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7400000005

第5章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简况(1)

§§§第一节 概说

中国的电视剧,始于1958年北京电视台直播话剧《一口菜饼子》。但这门新兴的艺术真正得到持续发展、繁荣,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20年间。或许因为特殊的国情,与外国相较,中国电视剧艺术“君”临中国文坛,异乎寻常地受到青睐和重视。《渴望》《水浒》这样的电视剧,造成了万人空巷,掀起几乎是全民性的鉴赏热潮。这在人类文艺鉴赏史上,堪称罕见的奇观。至今,中国电视剧的年产量已逾三四万集,遍布全国的电视剧制作单位超过300家。与曾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占据中国屏坛的“日本、巴西、墨西哥,光夫、信子、一休哥”那样的外国室内剧相比,中国电视剧在题材选择和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的取向诸方面,都更强调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都更注意培养造就一种深邃而非浅薄、沉稳而非浮躁、幽默而非油滑、健康而非媚俗的民族文化心理和鉴赏习惯,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国电视剧创作历来注重吸取文学、话剧、戏曲和电影美学的营养,并加以交融、整合,已经逐步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姐妹艺术的独特的审美体系。其主要标志,便是产生了一批为社会普遍公认的历史内涵较为丰厚、美学形态趋于成熟的优秀作品。

在中国,电视连续剧起步虽然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这一艺术品种以其自身的审美优势,迅速腾飞,从无到有,一跃成为电视剧的主力军。

中国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是中央电视台于1980年摄制的《敌营十八年》,写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战争年代地下工作中的高风亮节。接着,山东电视台推出《武松》,成为中国电视连续剧第一部成功之作。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电视连续剧从总体水平看,属于初创期,质量不高,但也出现了几部很有影响的作品,如《蹉跎岁月》《赤橙黄绿青蓝紫》《鲁迅》。

《蹉跎岁月》以“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到贵州的上海知识青年柯碧舟的命运为主线,通过他因出身不好,遭到歧视,从自卑、消沉到觉醒、振作、奋进的过程,深刻地表现了一代青年的苦闷与追求。

《赤橙黄绿青蓝紫》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青年的思想风貌,通过对刘思佳性格的刻画、褒贬,提出尊重人的个性的问题,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层次。

《鲁迅》是我国第一部传记体的电视连续剧。该剧以鲁迅祖父入狱为背景,以鲁迅父亲病重到死以及亲属分家产为主线,再现了鲁迅的少年时代。编导在处理传记性与故事性的关系时,以传记性为基础,凡属重大事件事事有据,同时又特别注意挖掘素材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都恰到好处。作品为传记性电视连续剧的创作提供了新鲜经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电视连续剧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从1985年到1989年五年中,电视连续剧的产量猛增了10倍。

28集长篇连续剧《四世同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连续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它忠于老舍原著,镜头始终对准普通的劳动人民,揭示他们的疾苦,同情他们的命运,为他们悲惨的生活处境呐喊。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凛然正气,也揭露了某些人在残暴面前的投降与堕落。作品在将文学形象转变为屏幕形象时,努力体现老舍原作中的地方特色、北京风味,是一部雅俗共赏的艺术精品。

中国的电视剧几乎是与中国电视事业一并诞生的。自1978年以后,中国电视剧复苏、发展,迅速成长为与社会、时代紧密相连,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电视剧日益丰富多彩,各种题材、风格、样式的作品争奇斗妍,艺术表现领域和表现方式也不断地得到拓展。

中国电视剧就内容、形式而言,主要可分为四类,短篇电视剧、电视连续剧、戏曲电视剧、儿童电视剧。

短篇电视剧是指一集或两集的电视剧。它短小精悍,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短篇小说,在电视家族中,它最适宜于精雕细刻,是在艺术上最有条件出新的艺术形式。

中国电视初创时期,电视剧制作采用“直播电视小戏”的方式,在演播室搭景,经过多机拍摄、镜头分切的处理,运用电子传播手段直接传达给电视观众。它不同于舞台剧实况转播,而且全部为单本剧,应视为“短篇电视剧”的雏形。

1978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剧《三家亲》。这是中国第一部由室内走向室外,实景拍摄的短篇电视剧。

