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7600000039

第39章 我国报纸发行案例解析(2)

严格来说,以上七种发行模式是各有所长,难分优劣。各种模式都在当地特殊的环境下,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对于报纸发行来说,重要的是从以上七种发行模式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报纸发行的胜利。以下依次考察分析这7家报纸发行的主要经验与教训。

《广州日报》:邮发与自办发行相结合的发行模式

从2000年开始,《广州日报》的广告收入已经连续多年超过10亿元,成为我国报纸广告收入最多的报社,被誉为“中国报业首富”。广州日报社的多项经营业绩创造了中国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现在的《广州日报》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每天日均60大版,在国内率先推出“多叠报纸”,是国内最厚的报纸之一;《广州日报》是最早开始探索自办发行模式的报纸之一,87%的读者是自费订阅;它们拥有世界第一流的印务中心;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是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目前集团净资产达40多亿元,从1份报纸发展到拥有12家子报、3家刊物、1家出版社和1个网站的特大型报业集团,从一份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报发展为一家享誉全国的主流大报,从一个发行不足3万份的小报发展为日发行量超过160多万份的一流畅销报,闻名全国的“广州日报现象”确实值得每一个中国报人深思。

《广州日报》的成功有很多因素,比如它地处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依托珠江三角洲地区强大的经济实力,受港台先进的办报经验影响比较多,等等,但这些都是外部因素,最重要的还是《广州日报》不甘落后、敢闯敢拼的精神才铸造了《广州日报》的一流品牌。当然,《广州日报》悄然崛起也与其发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虽然《广州日报》的发行模式在现在看来比较简单,也就是自办与邮发结合的发行模式,但它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较早获得成功并得到市场承认的一个发行模式,因而值得特别重视。那么,《广州日报》发行成功的背后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呢?

一、内容为先,办一张让百姓和政府都满意的主流大报

《广州日报》是中共广州市委机关报。1952年,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决定创办一份报纸指导全市工作,当时的广州市市长叶剑英请毛泽东题写了报头。经过筹备,《广州日报》于当年12月1日正式出版,是一张对开4版的综合性日报。广州日报的发展史可谓饱经风霜,曾先后两次停刊,又两次复刊。1981年,《广州日报》日出对开4版,发行量仅为20万份,连《羊城晚报》的一半都不到。当时的《广州日报》只是国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报,论级别,它不及当地的省级党报《南方日报》;论报纸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它远远落后于当地的《羊城晚报》。跟国内其他党报一样,《广州日报》在经营上连年亏损,而且“等、靠、要”的习气盛行,没有多少人想到改革,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86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报社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要求报社在担任舆论宣传职能的同时,开展多种经营业务,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政府逐渐减少财政拨款。当时的《广州日报》没有多少广告收入,仅靠吃财政饭过日子越来越艰难……与《广州日报》的艰难处境完全相反,离它不远的《羊城晚报》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羊城晚报》自1980年复刊以来,坚持“姓党、姓晚、又姓羊”的办报原则,秉承“反映生活、干预生活、引导生活、丰富生活”的编辑方针,以“博采众长,灵活多变,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鲜明特色很快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不仅在广州站稳了脚跟,还在全国各地发行,成为一张闻名全国的晚报。早在1982年,《羊城晚报》的发行就已经突破百万大关,1988年最高日发行量达176万份。而且,《羊城晚报》的多种经营业绩也很不错,1984年《羊城晚报》读者服务公司正式开业,成为报社的又一大收入来源。从1980年到1990年的10年间,《羊城晚报》累计广告收入达7500万元,其中外商广告创汇400万美元。无论发行量还是广告收入,《羊城晚报》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同样是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羊城晚报》红红火火,《广州日报》冷冷清清。鲜明的对比激发了《广州日报》每一位职工的创业激情。报社认真分析了落后的原因,提出了“扭亏为盈,创造利润”的经营目标,要把《广州日报》办成一份群众喜爱的报纸。党报在一般报社领导者的心中是一个很难经营的“包袱”,我国不少党报过着“靠小报养党报”的安逸日子。《广州日报》打破常规思维,要把属于党报性质的《广州日报》盘活,还要让这个党报成为同样可以赚钱的盈利报。于是,就在国内绝大多数党报都还在吃皇粮伸手等靠要的时候,《广州日报》已悄悄拉开了党报改革的帷幕。1986年,该报首先开始谋划报纸的内容改革。1987年,该报在全国省市报纸中率先将报纸由对开4版扩为对开8版,报纸定价提高到每月3元。报纸扩版了,刊登怎样的新闻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呢?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广州报界,一方面是《南方日报》高高在上,另一方面是《羊城晚报》的大报风范,那么,《广州日报》的特色和定位在何处?

