书急需呵护,各位道友如果喜欢,还请点击加入书架,多多支持推荐票,感谢大家!
  • 冷血公主的复仇恋爱史

    冷血公主的复仇恋爱史

    16年前你们杀死了我的家人,16年后我要让你们千倍奉还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