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隆美尔向希特勒递交了一份报告,要求再次撤退,并在蒙哥马利开始总攻前放弃马雷斯防线,同时把梅斯的20万部队撤至自昂菲达维尔向内陆延伸的较易防守的小段战线上。这样,整个非洲集团军将只防守在100英里的战线上。
3月7日,一封由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元帅起草的复电传到了隆美尔手中。复电援引希特勒的话说:“隆美尔元帅的行径同他从前对我们讲的话简直大相径庭。他想把部队撤至昂菲达维尔去,这绝对不行。隆美尔对局势的估计截然不同于他在的黎波里以东期间的估计。那时他认为一旦撤到目前的马雷斯防线,一切潜在的危机就会消失。把两个军团撤进突尼斯和比塞大一带无法施展的桥头堡地区,必将是失败的开始。”
隆美尔失望了。他从失败中尝到了被冷落,被人轻视的滋味,而且他已隐隐感到希特勒已不再信任他了。
11.别了,非洲
德军总参谋部的复电使隆美尔心灰意懒,他发现他的建议已无人理睬,命令也无人执行,他感到在非洲已没有任何意义。两天后,隆美尔挥泪告别了追随他出生入死的非洲军团,告别了带给他荣耀也带给他耻辱的撒哈拉大地,登上了飞往罗马的飞机。
永别了,非洲!隆美尔泪光闪闪。
当天下午5时,隆美尔晋见了本尼托·墨索里尼。尽管他鄙视墨索里尼手下那帮人,认为他们腐败无能,但他却素来对这位法西斯独裁者深表钦佩。会见是在十分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墨索里尼用流畅的德语询问了隆美尔的病况和卡普里军事行动失败的经过。
“埃尔温,对于你两年来在北非所做的一切,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隆美尔听后,连忙回答道:“领袖阁下,我没有完成您和元首交给的任务,内心深感愧疚。”
“埃尔温,你目前的身体如何?”墨索里尼话题一转,假惺惺地问道。
“很糟糕,”隆美尔叹了口气,“过去基本治愈了的心脏病,神经痛和关节炎,现在都一并复发了。”
“必须尽快治疗,如果你愿意呆在罗马,我将召集国内最好的医生给你诊治。”
“多谢,但我必须马上回国,汇报非洲战事。”
“也好。”墨索里尼沉吟片刻,“英国人事先知道我们的进攻吗?”
“知道。”
“你认为马里斯防线如何?”
隆美尔因涉嫌“七·二○”事件被希特勒逼迫自杀。图为自杀后的隆美尔。“我们已尽了全力去加强它的防御,并埋设了18万颗地雷。但那条防线是法国人修建的,没有天然的反坦克防御工事。”
“蒙哥马利会在什么时候开始进攻?”
“可能在下次月圆的时候,即3月15日前后。他现在拥有约1.1万辆卡车和坦克。虽然他的空中力量比阿拉曼战役时削弱了一些,但他的大炮却占着绝对优势。”
墨索里尼郑重其事地说道:“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坚守突尼斯。它是非洲的最后堡垒,一旦丢失突尼斯,世界力量的平衡就会于我们不利。”
“我同意您的看法,但请您必须注意,目前这个400英里长的桥头堡很难守,给养问题是关键。”
墨索里尼不以为然地说:“我一向是抱乐观态度的。我们有我们的问题。可我知道英国人和美国人同样也有他们自己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根本的问题在于意志力。任何人,只要拒绝接受认输这种观点,他就一定会打胜的。”
他还告诉隆美尔,他将启用一种神秘的恐怖武器打击敌人。
但是,直到他被意大利的游击队员处死,也未见他拿出这种武器来。
隆美尔告别了墨索里尼,直飞德国。从此,非洲只是成为他的一种记忆而反复出现,因为他再没有机会回来了。
12.戎马一生终被害
希特勒任命从非洲回国的隆美尔为意大利北部德军总司令,因为1943年7月15日,英美盟军开始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希特勒责令其在意大利中部组织防御,阻止盟军的进攻。
但是不久,隆美尔和南战场总司令凯瑟林之间在意大利的防守问题上发生了意见分歧,而希特勒采纳了凯瑟林的意见,把隆美尔调离了意大利。
隆美尔被调离意大利后,希特勒对怎样安排他颇费思量。最后,希特勒决定派隆美尔到法国去,任务是彻底检查和加强“大西洋壁垒”的海岸防御工事。1943年11月5日,希特勒在“狼穴”颁布了这项任命。希特勒之所以选派隆美尔去西线,原因是在纳粹的元帅和上将这一级别的指挥官中只有隆美尔具有数年来一直与英美军队作战的经验。此外,他也想给隆美尔一个挽回声望的机会,振作一下他的精神状态。
