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索里尼见此情形恼羞成怒。1936年2月,意军践踏国际公约,丧心病狂地进行化学战争,发射毒气弹,用飞机喷射芥子气,使埃士兵、村民、儿童以及牲畜窒息,起疱和糜烂,埃塞俄比亚军民遭受极大伤亡,不得不撤退。从3月份起,意军加强攻势,先是从意属厄立特里亚的阿萨布向萨尔多—德西埃方向进攻,同时在北路和南路推进,使埃军腹背受敌,企图在5月雨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
意军增派空军,出动大量飞机在前线和后方,对城市、乡村和红十字医院狂轰滥炸。仅瑞典红十字会救护队的成员,就有50多人死在意军灭绝人性的轰炸之中。更令人发指的是,意军在随后的进攻中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丧尽天良地屠杀埃军俘虏、游击队员和手无寸铁的居民。
形势越来越严峻。1936年3月31日,埃军主力与意军在阿散吉湖北面的梅丘展开决战。起初,埃军勇猛冲击,突破了敌人的外围防线,但由于意军不断调来增援部队,意军远程炮兵向埃军各进攻部队轰击,飞机投掷炸弹和施放毒气,埃军伤亡惨重,牺牲了8000多人。经过3天激战,埃主力部队被击溃,通向亚的斯亚贝巴的道路被打通了。
战局急转直下。4月15日,德西埃市失守。5月5日,亚的斯亚贝巴陷落。塞拉西皇帝携眷属出走英国,寻求国联支持。5月9日,墨索里尼在罗马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将其与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合并成为意属东非洲,意大利国王兼任埃塞俄比亚皇帝。
塞拉西出走之后,埃国政府迁都戈雷。但大部分国土沦陷了,灾难深重的人民陷入了更加痛苦的境地。然而,他们并没有屈服。更多的人包括皇亲国戚都拿起了武器,参加了游击队。塞拉西皇帝的女婿、曾任南路军总司令的德斯塔·丹都公爵,率领1万多人,在锡达莫山区进行了几个月的游击战争。人们的誓言是:“打倒最后一个人,流尽最后一滴血。”
游击队不断破坏铁路,炸毁桥梁,劫持意军的运输车,炸掉敌人的军火库,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而巧妙的斗争。他们甚至还刺伤了意大利总督。意大利法西斯对此进行了疯狂的报复,3天中屠杀了3万人。但埃塞俄比亚人民没有被吓倒,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前仆后继,视死如归。1937年初,德斯塔·丹都在战斗中受伤被俘,意军司令限他一星期内投降。丹都威武不屈,被意军绑在树上枪杀了,年仅32岁。他的游击队继续在南部山区坚持战斗。到1939年,游击队已发展到40万人,控制了大部分国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埃塞俄比亚人民在海尔·塞拉西的率领下,终于在1941年赶走了意大利侵略军,恢复了独立。
中国抗日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图谋侵略和吞并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生生不息。“七·七”事变以后,又历经8年全国抗战,中国死伤了4000万同胞,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人民反击法西斯侵略斗争中规模最大的武装斗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一个重要战场。
弹丸之地的日本野心却是出奇的大,它不仅要吞并全中国,还要征服全世界。谓予不信,有1927年7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给其天皇奏折中的语句为证:“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事实正是如此。1931年它乘中国政局不稳,借口侵占中国的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接着,它又侵占了中国东北的大片领土。
1932年2月,策动东北独立。3月,又将被辛亥革命赶下台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扶上台重当皇帝,成立所谓“满洲国”。翌年,它又侵吞了中国的热河省。
对于日本野蛮的侵略行径,中国人民无比愤慨,抗日呼声响彻大地。但这时的蒋介石正一门心思全力围剿红军的井冈山根据地。他说,“日本人是外患,共产党是内疾”。他认为丢掉这些中国外围的领土可以换回日本人对他剿共的支持。这就是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最好诠释。基于此,国民党政府禁止一切抗日活动,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布睦邻令,竭力灌输无力抗日论。
日军占领热河后,又进犯中国军事要地北喜峰口,同时还占领了冷口和大沽口,魔爪伸进了翼东22个县。
死抱“不抵抗主义”的蒋介石一味退让妥协,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使华北门户洞开。1935年5月,又和日本签订了卖国条约《何梅协定》,使中国丧失了河北全部和察哈尔省大部分主权。
