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他想到自己昏迷时的感觉,看到景伊那空着的床铺,回想着曾经那个靠在床上读书的身影就一下子这样的消失的无影无踪,不可寻觅……重皓突然间觉的一种类似于噩耗般的沉重感觉猛然间袭来,散发着腐锈味,压的自己喘不过气。他猛的仰起头:大口的呼吸着,刹时觉的死亡离自己很近,伸出手去就可以触摸到它的寒冷。
他想着自己过去的那些日子:一天一天就这样昏昏厄厄的过着:从不去想什么意义,也不去问什么目的。虽然自己曾经希望从这种无法把握的流失中找到可以指引自己的东西,但是现在看来,当初的感受却不免的显得幼稚:雁过长空,余音回荡于山间;鱼戏湖底,波纹从水面上一圈一圈的四散开去。人活过一生,有了再多的财富,再多的虚荣可是死后又能留下些什么呢?什么都没有了,虚无了……生命因此变的无比的短暂。
难道生命就因这短暂而失去了意义吗?难道人们一直以来向往的永恒根本就不存在吗,还是象叔本华所说的:生命里唯一的东西只是欲望和表象带来的痛苦吗?想到这里重皓心中还没有答案。不过他确信有一种强烈的正面的力量是存在着的,正如有了黑暗就一定会有光明。他相信这种力量可以让自己去追求,让自己去信仰。让死亡和痛苦都为之却步,肖邦在音乐中是伟大的,凡高在星夜中是幽邃的,他们或许并不快乐,但是他们的生命因此而有了价值,他渴望自己会有这样的力量,会有这样的信仰。
景伊走后,他的家人悲痛欲绝的来到了学校。面对着自己独子的去世,这个平凡的家庭几近崩溃。他们回到寝室里收拾着景伊的遗物:他的衣服,书本…..母亲翻开了景伊的相册,看着上面的照片泪如雨下……
重皓和郑建也帮着收拾,景伊的衣服并不多,但是书很多,装满了两个大包。重皓郑建和严明把这对伤心欲绝的家长送到了火车站,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回来的路上三人一路无语,心里有很多感触,但是谁都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景伊的父母并没有收拾走景伊的铺盖。因为路途遥远并且不便携带。他们临走时叮嘱重皓他们将这床被褥捐了。学校有常年设立的募捐站,专门收集旧书,旧被褥以及衣服,人们将这些东西打包好送到贫困的地区去,赠送给那里的孩子们。重皓他们回去后便展开景伊的被褥,用塑料绳捆好,准备送去。但是在景伊的垫褥下他们发现了一个红色的日记本:是景伊的日记本,过去人们经常看见他在这个本子上写着什么,你要是走近些想看看他写些什么,景伊就会立刻合上本子,用不满的目光驱赶着你离开。
于是重皓他们好奇的翻开本子,阅读着那些迁秀的字,不禁愕然……
2004年9月31日
今天看了一本书,叫做《怎样让自己活的更快乐》,书上说想快乐就要忘掉那些让自己烦恼的事,想快乐就要多和朋友交心的聊天……为什么人们都那么向往快乐呢?快乐的就一定是美的吗?这个问题好难。不过比起快乐我倒更喜欢忧伤……
我喜欢叶落飘舞的宁静,我知道他它属于地上的世界,我喜欢夜晚带来的黑暗,在黑暗中我感到了没有肢体的倦怠,昼日的疲劳是阳光带给我的。我喜欢水,喜欢雨从天上落下,在地面溅起四散的雾气,之后消失在泥土里……我甚至想成为一条躺在干涸河床里的濒死的鱼。在鳃的孱弱的张合中从眼里放出对世界的惆怅与绝望。
我喜欢看着自己对于失去的美好的东西的怀念:看着那些美好却从空中飘降,从我身旁消逝。剩下的深蓝的忧伤挂在树梢,映着一轮残缺的月,你说,我已经对这个世界的灵魂绝望了吗?不!不是这样的!忧伤不是痛苦,它是一种美,一种牺牲的美。它将世界灵魂化,根植于我们的感悟之中。我们生命中的欲望意识到了自己注定要为了和谐而牺牲,于是他含着泪,用善去重塑这种牺牲,融入了善的痛苦就是忧伤,人们不也追求一种忧伤吗?我们听着饱含忧伤的歌曲,读着忧伤的诗歌,不也感受到了这种美吗?”
…………..
2004年11月5日
今天看了一本书《瓦尔登湖》,十分羡慕作者那超然世外的自然之情…….我是多么渴望自己也能够找到那样的一个环境……天空,树木,湖泊……在这样美丽的宁静中我脱下身上繁杂的燥火,独自幽居于林中。看着天空,感受森林之神西诺勒斯的清邃幽歌所孕育出的深省之美……
智慧在空中凝结成晶莹的液体,从空中雨点般的落下,林中的泥土泛着朦胧的淡蓝的微光。那种不为外物所挂之美,之思,之省。在飘寂的涅盘中通达天人合一的无为境界,这不就是古往今来的人们所追求的神圣境地吗?可是这样的美丽只存在于我的想象,现实中却永远都难以达到……..
这是重皓第一次看到景伊所写的东西,说实话对于这些文字他并不懂,不能去理解。但是他觉的那会是另外一种人生的体验,他不知这种体验是对是错,不知它给景伊带来了什么,但是他知道:它只会将人们越带越远,远离自己,远离现实,最终被现实所遗弃。
剩下的生活就渐渐的平淡了下来,不再有特殊,不再有意外……于是在这样的平淡中,日子就象撒落的弹珠一样“叮叮当当”的掉落,快的无法再去把握些什么。于是在这个即将结束的学期里,重皓重新拾回了自己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