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6500000003

第3章 编辑理论概述(2)

图书出版如果可以从编辑个人兴趣爱好出发、自我确定选题与出书形式的话,无疑是一种富有理想色彩的事业。喜欢什么就编辑什么,兴趣在哪里就选择什么类型的作品,将编辑的人生价值溶入所出版的一本一本图书中。正像政治类书反映编辑的人生观、世界观,表现其政治态度与生活哲学一样,文学类书中描写的正面与反面人物形象都恰好表现着编辑的情感爱憎与理想寄托;而科技类书的选题与出版也无疑是编辑最关注的科学动态与最感兴趣的技术领域的代表……如果是一家个体出版公司的老板,则完全可以透过他所出版的图书诠释出其人生的志向、爱好、兴趣直至其最终理想。

假设已出版了一部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书,或许他不能像书中的某些改革先锋一样大刀阔斧地对旧体制“伤筋动骨”,但却借以抒发了某种情怀,表达了一种渴望心情,释放了一种抱负,这也是寄托理想的一种方式。

但是现实与理想之间永远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河流。理想中的图书并非都能出版,理想中的图书也并非都能给出版部门带来优裕的生存条件,面对现实才是出版部门维持生计的“饭碗”。许多时候,理想都会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既然理想不能完全实现,那能不能在现实中选取一种途径去部分地实现理想呢?比如说,出书结构中使理想的图书占有一定的比例。

理想和现实的图书在出书结构中的比例问题一直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一个编辑、一家出版部门可以不去讨论要不要理想中的书籍,但是,必须对理想图书在出书结构中应当占有的比例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并非所有理想图书都与经济效益产生矛盾,当理想中的图书能够给出版部门带来良好效益的时候,是理想与现实结合最为协调的时候。但当双方发生矛盾时,一年中能不能安排与理想实现相关的图书出版?又能出版多少富于理想追求的图书?在确定这部分图书之后,出版部门还需要安排多少面向现实、在市场上能够创造较大经济效益的图书?这种决策是对编辑处理理想与现实关系能力的一种考验。面对每一年的出版计划,每一个追求理想的编辑心里都不断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种思想斗争实质上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矛盾的焦点在于读者。出版者的理想如果能被读者认可,理想图书的出版就会与现实紧密结合,如果不能被读者认可就会使理想图书的出版“败走麦城”。而如果了解读者、尊重读者、培养读者,读者也就会成为编辑从现实走向理想的桥梁。当读者变得越来越与编辑情趣相一致时,理想中的图书出版的机遇也就越来越大;当读者变得越来越成熟时,也就为编辑出版理想图书增加了砝码。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必须是编辑的理想追求与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保持统一。

读者的发展和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整体读者群的变化更是一个缓慢运行、相当长久的程序,想像中的读者群不可避免地会与理想中的读者群发生矛盾。如果是为想像中的读者出书,可能要忍受长期的寂寞。如果在为现实中的读者出书,却可能带来理想和现实的和谐,取得双丰收。理想是直面现实的理想,现实是饱蘸理想的现实。编辑是理想与现实平衡点的永远追求者。

三、编辑价值分析

编辑是出版的中心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依然是构成出版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编辑的价值是出版中其他任何环节都不可取代的。如果否认编辑在出版中的重要地位,不能全面认识编辑的价值,使之受到出版企业流程中非核心部分很大牵制,就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编辑的能动作用,出版物的质量就无法保证,人类文化创造、积累、传播必然受到损失。因此,全面、公正地评价编辑是十分有必要的。

1.编辑是出版物的首要责任人

在一本书的出版过程中,编辑是首要责任者:决定选题;为落实选题寻找适当的作者;审查作者撰写的文稿;对文稿进行整理加工;交给美编进行装帧设计;校对文稿;交印刷厂印制。后期的宣传、推销等发行工作虽然编辑不一定事必躬亲,但也须密切关注。