由于国民党蒋介石节节退让,毫不抵抗,使日寇得以在中国土地上长驱直入,至1937年7月全部完成对中国的作战准备后,日寇在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从而也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但是,“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蒋介石,此时继续剿灭共产党的决心却丝毫不减,已达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1936年,在日寇的侵略锋芒步步紧逼之时,拒不抗日的蒋介石却将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调往西安,准备围剿在陕北延安的中共中央和它的军队。当这年的12月12日蒋介石亲去西安督战时,不愿内战的张、杨苦谏蒋介石抗日不成,遂实行“兵谏”,于当日凌晨派卫队包围华清池,扣留蒋介石,逼其抗日。这就是影响深远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杀蒋”、“放蒋”、“讨伐张杨”一时争执不下,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后在由周恩来率领的中共代表团的多方斡旋下,最终在25日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迫使蒋介石下令撤离了包围陕甘根据地的国民党军队,从而结束了反共的十年内战,促成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实现。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的当月末,北京陷落;到这年的11月12日,上海失守,12月13日,连国民党统治中心首都南京都沦陷了(此前的11月20日,国民党政府已迁往“陪都”重庆)。由于南京军民抵抗甚烈,为把这座城市作为摧毁中国人民士气的样板,禽兽般的日寇在南京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烧杀淫掠暴行,共有2万名妇女遭强暴,35万人被杀害。六朝古都变成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
日寇占领南京后,分三路渡江,沿津浦路北上,与从华北南下的日军夹击兵家必争之地徐州。国民党政府调集40万大军,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与日军激战于南北两线。
1938年2月,日军板垣师团与国民党庞炳勋部在临沂激战,在张自忠部支援下,击溃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迫使其退守莒南。3月,日军矶谷廉介师团猛攻滕县,国民党军第122师师长王铭章督战死守,血战三昼夜,全师殉国,滕县失守。于是,矶谷师团乘胜直扑由国民党军孙连仲部据守的台儿庄。从3月23日到4月17日,孙连仲率部奋勇抵抗,寸土不让。李宗仁、汤恩伯部主力包围日军,对敌实施内外夹攻,反复冲杀,歼敌两万多人,取得大捷。
这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鼓舞了全国的抗战斗志。
日军在台儿庄遭受重挫后,不断向徐州外线增兵,到5月中旬,形成对徐州的包围态势,迫使中国军队从事内线防御。5月19日,徐州沦陷。
接下来,国民党战场进入了“保卫大武汉”的局面。这是抗战以来双方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拉得最长、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场大血战,前后激战四个多月。虽然国民党政府不惜造成水患而炸开郑州北面的花园口黄河大堤以阻滞日军突进,但都未能挽回颓势,10月25日最终丢了武汉三镇。
正当武汉激战之际的10月间,日军又调重兵从水路进攻并在国民党并未设防的广东大亚湾和大鹏登陆,一路克淡水、下平山、陷惠阳,于13日占领广州。
抗日统一战线形成后,共产党的红军在1937年8月25日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三个师,总兵力约3.2万人。
抗战打响后,八路军旗开得胜,在平型关打了一次漂亮的歼灭战。
1937年9月,攻占了灵丘的日军板垣征四郎师团21旅以重兵攻袭平型关。由林彪和聂荣臻率领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附近10余公里的山头埋伏成包围圈。25日晨,日军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圈,八路军居高临下,以猛烈火力扫射敌人并随即全线出击,冲入敌阵,分割包围,和敌人展开了白刃战,杀敌成片,灵丘赶来的救援之敌也悉数被歼,总数达1000余人,另有敌军车80余辆被击毁。
太原失守后,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进入主要地位。一一五师一部在副师长聂荣臻率领下以五台山为中心,建立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一二○师在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率领下,在管涔山脉一带创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率领一二九师以太行山为中心,建立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而八路军总部则设立在太行山区。
在南方,改编成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8省边界10多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则在叶挺军长的率领下,深入敌后,开展了大江南北的抗日游击战争和创建抗日根据地。后来,江南、江北根据地发展成华中根据地。
东北的抗日联军在杨靖宇等领导下,坚持白山黑水间的抗日游击战;华南的东江纵队和琼崖纵队,也在广州、港九及海南岛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他们都牵制和消耗了一部分日军的主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战。
