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以来,斯大林一直要求他的盟友全方位进攻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其压力。斯大林在整个1942年都未能如愿,1943年也快过去了,还是没有什么动静,斯大林开始对英美的用心极度怀疑。在这样的背景下,为稳住中国和协调对日作战并讨论战后有关问题,美英中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并于1943年12月1日发表了有利于中国与亚洲殖民地人民、也符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根本利益的《开罗宣言》。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二战中美英苏三国曾多次想举行的首脑会晤在德黑兰进行。会议就开辟第二战场,东、西、南部发动战役的规模和日期,苏联对日作战,战后对德国处置,建立国际组织,波兰和芬兰,殖民地和战略据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磋商。这次会议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有着重大作用和影响,对加速法西斯的覆灭具有重大意义。
德黑兰会议后,美国任命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为盟国欧洲远征军总司令,加快了开辟第二战场的准备工作,实行“霸王计划”。
远征军投入了287.6万人的兵力、7000艘舰船、1.1万架战机和2700架运输机。
为了对付盟军登陆,早在1942年9月,希特勒就下令从诺得角到西班牙海滨构筑一道永久性抗登陆防线“大西洋壁垒”。希特勒认为盟军在加来地区登陆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加来就成了设防的重点。而盟军恰恰将登陆的地点选在防御较薄弱的诺曼底。
1944年6月6日6时,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行动开始了。上千架飞机不停顿地轰炸法国大西洋沿岸德军的10个堡垒,投弹5800多吨;登陆前半小时,重型轰炸机和俯冲式轰炸机又集中轰炸了诺曼底海岸,投弹1700多吨。随后是疾飞而来的3000名伞兵在敌后降落,破坏登陆点的敌人后方,构筑阵地。同时,4000艘船只运载着17.6万名将士,在800艘战舰护航下横渡英吉利海峡,前方扫雷艇肃清诺曼底一带海面,并用浮标标出航线,使登陆部队得以急速前进。6时30分,接近岸边的无数小型登陆艇并排冲锋,直指滩头。运载重武器、大炮、坦克和工程设备的大型登陆艇,尾随其后相继抵达岸边,两栖坦克上岸后立即投入战斗。幸存德军的抵抗难成气候。至当日傍晚,美英军队在诺曼底半岛塞纳湾一侧建立起5个纵深达10公里的滩头阵地,近10个师的部队胜利登岸。希特勒吹嘘的“大西洋壁垒”被突破了。
6月12日,盟军滩头阵地连成一片,进而向诺曼底中部推进。
不久又占领德军西北部重要港口瑟堡。
7月25日,有“血胆将军”之称、时任英军第3集团军司令的巴顿将军,开始实施他的“眼镜蛇”作战计划。他的任务是向西攻占布列塔尼地区,但是他的进攻精神和运动战速度终于把局部的突破变成了全面运动战,迫使德军全面撤退。盟军乘胜追击,长驱直入,进入法国心脏地区。
诺曼底登陆为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为解放法国和攻入德国扫清了道路,也标志着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法西斯德国全面反攻的开始。
在苏军大反攻和美英开辟第二战场的有利形势下,欧洲各国出现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新高潮,而且也形成了打败希特勒法西斯帝国的第三个重要战场:1944年10月末,罗马尼亚由于共产党的努力和各进步组织的斗争,首先获得解放;法国在以戴高乐为首的抵抗运动和其他团体的不懈斗争下,于1944年8月30日推翻维希政权,戴高乐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保加利亚的穆拉维耶夫政府在人民解放起义军、游击队、工人党以及广大工农的不断打击下,于1944年9月9日的一场大起义中被推翻;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在铁托领导下坚持斗争,在1944年初已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地区,于10月5日和苏军一道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5年解放全国;希腊民族解放斗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后,最终于1945年2月获得了解放,但却是恢复了君主政体;在苏军的帮助下,波兰人民军解放了波兰,1944年7月22日,波兰人民政权诞生;匈牙利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坚持斗争,在苏军的支持下,全国于1945年4月4日获得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和游击队也在苏军的帮助下,于1945年5月解放全国;在意大利人民反对墨索里尼傀儡政权的浪潮里,共产党组织了“加里波第”游击队加入到解放斗争中,同时全国罢工风潮迭起,1945年4月29日,北意的德军投降,5月4日,意大利战事结束。另外,奥地利、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挪威、丹麦等国的抵抗运动也都出现了新的高潮,为本国的最终解放而艰苦斗争着。