出版过程环环相扣,前面的工作必定是后面工作的基础。如果一本书社会效益不好,首先是选题的失败,如果一个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不能获取相应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首先是它缺少强硬的编辑力量。

编辑是出版物的首要责任人,其编辑品位、编辑情操和奉献精神等重要特质都可体现其责任。正如《编辑人的世界》中所说的:

“编辑人的许多特质是无法被取代的,例如个人的品位、辨别能力、情绪反应、做事的条理、决断力、投入的热情以及温柔的关爱。”“没有一种爱不需要担负起责任,也没有一种责任不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因此,作为首要责任人,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不是未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可以随意担任的。

2.编辑是出版部门的中心环节

出版部门是依靠出版物的生产与外界进行交流与交换的。出版物质量的优劣是关系到出版部门生存及生存质量的关键。编辑是决定出版物质量高低的首要责任人。如果没有编辑,便不会有出版部门的存在,如果编辑不能很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出版就没有优质产品供应社会,出版部门就没有竞争的实力,最后必然遭到社会淘汰。出版部门内的其他人员都是为编辑出版物加工服务的。没有出版加工对象,就没有出版物的装帧设计、校对印刷、发行宣传以及出版行政部门的生存条件,因为后者都是围绕提高出版物的质量而从事的工作。也许绝大部分的工作环节都不需要编辑亲自做,但编辑是整个生产流程的组织协调者。因此,编辑是出版部门的中心环节,这是无可置疑的。

3.编辑是社会出版文化发展中的一个支点

出版文化的发展是丰厚的文化资源、作者能力、出版理念、发行时空的综合开发。中国悠悠五千年文明史为出版文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形成了具有无限开发价值的文化宝库,并在人类社会生生不息、不断延续的发展中,继承与创新,开拓与进取,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着。编辑在文化资源中选择具有文化教化功能和社会传播价值的作品。编辑的认识能力影响选择的角度与编辑质量。作者是出版依靠的对象,开发作者队伍是选择出版文化的基石,出版也就是组织优秀作者资源,保证选题符合文化建设大方向,使成果汇入社会文化巨流,为社会进步作出应有贡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编辑所拥有的作者队伍是完成选题最基本的保障。出版物的社会、经济价值与发行理念、发行效率、发行速度、发行范围等密切相关。发行是影响文化传播时空的手段,编辑的宣传评介更是出版文化的组成部分,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影响传播范围。因此,丰富的出版思想、编辑行为及多样化成果构成了出版文化的重要内容,编辑是出版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支点。通过这个支点,社会文化由无序变为有序。

4.编辑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中流砥柱

即使是文化事业单位,即使从事的是文化建设工作,自身也有着如何从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教育问题。换句话说,正因为是文化生产单位,正因为从事文化建设工作,才更有必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教育问题。编辑从事文化建设工作的性质要求他比一般人更能迅速地辨识事物的性质,在种种社会思潮和学术观点中把握好方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积淀的结果,更是开放环境中种种社会思潮、社会观点与派生文化相互融合渗透的结晶。这种文化,有其开放的一面,也有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相吻合的一面。而读者需要的是能反映国家现实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的发展水平,体现社会精神风貌与审美水平的书籍。只有发挥编辑的控制与选择功能,才可保证出版方向,保证国家利益,保证广大读者的阅读与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别先进与落后、现代与颓废、民主与自由的界限是对编辑政治理论水平、高度社会责任感与强烈的敬业精神的检验,编辑应该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中流砥柱。