《广州日报》到底要报道什么类型的新闻才受读者的欢迎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广州日报》终于发现:在表面上已经繁荣的广州报业,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被很多人忽视了的“真空地带”——《南方日报》主要是政府机关人员的报纸,关注的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对老百姓很少过问;《羊城晚报》虽然有一定的群众性,但仍然没有脱出党报的影子,而且,由于《羊城晚报》面向全国发行,关注的是国内新闻,对广州本地的新闻并不特别重视。就是说,当时广州事实上没有一张完全定位于本土读者的报纸。《广州日报》看出了这一点,牢牢抓住本土新闻,改革新闻报道作风,提出要“把最及时的新闻奉送给读者”,把党报的权威性和晚报的生动性结合起来,把党报的大视野和地方报的本土性结合起来。由于报纸内容适合广州市民的口味,《广州日报》很快成为当地的一份可读性比较强的报纸。

功夫不负有心人。《广州日报》的苦心改革很快就有了成效,发行量从1986年的不足10万份上升到1988年的33.7万份,比扩版前提高了23.44%。到1989年,《广州日报》发行量达到48万份,每份定价0.25元,广告收入达到1580万元,位居全国第四位。

以上是20世纪80年代《广州日报》为推进报纸发行所做的努力。在这段时间内,《广州日报》主要是通过改进报纸的内容,提供一流的信息资源来推进发行的。但《广州日报》当时还处于邮政发行的单一模式中,报纸发行仍然受到旧体制的限制。要想取得报纸发行的更大进展,就必须突破旧的发行模式,探索自办发行的新路子。

二、自办发行,建立高效而又庞大的发行渠道

1.突破邮发困局,以资金和策划推进发行变革

1990年,《广州日报》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与它的对手《羊城晚报》相比,发行量还是差了一大截。如何突破发行量小的这一根本缺陷呢?报社领导深深认识到发行的极端重要性,提出“发行关乎报社生死”的口号,把报纸发行销售放到了报社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

本来,《广州日报》吸引广告商的秘诀就是版面多,可以随时安排广告。2但《广州日报》当时完全依靠邮局发行,邮局的要求是,报纸如果扩版,发行费用也将跟着攀升。虽然《广州日报》的广告收入有所增长,但报社只得眼巴巴地看着报纸广告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白白地转移到邮局的钱袋,高额的邮发费用让报社越来越难以承受。更重要的是邮发服务水平也很差,读者的投诉也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落后的发行机制已经成为限制报纸发行的最大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州日报》大胆拉开了自办发行改革的帷幕。

1990年元旦,《广州日报》下狠心决定开始自办发行,但《广州日报》培养自办发行市场的过程是异常艰难的。由于刚刚开始自办发行,发行经验很不足,发行渠道不完善,第一年报纸的发行量下滑得很厉害,1990年就从48万份锐减到24.9万份,1991年甚至掉到了23万份,发行费率也高达36%。怎么办呢?报社没有被困难吓倒,继续摸索自办发行之路。一方面,报社不惜血本加大宣传投入,宣传费用每年投入在500万元以上;另一方面,投入资金更新印刷设备,1991年底《广州日报》在全国率先应用电脑彩色分色系统,从此天天推出彩色报纸,提高了印刷质量。这两项在当时都是非常大的资金投入,但报社咬紧牙关挺了过来。

发行不只需要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更需要谋略和策划。而策划又需要结合报纸所在地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广州日报》认真分析广州的情况,推出闻名全国的“早茶发行战略”。广州人有喝早茶的习惯,报纸抓住这一点,提出“每天和太阳一起升起”,保证报纸在早晨7点半之前送到读者手中,着手培养广州读者早晨读报的习惯。这一招还真灵,一举给报纸扩大了好几万的发行量。

2.自建渠道,“扫楼”发行

自办发行的核心任务是建立由报社控制的发行渠道网络。《广州日报》借鉴日本发行经验,成立广州日报连锁店有限公司,各连锁店实行统一装修、统一配货、统一安装传真机等,确保报纸在市民早茶前的送达。连锁店既是报纸零售点,又是零售报贩的批发点,还是全年订阅的订阅点。它好似媒体覆盖范围的市场触角与根须,一方面把报业集团生产的商品与服务推向社会,另一方面把市场最新的信息收集反馈回来。为鼓励读者主动接触报纸,还采取一系列的促销措施,实行“扫楼”战术,挨家挨户上门征订,“先看报纸月底收费,送报上楼不另收费,月月抽奖旅游免费,兼赠报箱同样免费,八点送到超值消费”的策略,提高了报纸的吸引力。