自1978年至1982年,中国制作、播放的电视剧基本都是短篇电视剧。最早引起强烈反响的中国短篇电视剧为《永不凋谢的红花》,描写了张志新烈士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迫害而傲然不屈的事迹。其后,短篇电视剧最受欢迎的是写普通人的生活场景、思想情操的作品。

《凡人小事》通过一位中年丧夫的教师调动工作中的前后遭遇,深刻鞭挞了“请客送礼走后门办事”的不正之风,塑造了一个不贪财、不受礼、关心教师生活的好干部形象。《有一个青年》讲述一个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正常学习机会的知识贫乏的青年,不甘现状,勇于追求,终于取得科研成果的故事。《新岸》描写一位失足女青年刑满释放以后,以顽强的意志悔过自新,走向光明新岸的动人过程。

上述电视剧的一个共同特点,便是紧贴生活。既揭露了丑恶,又展示了普通人心灵中美好的东西,艺术手法朴素、自然、生活化。

1983年以后,短篇电视剧渐入辉煌,数量大幅度增长。许多优秀作品突破了以往那种质朴的“小故事”的模式,视野更为广阔,艺术手法更为多样,对生活的发掘更为深入。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反映改革生活的《女记者的画外音》《新闻启示录》。前者以女记者到厂里采访为线索,以令人耳目一新的细节和戏剧矛盾,刻画了一位敢于改革旧体制、推行新制度的厂长形象;后者通过东南大学管理体制、人事制度的改革,塑造了“新闻记者”和“新书记”“人事处长”等锐意改革、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这两部作品在艺术形式上都有突破,熔纪实性、政治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炉,构思巧妙,拍摄手段新颖,创造了一种有别于以往电视剧的崭新形态。

§§§第二节 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历史回顾我国电视剧艺术发展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初创时期(1958—1966)

1958年,我国开始组建电视台。当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电视节目。接着,上海、哈尔滨、长春、天津、沈阳、广州、鞍山、抚顺、苏州、西安、武汉等城市也相继开始了电视试验性播映。其中有的一直坚持下来了,有的后来下马了。在这个时期,我国只有少量的黑白电视剧,并且都采用“直播”方式,播过之后,不能重播。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是1958年6月15日在北京电视台播出的。它是根据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全剧以一块枣丝糕和一口菜饼子为贯串线索,进行忆苦思甜的传统教育。由于它的主题思想健康,编、导、演、播人员严肃认真,播出效果十分理想。虽然全剧只有一台景,演出也不到半小时,但它毕竟是我国电视剧的开山之作,为我国电视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958年至1966年这八年时间里,全国共播出约180部电视剧。初创时期的中国电视剧,由于受直播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镜头和角度的变化不如电影那么自如,电视剧创作数量不多,质量也不太高,有些电视剧在艺术手法的运用和表现方面,还显得粗糙和幼稚。

二、停滞阶段(1966—1976)

1966—1976年,我国只拍了《考场上的反修斗争》等几部配合当时政治斗争的电视剧。

正是在这十年里,国外的电视技术却突飞猛进,彩色电视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普及。这期间,小型轻便摄像机、录像机问世了,录像磁带也开始普及。世界各国的电视剧制作由直播转入室内录制。

三、发展时期(1976至今)

1980年,是中国电视剧艺术起飞的一年。这一年,全国各地电视台和电视制作机构生产的电视剧达100多部,且质量有全面的提高。《敌营十八年》《蹉跎岁月》等剧作引起轰动。整个电视剧艺术展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象。《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雪》《故土》《夜幕下的哈尔滨》《新闻启示录》《新星》《四世同堂》《寻找回来的世界》《西游记》《凯旋在子夜》《红楼梦》《雪城》《便衣警察》《末代皇帝》《唐明皇》《围城》等一大批优秀电视剧先后荣获“飞天奖”和“金鹰奖”,受到电视剧艺术专家们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同时,中国电视剧开始走向世界,《西游记》《红楼梦》《济公》《三国演义》《水浒》等作品打入了国际市场。

