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为宝宝的出生准备绞尽脑汁的时候,H公司的硬件模式产品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硬件产品是以物的形态出现,和软件开发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软件出了问题,大不了用C++重新写段代码;而硬件出了问题,意味着一块昂贵板子的彻底报废。
一款硬件产品的推出,是用钱砸出来的,其中也包括人力成本。
因为之前没有从事硬件研发的技术人才储备,张文强利用他在圈里广泛的人脉,到处搜罗专业技术人员,分别组建了广州硬件产品部和上海主板设计部。上海负责核心器件的研发,广州则负责生产、测试及产品化的工作。
万事开头难,硬件产品的研发进行得异常艰难,进展缓慢。公司实力不到一定阶段,犹如驾驶一只小舟冲进波涛汹涌的大海,随时都有被颠覆的危险。
根本问题还在于资金,庞大的人力物力支出已经使得公司财力不继,连发工资都成了问题。
H公司在产品转型期面临着最大的一次生存挑战。
要为公司的腾飞注入动力,一是靠自身的造血,二是靠外部的资金。第二大股东邹军,也就是张文强的表弟,利用他原来在证券行业的关系,在积极地寻找投资商。
可是,远水解不了尽渴,一线销售收入还是维持生计最实际的生命线。
在外部,软件模式产品市场上,H公司依旧是光鲜亮丽的,技术优势明显,公司发展迅速,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在企业形象上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大好局面。
往往在一个行业内,圈子是很小的,企业间是竞争对手关系,而对于把职业当成一种谋生手段的销售来说,只不过各谋其主罢了。“鸟择良木而栖,士择明主而投”,吴浩便属如此。
吴浩也在扩充队伍,手下的销售由两个增加到四个。这半年来,他业绩不太理想,除了石家庄那个带过来的项目,还没听到签单的消息,看来还有个适应的过程。
在我看来,吴浩还没有弄清楚H公司产品销售的窍门,在开月度销售工作视频会议上,他对于如何操作自己的产品显得非常生疏,简单的功能都不知道怎么用。
这也反映出H公司和他原来任职的V公司之间产品上的差异。H公司走的大而全的路线,因为开发能力强,客户的需求不断形成功能,显得非常复杂,在人性化方面自然就欠缺了,明显带有总设计师张文强技术型的色彩;V公司产品则简单明了,注重界面的美化包装,容易上手,但对特殊的应用模式缺乏变通。
吴浩过去在V公司主要管理渠道,他没有深究产品的习惯。他的团队,也是如此。
H公司销售层面的老人个个都能讲产品,还是因为成立之初只能自力更生逼出来的。对于视频会议这种演示性很强的产品,如果不能给客户展示出“全能冠军”的形象,那优势将被埋没,不能拿自己独有的哪怕一点小花样挟持客户的需求,就会被迫陷入难分伯仲的惨烈竞争之中。
公司应该加强对一线销售产品使用的培训和考核了,我不由自主地从整个销售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并感觉,我来对全国销售进行培训应该没有问题,这个产品的全部,我烂记于心。
但是,有一点吴浩比我强多了,那就是信息。他关系多、路子广,摸到的单子明显比我要多,当然,能不能操作下来,就看他做单的本事了。
信息是我一直以来很头疼的问题,找到的都是些小不点的单,到现在总额才签了三十万。就这点收获,还得益于我牢牢控制了公司网站上办事处联系方式换来的。
吴浩来后,北京分成了两个办公室,网站联系方式怎么登记就成了个难题。最后经过协调,在北京一栏里列了两个:北京代表处和华北大区。其中,北京代表处是我,排在前面,占了小小的一点便宜。当时访问的客户肯定会有些好奇:这个公司,北京有两个不同地点的办事机构啊,奇怪奇怪真奇怪。
还有更奇怪的呢,两军对垒即将变成三国演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