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6300000019

第19章 网络传播与文化格局(3)

总之,对大众文化不能放任自流,任其盲目发展。大众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并不能完全解决文化水准的提升和文化趣味的正常化问题。所以,要加强对大众文化的管理和引导。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精英文化的介入。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负有价值导向和文化评估、影响、监控的职能,对大众文化的主体——大众,有教育、熏陶、提高的职能。如果精英文化失去自己的职能,退出大众文化领土领域,大众文化庸俗化的浪潮就不可阻挡了。

现代社会是文化发达的社会,精英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中的先锋、灵魂和瑰宝。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呈两种明显不同的流向,与大众文化的崛起相对应的另一极,是向精英文化的顽强挺进,这集中表现在建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的高峰上。因为它们最能展现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是立在世人面前的民族精神的丰碑。

如果没有领先的科学文化的发展,整体文化的发展就失去了先锋;没有高深的人文文化的发展,整体文化的发展就失去了灵魂;没有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的文学艺术力作的问世,整体文化就无以奉献出享誉时代和世界的瑰宝。精英文化在整体文化和文化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作用及其重要性,是世人皆知的。人们的共识归结到一点,就是文化要发展,就必须集中精力建设发达的精英文化。

精英文化的建设与人的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从文化整体而言,文化发挥作用而言,从最根本上或从实质上说,都是取决于精英文化的发展,依赖于精英文化。因为人的素质也就是文化素质,人只有站在精英文化的高度上,才能够成为时代的精英。

精英文化的建设与人的发展又直接决定着明天的经济。众所周知,一个低文化群体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展前途,同一个高文化群体所从事的同类活动及其发展势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有资金有设备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文化对经济的意义,远不止是它在经济领域、经济活动中的现时作用,而是具有久远深沉的明天的意义,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当然,从广义上说,文化包括经济,经济也即是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怎样“化”和“化”为怎样的经济形态和经济成就,就更取决于文化自身的质量了。

精英文化的职能与特点告诉我们,不能像大众文化那样完全把它推向市场,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总结世界各国市场经济的经验教训,举凡将精英文化推向市场的,精英文化无不呈疲惫萎缩之态,这方面的损失是任何大众文化所不能弥补的。同时,它还势必引起精英文化的主要生产者——知识分子队伍的动荡与分化,知识分子下海和由雅向俗的转化,这并非绝对不好,但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3.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融合

网络传播的发展,使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分野趋于融合,大众与精英阶层在网络传播时代也在发展变化,网络时代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有了进一步融合的可能。

首先,网络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人们可以自由地享受网络文化。网络大众化、全球化的特性,给人们对文化的生产和消费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文化产品一旦在网上传播,便有了面向全球大众的可能,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文化产品。网上“大众”的概念与传统意义的“大众”已有很大的区别,仅以人数而划分是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显然已不合适。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同样面对巨大的受众,它们处于同样的被选择享受的平台上,两者的传播广度与深度是同样的。

其次,网络传播时代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变化,文化的消费阶层在不断地提升文化水平。随着大众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整体文化水平日趋提高,原先的社会阶层也就分化了,分化的社会阶层对文化的要求也就发生了变化,他们对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他们不可能仅需要一种文化,他们需要多面的综合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面临变化的受众,两者的融合是最佳的选择。

再次,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在网络传播时代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当社会发展到高度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阶段,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本身随着时代的发展,必定会注入新的内容,有更新的表达方式,在外因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之时,文化内部层次也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文化必须适应时代需求,才能更好地发展,推动社会前进。

网络文化必将成为网络传播时代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是最能体现时代的特征,体现大众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反映大众的共同的伦理价值观和艺术趣味。网络文化的雅俗共赏是时代的要求,这样才能获得社会的承认,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5.3强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文化从观念形态的层面上,还可划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系列。科学文化主要指自然科学,其构成要素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人文文化主要指哲学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即以研究人的存在和价值为核心的人文学科,是知识分子创造和传播的文化。

人文学科的原意系指文艺复兴时期与基督教神学相对立的世俗文化,即不是研究神和天国,而研究人和世俗社会的那些学科,包括文学、艺术、史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等。后来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逐渐形成众多的学科并相对独立出来,成为科学文化,哲学社会科学则构成人文文化。