1990年,我国推出长达50集的电视连续剧《渴望》,对“室内剧”这种样式和创作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渴望》实际成为我国以基地化生产方式制作大型室内剧的领头羊。

这是一部引起举国轰动的作品,它标志着中国电视连续剧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显示了电视剧制作者们对大众审美心理的重视。《渴望》之后,中国荧屏上相继出现了《编辑部的故事》《皇城根儿》《爱你没商量》《过把瘾》等一系列大型室内剧。

1993年,诞生了两部对中国电视连续剧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作品,这就是《北京人在纽约》和《戏说乾隆》。其中,《北京人在纽约》第一次将视点放在生活在海外的留学生身上,异国的情调、艰辛的创业、错综的爱情纠葛,成为这类作品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戏说乾隆》给电视剧的创作带来一种新的思路,那就是用“戏说”的方式去讲述历史,而不是去苛求对历史的精确反映。它往往借助某一历史人物去讲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增强了作品的娱乐性,为观众喜闻乐见。这种创新思路后来为一些创作者所沿袭,相继出现了如《宰相刘罗锅》等作品。

1994年中央电视台继推出《西游记》《红楼梦》之后,拍摄了又一部根据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改编的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这部长达84集的鸿篇巨制,无论是财力的投入,还是编、导、演、摄等专业人员的水平;无论是场面的恢弘,还是景物的精致,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它的英武豪情唤起了人们的英雄主义激情,一扫当时荧屏绮靡柔弱之风,创下了46.7豫的收视率记录。

我国的电视剧生产近几年成倍增长,产量在1995年达到7000余部(集),1996年达到10000部(集),1997年达到12000部(集)。正是在这种高速度的发展中,电视剧日益显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新兴的文学艺术样式。附:世界各国电视剧发展历史

尽管世界各国在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各国电视剧所经历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但它们大致都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转播戏剧阶段

最初,并没有专门为播放而编写和制作的电视剧。那时,电视作为传播工具,只转播舞台演出的戏剧,也就是今天的剧场演出的实况转播。世界上第一部播放的电视剧《花言巧语的人》,就是转播了皮兰德娄剧团在伦敦的一次演出。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台之初播映的马连良的《群英会》、张君秋的《望江亭》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关汉卿》等剧作,也都是演出时的实况转播。因此,它们还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剧。然而,这一阶段却为电视剧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并且直接地影响到下一阶段电视剧的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转播戏剧阶段是电视剧发展的准备阶段。

二、直播电视剧阶段

在这一阶段,真正意义的电视剧才开始形成。直播电视剧所播出的,不再是剧场表演给观众看的舞台剧,而是专门为电视播出排演的戏剧。电视由于每天播出,对戏剧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社会上演出的舞台剧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电视台的需要。再加上电影开始抵制电视,不给电视台供片,电视台只好自己动手来制作节目。于是,电视剧便应运而生。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由于录像磁带还未出现和普及,用电影胶片拍摄成本又高,电视台只好采用边演出边播出的办法,人们把这种直接播出的电视剧称为“直播电视剧”。

直播电视剧基本上照搬舞台剧的经验,有的剧本也是直接采用舞台剧剧本,所不同的主要是将舞台搬到演播大厅,在演播厅里搭几个剧本所规定的场景,然后根据剧情的发展,依次在不同的场景里演出。由于可以同时搭几台布景,不像舞台一次只能搭一台布景,因此,直播电视剧比舞台剧在空间上要自由些。但演播厅再大,面积也毕竟有限,所以场景也不宜搭得太多。一般三四台场景就足够了。在演播厅里搭景,搭室内景比较容易,也不会失真;搭室外景则困难得多。因此,这时的直播电视剧都尽量用内景,而少用外景。如必须用外景时,就用电影摄影机先拍成影片,然后插在中间播出。若外景只需空镜头,则大多采用旧影片中的空镜头。我国第一部直播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中刮风的镜头和大雨如注的镜头,就是借用电影《智取华山》中的风雨镜头。在电视剧直播阶段,世界各国大多采用这种方法来穿插外景。

