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年春开始,我给图书发行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一门编辑方面的课程。10年来,编辑出版学学科专业有了极大发展,学科建设成果斐然,本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一应俱全;学科从发行延伸到出版,与社会联系越来越广泛。课程也在悄然地进行变化。本书刚开始定名为《编辑学概论》,从名称上看,有强化编辑学科概念的初衷,却也因过于强调学科意识而淡化了编辑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00年,系里重新讨论培养方案,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设置关于编辑的课程。于是,总结编辑实践活动,概括编辑基本原理,探索编辑工作规律,成为本书的重要内容。
全书共分七章。在第一章里,明确了编辑概念、编辑理论研究的目的、研究任务、研究方法等。关于什么是编辑,我认为,它“是一种由虚到实,由精神到物质的文化生产”;“是一种由个性到共性,由主观到客观的统一体”;“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平面到立体的循环系统”;“是一个由物到心、物化结合的转变过程”;“是一个由理想走向现实、由现实实现理想的平衡过程”。不能说这些观点完完全全都是我一人所造,但它确是在我看了许多的研究论著与文章之后思索所得。
,从“曾经经历过的编辑工作改革——编辑定额制与编辑承包制”谈到“正在进行的编辑工作改革——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之分”,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解放编辑生产力”内容,最后着重强调“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角色的重新定位迫在眉睫”。我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具有鲜明编辑思想的出版人”,编辑出版者“更应凸现文化人角色”;他们“是科学知识宣传者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把关人”,“是出版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这些观点也多次地出现在我的授课内容、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长期以来,它们都是我工作中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第三章是有关编辑主体的内容。主要包括:编辑人员的构成,编辑人员的职业意识,编辑人员的文化修养和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
第四章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内容之一——“编辑思想”。我认为编辑思想源于丰富的编辑工作实践。分析编辑思想发展的轨迹有利于坚持其价值取向。“注重编辑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以名家而以质量定稿件取舍标准”、“出版理念”、“热情真挚的读者服务精神”都是编辑应当坚守的。编辑风格是编辑思想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出来的惯性表现,也是编辑主体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基本特色。编辑思想最终都以凝结的编辑风格而成熟。
编辑过程是实现编辑目标的基本途径与手段,是编辑主体作用于编辑对象的实践过程,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工作环节。在第五章中我着重对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进行了分析阐述,意在把握编辑出版的基本原理,总结编辑过程规律,归纳提炼编辑工作原则,提高编辑工作效率。
第六章装帧设计从编辑艺术,编辑美学和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在装帧设计中的作用三方面予以展开,实想说明编辑是一项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工作,需要在工作中时时体现出匠心独具的思维方法与操作技艺。编辑艺术是实用性较强的设计艺术,它可以从出版物的内容与形式中体现设计人员艺术与技术的组合能力,整体结构的构思能力和对形象、色彩、文字基本要素的运用能力。
最后,我以编辑现代化结尾。因为它既是现代编辑工作的发展趋势,也是今后编辑努力的方向。其中我特别强调了编辑主体现代化。编辑现代化是在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依托科学发展、学术繁荣的社会文化基础,编辑主体、编辑客体和编辑手段有机的、全方位的、系统的变化过程。它以编辑出版手段现代化为主轴,以编辑主体现代化为先导,将不断更新换代的高新技术应用于编辑出版工作全部系统,由纸质载体出版物向电子介质出版物转型,使传统的编辑出版电脑化、网络化、标准化。
当然,我很明白,还有许多的编辑理论尚未涉及、总结、归纳……
完成这本书用了三年的时间,完善这本书想必得用三十年,检验这本书呢?
我期待着编辑实践的检验。
吴平
2004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