报社建立连锁店的目的,本来是想建立报纸收订与零售网点,提升发行量。但随着连锁店经营规模逐步扩大,除了发行工作,连锁店还销售与文化相关的系列商品,代理报纸分类广告,开展“宅之便”服务。读者所需要的服务,连锁店都尽可能提供,如为读者有偿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代印名片,开展店面POP广告宣传以及新产品展示;代办民航、铁路订票业务、代订宾馆酒店客房、代办旅游服务、代售电话磁卡;举办文化讲座与专题培训,还为培养后备力量开设连锁店培训学校,代理图书发行,等等,其业务越来越广泛,经济效益越来越好,逐步发展成为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下的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经过以上两方面的努力,《广州日报》的发行取得了第二次质的飞跃。报纸的发行量迅速提升,1999年发行达到102万份,成为名副其实的广东报纸发行大户。

三、走效益型的发行路子,推动发行与广告的良性互动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报业发展尚处于卖方市场阶段,多数党报的邮发形式限制了版面的扩展,而《广州日报》由于是自办发行,不受邮政部门对报纸版面的限制,获得了报纸版面的控制权,可以根据广告客户的要求随时增减调整版面。所以,在其他报纸广告客户苦苦排队等待刊发广告时,《广州日报》已经能够做到“来者不拒、多多益善、随时安排、全部满足”。正是由于“打了广告的时间差”,在《广州日报》培养自办发行市场的过程中,虽然1990年和1991年报纸的发行量降到了最低点,只有20余万份,但是这两年的广告收入依然不减,分别达到2250万元和3900万元。报纸的发行量在急剧下降,广告收入却以比较快的速度攀升,以较小的发行量获得了较大的广告收入,这在中外报纸发展史上是不多见的。足见《广州日报》在处理发行和广告的关系上有一套高明的策略,也表明《广州日报》的发行结构非常科学,发行量虽然不是最大,但能够吸引到大量的广告客户。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报纸发展进入“买方市场”阶段。广州各报竞相扩版,报纸竞争更加激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处理好发行与广告的关系呢?对此,《广州日报》的做法是实行“低价发行,高价广告,以广告补发行”的策略。《广州日报》的报价非常低,在报纸零售价格水平上,它相当于香港报纸的1/6,美国报纸的约1/5,堪称世界范围内的廉价报纸。但与此同时,《广州日报》坚持实行较高广告费率,它同期的广告价格却是香港的3倍,与美国报纸广告价格相当。1992年,该报发行量41万份,广告收入达到8100万元。1993年《广州日报》发行量达到51万份,广告收入升至1.85亿元(见图91)。这一年,全国广告收入过亿的报社排行榜上,《广州日报》名居榜首,但直到1994年12月8日新华社播发中国报业协会的一条消息,公布《广州日报》广告收入为全国之最时,中国媒体圈才开始注意这家论级别只是省会兼计划单列市的党委机关报。尽管1994年该报发行量有所下降,但由于有广告策略的支持,当年广告收入还是达到3.06亿元。1996年,《广州日报》发行量为61万份,广告收入为5.3亿元;而同期的中央三大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的广告收入分别只有8000万元、7000万元和3000万元。

从图91中可以看出,《广州日报》的发行量有多次的波动,但其广告收入一直呈快速增长的态势,这表明“低价发行,高价广告,以广告补发行”

的策略获得了成功。一般来说,发行与广告之间是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发行是投入,广告是产出,《广州日报》以亏本发行带动发行量的提升,达到了以发行促进广告提升的目的。但也必须说明的是,《广州日报》广告收入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发行量的增长幅度,这表明它采取的是有效发行策略,把发行主要集中在广州市区,达到了区域发行市场的最大占有。所以,《广州日报》以较小的发行获得了最大化的广告收入,报纸发行走的是效益型扩张的道路。

1990-1996年这7年是《广州日报》发生质变的重要时期,由于它在这段时间内抓住了机会,主攻广州本埠的“有效发行”,实现了报纸发行和当地经济市场的对接,最大限度地吸纳广州市场上的广告资源,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它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采用信息化技术,以先进的技术武装发行

同类推荐
  • 学校管理典型案例

    学校管理典型案例

    学校德育是学校教育阶段推行的道德教育活动,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而广义的德育则泛指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一种培养学生社会理想人格,造就优秀道德品质,调节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教育活动。
  • 高考志愿填报诀窍