5.编辑是文化生产和文化接受的中介

编辑所从事的是一种文化生产与文化传播工作,从文化生产的源头上说,是作者首先提供了编辑加工的客观对象——作品,然后,编辑从出版的角度对作品施加“力”的作用,使作品的“质”与“量”发生变化。这种“力”当然并非物理意义上“改变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作用”的“力”,但它也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它并未改变作品的实质,但它却改变了作品的运动状态,影响到作品的“值”,因为编辑的中介过程即社会化出版环节的加入使作品“值”有了变化。“值”的变化大小又影响到社会文化传播范围,“值”越大,社会文化传播范围越大,“值”越小,作品的社会影响越小。如果没有编辑过程,就不会有作品社会化的可能,这便是编辑中介所起到的出版、文化再创造作用。从文化生产的主体来说,编辑应当对社会文化需求有着较为准确、全面的了解,这反映在选题前的调查研究与出书后的反馈信息收集上。读者在阅读并接受作品所提供的文化信息时,或者通过吸收、消化产生新的需求、容量,或者通过自身体验丰富作品内涵,或者遇到更为复杂的疑难产生指点迷津的渴望等,均成为文化生产的资源信息,所有这些信息被编辑掌握时,又可成为选题的决策依据,为文化生产而提供、而利用。编辑中介作用再一次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编辑还是个性化的作者与社会化的读者的中介。任何一位作者在创作精神产品之时,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的自由的精神文化生产,是不可能强求一致、统一规格的。抹杀了作者的个性创作自由也便取消了精神文化生产特有品位。然而在编辑的中介作用下,个性化的作品也具备了社会化的接受条件。其实,个性与社会化的共性之间并非绝对矛盾,社会化的共性是无数个个性的综合。作者个性的形成是社会作用的结果,没有经过社会阅历的磨炼,没有社会观念的潜移默化,没有社会风尚道德的灌输,就不可能有作者独立的人格意志与价值观念。同时,社会读者的差异性也决定了个性化作品必然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作者来自于社会,创作灵感得益于社会生活,尊重作者的创作个性自由时也要求与社会共性保持统一基调。所以,在选择个性化的作者与个性化的作品中,编辑起着相当大的中介作用,要将作者个性与读者社会化的共性有机地统一起来,需要编辑的学识、智慧与眼光。不是任何个性化的作品都适合社会传播,也不是任何个性化的作品都能成为编辑加工的对象,只有那些通过编辑所代表的读者可以接受并预计可以发挥效能的选题才会成为编辑工作的对象。“任何文化传播都是社会传播,都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产生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共存关系内的文化互动现象。”因而这一中介作用的真正发挥,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是编辑与作者的统一,是读者与编辑的统一。

6.编辑是教育工作者

编辑所进行的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教育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子系统。就像学校里的教师一样,教师应以严谨的学风和渊博的知识去影响学生,编辑要以诚恳的态度和事业的激情编辑作品,并通过编辑的作品教育读者,使之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编辑工作,从出版物生产、印制、装订来说,属于工业生产的一部分,从出版物进入流通领域通过货币交换获取利润来说,属于商品物流中的环节;然而,它同时也包含有教育业的性质,即作者撰写的稿件通过编辑整理加工,融入原作品,使之再创造与升华。

编辑对稿件的选择就好似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判,作品的思想内容必定会影响人们的见识和思想。因此,出版事业的性质是工业、商业、教育事业三者兼而有之;三者当中,教育为首。

编辑出版是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的思想并非自今日始。早在1948年,叶圣陶先生在《我们的宗旨与态度》一文中就说过:“学校教育如果只能使学生‘受教材’,那是欠缺,如果连教材也受不到,当然更不成话,必须使教材像食物一样,在学生的身体里消化,转化为血肉;学生就在‘受教材’的当时得到补益与受用,那才是‘受教育’。”接着,他从出版的角度说道:“刊登在《中学生》里的无非是一篇一篇的教材,希望读者诸君不仅看过了记住了就完事,要经过一番消化作用,生出新的血肉来。”时至今日,编辑出版的教育功能非但不能轻视,而应更加强化才是。