战争的最终胜利已经在望,盟军开始分割战利品。1945年2月,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三国巨头在克里米亚的疗养胜地雅尔塔举行会议,虽然他们的“欧洲解放宣言”满是关于自由选举等美丽辞藻,但他们互相之间的分歧却都心知肚明。丘吉尔不信任斯大林,而罗斯福却确信“乔大叔”(斯大林)将会慷慨相报。这次会议的主要结果是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接受了未来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地位,作为回报,斯大林承诺退出地中海,不再支持依然忠于莫斯科的意大利和希腊共产党。
进入1945年,斯大林和他的指战员们决定法西斯纳粹德国和希特勒命运的时刻到了。
希特勒的最后溃败
进入1945年,欧洲战场上东西两线的盟军都发动了空前强大的攻势,把战争推进到最后的阶段。4月25日,苏联红军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希特勒的末日到了。4月30日,希特勒畏罪自杀。他自我吹嘘的“千秋帝国”的法西斯德国,与他一起灰飞烟灭了。
自1945年1月中旬起,苏联五个方面军的几百万雄师,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喀尔巴阡山1200公里的宽阔战线上,以排山倒海之势挺进法西斯老巢柏林,发起一系列战役取得成功后,大军于4月中旬推进到奥得河至尼斯河一线。4月16日,苏军对柏林展开猛烈总攻。
这天凌晨3时,苏军1.8万门各式大炮实施进攻前炮火准备,真乃名副其实的“万炮齐轰”。在20分钟内就有5万吨炮弹砸向了德军阵地。接着,数千发彩色信号弹腾空而起,134部探照灯大放光明,精神抖擞的数万苏军随即如下山猛虎快速冲向德军。在惨烈的厮杀中,至中午才好不容易突破德军第一防御地带,到第二防御地带受阻。为此,担任指挥主攻任务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元帅遭到了斯大林的严厉呵斥。
光是这一天,苏军发射的炮弹就多达123.6万发,出动飞机6500架次。
向最高统帅保证在4月17日日落之前突破泽劳弗高地防御带的朱可夫集中了250门火炮,在17日晨猛烈轰击泽劳弗高地长达半个小时,随后苏军奋不顾身地连续冲杀,终于在当天中午将泽劳弗高地拿下,又于19日占领了第三防御地带,突破德军奥得河地区的整个防线。
科涅夫元帅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于4月16日凌晨在尼斯河畔发起进攻并施放烟幕弹,在浓重的烟雾笼罩下强行渡过尼斯河,很快在西岸夺取了登陆场,保障了主力渡河。6时40分,苏军在西岸发起冲锋时遇德军顽强抵抗而受阻。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近卫坦克第3、4集团军和第13合成集团军强渡斯普里河,从南部突击柏林。
朱可夫的部队突破德军奥得河防御地带后,迅速向柏林方向突进。4月20日下午1时50分,苏军以远程火炮首次对柏林市区实施炮击。当天,苏军便突入柏林近郊的防御围廓。4月25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实现了会师,完成了对柏林的合围。同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一部突进至易北河,在托尔高地与美国第一集团军会师,将德国分割成南北两部分。
对柏林完成了合围之后的苏军不间断地实施全线进攻。激战在柏林南北和柏林市区同时展开。
在柏林以南,被苏军合围的德军从4月26日晨开始突围,经过6天激战,归于失败。在柏林北面,在苏军高速向战役纵深行动过程中,德军残部被肃清。
战斗离市区越来越近,德军疯狂顽抗,使苏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这不仅是枪弹的拼搏,更是心理、毅力和胆识的较量。4月26日,苏军采取强击组和强击群从四面八方向防守市区的德军多路突击,从而切断了德军市区守军与外界部队的联系。4月27日,苏军突入市区,与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逐街逐楼的争夺。4月30日,苏军向希特勒法西斯政权的国会大厦发起攻击。大厦防御工事异常坚固,加之德军拼死抵抗,战斗也异常激烈,苏军几次强攻都未能奏效。
4月30日13时30分,苏军集中89门大口径火炮向国会大厦直接瞄准射击20分钟,之后步兵冒着德军的强大火力奋不顾身地冲上去。14时30分,突击部队攻入国会大厦,与德军展开逐层逐房的争夺战。激战数小时,至21时50分,一五○师战士叶戈罗夫中士和坎塔里亚下士在伊凡诺夫上士的掩护下,沿着遭到严重破坏的楼梯攀上大厦圆顶,插上一五○师军旗。苏军战士看到红旗在德国国会大厦顶上迎风飘扬,激动得热泪盈眶,从四面八方拥向广场,欢庆来之不易的胜利。但是,这时大厦内的战斗尚未完全结束,至5月1日,负隅顽抗的大厦内的德军才全部投降。
在帝国国会大厦被占领的前一天,苏军距总理府仅隔一条街的时候,感到末日即将来临的希特勒在总理府花园离地面50英尺的地下室,和他的情妇爱娃·布劳恩草草地举行了婚礼,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就用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饮弹身亡。一旁的爱娃则吞下了剧毒的氰化钾死去。接着,卫队长格林和几个随从将希特勒和爱娃的尸体用毛毯裹起来,抬到总理府花园的一个小坑里浇上汽油焚烧。就在希特勒自杀的时候,法西斯二号党魁、第三帝国宣传部长戈培尔也模仿希特勒,先将6个孩子毒死,然后命令部下打死自己和妻子。
5月2日清晨,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将军向柏林残存的守军下达了投降令:“4月30日元首已经自杀,他抛弃了我们这些曾宣誓效忠于他的人。根据元首的命令,我们德国军队还应该为保卫柏林继续作战,但是我们的弹药已消耗殆尽,从总的形势看,我们继续抵抗已经毫无意义。我命令:立即停止抵抗。”
5月2日,柏林全城被苏军占领。
随着柏林战役的结束,法西斯德意志第三帝国也彻底灭亡,苏德战争和欧洲战争以德国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终。
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从莫斯科到诺曼底,几乎所有陆地都被夷为废墟,死亡人数无法精确计算。但是,痛苦的欧洲战争毕竟结束了!