1.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矛盾

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都是在人类文明大道之中产生的,它们本来是浑然一体融合在一起。

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它们之间曾产生裂痕,甚至彼此排斥,激烈冲突。哲学上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流派的对立,就是最充分的理论形态上的表现和证明。所谓科学主义,实质是片面地、不适当地夸大自然科学的地位和作用,似乎自然科学的知识与方法适用于一切领域,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人文主义则背离科学文化片面发展,甚至干脆否认人文文化是科学,切断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联系,把人文文化所固有的意识形态性或阶级性变成了主观随意性。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传播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发展。传播业应该为促进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作出特殊的贡献。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传播业的进步并不意味着推动科学和人文文化的同步发展。

电视的发明,既给观众带来巨大的福音,但也引来了无数的批评。托夫勒曾经在《第三次浪潮》中这样描述过传播媒介与当今社会科学文明的关系:在这些大规模的传播媒介工具中,从报纸到广播、电影、电视,我们再一次发现工厂基本原则的体现。所有这些传播媒介工具,打上完全相同印记的信息,传入千百万人的脑际,正如同工厂铸造相同规格的产品,销售给千百万家庭去使用一样。大规模制造出来的标准“事实”,标准化副本,大规模制造出来的产品通过几个集中的“思想工厂”加工,源源不断地流向千百万消费者。没有这种广大情报信息通信系统,工业文明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发挥如此有效的功能。

批评家就认为,电视似乎对现代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实际上,也正是这种科学文化的发展,造就了西方电视的巨大异化力量。

这种批评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出现过。100年前,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始,机器的出现,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结构和经济的格局。社会的商品化,一方面使人变成了机器和商品的奴隶,一方面促使人们用严密的科学态度去探索自然现象的规律。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的观念形态,成为社会的一种主要文化活动,科学理性被推为人类理性的最高典范。但是,这种文化是以抽象化了的形象为基础的,是对人体感官的离异。这种思潮的畸形扩张,导致了人文精神的衰颓和生存意义的丧失——为了钱而工作,为了钱而发明,为了钱而生存,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在电视时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结构和经济格局。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多种信息的大量涌出,又一次形成了文化与人体感官的离异。在这里,技术是最主要的力量,而人又一次成为新技术的奴隶。

电视的功劳首先在于为人们提供了快速认识周围世界的可能,它通过最新电子技术把最新的信息告诉观众。但是,它也牺牲了人的情感介入。

电视无时无刻不在为人们提供各种的节目,这无疑是科学对文化建设的一大贡献。但是,与此同时,它又强化了人的弱点。有人认为,电视绝不是紧凑两个字,它的窍门是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供尽量少的内容,而且还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因为越符合这种标准的电视节目,无论是制作还是欣赏都可以花费更少的脑力。不讲求收看效率,不需要思考能力,尽管看完电视后大呼上当,第二天又坐到电视机前,这就是电视培养出来的一代文化人。

电视使人们在家里就了解了世间的一切,大千世界缩在尺幅之间。但是,与此同时,也助长了人们认识社会的片面性,使人的感情变得冷漠。特别是学龄前就开始看电视的“电视一代”,他们的行为意识就是从电视模仿开始的。

如果人们过度依赖于技术的成果,很可能会丧失人们相互依赖的情感。高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独处居室而与社会发生广泛的联系。

这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矛盾,使西方电视陷入了一方面代表现代文明发展的水平,一方面又带来了巨大社会文化弊病的两难处境。

2.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织

20世纪以来,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哲学思潮开始相互靠拢,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呈现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发展新趋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因为自然、社会和人本来是密切联系的,科学是一个内在统一体。在网络传播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越来越显现出其科学真理的力量,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科学文化高度发达,科学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化,科学成果越来越成为巨大的社会财富,社会越来越需要科学的帮助,知识更新的周期性大大缩短。所有这些,深刻改变着人文文化,推动着人文文化的发展。

科学文化的价值及其特点,是人们格外关注的问题。科学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最辉煌的文化成果,它从社会文化的整体中孕育出来,一经产生,就日益显示出相对独立性的特点,成为带动社会文化进步的最积极因素。科学渗透到社会文化包括人文文化中,使社会文化出现新质,转化为更加优越的体系。同时,这种新质又因附生于不同的文化基础而有所差异。