直播电视剧是电视剧艺术发展中的初级阶段,它受当时电视设备技术水平的制约,不尽如人意之处颇多。由于是直播,演出与欣赏同步,演出中和播出中的差错都会直接展示在观众面前。特别是由于没有录像设施,电视剧不能保留,演过的节目也无法交流。尽管如此,直播电视剧毕竟是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剧。

三、实景录制阶段

随着小型轻便摄像机和录像机的发明和应用,电视摄像设备可以随身携带,进行实地拍摄。于是,拍电视剧可以像拍电影那样,采用分镜头录制、后期编辑,充分运用蒙太奇手法。电视剧的剧本结构再也不必受时空的限制。从此,电视剧便大踏步地走出演播厅,进入实景拍摄阶段。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出现了,这便是电影式的电视剧,亦称“电视电影”。

实景摄制的电视剧,可以自由地运用大量实景来表现时间和空间的变换,大大扩展了对自然、社会、历史的反映面,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生活的真实感和艺术的表现力。录像设备的应用,也使得电视剧可以录制在磁带上,不仅能保存重播,还能用来交流。

但是,伴随着实景录制而来的,是生产周期的大大延长。因为这种生产方式比在摄影棚里一气呵成的方式要费时费力得多,而且还要受到交通、气候、摄制组迁移等方面的限制,录制费用也大大地增加了。社会对电视剧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只有大力提高电视剧的生产效率,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因此,电视剧面临着一场新的改革。

四、内外景结合阶段

同类推荐
  •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由于山陕、河北两地人民在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有差异,到北京和河北演出的山陕梆子必然发生河北化,这成为河北梆子诞生的基础。河北化的山陕梆子即河北梆子。在乾隆盛世,歌舞升平,物阜民丰,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之所好,全国各地的戏曲班子纷纷进京献艺,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乾隆三十九年以前,山陕梆子在北京戏坛并无太大的影响,直至著名的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演出,才使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河北梆子》适合大众阅读。
  • 流行音乐之旅

    流行音乐之旅

    音乐与流行、欧美流行音乐之旅、中国流行音乐之旅三大编。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音乐、流行音乐、经典音乐等,其中还有一些经典的音乐赏析,供读者赏析参考。
  • 相声

    相声

    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门民间传统艺术,然而在旧时代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解放后,曾经岌岌可危的相声艺术才获得了新生,并且发展迅猛。它从北方的几个城市风靡至全国,由城市发展到农村,由市井阶层的狭小范围扩展到各个阶层,形成“妇孺皆知,雅俗共赏”的发展趋势。
  • 观赏石鉴赏与收藏

    观赏石鉴赏与收藏

    中国的赏石文化,有着极为深邃的文化传承。观赏石缺少了文化内涵,将失去收藏价值;赏石收藏的精致理念,也是收藏价值的保证。《观赏石鉴赏与收藏》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赏石文化的渊源、传承与内涵,中国古今名石图谱、观赏石的意韵与鉴赏、观赏石的命题与配座、观赏石的收藏价值与投资等方面的内容。作者将以收藏鉴赏家的丰富经验、文化学者的深厚修养,带你踏上访石的旅途,体验惊鸿的心悸,获取文化的滋养和享受收获的喜悦。
  • 等待香港:香港制造

    等待香港:香港制造

    等待香港系列两册以香港牛津同名4册为蓝本,经作者挑选,择精华编为两本,林奕华的文章,好似同他一起坐在沙发上,轻松地听他娓娓分享对每样事的想法和感受,是他把认知的分享给读者。同时,他又像一个敏感的聆听者,把一些“回答”转化成“提问”。而在这两本书里,作者基本完成的了早年的一个夙愿,写几本书,白描出香港人的感情与文化基因。
热门推荐
  • 文人墨客智慧谋略全书

    文人墨客智慧谋略全书

    这时的曾国藩已经把主要的兵将都派到前线作战,身边所剩无几。祁门名为湘军屯兵重地,实际上只不过是一座空营。所以曾国藩手下的幕僚属员十分惊慌,有人还把自己的行李放在船上,准备随时逃走。
  • 心尖上的你

