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6500000004

第4章 编辑理论概述(3)

编辑作为科学的继承者与创新者不可离开前人的劳动成果,但更重要的是创新性劳动,而不是重蹈别人的覆辙。一名成功的编辑是一个成功的科学思想的继承者与创新者,在选题策划时敢于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推陈出新,独辟蹊径。

四、编辑的目的

在已有的关于编辑概念的表述中,大凡涉及到编辑目的者大多是以“适于出版”作为结果的,实际上是把“出版”作为编辑的最终目的。这种思考角度是基于图书、报纸、期刊等著作物的出版必须要经过编辑这一程序。然而,它并不适合于所有编辑作品,历史上的某些早期编辑活动并不一定是为了出版,现代编辑结果也并不局限于出版一种形式,比如说广播、比如说网上流传、比如说在某一范围内公布的文献信息,等等,但是都要经过编辑。

经过了编辑这一环节的作品都有了如下变化:

(1)有序化。编辑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如:时间顺序、作者序列、书籍内容性质类别分类、板块结构次第安排,由低级到高级、从总论到分论、从中国到世界等。

(2)内容核查。内容经过了编辑的细致审核,文字经过了正误审订、字体字号安排,标题、公式经过了验审等。

(3)赋予了一种形态。封面设计、目录编排像其他产品的包装一样,使书籍各组成部分更完美。

(4)应用了印刷复制技术,使之可以在更多、更广的范围里得到重复利用。

经过了以上这些程序的作品确实都有了出版的基础,可以出版,但是,出版不是目的,出版的目的是为了能有更多的读者购买图书、阅读图书、利用图书。图书利用率越高,书籍的价值(其中当然包括编辑的价值)也就越大。可以说,有序化是为了读者利用图书更便利,内容核查是为读者的使用提供一个正确无误的正本,形态是为了保证读者收藏和阅读时的便利,印刷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复本。因此,编辑的目的是一个逐渐深入的、由显性到隐性、由局部到整体的目标。

总之,编辑不仅表现为伏案审读、键盘操作、手眼并用,也不仅仅是在作品文本结构、版面编排、装帧设计等方面予以出版规范化方面的整理加工工作,而是编辑宗旨、编辑技能、战略思想的根本体现。一篇优秀作品可以比作一块璞玉,只有经过雕琢,才能使其尽显光彩,滋润心灵。编辑优秀出版物正是这雕琢的过程:尽显其才华,启迪智慧,传播文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这就是编辑的目的。

编辑理论概述

通常所说的“理论”二字是人们在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理论从来都是抽象的,它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存在,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编辑理论是从事编辑工作的基本依据,形成于长期的编辑实践过程中,随着编辑工作存在而存在,指导编辑实践。用一句话概括,编辑理论即是关于编辑工作原理或编辑工作法则的陈述与总结。

编辑理论以编辑为对象,总结编辑工作中的一般规律,分析编辑活动内、外部环境,预测自身发展变化趋势,有着独立的知识体系。编辑理论应具有建立任何一种理论体系之必需的结构体系,是在编辑实践基础上,寻找编辑工作高效化、现代化的最佳途径;是归纳编辑原理,认识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编辑工作特点的系统性研究。

编辑理论对任何一位编辑职业人员来说都是一种对自己从事职业的性质、意义、前景、价值的理解及其信念所在。增加理解和坚定信念是编辑实践所需要的,更是编辑事业所坚持的。

一、编辑理论研究之缘由

任何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有促进其产生、发展的条件:一是来自外部的社会需求,一是来自内部的自身需要。编辑理论研究作为编辑学的一部分,随着编辑学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编辑学的发展而发展。但它首先是社会需求的产物。

中国曾是世界古代文化的中心,与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古埃及一起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生产与传播文化过程中,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中的一半与编辑出版发生密切关系,直接为文化生产、传播服务。

但在封建集权、封建割据、动荡不安的年代里,编辑出版多是处于一种分散的、自发的、随机的状态。尽管也有一部部辉煌、灿烂的代表古代文化之大成的文献典籍的出版,但终未能作为一独立行业受到社会重视,是一种强权下的附庸品。同时也由于其生产量少、社会影响小,不可能成为独立学科,也不可能成为被研究的对象。