7.编辑是科学的继承者与创新者

现代认知科学的研究表明,认知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把握存在着以下几种状态:即“关于无知的知”、“关于知的无知”、“关于知的知”和“关于无知的无知”。这四种状态其实表明了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的四种现象,即有一些事物已被人们所感知;人们已对某一事物和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尚未进行深入的反思而形成系统的认识;也有一部分事物已被人们认识到了质的规律性,然而很多的事物人们还是一无所知。科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它必然要经历一个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到成熟、从谬误到正确的过程。正如一切发展中的事物都是不完整的一样,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还需要不断地臻于完美,需要人们不断地去探索未知世界领域的道路。科学的发展起步于继承,飞跃于创新。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把当时已有的科学水平作为起点和前提的,编辑的价值也就在于他必须继承历史上积累起来的前人创造的有关科学成果。作为科学的继承者,编辑的价值功能是任何其他职业所无法取代的。但是,继承科学遗产必须要有科学的、批判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获得成功。因此,编辑还必须是科学的创新者。

提出“科学革命论”的美国著名科学史家库恩曾说,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然同时显示维持传统和反对偶像崇拜这两方面的性格。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显示出这一特点,双重性格作为科学史上卓识者的特点之一已为研究者所证实。这些杰出的人才不仅能够刻苦地学习,继承前人知识,而且同时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不盲从,不怕离经叛道,敢于怀疑。

同类推荐
  • 中学文学读本(四)

    中学文学读本(四)

    文学阅读是综合素质与能力快速提高的重要途径。继《新语文读本》畅销十多年之后,著名人文学者陈思和教授、著名中学语文教育专家黄玉峰先生带领以大学教授和中学专家组成的强大团队,从语文能力的快速提高与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途径上,探究中学文学教育的新思路,历经数年精心打造成一套最具魅力的“中学文学读本”,献给广大中学生和文学爱好者。本书是《中学文学读本》第四册,内容包括:诸子争鸣,屈原与楚辞,史家之绝唱,曹氏父子的诗文,陶渊明的创作,李白与杜甫,韩、柳的古文运动,白居易的新乐府,晚唐诗人李商隐,唐人传奇十章。
  • 别笑,我是高分创意作文(小学生越写越聪明的作文宝典)

    别笑,我是高分创意作文(小学生越写越聪明的作文宝典)

    这套书用精英佳作引发学生写作兴趣,用名家心得开发学生写作智慧,用满分考卷打开学生写作思路。三管齐下,帮助学生学会作文,让为孩子写作操心的家长从此放心。
  • 蓓根的五亿法郎(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蓓根的五亿法郎(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本书由凡尔纳的两部作品组成,即《蓓根的五亿法郎》和《天边灯塔》。1878年,流亡中的巴夏尔·格鲁塞用安德烈·洛里这个名字寄给赫泽尔一部名为《朗日沃尔的遗产》的小说。赫泽尔要求儒勒·凡尔纳负责重写这部小说,这就有了现在的《培根的五亿法郎》。
  • 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

    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

    本书从关于给新教师“基本素养”的建议、关于师生关系的建议、关于课堂教学的建议、关于修身养性的建议等方面出发,以新教师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为出发点,采取叙议结合的方式,给出了新教师成长的各种建议。
  • 期待是美丽的

    期待是美丽的

    本书是一位智人学者的教育随笔集。作者李志强先生曾是一所中学的校长,他积极践行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全市最薄弱的一所中学进行素质教育的拓荒实验。两年时间,学校变成了育人的绿洲,处处散发着书香,澎湃着活力。李先生的教育随笔不是毫无根据的高谈阔论,而是脚踏实地的实践真知。它来自校园、来自课堂,对大家司空见惯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非常值得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人员参考。
热门推荐
  • 未来人

    未来人

    临危受命,是未来的希望,现代的渴望,穿梭文明长河,与时间空间赛跑,步步维艰,守护最后的土地,发扬文明火种,华夏男儿的担当;一场前人遗留的文明争斗,愈演愈烈,掀起了史无前例的惨烈篇章,力挽狂澜者,未来华夏儿!
  • 冰心残雪