    心尖上的你

    马上双十一,蔺曦撒娇卖萌打滚求他帮她扫空购物车。不料被他横了一眼:“我是养了一只猪吗?全都是零食,不买!”蔺曦郁卒地去角落里画圈圈。结果几天后她收到一个快递,里面居然是她购物车里添加的所有零食,还贴着一张纸。“赏给你的,一次不要吃太多,胖了就不要你了。”蔺曦忍不住笑了,我的男友是个嘴坏傲娇却温柔的神经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165奇迹班

    165奇迹班

    就是一部简单的校园爱恋小说,一位风流倜傥的校草,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孩,一份不求回报的青涩暗恋,整整持续了三年,男生一句话捅破了她三年来的隐忍,他们的感情将何去何从,两人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使女孩最终心碎的离去,留下一句:“这样的你,不是我当初认识的那个,你走吧!我不想再看见你了!”————————敬请期待吧!
  • 明末假太监

    明末假太监

    明末假太监一枚!崇祯把我当成兄弟,皇宫里面很多妇女等着我解放,好纠结啊!想好好的过日子,当性福的穿越族,王二要闹事,小李想称皇,满狗鞑子虎视眈眈,还能不能欢乐啊?
  • 学霸华恋:学霸恋爱羡慕死人

    学霸华恋:学霸恋爱羡慕死人

    初中时暗恋的人竟在这里!“晚月,你真可爱。”“嘻嘻!”冰山渐渐被融化,最终还是无法融化完成。“白千皓,你真冷!”“晚月可不能乱说我坏话哦,小心我不给你留面子了哦。”“哼哼。”
  • 暗游戏的旅途

    暗游戏的旅途

    路人丙:“那家伙为何这么叼?锁血完杀我同调四天王?不科学!!”路人丁:“不可能.我的甲虫怎么会输?他可是空手神抽逆袭啊!!”某嚣张决斗者:“挂着个千年积木.还真当王样附体?”赵游矢(王样)手持现代决斗盘:“跨越空间的隔阂,在法老王的名义下,出来吧!三幻神!”众人:“卧槽!!这特瞄是虚拟影像??现代科技何时那么叼了??让我们玩桌游和网络对战的情以何堪?”赵游矢:“我来给你们说说吧,我对这场决斗最初也是最后的预言吧,你们已经没有下一回合!”一众决斗者:“雅蠛蝶!!”【一众上位卡】:【王样又要开挂神抽了.准备卷铺盖走人吧..】这是王样在现代的生活.没错..你没有看错..王样就存在这个三次元的同调.超量.P怪兽的现实时代.面对完全陌生的世界.王样的决斗王之旅又再度展开.最终未来又会延伸出什么呢?
  • 淤泥泪生花

    淤泥泪生花

    天意难测,造化万端,物生三命,前世,今生,来世。宇宙万物,日月星辰,皆有混沌初开,阴阳相交,顺天而生,平衡而存。万物无邪,本性和谐,承天地之气,造物最初之意,和睦共处。漫漫岁月,时过境迁,万物开智,物欲横生,烧杀掠夺。天地失衡,百难衍生,众生皆苦。魔由心生,是有因果,天地之意化道,以度众生。天地无主,混乱无界,荏苒时光,百亿年匆匆而过,史称混沌纪元。一个少年从凎化大陆走出,经历生死坎坷,开启了一段可歌可泣之路,踏天灭地,剑指穹苍。遗憾的是白首冰霜终得见,道是天意竟使然。
  • 那一层寝室楼

    那一层寝室楼

    这篇小说,这是小说吗,这只是一些零碎的爆笑小日常记录和怀念着我已经走过的青春。不敢奢求大家为我的胡扯点赞,更不敢奢求大家为我打赏,如果你看了我的胡扯能哈哈一笑,我就非常开心了,如果你看了我的胡扯想起了你以前的同学、室友,那么我就认为我成功了。室友们你们现在都还好吗?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疯狂的日子吗?
  • 天乾记

    天乾记

    茫茫寰宇,太极开化。朗朗乾坤,巍巍华夏。圣降八卦,格物天下。包罗万象,佑我中华。女娲神皇座下,八卦神将之乾圣将守护华夏、快意恩仇,保卫神仙界,做到“乾坤合力,神界无敌”,成为“慧灵新神仙界”至尊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