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经历某件事情时,自己的心中往往会自觉地冒出一个直觉,之后头脑会直接地作出一个判断:对或不对。往往在这一瞬间,我们可以获得相对正确的见解,或思维的方向可以获得正确的引导。而且,这种见解只要很快地闪过一次,我们就会牢记在心。这样的见解类似于人类原始的真理和法则,往往接近于正确的见地,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这还不是正确的见地,只是相对于头脑的判断来说更接近正确。
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比如,一个成年人正在枪杀一名小孩,无论小孩被害的原因为何,目睹者的心中都会生起一种同情心,他们的直觉是,无论小孩做了什么,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小孩的生命。类似于这样的一种直觉,没有我和他、好与坏等的分别,在不知背景情况、没有分析原因的情况下,就会生起一种强烈的倾向感和非常明确的方向感。这种感觉就是本能的觉知(目睹者会产生“生命的本质是一样的、平等的”等感觉),它接近于原始的法则和真理。
这样的直觉几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你也不例外。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长得都差不多,对事物和现象的感觉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站在最高点,以全局看待问题
我们考虑问题时比较片面化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做事情往往不够圆满,观察事物或现象不够周详,也没有直入根本,换句话说就是缺少全局观。
当我们有了正确的见地时,就能抓住事物的真实本质和核心,清晰地贯穿事物的表相(现象)、内在(作用力)和实质(本体),就能全面、真实地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
当一个人站在山顶时,就容易看清整座山及其四周的情况。相反,不管你站在山下或山腰的哪一面,你都无法看清全局。哪边是悬崖,哪边是峭壁;哪条路最近,哪条路最安全。当你拥有这样一种正确的方法和能力处理问题时,才能真正地成功,否则风险和失败会永远伴随我们。
通常人们还不能认识到只有在山顶上看问题才比较全面。人们往往凭借自己粗浅的判断、他人的理论或一些运气就以为自己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圣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圣人永远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和如何做才是最好的,而普通人却无法时时刻刻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以及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在我们作出判断、决策以前,应该看看自己是否对事物、现象的真实面目有正确、如实的了解。第一次“爬山”没有经验不要紧,毕竟经验是来自实践的,但我们爬上去以后就一定要学会观察和总结。当我们在山顶上全局地看到这么多情况时,就会发现,在下面看不到这些的时候,人们是无法想象这一系列相关问题的。失败往往来自看不见的危险,所以如果能宏观、全局地看问题,看透问题,并不断深入分析,就能找到或创造出更好的路径,进而做到不断超越。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和耐心。道理都容易明白,但理论和实践还差那么一段,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和耐心去实践,否则空想是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大的改变的。只有理论是毫无意义的,一定要以实践和行动才能把它的作用力和效果发挥出来。
思考,助你获得正见
正确的见地不会凭空产生,一开始是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的,必须有智慧,否则无从入手。
一般的人往往想不到事物那个核心的东西,老是在看事物的表面。我们可以学习往圣的世界观,为什么他们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为什么他们会说出这种真实、有力量的话语?揣测一下、思考一下。比如,为什么《心经》里讲“色即是空”?色是指物质,明明是存在的,为什么是空呢?佛、菩萨为什么要这么说?其实背后是有很深的道理的。要学会思考,慢慢把自己的想法向圣人的想法靠拢,纠正自己的片面看法,可能慢慢就会和他们的想法接近了。
这实际上是一个熏习的过程。因为大部分人的见解都来自社会群体,人们只是简单地将思想和经验进行相互拷贝,而并没有亲身对事物的真相作深刻、清晰的了解,只是道听途说并记住了一些有逻辑性的知识,对事物本质没有一个理性认识,只停留在表面阶段。这是大多数人的习惯,以为自己听别人说过或看过书就算是了解事物了,就信以为真了。
当人们真正完全理解往圣经论上的观点时,就开始让自己尝试去看清事物的一些真相了,开始用这种面对真相的态度、用正确的见地处事了。要生起智慧,要在我们的内心树立起实事求是看待一切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标杆,这样真理才会显露,如此坚持不懈,才能建立正确的见地。
你的眼光纯净吗:检验你的见地
正确的见地就像一副制作精良的眼镜,能帮助你以纯净的眼光看待事物。
看我们的语言、思维是不是还有偏见和相对性,是不是违心的,是否可以辩驳的,就可以评判我们是否建立了正确的见地。可以尝试说接近于真理的话,或者不极端的话。如果自己的头脑不能对这些结论和定义辩驳了,那么我们就开始接近它了。当我们可以正确地定义一切存在、显现和作用时,就拥有了正见。
看自己是不是拥有正确的见地,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来检验。
自我还在吗?
前面说到,正确的见地是基于放下自我执著而发生的,所以要看看是不是有“我执”在,是不是已经将情绪、不理智拿走。有自我在,就会将“我”和事物扯上关联。这就好比给某一事物加入了一个新的部件,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它原有的特征和作用。一杯清咖啡,加了奶,它就变成奶咖而不是清咖啡了。
眼光纯净吗?
