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方家小子
河豫的西部是一片大山,算是秦岭的一条支脉,名叫伏牛山,绵延数百里,有“八百里伏牛山”之称。虽然和华夏西南的山区无法比拟,但依然是奇峰秀岭不绝。而大山中也有一些贫瘠的小山村,小山村的村民虽然生活困窘但都生性纯真,质朴无求。地王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山村。
地王村位于伏牛山的山麓,再往东去,山势逐渐降低,直至变成平原,华夏第二大平原。
地王村处于山区,更确切的说处于丘陵地带,附近比较高的山峰海拔也大都在500-800米之间,唯有一座尧峰山海拔在2200米以上,在这附近算是一枝独秀了。由于靠近平原地带,所以地王村中有一条公路与外界相连,而且是省道级别的。这条公路用村里小孩的话来说就是犯贱的路,出村的时候一路下山,进村的时候一路上山。尤其是骑自行车的时候,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出门的时候脚蹬子完全没有作用,你要不用刹车的话,那速度就像是坐上过山车一样刺激,而回程的时候,脚蹬子也完全没用,因为你根本蹬不动,你只能推着。
地王村的更像是围在一个山坳中,四面都是山,唯一的一条出山公路也是七拐八扭的。其实当初修公路的时候完全可以挖开一个口子的,但是村里人迷信不让挖,说是挖开了气就跑了,就破坏了当地的风水宝地了。结果是路不但修的长了,而且更加的凶险了。
地王村四面的山被村民分别称为东坡、西陵、南凹、北沟。以为南面的山上有一个下凹的小盆地,是地王村最主要的耕地,所以称南凹,而背面有一个小峡谷,所以称之为北沟。
南凹的田里,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正挑着一担子玉米,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着地王村的村西头走去。这个少年长得也不是多俊秀,充斥着一种山村少年特有的质朴之气,身高接近1米7,虽然身材略显瘦弱,但是身上的肌肉倒也匀称,肤色也是偏黑的小麦色,给人一种健康的感觉。山里的孩子经常满山乱跑,也经常下地干农活,外貌也大都这样。
转眼间,这少年已经进了村。
“小宇,下地回来了?”村里的老人热情的打着招呼。
“嗯,闫爷爷,我回来了,您老在这儿晒太阳呢?”方宇也打了个招呼。
“我这晒暖儿呢!”闫爷爷爽朗的说道。(闫爷爷解放战争的时候当过兵,当过营长的警卫员,1949年的时候在西南打土匪的时候腿上中过弹,是个老兵。每月都有补助领,毕竟是为国家负过伤的人,现在基本每天就是晒晒太阳,散散步,为人热情健谈,在地王村里颇有威望。)
“小宇啊,地里的玉米收好了没有?”马爷爷问道。(马爷爷是村里出名的硬汉,作风硬朗有原则。公社解散之前是生产队的队长,干起活来一个顶俩。村里修河堤抬石头的时候,村里的人都不愿意和他一组,原因很简单,马爷爷力气太大,他选的石头太大,别人都不愿意抬,也没那个力气抬。后来做了一个Y字形的大棍子才解决了问题,马爷爷抬一头,另外一头来两个30岁的壮年人才行。马爷爷今年刚好70岁,但是,干起活来和大小伙子一样。马爷爷为人热情,村里哪家的农活干不过来了,马爷爷就经常帮着去干。)
“收好了,这是最后的一挑了。”方宇回答道,“对了,马爷爷,地里的秸秆您家拿去喂牛吧,我家没用,引柴(生火时用)也用不了那么多。”
“那行,我一会儿去收拾回来。”马爷爷应了一声,就朝着南凹而去。方宇见状摇了摇头,他心里很清楚,马爷爷就是这种风风火火的性格,决定好的事情马上就去做,绝不拖沓。
“小宇啊,快该上高中了吧?”王爷爷关切的问道。(王爷爷是一名小学教师,方宇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被他教过一年数学。方宇听自己的爷爷说过,自己的名字就是王爷爷给取的,当时村里就这么一个人上过大专,算是知识最深的人了。)
“嗯,马上就要参加中招考试了”方宇应道。
“要加油啊,小宇,考个好高中!”王爷爷鼓励道,作为方宇以前的老师,是十分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学业有成,做出一番事业和功绩的。
“嗯!”方宇重重的点了点头,眼中充满着自信的光芒。
方宇依然向自己家的方向走去,而身后传来村民们的议论声。
“这孩子不容易啊,父母离开有接近十年了吧。”
“是啊,小宇刚回来时也不过才五岁吧。”
“头两年,他爷爷还健朗还好说,虽说穷困了些,也还能应付,可自从老方(方宇的爷爷)腿脚不灵便之后,这个家可全落在小方宇的头上了。”
“方宇这孩子也懂事,尤其是这两年来,家里的重担全靠小宇这孩子一个人撑了下来。”
“以前村里面尤其是马大爷经常帮衬老方家做农活,这两年小宇这孩子一个人就做了下来,再也没有让村里面帮衬过一次。”
“是啊,小宇这孩子学习又好的没话说,年年都有奖状!”
“真是不容易啊!”
“我孙子要是能有方宇一半的懂事就好了。”
。。
方宇听着后面纷扰的议论声,心里有些烦躁,在内心中,方宇十分痛恨别人对他议论纷纷,指指点点的。虽然知道乡亲们是在夸赞他,也是为了他好,毕竟乡亲们这么多年的帮助和扶持是实打实的,但是,方宇还是忍不住一阵的烦闷,从小到大,乡亲们的议论就像是紧箍咒一样锁在方宇的心头,但是方宇又不能表现出一丝的不耐烦,因为都是乡里乡亲的,又都是方宇的长辈,方宇不敢也不能和他们翻脸,只能把这份不自在深深的压在心底。
尤其令方宇不能忍受的是,村民们对他的说教,而关键是方宇并没有犯什么错,可以说与方宇完全无关,因为,每个对方宇说教的人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模式
“小宇啊,要学好啊,不能像你爹一样,”然后就是一些方宇父亲年轻时的混帐事,方宇已经十余年没见面了,而方宇对父亲的印象完全来自于乡亲们的说教和议论。
方宇被说教了十余年,心里对这些十分的反感,又不是我的错,方宇这样想着。不说我的父亲不一定就是你们说的那样,即使是,也不代表着我会那样!这一切又不是我做的,你们都看在眼中的,明知道我做的怎么样。
最让方宇不能忍受的是自己的亲戚,无论是外公外婆还是舅舅,舅妈亦或是姨夫姨妈都是如此,指着方宇的鼻子拿着方宇的父亲教训方宇。
这些人虽然是一心希望方宇能够学好,将来能有一番作为,但是却从来没有考虑过方宇的感受,只认为自己是对的也只顾着自己一时嘴上的痛快,他们虽然知道是非但是也没读过什么书,也不知道“对子骂父,是曰无礼。”是为何物。
方宇虽然心里极为抵触和不痛快,却只能深深的藏在心底。
方宇面色难看的向着自家走去。
过了一会儿,方宇就走到了自己家的门口,推开门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