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庆元年的冬天,京畿地区下起了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西北风夹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在天地间肆意飞洒,似乎要吞没掉世界才甘心!大雪下足小半月后终于停下来,京都城内外浑然一片白茫茫的雪原,分不清东西南北,也找不到雪原边际。
白晃晃日光下的京都城萧瑟清冷,无论是金碧辉煌的皇城还是泥巴苇子盖成的民居,无不承受着冻雪的压力。城内的商铺大多打烊,只有几家酒肆无精打采地坚持经营,光顾的顾客量可想而知。城内主街道上的脚印甚少,遑论其他小街小巷,这种随时冻死人天气,人们若非必要是不会出门的。
皇城的大门开了,一辆墨绿色的马车飞奔出来,赶车的小太监怕车速过快会翻车,死劲回拉了两把马脖子上的缰绳,马车缓缓朝城南青云巷驶去。
要说青云巷是何许地方,要从这京都城说起。京都城是大梁朝的都城,北靠天云群山,南临汉水,西近丝绸之路的起点---雁门关,东则是大梁朝最大的平原----临东平原。京都城的中心便是刚才马车使出的皇城,皇城是帝都最高最富丽堂皇的建筑,岿然鼎立于天地间。帝王便是站在这巍峨建筑之巅俯视着天下臣民,受天下景仰。京都城的东区靠近皇城,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聚”;京都城的西区距皇城较远,周围坊里多平民百姓住宅,衣、烛、饼、药等店铺围坊而开,此外还有不少外国商人开设的店铺,如珠宝店、胡姬酒肆、货栈等,工商贸易异常繁荣;京都城的北区遍布着佛寺和道观,一些大的寺庙甚至占据着整个坊间;城郭南边临近汉水,多支流入城,河间画舫花船往来不息,丝竹艳音绵绵不断,是名闻整个大梁的烟花之地。上文中的青云巷便是坐落在东区朱雀大街以北。
这会儿,马车已缓缓地驶入青云巷,在巷子最东边的沈府大门前停了下来。守门的小斯一看是宫里来的马车,赶紧打开鎏金把手大门,急忙差人入里间报告,恭敬地迎着马车里的人儿。邢公公斯文条理地下了马车,用手上的拂尘弹了弹衣裳上的寒气,一脸笑意地走近沈府。
沈府主屋东大厅,早已跪满黑压压一屋子人。邢公公本是上了年纪的人,又经过半个时辰的颠簸,现在再看着这一屋子的人,顿时有些头晕眼花。待他深吸一口气平静下来,定眼一看,正中央那位身着绣有长寿纹样墨绿袄白发苍苍的老夫人便是今天的主角。邢公公开始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德之在人,亲者父母均也。朝廷有疏爵之恩视子皆而并贵,懿范弥彰崇嘉永。尔吏部左侍郎学士沈成业之母陈氏,孝敬勤俭,贞静淑懿,笃生哲嗣,教子有方,客举其官。兹特赠尔为淑人,九原有知,钦承无数”
邢公公宣读完圣旨后,笑着扶起沈老夫人,“沈老夫人,恭喜啦!”沈老夫人听毕赶紧取下右手腕上的千足金瑞草镯子塞到邢公公手上,笑道:“公公远道而来,辛苦了,老身已命人摆下席,请公公-----”话还没说完,邢公公已道:“沈老夫人的好意咱家心领了,只是咱家还得赶回宫中复命,就不久留了。”说完不忘瞟一眼沈老夫人左手上的另一个金镯子。沈老夫人自然明白,道:“那公公请慢走!”顺手将左手的金镯子取下来塞给邢公公。那邢公公收下另一只金镯子,便昂首出门去。沈老夫人赶紧道:“管家,送公公!”
