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次三经》:“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神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鐻(qú),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
帝之密都,由武罗镇守,是黄帝族的重要据点,还住着轩辕三千美人妃嫔。
蚩尤在今云贵复兴一地打造兵器、强化武备后挥师北上,一到贺兰山便端掉了黄帝的密都,光复了贺兰山一带。
密都被破,轩辕甚恼,令应龙攻冀州。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xiàng)。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炎黄时代,冀州为今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而自雅布赖山到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带却是海泽,因此应龙当时试图用海泽里的水淹死蚩尤大军。
蚩尤请来盟军风伯雨师夹击应龙,轩辕的女婿叔均和女儿天女魃则率大军前来解围。
这是一场席卷整个东亚的战争,影响深远,在世界各地都留下了相关的神话传说。
风伯来自南方:《山海经》中风伯山在今湖南,而风伯亦为《苗族古歌》中的苗族始祖枫木。
雨师来自北方:“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见《山海经·海外北经》。
加上地处中原神州的轩辕氏和巴蜀云贵方向的蚩尤氏,整个中国当真是打得好不热闹。
轩辕与蚩尤两族杀得难分难解,但轩辕心中却是焦急。
一来是纵观全局,战场上轩辕一方已现颓势;二来却在于这天气。
那个时代正是天气大旱之时,这地上两族战得紧,但这天气却是愈发的热了。
蚩尤族民皆为死徒,身体素质本就强于人族不说,更是可以以人血强化己身,愈战愈强。而轩辕一方身为人族,纵然靠着三百余年的努力在实力上差不太多,但后勤问题却始终是个难题。
因此,L2600年,轩辕兵出奇招,极其不经意地不慎泄露了要潜入被蚩尤攻破的青要山密都空桑去寻一个封藏于此可逆转战局之秘宝的情报,以自身为饵引来蚩尤。
最后,在青要山,也就是青丘这个地方,轩辕付出极大代价击败蚩尤,然后将之分尸或封印或放逐于无尽虚空之中。
蚩尤陨后,蚩尤氏兵败如山倒,轩辕大军乘势冲杀,再次将蚩尤氏杀回了巴蜀。
随后,蚩尤氏节节败退,轩辕氏步步进逼,不过这却和轩辕没什么关系了。
轩辕于青丘击杀蚩尤,自身却也是身受重伤,只是正值炎黄决战的紧要关头,轩辕只得强压伤势率军将蚩尤败兵杀回了巴蜀。
随后轩辕便随容成子回山养伤,退出了历史舞台,也不知最后是生是死,只在辞别之前留下了修建高塔纪念蚩尤的谕令。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xiàng)。”
蚩尤乃盖世豪杰,轩辕杀掉蚩尤,挫败蚩尤大军后,为了表示对蚩尤豪武以及自己击杀蚩尤的纪念,便在系昆山即今四川青海交界处的西倾山建了一座高塔。此塔或可名蚩尤之台,不过因蚩尤氏即共工氏,故后人附会之下传为了共工之台。
轩辕隐去后,韩流之子颛顼继承黄帝之位,略作休整后,继续发兵攻打蚩尤氏。
蚩尤氏与祝融族实为一体,在蚩尤陨后,整个蚩尤氏是由当时的祝融族族长共工执掌,故蚩尤氏又曰共工氏,也因此后世有共工与颛顼争帝位的神话。
祝融族实为蜀人,三星堆文明即祝融族文明遗址。
颛顼因生平经历,对共工氏很是仇恨,故颛顼在战胜共工氏后,对其大加奚落:祝融被雕刻成断足蟾蜍,相貌凶恶的术器也得卑躬屈膝。
《拾遗记》:“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
颛顼实行愚民政策,废除炎帝族的文字外,还对炎帝族采取分化政策,分而治之。年幼之儿全部灌输黄帝文明从小教育,年长之人分而治之前全部下跪以示臣服,后世由此形成了华夏五千年的跪文化且不说,颛顼的所作所为却引来了神农。
神农也没有说太多,只是叹息着:“人族既胜,今后便是我人类之标杆,还望帝以仁德为先,少作杀戮,免开后世坑俘败德之风气。”
颛顼为帝,自然也是帝道有成,淡淡回道:“圣帝之言,本帝自是省的,只是你我炎黄二脉交战久矣,隔阂实也,为免日后子民离心离德,却需一统其心成唯一之神耳。”①
默然半晌,神农叹道:“文化一统,功在千秋,帝有此心,甚善矣,老夫告退。”
颛顼对神农还是非常敬重的,在神农离开后,打造了纪念神农的建木,即三星堆青铜神树。
《山海经·海内经》:“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zhǔ),下有九枸(jǔ),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tài)皞(hào)爰过,黄帝所为。”②③
炎帝族人也就是共工氏大部分被黄帝族融合,形成了炎黄族,但仍有不少炎帝族人不愿投降,苟延残喘着,而这部分不愿投降的炎帝族裔又分为南北两支。
《山海经·海外南经》:“(其)有范林方三百里,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在大片山河易主后,南方支系被驱逐到了南岭以南,其中有一只大庭氏更是一路西迁往西方去了。
而北方支系以夸父为首,故又曰夸父族,夸父族北迁的过程正是后世“夸父逐日”之神话。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山海经·大荒北经》的:“大荒之中,有山名曰CD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三段记载,正是夸父族在天下大旱、水源匮乏的背景下一路北迁,最终被黄帝族剿灭的过程。
自CD载天山兵败后,夸父族不得不北迁大泽,即今贝加尔湖。可惜还没到贝加尔湖,夸父就在凶犁土丘被应龙大军剿杀,只有极少数幸存者逃到邓林。
《山海经·东山经》:“犲山,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予之鱼。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
犲山在今白令海附近,犲山之兽状如夸父,正是夸父族幸存者与当地土著形成的原始部落,勉强算是夸父的血脉了。
————
①本书拟定神农为三皇之圣帝,轩辕、颛顼为五帝之二。
②大皞,即太昊,为太阳之意,这里指神农。
③因初任帝俊为太阳荒圣·太一,故后人也多以太昊、少昊称呼与帝俊有关系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