在近代,中国战争频仍,内忧外患下的文化顽强地生存着,直至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编辑出版业显露出典型的行业特征,积累了丰富的编辑实践经验,为编辑学、出版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为代表的主要文化教育事业单位,在旧中国半个多世纪里曾经编辑出版过不少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起重要影响的图书。此时,图书出版已从社会附庸品成为有明确目的的文化生产,从无序开始走向有序,从零敲碎打逐渐系统完整。

如果不是经历了大“革”文化“命”的“文化大革命”,也许编辑理论的研究会更加丰富、更加成熟。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文化成为被摧残的对象,编辑成为舆论控制的工具,政治完全垄断了文化发展的方向,不允许编辑出版有独立的“属性”,更难以对它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大革命”结束,人们对文化进行了反思。要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精心构建一个完整而健全的社会文化机体,必须对社会文化生产、传播、创造的编辑活动进行科学研究,必须提高编辑质量,培养优秀的编辑人才。当编辑活动逐渐走向成熟时,编辑出版的学问也和别的学问一样,从无到有,慢慢地产生和发展起来了。

“学”与“术”是学科体系的两翼。过去,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编辑劳动应用性强的特点,人们仅仅只注意到编辑工作中“术”的成分,对“学”极为轻视,导致科学理论与应用技术实践严重分离。“人们大多只注意到实践的过程,只注意到运动的形式,而很少进行深刻的理论思辨,很少探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很少归纳总结运动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客观规律,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编辑’很古老而‘编辑学’却迟迟未能诞生的奇异现象。”统一认识是学科建立的前提,20世纪80年代中国编辑研究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总结编辑理论研究兴起之缘由:

(1)“术”科的进一步发展对“学”理提出的基本要求。

(2)传统文化力求革新,新的科学文化体系渴望建立所必需的理论指导。

(3)归纳总结丰富的编辑活动实践,以期借鉴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编辑工作。

编辑理论研究的出现,纵然有很多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怎样使精神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快捷、更适用、更有效。编辑活动已经有了几千年漫长的历史,但之所以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被人们所重视,也不是偶然的。固然有知识爆炸,人们目不暇接,急需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有效的知识的理由,但也有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期望。

二、编辑理论研究的任务

一个学科的创立,意味着它有了被社会承认的需要,同时,也说明它正在被社会所承认,当然,它更担负着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责任。这是学科的社会性使然。

宏观编辑理论,应着重研究编辑活动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传媒等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把握编辑活动在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积累中的发展规律。从微观而言,编辑理论主要探讨具体的编辑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具体地说,编辑理论研究担负着以下重要的责任:它必须建立一套编辑理论体系;解决编辑现实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总结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编辑经验;并形成一套自身不断更新完善的机制。

1.加强编辑基础理论研究,建立编辑理论体系

加强编辑基础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科学的编辑理论体系。体系是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编辑理论体系是指编辑工作、编辑活动中已经系统化了的理论知识。它具有系统性、全面性、逻辑性的特征。编辑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既由编辑实践决定,又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编辑理论必须与编辑实践相结合,离开编辑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科学的编辑理论是在编辑出版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并经过社会实践检验和证明的理论,是编辑工作的本质、规律性的正确反映。

(1)明确概念是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通过编辑实践,可从编辑工作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特有属性予以概括形成编辑特定概念。编辑系列概念的形成是研究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标志。人们是否已对编辑工作有了科学认识,都可通过形成的各种编辑概念来总结和概括。因此,明确概念是编辑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编辑概念与其他所有概念一样都有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编辑概念并非永恒不变,它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为了统一以后的论述,现将有关编辑的几个最基本概念试述如下:

编辑:按照一定的原则从事纸质文字符号或非纸质文化作品的组织、审读、整理、加工的人。(名词意义上的编辑)编辑:按照一定的目的对纸质文字符号或非纸质文化作品所进行的组织、审读、整理、加工的工作。(动词意义上的编辑)编辑活动:在一定的文化政策指导下,编辑人员所从事的文化信息生产、加工、传播等系列运动形式。(广义)

编辑活动:在一定的编辑思想指导下,编辑人员所从事的策划组织、整理加工等一系列完善文化作品的运动形式。(狭义)

编辑工作:文化作品的生产、组织、积累、传播等系列活动。(广义)