    冰心残雪

    ‘从前的我,找不到;现在的我,太陌生。’蓝凌兮小声呢喃着。她到底做错了什么,连上天都要改变她。她本是一个天真可爱,纯真善良的孩子,可命运改变了她。她爱上了一个人,深深的爱着,却因没有勇气而不敢告白。再一次相遇,她会勇敢吗?同时,她的友谊也是一波三折,但她就是天之骄子,凭着骨子里的傲气克服了重重困难。这样的她,你心疼吗?在她的身上,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你想了解吗?她只知道,她很爱很爱他,而他却努力隐藏自己的爱,他不知道她也爱着他。
  • 大唐公主丽人行

    大唐公主丽人行

    大唐长乐公主李丽质重生来到现代,成了一介平民。在一个个奇遇中,倾国倾城的她一路向前,创造着奇迹,引领人们再次看到那盛世荣光!她没有法术,没有异能,只拥有一千五百年前的记忆,在这个真实的世界,她帮着人们找回了曾经忘却的骄傲,梦回大唐。
  • 风云之国

    风云之国

    21世纪的女主和年幼的儿子被前夫推下悬崖后,穿越时空掉到了一片云上,在风云之国过上了不可思议的奇幻生活,遇上了此生真正的灵魂伴侣。
  • 六世封神

    六世封神

    乱世沧海似桑田,只取浮尘一缕沙。红颜一滴朱砂泪,他朝故往笑红尘。…找不回的过去,看不清的现实…我寻找的是什么,我追寻的是什么,最后得到的又什么…蓦然回首,看镜花水月下的伊人,早以霜鬓白发…
  • 不败枭雄

    不败枭雄

    从小就在富贵家庭长大的花千寻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十四五岁就开始祸害祖国花朵,然而他万万没想到因为一个女人,他会招来杀身之祸。就在魂牵一线的时候,一个带着强悍记忆的强大灵魂进入花千寻的意识之中,两股意识完美的融为一体,自此之后,全新的花千寻出现在人们视线之中,修炼强大的《少阳经》,在风流本色之中,追求非同一般的刺激道路,立誓要黑白两道通吃,成为无人能约束的绝对自由者!
  • 封禅祭

    封禅祭

    人,依天地而生,为天地所养。却要遮天?战天?怪天?人活在尘世中,每天都要被各种烦恼缠住,自己解决不了就开始怨天尤地,天地可曾要求过什么?而有些人修行,是否就是要满足一己私利?天下已经大乱,人心也已经大乱,而这个世界是没有净土的,更没有永恒的力量。——也可能有。所以现在,燕九歌也陷进了这个烦恼之中。诸侯并起,宗派林立,指仗法宝武力争杀不断,血海之中,他一个人又能做些什么?倒也比什么都不做的好。至少要让大家知道,人类追求心灵的升华,比仅仅追求强大力量要有利的多。
  • 西凉铁骑

    西凉铁骑

    在英雄如林、谋士如雨的三国,一个个普普通通的现代人,是如何脱颖而出,成为一方军阀;而后扫平诸雄、荡清宇内,成就不朽帝业!铁骑过处,四方臣服;荡平诸雄,一统江山!
  • 超级销售员

    超级销售员

    面临开除的实习销售员无意中下载了一款虚拟现实软件,通过微信扫一扫就能看到现实中人的各种资料,针对各种客户,杨鑫都能在最快的时间给出最满意的服务,从小职员到精英,再到金牌销售,势不可挡。与其同时,一次次被杨鑫帮忙的美女总裁以及各种美女,也开始环绕在杨鑫四周,从此人生多姿多彩。
  • 顶级经理人

    顶级经理人

    桑儿自十二岁起,开始替一名歌手争取待遇,替他争取更高的薪金。那時,她已經知道她會依靠著明星來賺錢,不!或者,是她有著做星的能力。短短十几年,她捧起了不少艺人,更造就了一位国际级巨星。只因她明白明星是活在光明中,人們對美好形象的折射,而她就要為他們抵制一切的黑暗,將有可能的污濁排出去,給觀眾最美麗的遐想。名利皆有的她,回頭時,卻發現她已付出太多,那時她才明白造就如神的作品,是需獻上自己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