看看是否对事物已经了解清楚,是不是用没有偏见的纯净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事物和现象。比如,人们因为云的遮蔽而以为天空是灰色的,但此时如果你是在云层之上,你就会知道天空还是那样蓝蓝的、明亮的,一点都不曾灰暗过。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事物的真相,才被假象(非实相)迷惑而妄下定论。这就是偏见和邪见产生的原因。如果没有正确的见地,那么对人、对事物我们就很有可能产生偏见和邪见,因而导致不良的作用力产生。
有智慧吗?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我们还要用智慧来检验。一开始我们培养自己的见地可以找一些比较方便的办法,比如可以先使用和依靠一些正信的宗教(出世间的方法)、哲学(理论体系、逻辑推理)、科学方法(物理、化学的)来帮助自己反复校验自己的思想、行为,建立起正确的见地。这些都是千百年来反复被人们实践和证明的方法。依据这些已被公众和时间所证实的正确理论和方法去实践,就会帮助自己更好地建立起正确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见地就等于我们在看一切事物和现象时戴的一副眼镜。戴眼镜是为了矫正我们不正常的视力,并且不同的眼镜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事物本身的特性也会有所影响,所以我们要选择一副能够将我们的视力调整恢复到最佳效果同时又不失真的眼镜,这就是我们要找的方法和智慧。
培养一颗慷慨布施的心
改变意识的运作模式,就能改变命运。另外,把握和创造机遇、改变环境、拓展技能、积德行善等都能间接影响或改变命运。下面,我们来看看佛为什么那么重视积德行善。
把美好像火炬一样传下去
布施最大的贡献是,可以让施者和受施者形成一个圈,并可以无限循环下去。
改变命运,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那就是积德行善。
我们的内心要生起一种布施的心,要给予人家所需要的东西,或者将我们拥有的这些好的资源与人共享,结善缘、良缘。同时,心里又要没有一个布施者在,否则就有傲慢。别人在接受的同时,也会接受到你的傲慢与你对他的藐视,好像是在可怜他,看不起他,而不是真诚地与他分享。他会有负担,在接受你这个物质的同时,增加了一些精神负担,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在精神上被你索取掉了一些东西,也许会造成怨恨、嫉妒或自卑。
为什么积德行善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呢?
首先,当你积德行善时,对获利的人来说,他会心生感激。他原本是没有这个东西,或者没有这个福气来享用的,但是因为别人生起了这种布施的心,正好有这样的因缘,他碰上了,他得到了,这样他生起了感恩的心。
受恩的人,一方面他会觉得快乐、知足、感恩;另一方面,他也容易以这样的心态去与人分享,因为他自己已经尝到了这种美好的感觉,他会把这种经验传递给别人。这就像火炬一样,是可以传下去的,越传越多,有很大的力量。
当一个人有布施心时,就有了一颗净化社会和人类的心灵。不要认为自己一个人生起这样的心是微不足道和没有用的。能让一个接受布施的人生起感恩心,如果此人又能将这份力量传递给其他三个人,并且继续传递下去的话,其影响力是超乎想象的。
其次,对于自己来说,布施也是能获利的。一是提高了自身的修养,因为在布施的时候,自己也会感觉到很快乐、很知足;二是创造了一个心灵环保的社会环境,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于你、于他都是有益的;三是为自己创造了很多善的因缘,积累得多了,必然会帮到自己。
知足是专门对付贪婪的。贪这个东西一生起,马上嫉妒、憎恨等负面情绪全来了。不贪的话,人家有这个东西,我们根本不会嫉妒。就是因为贪,才会有“为什么他能有,而我没有”的想法,于是这个贪就驱使我们非理性地、永无止境地去求取。佛家说贪是三毒之首,所以要学会拥有一颗布施的心,第一是要知足,第二是要能舍,第三是要放下。
为什么说布施是种福田?首先你与一个人分享,他就会有感恩的心,比如他又将此与三个人分享,三个人又有了感恩的心。假设这三个人当中有两个人向他回报,他就会想到你,他认为这是你给他的,所以他会再回报给你。由此,整体都在奉献、回报。如果受到滴水之恩,大家都有涌泉相报的这种境界,整个世界就会充满着爱和奉献了。
面对厄运,三步走告别负面情绪
当你在顺境中或者在平常的情况下,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或者改变自己的意识还比较容易做到,但是一旦厄运来临时,就难免会乱了阵脚,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压力和情绪,这时就很难让头脑理智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思想了。因此,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厄运呢?
平时的准备
我们必须在平时就养成积极的心态,然后让它成为一种习惯,自然运作。那时就是你不管它的时候也能够自然如理地运作,好像呼吸一样。那么当厄运来临的时候,我们的意识就会自如地将它调节好了,该想什么就想什么、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用分散精力就能自然地将我们的心态往积极的方向拉。并且这是有惯性的,当我们掉下去的时候它就会拉住我们,直到我们从此事中解脱为止。习惯成自然的积极心态能帮助我们在这个厄运发生的时间段内保持相对的平衡,让我们慢慢地恢复,因为厄运不可能是永恒的,它终究会过去。