1943年12月18日,隆美尔到了法国。1940年他曾率第7装甲师一直打到法国西海岸。英军不得不仓皇从敦刻尔克撤退。短短3年多,现在的局势就大不相同了。那时德国处于进攻地位,现在则处于守势;那时德军的飞机在法兰西上空横行,现在英美空军对德国和法国北部地区的轰炸已是家常便饭。
德军的所谓“大西洋壁垒”,与其说是不可逾越的工事,不如说是戈培尔吹嘘宣传的产物。它的支撑点是逐渐建立起来并互相隔绝的,而且防守兵力不足。所以,隆美尔对能否阻击盟军的登陆信心不足。
隆美尔这时已无单独决定重大行动的权力,他作为德军西线总司令冯·龙德斯泰特属下的B集团军群司令,须接受龙德斯泰特的指挥和节制。隆美尔要求控制更多的装甲师,但希特勒一直没有答应。
1944年6月6日早晨,英美盟军开始在诺曼底登陆。当天,隆美尔正在家里为妻子露西庆祝生日,待他接到报告后赶到诺曼底前线时,盟军已夺占了几个纵深达10公里的登陆点。至6月12日,登陆盟军已达33万人,而德军统帅部才调来3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师,使诺曼底地区的德军兵力增至12个师。
希特勒命令部队不准实施新的部署和调动,而由他亲自决定如何行动。他于6月17日到法国视察时,隆美尔建议部队从诺曼底主动后撤,但被拒绝。
随着盟军自诺曼底登陆成功后向德军防御纵深的逐步推进,隆美尔对整个西线战事越来越绝望了。他像当时的一些德军将领一样,希望希特勒能在西线与英美单独媾和,然后集中力量去对付东线的苏军,为此他曾当面与希特勒发生了冲突。
1944年6月29日,就在盟军从诺曼底继续向法国腹地挺进期间,希特勒在他的伯希特斯加登山间别墅里召开了一次有西线将领参加的大本营军事会议。会上,希特勒先发表一通旨在鼓劲打气的演说,然后请隆美尔谈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以来的军事局势。但隆美尔谈的却不是这些,他鼓足勇气当着希特勒的面说道:“元首阁下,我作为B集团军群司令,认为我有责任向您阐明西线局势。首先谈谈我们的政治形势,全世界联合起来对付德国,而力量平衡——”
希特勒立刻打断他的话:“陆军元帅,请谈你的军事形势,别的不用你讲。”
“我的元首,历史要求我应首先谈谈我们的整个形势。”隆美尔固执地说。
希特勒猛一拍桌子,说:“你就谈谈你的军事局势,其他的什么也不许谈。”
隆美尔不得不遵命介绍了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的军事局势。之后,希特勒又就反击问题口吐狂言:用德国的海军、空军封锁盟军从英国到诺曼底的交通线,同时集结部队,把盟军赶下大海,再来一个敦刻尔克。希特勒说到这儿,便把期待的目光转向隆美尔。
这一回,隆美尔不想再说话了,但希特勒还要他就军事问题表明一下态度。隆美尔仍然默不作声。因为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候,德国已没有多少潜力了,隆美尔认为只有趁着德国军队还未被彻底摧毁之前,与英美媾和,或许还能够讨价还价以挽救第三帝国的命运。
但是,希特勒不允许他的将领们谈论这个“政治问题”,而且他认为德国还能够、也必须打下去。所以,当隆美尔最后忍不住地说还想就“德国这个主题谈一谈时”,希特勒气愤地让他离开会场:“陆军元帅,还是离开这里吧!我看这样做好一些。”
隆美尔实际上被希特勒轰出了会场。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与希特勒的会面。
18天以后,隆美尔离开B集团军群司令部去前线部队视察时,乘坐的汽车遭到盟军飞机的扫射,司机被当场击毙,他从打翻的汽车里爬出来后,颅骨4处骨折,头皮也被撕去一块,左眼眶伤得厉害。随后,他离开法国战场返回国内治伤。
隆美尔的军事生涯从此结束了。3个月后,他因被牵涉进“7月20日阴谋用定时炸弹谋害元首”的案件中,于10月14日在希特勒派来的陆军人事部长的监视下服毒自杀,终年53岁。
他死后,希特勒还像演戏似地给露西发来唁电:“谨对贵夫君逝世表示至为沉痛的哀悼。元帅英名和非洲军团的英雄业绩一样永垂不朽!”其实隆美尔的命运从阿拉曼战役失败之后就已确定了,败军之将,言不听,计不从,虽然他还是忠心耿耿为德国命运出谋划策,但希特勒早已不屑一听,这样的人“谋杀元首”恐怕除了希特勒,谁也不会相信。可怜他戎马一生,屡屡战功,最后被逼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