编辑工作:策划、组织、加工、设计、校对作品等一系列编辑事务。(狭义)

编辑主体: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编辑技能、从事编辑活动的人。

编辑客体:编辑主体整理加工的文化物品对象。

编辑理论研究中的概念远远不止这些,取得各个概念上的统一认识是共同研究的基础。明确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编辑基础理论研究的内容之一。

(2)建立并逐渐完善编辑理论体系。编辑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形态,它所研究的编辑活动的规律、性质、功能以及编辑活动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联系等所有研究结果都可丰富编辑基本理论,经过条理化、系统化后构成编辑理论体系。一门新学科如果想发展成较成熟的学科,必须要有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不仅能够包含已有的各个分支,而且对未来的分支学科也应具有指导意义。正如传统图书多以纸质为载体材料,当新的科学技术带来光、电、磁类载体材料时,当网络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时,编辑理论体系依然有它的指导作用。当然,它不可能成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文化传播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价值观念、根本目的是不会改变的。编辑理论体系的探讨是近20年来编辑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和编辑活动的演变,不断地为研究提出新问题,编辑理论力求不断发展,不辜负时代赋予的重任。

编辑理论应该建立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因而,有的研究者便从编辑实践的具体问题出发,从研究编辑方法论开始,逐步积累,构建理论体系。如钱文霖先生的《科技编辑方法论研究导扬》中将编辑工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同其他学科的方法论相结合提出科学的编辑工作方法论。这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理论,为编辑工作者掌握和解决编辑出版工作中的问题起到了指导作用。但是,编辑理论并不仅仅包括编辑方法论,还必须包括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于是,也有研究者从构建学科的基本概念体系、基本原理开始,搭建编辑理论研究骨架,然后再一步步深入研究其他问题,并适当借鉴其他学科理论体系,使之逐渐丰满。

目前编辑理论体系的构建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基本理论型。即建立广义编辑学或普通编辑学,包括编辑理论、编辑方法论和编辑原理,以此作为各种编辑活动的理论依据,研究各类编辑活动中的共性问题,使其成为一门包括图书、报刊、电视、广播、电子出版物等编辑理论的综合性、基础性学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理论实践型。包括编辑理论、编辑史、编辑技术,也有的把编辑人才论、编辑工艺也纳入体系,该类型最大特征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是较普遍的一种编辑学科体系。

(3)应用理论型。即侧重于编辑应用理论研究,对编辑过程的总结、描述较多,对细节探讨甚于普通编辑学,具有较强的编辑实践性。此方法容易流于经验总结类。

以上三种编辑理论研究类型各有千秋,基本框架都十分清晰,但建立并完善其中任何一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需要理论的支撑,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这本身就成为编辑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编辑理论体系,不是要人为地设置一个框架,而是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编辑理论与编辑实践;不是对研究体系的限制和束缚,而是为了加快整个编辑理论走向成熟的过程。

2.明确编辑活动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许多人对编辑、编辑活动都不甚了解,如认为编辑是“述而不作”之事,“编辑无学”,“编辑学是应用学科,无艰深理论好谈”,等等,至于其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的地位更不甚了解,认为一部文化学术史,包括思想意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知识的历史,都只是著作家与著作家单线联系的历史,抹杀了编辑在收集、编次、审订乃至创造性加工中的作用,更没有看到编辑在文化传承、文化积累、文化创造中的重要功绩。

编辑活动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起着有序化、规范化、系统化及文化创新的作用。

通过编辑活动,知识体系由低级到高级、由中到外、由古到今编排了起来,奉献给读者的是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技术的若干系列,它以规范化的开本、纸张、版式被社会认可、接受,原始状态的信息被合理组织成便于阅读、接受、传播与保存的物质载体。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一个必须被明确的过程,只有这一过程被大众知晓、肯定时,这一过程中的主体——编辑的作用才会被社会知晓、肯定。

如果说,编辑在社会文化系统中起着有序化、规范化、系列化的作用通过编辑的出版物较易被社会所认识的话,编辑在文化创新上所产生的作用则需要通过对编辑活动做深入分析之后方可为读者、社会所承认。