沈老夫人端坐主位上,小心翼翼打开那贴金轴绫锦五彩圣旨,默默重复呢喃着“笃生哲嗣,教子有方,客举其官”微笑的脸庞滑过两滴清泪。
沈老夫人以前是镇远侯府的庶女,不知道什么原因,嫁给了镇远侯的一个门生,也就是沈老太爷,沈老太爷那时只是吏部的一个六品主事。沈老夫人虽然是下嫁过来,到底夫唱妇随,夫妻和睦,相敬如宾,没几年便有了成业、成济两兄弟,后来又添了个女儿,也就是远嫁南方的大姑奶奶沈秀英。后来沈老太爷染上风寒,没多久便过世了,留下沈老夫人和九岁的成业、四岁的成济和嗷嗷待噗的沈秀英,孤儿寡母。沈老夫人独身一人把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拉扯大,这其中的心酸血泪岂是常人能理解的。
好在两人儿子没辜负她的用心良苦,大儿子沈成业十九岁时举进士,现官至吏部左侍郎,正三品;二儿子沈成济十八岁举进士,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官位却一直上不去,司礼部员外郎,从五品。至于小女儿沈秀英,后面再述。
大夫人李氏见状忙过来用手帕帮沈老夫人拭泪,笑道:“今儿个是天大的荣耀,母亲莫不是喜极而泣吧!”大夫人李氏身着紫色长裙,体态圆润,皮肤白皙,面色红润,眼角爬着淡淡的鱼尾纹。沈老夫人闻后轻拍了两下大夫人的手,然后合上圣旨,吩咐身旁的张妈妈将其送去祠堂供奉起来。又朝大夫人道:“乐容,今儿个晚饭,吩咐大伙在主屋用膳。”大夫人点头道是,对身边的王妈妈悄声吩咐几句后,王妈妈退出东大厅。
大夫人见沈老夫人面露倦容,便和声道:“折腾一天,离晚饭还有一个时辰,母亲移步回青竹堂休息一下吧!”老夫人点点头,由大夫人搀扶着离开东大厅。各院子的待沈老夫人离开后纷纷散了。
沈家此刻自是一片欢喜,夫人小姐们脸上无不挂着笑意,丫头小斯个个也喜气洋洋、精神抖擞,好似自个获封一般神气。
两位老爷还未从衙门里回来,大夫人想过几日便是冬至,如今沈老夫人御封诰命夫人,捉摸着是否等到冬至日那天大肆庆祝一番。
大夫人刚回到自己的东苑,还未坐稳,女儿沈云珠便递上一杯茶。”云儿,端茶递水的活丫鬟做即可,你是未来的平西侯夫人,注意身份!”大夫人佯装教训的口吻,心里却为女儿的懂事贴心甚是欣慰。“母亲,您就让女儿多伺候几回吧,这样的机会以后也不多了。”沈云珠说罢走到大夫人身侧,替大夫人揉起肩来。
沈云珠是沈府的嫡长女,生的面若桃花,柳眉杏眼,身段匀润,体态婀娜多姿,虽算不上倾国倾城,倒也秀丽端庄。沈云珠现年已十六,翻过年便要出嫁,夫婿是平西侯府的世子---孙岳之。孙家祖上孙仲振追随太祖皇帝打天下时不仅立下汗马功劳,还在与胡人雁门关一役中对太祖皇帝有救命之恩。太祖皇帝建立大梁朝之后,册封孙仲振为一品平西侯,侯位世袭,享万世富贵。也就是说只要平西侯府不犯谋反、谋逆等大罪,基本上是大梁在平西侯府就富贵荣华,享之不尽。
照理说像平西侯府这等门第,即使配公主也不委屈,哪里是一个三品左侍郎的女儿高攀的起。可是天下就有这么幸运的事!这平西侯夫人也是奇葩一个,也不知从哪儿把京都适婚年龄未婚配的官家小姐的生辰八字全部弄到手,一个一个让云海寺方丈了空大师配算,结果沈云珠和平西世子孙岳之乃金玉良缘。照了空大师的原话”火木夫妻好婚配,子孙孝顺家业旺;六畜钱粮皆丰盈,一世富贵大吉昌。”平西侯夫人一听如此天赐良缘,便着官媒来沈府提亲。沈大老爷见提亲乃平西侯府,女儿嫁过去那就是未来的平西侯夫人!上哪去找这么好的婆家,禀过沈老夫人,又探听那平西世子生得貌比潘安,性格温文尔雅,待人宽厚温和,当即应允婚事,定下婚期。
大夫人见女儿自从和平西侯府的婚配订下后这般安静,个中缘由也是明白。大夫人轻叹一声,到底是辜负了朝宗那孩子!
