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山,我的印象便是雾,充满迷幻色彩,恍若仙境。
走在青云栈道,俯身下望,秀气的丛林在白茫茫的雾海中时隐时现。偶尔,可见沙洲、溪流。时至金秋,干涸了,便显出更雅致的白。高耸的石壁上长着迎客松,傲然挺立悬崖,骨劲非凡。栈道深处,雾色弥散全身,像在云端,飘飘欲仙。
栈道是儒气的雾,而山道便是道气的雾。原因在于这里有水色,静静流淌的,劲力直泻的,还有飞泻奔腾的。小溪、瀑布在陡的山道间流逝着,撞击青岩,发出铿锵的声响,响亮山谷,意境呼之欲出。山道上雾重,地板湿气也重,令人身体发凉,我想在这奏《高山流水》该有多妙啊!那悠远深长的旋律,定会给山谷增色不少。
增色,最妙的是传说,传说像雾,神秘、令人心驰神往。明月山是嫦娥奔月的地点。信与否,不需探讨,只要闭目想想:美丽的嫦娥在白花花的雾色中,一袭雅白的装饰,带着玉兔,飞往空中的明月。多美啊!
于是关于月,我们更可想起星月洞、月亮湖、月下老人、玉兔守月……在山雾包裹下,石洞色彩炫目,石壁造型生动,湖面山色静逸。
山色中有风一动,雾起来了,生灵便也热闹起来了。
游鱼在水中,自由嬉戏;
飞鸟在森林,畅快飞翔。
难怪古语有云:“************,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名山少不了名寺,这里有仰山寺,妙音寺,佛家在此栖身,檀香寺钟令明月山的文化含量更进一成。对此,不得不感叹中国的道士僧人会选地方,最美的都被他们占据了。游山玩水自然少不了文人,最美的景也得有最钟情山水的文人们才可细细描摹的到。于是,韩愈来了,“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而我以为宜春最盛游的是明月山,明月山最盛览的还是那亦真亦幻的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