作为科学文化的自然科学没有阶级性。自然知识是对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概括,反映的是自然界本身的过程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和生产力的增长直接联系的。

同类推荐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
  • 和谐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工作

    和谐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工作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 语文知识小丛书:修辞常识例话

    语文知识小丛书:修辞常识例话

    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
  • 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中小学骨干教师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突出骨干教师的培训,既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又是提高教师质量的长远之计。
  •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二章涉及对生命伦理学原理、基本理念及重要范畴的理论思考,其他章节则分别从临床治疗、人体研究、疾病与健康、生育控制与生殖技术、器官移植、人类基因组研究、临终与死亡等方面介绍或探讨相关的伦理原则、规范及问题,最后一章粗略地阐述了卫生政策制订中的伦理影响与选择。作者通过对最新的生命伦理学理论的阐述,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试图找到能适合于中国国情、哲理的道路。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天之妒

    重生之天之妒

    我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战神,却因触犯天条被迫转世;转世就转世吧,这一世一出生就拥有神体;有神体就有神体吧,却引来天的妒忌,刚刚出生就遇天劫;天劫就天劫吧,你劈我就劈我吧,你给我来个上古天劫,方圆万里变成一片焦土,害我出生就没有亲人,你这样逼我,我要你付出应有的代价。你的位子总有一天我来坐
  • 穿越之龙神大陆

    穿越之龙神大陆

    一个宅男的脱光史,一个吃货的成长史,一片大陆的变迁史。经典宅男林逸穿越到古老的龙神大陆,且看他怎样一步一步成为左右大陆命运的巨擘。
  • 不容忽视的全球污染(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不容忽视的全球污染(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不容忽视的全球污染》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汇集这些跨国界的污染话题,引起人们的警示与反思。在社会朝着更加快捷、现代的方向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处理好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毕竟,人是要靠一定的环境才能够生存发展的。如果环境被污染破坏殆尽,人类也就失去了依存的空间。
  • Fate之诸神黄昏

    Fate之诸神黄昏

    “为什么救我,我已经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了。”“因为你的眼睛和第一次杀人的我一样,还有我的意志不允许。”“像死鱼那样吗,确实挺恶心的,可你救了我我也没有活下去的力量。”男人走了,留下了一把枪和能维持两天的水。……二十五年后“杀了我吧,就像当年救我那样。”我抱着迅速萎缩干皱的右臂看着曾经的男人。
  • 逆天团

    逆天团

    一个逆天的女孩与知名男团的神故事(不知如何形容)让我们一起SpeXial起来吧
  • 诸星闪耀

    诸星闪耀

    学霸冤一次,异界霸一世!强者是怎么形容?翻手间,山崩地裂,万兽哀嚎,须臾毁灭,万亩焦土!既然来到这个新世界,我就要让其——诸星闪耀!新书求推荐,求评论和建议,谢谢大家。
  • 那年常忆

    那年常忆

    不论往事是否如烟,回忆起,总是令人感慨。这是一本关于我与我的朋友的故事,看看,或许有所触动。
  • 一笑倾城之少年绝色

    一笑倾城之少年绝色

    『记住,姐的身边不缺人,尤其是……男人。』『姐的一笑值千金,你还得起么?』『姐不怕你,除非你怕了。』『TM烦不!?憋追了啊!!』绝色之姿现世,少男少女疯狂。『嘿,小妞儿,姐看上你了,开个条件吧!』
  • 蔚夏初寻:流年

    蔚夏初寻:流年

    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爱情是扔出了就收不回的赌注。爱就是无悔。或许重重磨难之后会看见你还在雨中守候着……
  • 辰之际

    辰之际

    1.书名:《辰际》2.篇幅:长篇(约36万字)3.写作动机及过程:创作一部星球游历、探险以及抵抗外星侵略的科幻作品。本书构思于2006年,完成于2011年。写作中除编撰了多个星球及未来世界等故事场景外,还将科学因素引入到作品中,使其既具备精彩的故事情节,又包含一定的科普性,以达到科幻小说应有的范畴。4.内容引导:小行星神秘撞击星际共同体盟星尼萨星,共同体首善艾融星遣星际母舰前去救援。艾融姑娘经历生死考验,完成任务后将共同体盟星地球之幸存者护返家园,从而又引发一系列星际探险、抵御外星入侵及跨恒星际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