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这里又是看雪的好地方:每年十月一过,来自西伯里亚的寒流经过上空,空气中的水滴便脆化成雪,鹅毛大的雪片撒落大地,给这美丽的地方铺上纯洁的毯,象是走进纳尼亚的世界。重皓相信这里不会让自己失望,也不会让子静失望。
于是重皓在武汉呆了一个酷热的暑假,感觉就象困于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的孙悟空。他利用这个暑假做了份兼职:在一个专门策划促销的小广告公司里打杂,每天顶着接近40度的热浪在各大百货商场前搭起架子,装饰舞台,有时顾客稀少的时候还要到台上去配合主持人做活动以避免冷场。两个月下来他拿到了2000元的工钱,重皓对此十分满意,同时计划中的新疆之游也有了经费的支持。
随着七八月的过去,气温也渐渐的回落下来,开学的日子也就到了。开学的前一个月很平淡,生活象钟摆一样的往复。重皓一边继续着自己的创作,有时也到子静的画室中去坐坐。
子静很喜欢画季节,她说季节就是时间最美丽的体现:永远流逝,永远循环。春天唤醒了大地和天空的沉睡,生命们释放出内心隐藏的活力和渴望,这些活力又被激发,被深化,积聚起一个奔放的夏季出来;夏逝秋至,带着深深的忧郁和地上落叶的黄……时间改变了季节,季节改变了颜色,最终:十一长假一过,冬天便悄悄的来到了人们的身边。
自从重皓答应了子静生日的礼物后子静一直就十分的好奇。她时常向重皓提起,打探着这么秘密,而重皓却总是坚持不语,告诉她生日之前就会揭开这个谜底。子静的生日是11月5号,重皓提前3天便买好了去新疆的火车票并摆在了她的面前。很显然子静对于这个大胆的计划开始很是意外,但是却十分兴奋和激动。这是一次秘密的出行,他们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简单的给班上打了个招呼说家里有事,整理好形状,怀揣着阵阵的激动和隐隐的担忧他们踏上了旅程。
火车在铁轨那充满节奏的跳跃声中飞速的前行着,重皓和子静透过窗口,望着窗外的景物从视线中呼的闪过,消失在肉眼无法触及的地方……将要踏上的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呢?他们的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长途的旅行是疲惫的。从武汉到乌鲁木齐的火车要经过42小时的颠簸。白天时他们聊着天,说起过去的趣事,或者和对面的朋友打牌来消磨时间。晚上重皓过的很累,疲惫的子静喜欢靠着他的肩膀上沉沉的睡去,看着她睡梦中甜美的笑容,重皓轻轻的帮她披上大衣,同时坚持着身体的姿势不敢移动:害怕打搅她的梦香。虽然很累,但是他微微的笑着,心想看着子静的幸福自己付出再多也是心甘情愿。
经过旅途42小时的颠簸重皓和子静终于在一个上午到达乌鲁木齐火车站。车子进站时人们纷纷站起来向外面窗外望去,小声的欢呼着。重皓和子静对视了一眼,子静有些紧张,重皓拉住了她的手,他们默契的笑着,一同走出了车厢。
走出了火车站他们拦下了一辆出租车,驶向事先计划好的旅馆。坐在车中重皓透过车窗向外望着:除了往常视线中都市的那些元素以外他还看到了想象中的那种异域风情: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的同胞们,街上赶着驴车的维族大爷,穿着民族的那种五彩长衫从街上走过,五彩的带着辫子的小花帽,鲜艳的花朵一样的长裙……路边有很多新疆特色的摊:贩卖着各种特色的小吃,和纪念品。他隐约听件了摊主风味十足的吆喝声。这些让他十分的兴奋,贪婪的向外面张望着。
他们预定的旅馆就在市区的正中,虽然不大但是据说服务很周到,而且费用合理,饱受来往旅客的称赞。服务生带着他们到了预定好的房间,房间不大但是十分的整洁。子静放下行装就懒洋洋的躺在床上不愿起来。重皓看了看表,走到她身边将她拉了起来:
“宝贵的时间不是用来睡觉的,走,我们出去。”
“今天这么累…..又没有下雪。我们去那?”
“去带你吃这里的小吃。”重皓笑笑,一听小吃子静的来了兴趣:
“我们走,我们走。”她推着重皓出门,一脸的激动和兴奋。
和那些异域的风情比起来:给重皓印象最深的还是这里的小吃。新疆的小吃最有名气的还是烤肉:通红,丰满,一大串的,在维族小伙子的娴熟操作下在烤炉上翻转着,冒出黄灿灿的油,调味料粘在上面,咬上一口,香嫩味美。看到这样的美味,子静也放下了女孩的矜持,放开胃口大吃起来。看着她大口大口的,重皓不禁笑笑:
“留点空间,别吃太多,等下还要吃别的呢。”
子静于是红着脸,尴尬的吐了吐舌头。
这里出名的自然不止有烤肉,维吾尔族人做面也很有特色。远近闻名的新疆拌面也实力不俗。他们把面拉成一根根小指般粗的长条,热气腾腾的煮熟出来,再趁热将番茄炒烧的回锅肉浇在面上,用筷子一拌,面立刻被染的油亮鲜红。再尝一口:入口十分的滑嫩。重皓和子静一起吃了一盘,肚子已经象一个快要胀破的气球。就在他们将要走出餐馆的时候,一阵浓浓的饭香从鼻间抚过,让他们不禁停下了脚步,并且顺着香气的方向找去。
他们见到的就是传说中的手抓饭:真正是飘香数里的佳肴。新疆人把上好的大米,羊肉,油和胡萝卜洋葱等作料一起放在一个大锅里,上面盖上盖子,用很小的火长时间的蒙着:蒙很久。等饭的香味,肉的香味,胡萝卜的甜味和油的香味混合在一起,深深的渗入到甜香的米里。一开锅盖,满座皆知,很远都能闻到。重皓和子静相互对望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