正当全国军民同仇敌忾浴血抗战之际,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汪精卫公开向日本投降。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致电国民党总裁蒋介石,提出国民党政府应接受“近卫三原则”,“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恢复和平”。
1940年3月,在日本人的操纵下,汪精卫与北平、南京、蒙古等汉奸政权的头目王克敏、梁鸿志、陈公博、周佛海等人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汪自任“国民政府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长”,并与日本签订《日本与中华民国基本关系条约》等卖国条约,肆无忌惮地出卖中国的领土主权,并且建立伪军“和平建国军”,伙同华北的治安军、皇协军等汉奸武装,配合日军驻守交通要道和据点,反共“清乡”,破坏抗战,卖国求荣,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
然而,汪精卫的倒行逆施并未影响国共抗战的大局,国共各抗日战场仍在烽火连天的腥风血雨中艰苦进行抗战。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初,日军迅速攻占了东南亚各国,和日军作战的英美军节节失利。3月初,由罗卓英、杜聿明为正副司令的中国远征军驰援缅甸助英军抗击日军。在救出英军7000余人后,中国远征军作战失利,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壮烈牺牲。
1943年10月,在印度经过整训的中国军队在美国空军支援下向缅甸北部的日军展开反攻。1944年3月,中国远征军击败日军第18师团主力。6月,从国内出发的远征军由滇西出击缅北日军。8月,驻印中国远征军攻克缅北战略要地密支那,全歼当地日军。12月,攻克缅北另一要地八莫。1945年3月底,中国远征军与英军会师,全面肃清盘踞在缅甸北部的日军。中国军队的远征出击,歼敌3.1万余人,为太平洋地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在国内战场,为了反击日寇的进攻,八路军总部于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击作战,最著名的战役是八路军副司令员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这个由100多个团参战的大战,从1940年8月20日打到10月10日,历时50余天,共进行800余次战斗,日伪军死伤1万余人,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中共领导敌后军民,在敌占区进行反“清乡”、反“蚕食”、反“扫荡”斗争,给日寇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以沉重打击。
从1944年起,解放区战场发动了对日军的局部反攻。这一年,美军在太平洋诸岛登陆,此时的日军已逐渐走上穷途末路。为了以中国大陆作为其垂死挣扎的基地,它发动了豫湘桂战役。
1944年4月18日至5月底的河南战役,由于守御河南的汤恩伯、胡宗南部事先不做任何防范而使国民党军队完全崩溃。这年的5月27日起,日军又发动了湘桂战役。
防御在湖南战场上的国民党陈诚、薛岳所部也是不堪一击。6月20日,日军克长沙;8月7日,陷衡阳;11月10日,攻占桂林,翌日又陷柳州。同月24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南宁。这年的10月,福州也沦于敌手。
豫湘桂战役,在短短的8个月中,国民党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丢掉了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的一部,丢失长沙、福州、郑州等146座城市,失去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总计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使6000万人民沦于日寇的铁蹄之下。这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战场的又一次大溃败。
就在中国军民殊死抗击日本侵略军之际的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6日与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造成30多万人死亡,给好战的日本政府以极大震慑。同年8月8日,苏联又对日宣战。9日凌晨,苏军越过中苏边境,同时出动军舰、飞机,总兵力达150万人分海陆空一起向日军发起了猛攻。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告接受《波茨坦公告》,但其大本营并未下达停战投降令,苏军继续进攻。在中国抗日武装的配合下,苏军大战20余天,至8月底,解放了中国东北,歼敌67万,给日本以沉重打击。
苏联出兵东北,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中国军民开始全面大反攻,收复大片国土,除大中城市为国民党军队攻占外,绝大部分是根据地军民收复的。中国抗日军民取得了大反攻的重大胜利。
在中国抗日军民、苏军和英、美军的沉重打击下,走投无路的日本政府在8月10日向中、美、英、苏四国发出乞降照会,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受蒋介石指派的中国战区代表陆军司令何应钦接受日本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至此,中国坚持了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