当苏军关闭德军电报办公室时,收到的最后一道电文是从东京发来的“祝你好运”。在欧洲发生这一切的同时,日本仍在以绝望的勇气进行着以寡敌众的战斗。
日本投降
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使日本从一开始便在战略上处于被动的局面,这对日本法西斯是致命的打击。而太平洋战争则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延长。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打死日军8万人,美英军队毙伤日军89万人,中国军民打死打伤日军总数达到133万人以上。在这个意义上,是中国抗战把日本侵略者拖上了崩溃的道路,而美国在太平洋战场摧毁了日本海空军,对逼迫日本投降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在战略上陷于在太平洋和中国两面作战的局面,不仅在兵力上更加不足,在政治上也更加被动。1942年10月10日,英美两国正式通知中国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和其他一切特权,废除百年来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胜利。日本迫于形势,1943年1月11日,玩弄了缔结日汪归还租界和废除治外法权协定的骗局。之后,又于1943年8月和10月“恩赐”缅甸、菲律宾和印度“独立”。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改变日本失败的命运。在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人民蓬勃开展的抗日战争的打击下,日本尽快解决“中国事变”的一切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东南亚建立殖民统治的幻想也迅速破产,及至1943年2月瓜达尔卡纳尔战役结束之后,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之间就更加首尾不能相顾了。
在中国战场,从1941年7月7日至1943年7月7日,八路军、新四军牵制日军近40个师团(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0%),共作战4.21万次,毙、伤、俘日伪军33.2万人,分散的抗日根据地已经从华北到华中连接起来,陷日本侵略者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与此同时,朝鲜、越南、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到处展开了抗日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在太平洋战场,1943年11月,美国制定了打败日本的战略决定,通过中太平洋进行正面进攻,南北两翼进行策应。这是一个凭借美国海空军的绝对优势,通过中太平洋逐步逼近日本本土的战略。在此后的一年多里,美军向日军发起了两路进攻: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指挥西南太平洋战场,主攻几内亚和菲律宾;尼米兹海军上将指挥中太平洋战区,从夏威夷总指挥部向西进攻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岛和冲绳岛。在总共100多个岛屿的争夺战中,双方在其中的68座岛屿上进行了极为惨烈的战斗。
1944年6月6日,盟军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这一天,美国海军向马里亚纳群岛进发,11日后,开始袭击塞班岛同日本本土的空中联系并使之孤立。在19日美军开始猛攻敌军主要阵地这一天,日本舰队开到塞班岛西面的菲律宾海域,决定在这里发起决战,击溃集中在附近的美国海军。日军在8小时里连续发动4次攻击,日美双方在菲律宾海上空展开激烈空战。结果,日本参战的9艘航空母舰被击沉3艘,重创4艘,参战的360架飞机损失殆尽。美军获得菲律宾海海战胜利之后,7月7日攻占塞班岛,7月底占领了安提尼岛和关岛。
以塞班岛为主的马里亚纳群岛是日本本土的重要屏障。美军打破这道屏障,取得塞班岛的潜艇基地和空军基地以后,海上可以袭击日本通行南洋的船只,直接威胁其海上交通线,远程轰炸机可以直飞日本列岛,加强对日本本土的空袭。战局的这一发展引起日本统治集团的极大惊慌。东条英机7月18日被迫下台。这标志着日本法西斯失败已成定局,余下的日子只是徒劳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