大夫人口中的朝宗是大夫人兄长的嫡子,现年十七,云珠的表兄,从小一块长大,可以说是发小加青梅竹马。这两孩子从小就特别亲热,小时候有一年元宵节,小朝宗亲自做了个花灯给云珠,向李老夫人嚷嚷着长大后要娶云珠表妹,一旁的小云珠也不知道什么是娶亲,见表哥滚到外婆怀里撒娇,也赶紧蹭到外婆怀里,奶声奶气道“云珠长大后要做朝宗哥哥的新娘子”!沈李两家虽然没定下娃娃亲,到底是心照不宣,以后让两孩子亲上加亲!可人算不如天算,半路杀出个平西侯府来,大夫人本想拒绝这门亲事,虽然平西侯府是累世公卿的勋贵,一入侯门深似海,哪里比得了自己的娘家,云珠即便一生不会大富大贵,但凭着李府一家老小的疼爱,云珠和朝宗的两情相悦,也会一世安稳,岁月静好!但沈大老爷和沈老夫人坚决要和平西侯府结亲,这勋贵之家哪里是大夫人娘家一个小小五品翰林学士可比的!
“云儿,这姻缘由天定,”大夫人看到女儿略带清瘦的面庞,心疼地安慰道,“娘找人多方打探过,平西世子待人亲和有礼,乃抱瑜握瑾之人,虽不及你与朝宗两情相悦,嫁过去后夫妻也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沈云珠见母亲为自己操心,内心自责,轻声道“能嫁入平西侯府是女儿的福气,母亲不必为女儿忧心!”说罢朝大夫人笑笑。大夫人自是知晓云珠的性子,见女儿强忍欢笑,心头一阵难过,下意识握紧女儿的手。
这时,大夫人身边的大丫鬟丁香走进来,朝大夫人福了福,道:“夫人,刚才老爷身边的沈忠过来,说老爷已经下衙回来,叫夫人去致远阁。”
大夫人松开云珠的手,回里间重新装扮一番后又叮嘱云珠几句,方起身前往致远阁。
致远阁书房内沈成业端坐于书桌前,细细品着沈忠刚端来的碧螺春,大抵是近来喜事连连,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沈成业虽说四十好几的人,从其外表来看,丝毫不觉已过不惑之年。头戴象征其官品的五梁冠,鼻梁高挺而直,国字脸上一双大眼,炯炯有神,身着青灰色云锦袍子,脚踩祥云镶金线靴,周身儒雅之气浑然天成。
大夫人走进书房,见沈成业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猜到肯定跟沈老夫人今日御封三品淑人有关,笑道:“老爷找妾身来所谓何事?”
沈成业见自己的夫人也是一脸喜气,三两步走到李氏身旁,道:“今日母亲御封为三品淑人,本该大肆庆祝一番,过两日便是冬至,为夫刚才和母亲商量过,将这御封之喜与冬至一块庆祝,冬至那日在府内摆上几席,叫个戏班子,宴请各家的夫人小姐过来喜庆一番。”
大夫人一听,跟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连声应下,吩咐身边的管事王妈妈一一张罗。夫妻俩又细细商议一番,待沈忠来提醒晚膳时辰已到,才一起踱步至饭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