    高考志愿填报诀窍

    “填报志愿比考大学还难!”许多考生家长都有这样的感慨。《高考志愿填报诀窍:考生和家长必须知道的100个真相》重点针对新一届高考生,从“院校篇”“专业篇”“政策篇”及“技巧篇”四个方面着眼,全面揭示填报高考志愿的100个真相,避免考生及家长步入填报误区,最终帮助考生升入理想且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本书是基于2013年版本基础上的最新修订版,作者紧跟最新高考政策,全面补充完善高考志愿填报资料,新增工具表格索引,内容更新、资料更全、查阅更方便。
  • 中学文学读本(三)

    中学文学读本(三)

    中学文学教育里必然包含着语文知识的教育,两者并不矛盾。而且优秀文学作品是学习民族语文的最好教材。前不久,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马悦然先生来复旦大学演讲和开座谈会时,一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向他提问:在教外国人汉语的教材里,是否应该放人优秀的汉语文学作品?马悦然先生迫不及待地高声回答:越早越好!越早越好!马悦然先生长期从事汉语教学,他这么回答实在是出于经验之谈。因此,对于中学的语文教学来说,文学审美能力的培养以至于整个人文教育,都应该是如马先生所说的:越早越好!越早越好!
  • 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是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思想道德修养课组的教师教学经验的结晶。以帮助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出发点,以专题的方式集中讲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官难免应该掌握和理解的主要问题。它避免了同类教材中存在的内容重复、互相裹挟的弊病,比较精练而全面地体现了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是出现于21世纪初的带有新鲜气息的一本适合大学生阅读和学习的教材。
  • 怎样对学生进行创造素质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创造素质教育

    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本书以培养中小学生创造素养为宗旨并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创造才能是各种能力的集中和最有价值的表现,人类社会文明都是创造出来的,所以只有具备创造才能的人,才是最有用的人才。一切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创造才能的培养。没有创造,便没有发展。创造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培养创造才能要从教育抓起,要从小做起。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死亡祭神的契约

    死亡祭神的契约

    在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暗无天日。一个四岁半的小女孩却在那里生活。里面魔鬼把她折腾地半死不活。她受尽了折磨,她发誓要离开那个地方,便和死亡祭神签了死亡契约,她们就从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变成了一个,就这样,她离开了那里,,,,,,
  • 青春不过是场未演完的戏

    青春不过是场未演完的戏

    小雨是我很好的朋友,和我比较好的另一个男生和他关系也不错,在我眼中,小雨是个长相清秀,性格呆萌,玩游戏能玩的昏天黑地,但对人却很温和的男孩子,只是……在我眼里这些还算正常的评价,在金的眼中,就是一个字:蠢。
  • 逆世狂妃倾天下

    逆世狂妃倾天下

    身为二十一世纪第一女杀手兼吃货,居然会穿越?!天,大哥你哪位,她怎么不记得有他这么一号人嘞?“怎么?都睡过了,现在就想装作不认识了?”男人笑得一脸邪魅,伸手将她揽进怀里。他本是另一个大陆上的人,却因与伙伴的赌约而来到她的身边。她本是一个被人从外面捡回来的“假牌”嫡女,却在一夜之间性格大变,废材跃身为天才。谁说她是废物的?站出来,她保证不打死他!
  •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介绍、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包括《钦差大臣》、《狼与羊》、《上尉的女儿》、《父与子》、《母亲》等在内的苏俄现代著名作品进行了剖析。是我们学习和了解苏俄现代文学概貌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读本。
  • 悠悠道途

    悠悠道途

    黯然失意的萧尘,无意间捡到了一个戒指,他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路漫漫其修远兮,萧尘将上下而求索。
  • 我的女儿是灵童

    我的女儿是灵童

    一次意外、女朋友怀孕了,我们决定不要她。开始无所谓慢慢地孩子长大了,仇恨大了!日渐进你梦中,让你寝食不得安宁。多方打听,求爷爷告奶奶的,请了神佛无济于事、、、、、、
  • 温热暑疫全书

    温热暑疫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豪门盛宠:娇妻宠不停

    豪门盛宠:娇妻宠不停

    她说,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他说,他会一直爱着她,是谁,曾许下地老天荒永恒不变的誓言?又是谁,把原有的幸福弄的支离破碎?当肚子里的孩子化为一摊血水,当所有的幸福都化为泡影,当她的心化为灰烬,当一切都真相大白,她,是否会原谅他?
  • 博物汇编神异典二氏部汇考

    博物汇编神异典二氏部汇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