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校正】
希言(1)自然。故飘风(2)不终朝(3),骤雨(4)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5)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6)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词义注释】
(1)希言:与第五章的“多言”相对,意为简化政令,以不言为教。
(2)飘风:旋风,狂风。
(3)朝:读zhāo,早晨。
(4)骤雨:暴雨。
(5)道者:王本及通行本均有“道者”二字。俞樾认为此属衍文,并引《淮南子·道应训》“老子曰:‘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为证。帛书《老子》甲、乙本亦均无此二字,故予删去。
(6)失:指失道失德。
【白话译文】
简化政令符合自然。所以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第二十四章一整天。刮狂风、下暴雨的是谁?是天地。天地尚且不能持久,何况于人呢?因此,凡修道的人应与道保持一致,修德的人应与德保持一致,失道失德的人搞他自己的那一套。与道一致的人,道乐于接受他;与德一致的人,德乐于接受他;失道失德的人,只能是失掉一切。
【原意解说】
以上三章,用对比手法,讲明两种思想路线,两种不同结果。一是有道有德者:抱一,希言,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一切顺应自然,惟道是从。二是失道失德者:多欲,多言,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违反自然,背道而行。其结果自然是: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以道治国的君主,无私无欲,无为无事,故能实现太上之治。而“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那些“予圣自雄”、以智治国的人,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胡作妄为,必然愈治愈乱,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