同类推荐
  • 感动学生的品德故事

    感动学生的品德故事

    “少年强则国强”,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培养体魄健康、意志坚强、乐观进取的亿万青少年。根据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需要,在参照了大量的专业书籍、通俗读物的基础上,精心编写了这本《感动学生的品德故事》一书,希望能够为青少年塑造优秀品质、成就卓越人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必用的谚语荟萃

    必用的谚语荟萃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语言工具。取舍得当,对学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教师教学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和收藏。
  • 会计基础(第二版)

    会计基础(第二版)

    权责发生制是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前提的基础上产生的。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经常会遇到货币收支与经济业务的发生不在同一会计期间的情况。所谓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 语文教学的趣味古文设计

    语文教学的趣味古文设计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礼(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

    礼(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热门推荐
  • 混沌天神的眼泪

    混沌天神的眼泪

    别惹老子,否则老子掀了你家地基。你得到龙族的血脉想用它来强化肉体,不好意思那是我兄弟,所以这东西是我的!别给老子叽叽歪歪赶紧开打,我还得回去斗学妹玩呢!只要是我的女人谁也别想动她一根汗毛。就算是老丈人也不行!背叛我的从来都只有一个下场,免费送他见老祖宗!
  • 盛夏的樱花

    盛夏的樱花

    写的是TFBOYS三小只和三位女生的爱情故事。
  • 隐世圣贤

    隐世圣贤

    星空中的顶尖强者,一代星圣,却在星荒大陆一个毫不起眼小山村开了一家学堂,当先生……
  • 穿越之炼金术士

    穿越之炼金术士

    在这片剑与魔法的世界。人们都向往着强大的力量。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修炼,毕竟每个人的天资不同。在这片不单单只有人类一种生物的大陆。有着天生神力缺少智力的兽人族,也有着天资聪慧,擅长魔法的精灵族,等等,不管种族优势如何。他们都向往着和平,向往着强大的力量。且看主角如何在这片噩梦之地斗智斗勇。利用现代化科技征服异世界!
  • 红发安妮系列1:绿山墙的安妮

    红发安妮系列1:绿山墙的安妮

    描写卡斯伯特兄妹向孤儿院申领一个男孩,但却错误地送来了 一个红头发的女孩。这个女孩以其活泼乐观的精神,不但感染了年迈孤独 卡斯伯特兄妹,也照亮了整个绿山墙的生活。她奇妙的幻想生活、与戴安 娜纯真的友谊、与吉尔伯特的斗争、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无不展示着一 个小女孩快乐的童年生活。
  • 神皇之尊

    神皇之尊

    一代天骄,陨落重生,逆天出世。一念碎星辰,一指荡天地,终成神皇至尊。破天地,傲苍穹,神挡诛神,魔挡灭魔,一世尽张狂!
  • 绝医天界

    绝医天界

    悬壶济世,医德仁心。大学生唐风刚毕业在省脑瘤医院,凭借着绝对医学实力在医院中渐渐有了名气。可就在两年后的一段时间,该院的脑瘤病人接二连三死去五人!而且这五人用的都是:鼎盛医药公司的:脑癌克星药物!只有唐风敢质疑这件事!可却,风雨之夜,唐风被车撞倒!早上被人发现时候,已经死去。唐风魂体穿越到了天州大陆。这里医术发达,仁心可比才气,可却人心叵测,医侠,医盗,医鬼,医毒,医仙,医圣!近乎消失。天府城,唐风只是最低级的医童!羞辱,冤枉,纪、安、叶三大家族,七道十二街的计谋,浮途未卜。不怕!那个世界不留下也罢!唐风自信:执掌医道,横胯九州!绝医天界,圣道狂徒。
  • 残圣

    残圣

    圣人不灭,但若是圣人违背天道,又将如何?尝试合道之大能,全部落得身死道消的下场;接引合道之人的仙界,却杳无音信。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主人公楚轩,为了探寻父母失踪的秘密,踏上了修仙之路...然而接触到了修仙之后,却发现自己身体不受控制的男女变换!新书《残圣》,谢谢大家支持!
  •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就将这些流传于天津民间的各类老俗话汇集起来,在记录其内容的同时,深入发掘每句老俗话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写出俗话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动人故事。
  • 复仇之路:女王重生归来

    复仇之路:女王重生归来

    她,是遭男友背叛重生的复仇女王。他,是所有女生的梦中情人。他和她会有何交集呢?复仇之路有何困难艰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